匯查查:為什麼交易懂得越多越做不好?是真理還是謬論?

2020-12-23 百家號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1萬小時,如果每天工作8小時,一周工作5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對此不由一問,那些在金融市場中沉浮良久的老股民、老期民交易的時間肯定是遠遠大於1萬小時,那為何卻沒有成為領域的專家呢?為何懂的越多,交易卻依然不如預期呢?

原因①.多而不精

一張白紙,可以盡情的揮灑,但如果痕跡斑斑,卻不容易雕琢。金融公司在招聘交易員之時,通常應屆畢業生要比在行業內沉浮幾年的交易老手要有優勢。為何?因為他們不會受到以前學到的知識的影響,在思維定式之前,不會受到以前知識體系的幹擾,更容易接收特定的知識。

交易者,算是最勤奮的人群了。從道氏理論,到江恩理論;從裸K到均線;從系統默認的指標到開發自己的指標等等,可以說大部分人的交易軌跡都是這麼來的。

受到財富的「召喚」,不停的學習新的交易技術,只要是舊技術不能讓自己盈利就會果斷放棄,轉而跑向另外一種技術的懷抱。循環往復,樂此不疲...

懂的技術分析方法很多,卻沒有一種技術方法是深入研究的,也沒有堅持的使用一種方法。懂的多卻並不精深,如此操作泥潭深陷。這類交易者,即使向上天再借十年時間也無法穩定盈利。

原因②.缺乏深度思考

交易是為了盈利,這是一個簡單的目的。但是為了這個簡單的目的,需要付出的努力卻不簡單。從1609年荷蘭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的第一筆金融交易開始,到現在蓬勃發展的金融市場,歷經4個世紀的交易已趨向於成熟。從當初最簡單的買賣,到現在的量化交易模型、價值投資模型、對衝交易模型、套利交易(跨品種套利、跨市場套利)等等,交易的目的一直未變,而交易技能卻一直在變。交易者們,為了賺取差價,對交易進行了系統性的更新換代。

當我們還在糾結於盯盤手動交易之時,已經有人開啟了程序化交易。未來還會出現更多的交易模型,這都是深度思考的結果。

如果您選擇利用指標的技術分析方法來輔助自己的交易,那麼您將不能只停留在指標的表面,需要以庖丁解牛的手法對指標進行分解,深度的思考該指標的效果。如果研究指標,我一般的分析思考程序是這樣的。

A.均線指標是什麼?

B.均線指標的計算公式是什麼?在公式中是否有定量或變量之分,如果有則哪些因素是定量,哪些因素是變量?

C.導致指標變量的因素是什麼?指標中是否包含大量的未來因子?

D.均線的常規用法是什麼?均線的特殊用法是什麼?

E.在什麼情況下,均線使用效果比較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時間的配合還是空間的配合?是神奇的巧合還是歷史的必然?

F.當指標出現錯誤信號之時,該信號是否能被規避?什麼樣的信號是屬於錯誤的信號,與之相對的是正確的信號?是否還存在著新的情況?

G.價格行為是否能通過指標充分的反應出來?

...

等等思考,一定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覺悟。

原因③.隨波逐流,歸因於命中注定

有很多人的交易,就是一種佛系的交易。每天看似不關心結果,卻對帳戶的損失斤斤計較,重點在於計較過後就沒有了下文。

看新聞---分析行情---交易---持倉---平倉...結果好時心花怒放,結果不好之時愁雲滿面。一夜過後,繼續維持以前固定不變的交易模式。

這類交易者,一直信奉一句話:「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其實他們也很努力的想讓交易變好,只不過是安於現狀。出現了問題,首先考慮的並不是去解決問題,而是等待價格進入自己的盈利周期,如果出現了虧損也不會去尋找虧損的原因而是完全將虧損因子歸咎於概率。

交易市場是個概率市場,這一點不差。但是總是需要找到盈利或者虧損的原因。這時的交易模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如何才能更好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嘗試建立自己的節奏,構建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沒錯,又是老生常談的交易系統,因為這個點實在是太重要了,可以說沒有交易系統下的交易,只能是曇花一現難以長久。

交易系統的建立原則:一是要適合自己。在眾多的分析思路中,找到適合您自己的交易節奏,不需要貪多。高手出招,講究了一招致敵。您只需要將自己的交易技法研究透徹就行。二是要符合市場。市場是隨機的,但又有規律性,找到市場的脈搏,不需面面俱到,只求吃掉自己能吃的那部分利潤就好。三是交易系統一定要是正向的。交易目的就是賺錢,僅此而已。四是長期堅持的使用下去。既然合適,那就一直使用下去吧。

其次,嘗試深入思考,找到自己的癥結點。

如何去儘可能的找到市場波動的本質,或許豐田佐吉的5why分析法可以嘗試。

步驟1.識別問題

初步識別您帳戶為什麼會發生虧損?虧損一般集中在哪些地方(經常虧損的品種,虧損的時間段)

步驟2.分解問題

交易信號產生的過程中實際發生了什麼樣的走勢?應該走出什麼樣的走勢?為什麼市場會這麼走

步驟3.原因分析

MACD背離為什麼會失效?背離成功之時的原因是什麼?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成功與失敗之間是否有共性,是否有個性?

步驟4.如何解決問題

找到原因,定向解決問題。

步驟5.如何推廣

個性還是共性?這種情況是否可以運用到其他的交易品種,下次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之時,是否可以按照目前的節奏繼續操作?

最後,反思總結,吾日三省吾身

交易中的問題如果不能解決,那麼下次一定還會遇到的,不去即使解決,問題依然在那,不會因為您的「冷落」而自己消失。反思的過程其實也是思考的過程。

交易,嘗試建立起自己的總結模型。當一筆交易完成之後,絕對不能敬而遠之,而是需要以上帝視角,行情重現。反思自己當初為什麼會做這樣的交易決定,這個決定是否有進步的空間等等。這一點需要落實在實處,建立自己的交易計劃表以及糾錯表,將交易的情況統計匯總。如果找不到演繹法的「因」,那就努力找到歸納法下的規律。

相關焦點

  • 我們用匯查查APP查詢了海匯國際、蓋諾跟單社區、DDT和...
    匯查查APP 注意,今晚20:00 有一場匯查查APP的網絡發布會。這是匯查查APP的直播地址,歡迎大家觀看。(長按下圖二維碼) 平臺資質是資金安全的重要前提。
  • 女神適合做外匯交易嗎?女生節我們來談談女生從事金融外匯行業的前景
    匯查查APP今天是3月8日,社會上把這個節日稱為女生節、女神節。我覺得挺好。年輕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那麼在我們金融外匯行業,有眾多的女生們,在從事著相關的工作。女生能頂半邊天,在上海、深圳、北京乃至全國各地的外匯圈子裡,女生的比重是相當大的。我也認識一些做外匯交易的女神們。
  • 匯查查:2020年最後一期周榜出爐,這些平臺都值得一看!
    2020年最後一期,匯查查周榜壓軸上場,優質平臺的榮譽屬於這十家平臺。 有匯友稱「已經在領峰交易了半年多了,整體感覺還可以……交易成本並不是非常高……」言語中高度讚揚了領峰平臺。
  • 沒有智慧,做善事越多就會越痛苦
    我們做善事時,要問問自己的發心。發心好了,做事情就會很開心,不會煩惱。發心不好,就會煩惱重重。
  • 匯查查:帳戶監管為FCA?又一匯友控訴,澳匯監管信息造假!
    但是真的澳匯平臺就絕對無辜嗎?有關澳匯的話題不斷,近期又有匯友向匯查查投訴澳匯監管信息造假! 開戶帳戶選擇為英國FCA?在匯友和澳匯的郵件裡,澳匯通過郵件向匯友證實:匯友在澳匯所開帳戶在FCA監管之下。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別等中年以後才恍然大悟
    稻盛和夫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往往越窮的家庭,買的東西就越多。」反之,而越富有的家庭,家裡卻沒多少東西。事實真的這樣嗎?其實,事實確實如此。那麼是為什麼?這是典型的富人思維,稻盛和夫就是富人中的一人,日本唯一在世的經營之聖,創辦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對此,他給出了3條解釋說明。
  • 讀書是為了明事理,為什麼有些人讀書越多,卻反而越扭曲無知?
    過去有一句話講「無知者無畏」,好像越是一個無知的人越容易發表錯誤的、偏激的言論,但那些自詡為知識精英、高等教育學子的「洞察者」們發表的言論可能證明了另一種事實。一個人沒有見識和文化的人,大家當然可以講他是無知。可設想,一個人有知識、有文化就是「有知」了麼?歸根結底,這是在拷問知識和文化讓人知道了什麼?
  • 參加同學聚會,會讓人反感的3個舉動,做得越多,越被人厭惡
    參加同學聚會,會讓人反感的3個舉動,做得越多,越被人厭惡人生在世,大家都有需要應酬的時候,絕大多數的情況是吃飯喝酒。酒桌飯局,是最好的人際交往場所,想必很多人也清楚。你的人緣好不好,人脈深不深厚,有的時候就是看你在飯局上的表現。表現得好,別人當然會願意與你結交,但要是表現得不好,只會惹人反感,越來越多的人遠離你。比如在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這3個舉動往往會讓人非常的反感,你做得越多,越被人厭惡。有些人還不知所云,自以為無傷大雅,其實很敗人品。
  • 鍛鍊越多燃燒的脂肪就越多?一起鍛鍊能減肥?不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一種神奇的經歷,明明一天沒有飲食過量,晚餐吃的水煮菜,堅持跑步一小時,並且還是大汗淋漓的那種,但是,第二天一早起來稱體重,發現居然比前一天還重了一斤!謬論2 你鍛鍊得越多,就會減掉越多的脂肪在問答版塊會有很多關於比如
  • 為什麼有的人手上青筋很粗?青筋越粗說明身體毒素越多?是真的嗎
    也有一些人,把手握緊會發現根本看不到青筋,不由得納悶,為什麼有些人青筋很粗,有的人卻沒有青筋呢?原因是什麼?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有這樣的說法,人們手背上的青筋越粗,說明身體毒素越多?久而久之,很多人看著自己又粗又大的青筋陷入沉思中,甚至想著要去排毒。事實上,這樣的說法並沒有科學理論依據,手背上青筋越來越凸起,是因為血管受到了堵塞,這樣的堵塞與血液、脂肪、雜質有關,但是並不能把這些就當作是毒素。
  • 男人付出越多就越捨不得放手,放棄,離開嗎?
    聊起男人是付出越多就越捨不得放手,放棄,離開這個話題,這可能是很多女孩子心裡徘徊,並想了解的問題。即下來,虞戀莎,為朋友們分享一些男人是付出越多就捨不得放手,男人是付出越多就越捨不得放棄,男人是付出越多就越捨不得離開等相關的情感感悟,下面為大家分析幾種共同生活遇到的情況,供朋友們思考。
  • 為什麼每天忙得像陀螺,依然做不好管理?
    領導如何做好管理管的人越多,自己越遭罪有一些領導喜歡多管人。匯報給自己的下屬越多越好,越能感受到掌握權力的快樂。另外,你要做的決策也會越來越多。領導需要具備做決定的能力。管理10個人,有10件事情讓你選一件去做,或者10個方案讓你選擇一個,已經能讓很多領導苦惱了。更何況是直接管20人,30人。管的人越多,當領導的就越遭罪。
  • 為什麼刷的消息越多,腦子越亂?
    古希臘先哲巴門尼德認為,每個人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真理之路」通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另一條是「意見之路」通向的是「意見的世界」。真理之路「存在者存在」,意見之路則是「非存在者不存在」。他對真理和意見做了一些詩化的描述,「真理」是靜止不動的、確定的、存在著的,而「意見」則是飄忽不定、不確定的、非存在著的。
  • 賭徒謬論
    打對的牌,做對的事!之所以這麼說,是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夠養成正確的打牌習慣,避免一些錯誤的觀念,不過說了這麼久,究竟什麼是錯誤的觀念?今天的德撲休息站中,我們來為大家介紹一個典型的錯誤信念:賭徒謬論賭徒謬論,又稱為蒙地卡羅謬論,是一種典型的錯誤理念。其解釋為:一個人以為隨機序列中一個時間發生的機率與之前發生的事件有關,即其發生的機率會隨著之前沒有發生該事件的次數而上升。
  • 父母管得越多孩子成績越不好,如何才能正確放手?
    父母管得越多,孩子成績越可能不好。養育孩子,給了他強壯體魄,營造安全環境,可沒有激發出孩子內驅力,就像汽車沒有安裝發動機,雖說也能靠著外力前行,終究跑不快。管得越多,孩子越無法激發內驅力。管教太多不好,但不等於放任不管。有位母親就遇到這種問題:孩子上了初中,他跟母親說,自己已經長大,學習事無需你操心,我自己學習就好。母親一聽,很欣慰,任由他自行安排學習。結果出乎意料,期末成績一塌糊塗,原來孩子說的主動學習都是幌子,每次關上房門,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能悄悄玩遊戲。
  • 馬來西亞的燕窩好不好?為什麼吃得越多越會選擇馬來西亞燕窩呢?
    馬來西亞的燕窩好不好?這是晴兒從事燕窩行業這麼多年聽到太多人問的問題。換位思考,我清楚地知道窩友們其實想了解的就是馬來西亞燕窩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特點。今天晴兒就嘮點乾貨。馬來西亞的燕窩好不好?馬來西亞燕窩屬於食品,確切的說是功能性食品,具有保健作用。
  • 麥匯網解析「企查查」敗訴原因
    據麥匯網了解,企查查與競爭對手天眼查關於「企查查」商標的爭奪。在相關的商標爭議中,最終裁決商標均歸屬天眼查的運營公司。其實早在此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就發布了「企查查」商標的無效宣告請求裁定書。該廣告語一出,天眼查又將企查查訴至法院,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企查查雖然在企業徵信領域處於龍頭地位,但由於對商標卻考慮不完備,終究吃到了惡果。重要商標被競爭對手搶註,企查查後知後覺。根據麥匯網了解的最新數據顯示,天眼查運營公司金堤科技申請註冊了520項商標,包括「天眼查」、「天眼透鏡」以及產生爭議的廣告語「查公司,查老闆,查關係」等商標。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感嘆:知道得太晚
    而商家促銷活動是無窮無盡的,因此這招在窮人身上屢試不爽,反覆購買之後,不僅掏空了窮人的錢包還會將家裡越堆越滿。二、富人看重價值,窮人在乎價格富人買東西不僅會買自己需要的還會買功能質量等,只要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會帶回家。而窮人總會第一時間考慮價格,有些商品明明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就因為便宜還是會帶回家。
  • 天才在左,賭徒在右:投機交易與可怕的賭徒謬論
    他請了24位朋友到家裡來,商量說要做網際網路,結果是23個反對,只有一個說你可以去試試,不行就趕緊逃回來。後來的創業多麼艱辛大家可能也耳熟能詳,在此並不贅述。  但是這些成功偏執狂背後,還有無數失敗的偏執狂們。他們也許一輩子躊躇滿志卻又碌碌無為,也許他們差一點聰明、差一點時機、差一點人脈或者差一點運氣。
  • 孩子頭頂「發旋」越多,脾氣就越不好?不妨拋開迷信看看科學解釋
    關於發旋,民間還有俗語:「一個旋橫,兩個旋擰,三個旋打架不要命」,因此人們就認為,孩子頭頂「發旋」越多,脾氣就越不好,真是這樣的嗎?發旋越多脾氣越不好?關於發旋是怎麼形成的,一直有很多解釋,而其中最不著邊際、最離譜的一個,就是孩子發旋和地球自轉有關:地球自轉讓媽媽子宮裡的寶寶頭髮出現漩渦的形狀,這就是髮型。以前的研究人員,甚至還提出了一個「毛球定理」,認為哺乳動物的毛髮都普遍地存在發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