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收藏藝術到底為了什麼?
有的人願意藏於深閨,獨自品賞。
更多的人願意和眾人共賞。
但我們如何讓最大規模的受眾看到我們收藏的藝術?
這個星期五木木美術館開幕的新展覽,
為分享收藏提供了新的可能。
這個展覽造了很多房間,8位收藏家每人分一間,
自己來安排布置,
不僅有藝術品,還有各種生活擺件,
共同打造了一個充滿自己藏品的小天地。
這個房間是自己的,而在美術館裡,它也是大家的,
這是藏者獨特的品位,
而與之碰撞後,觀者又有自己的評判和討論。
因收藏而起的各種感受流動了起來,
帶來了獨樂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有趣共鳴。
木木美術館(798館)外景
6月12日,木木美術館(798館)迎來了新展覽「一個人的房間」。
這個展覽除了帶來木木美術館的館藏,還展現了八位/組國內重要藝術收藏家的私人收藏。
展品包含繪畫、雕塑、裝置、攝影、影像等多種媒介在內的近五十件藏品,嘗試探索美術館展覽新的模式。
著名獨立策展人哈羅德·澤曼(Harald Szeemann)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說過,「美術館是一座因藝術而存在的屋子」。
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木木試圖繼續探索並詮釋美術館的當代定義與責任,並反思——何為2020年的美術館?
這個展覽邀請到一批國內極具代表性的收藏家——杜傑、洪豔霞、洪俊伊、李戰豪、劉威、歐陽崑崙、元冰、周小波&周秀麗,將他們珍藏的精品傑作與木木美術館館藏一同展出,許多作品將是自成為私人收藏以來首次呈現於公眾視野。
「一個人的房間」以機構和私人收藏為線索,突破了傳統的時間順序和藝術風格的限制,將整座美術館劃分為相對獨立的空間。
每位藏家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並在空間內為自己展出的藏品策劃了一場小型展覽。
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被置於家具等非藝術的物品之間,觀眾被邀請步入藏家的「個人空間」,近距離感受每個人獨特的收藏品位和蘊藏於其中的策展邏輯。
與此同時,個人與機構收藏在美術館空間內同時呈現,多樣的收藏理念與審美相互碰撞,生成視覺與思想對話的場域。
展覽開幕現場
作為展覽主辦方,木木美術館的二十多件館藏作品參與了這次展覽,以回望與反思為線索,回顧木木美術館從開館以來舉辦過的多場精彩展覽。
一樓展廳營造了一種室內家居環境,觀眾可以在賓至如歸的舒適氛圍中欣賞作品。
展廳中的部分館藏作品曾展出於木木美術館之前舉辦過的藝術家個展中,比如大衛·霍克尼的紙上作品《故宮和天安》,在年初剛剛閉幕的霍克尼個展「大水花」中展出過。
美術館的二層和三層被劃分成了8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每個「房間」呈現了一位藏家的私人收藏。
除了挑選展出的藏品之外,藏家們還主導設計了空間內的展陳布局。
劉威和劉楊呈現了他們共同收藏的亞莉克絲·普拉格爾和羅賓·羅德的攝影作品。
羅賓·羅德
《噴泉》
2014
數碼雷射衝印
15部分,每部分50 x 50 cm
圖片由立木畫廊惠允
元冰的房間裡呈現了沃爾夫岡·提爾曼斯、尼古拉·薩莫利等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作品原本就掛在或擺放在她的書房和起居室裡。
沃爾夫岡·提爾曼斯
《愛(手埋在髮絲中)》
1989噴墨列印裱於鋁板、藝術家自製框
82.7 x 62.3 cm
圖片由Buchholz畫廊惠允
杜傑的「房間」中,他選擇了來自于吉、皮埃爾·於熱等藝術家的五件表現力和觀念性都比較強的藏品。
皮埃爾·於熱
《山丘,死去的印第安人》
2016
攝影
64 x 96 cm
圖片由杜傑惠允
周小波與周秀麗在自己的「房間」內展出了顧長衛的幾件微距攝影。
顧長衛
《Z169》
2015
藝術微噴
224 x 110 cm
2015
圖片由藝術家惠允
李戰豪為此次展覽帶來了藝術家董大為於現場創作的《塵歸塵》系列;
董大為
《塵歸塵》
2020
牆面色粉
現場製作
圖片由藝術家惠允
董大為
《塵歸塵》
2020
牆面色粉
現場製作
圖片由藝術家惠允
洪俊伊選擇了MR.和五木田智央兩位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展示。
MR.
《我回來了!歡迎回家!我回來了!歡迎回家!……》
2016
布面噴墨列印、丙烯、鉛筆
198.1 x 468.6 x 5.7 cm
圖片由立木畫廊惠允
洪豔霞的空間內懸掛著廖逸君和塔可的攝影作品;
廖逸君
《吻的檢查》
2015
噴墨列印
150 x 200 cm
圖片由前波畫廊惠允
歐陽崑崙則在自己參與改造設計的房間中呈現了李明的影像裝置作品。
李明
《反饋,上》
2018
五通道高清錄像
28'58 "
圖片由藝術家惠允
法國哲學家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曾提出:「好客的行為只能是詩性的。」 也就是,真正的好客應該是一種無需任何提問,無需任何條件的絕對的好客。
在這場展覽中,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被打破了。美術館、藏家、觀眾的傳統身份被賦予新的意義,主人成了客人的客人,客人反而成了主人的主人。
作為一個多種聲音交匯碰撞的開放空間,美術館藉由展覽的形式成為了個人與機構進行藏品交流互動的場所,並在此與公眾分享他們對藝術的熱忱、信念與堅守。
展覽現場:
參展藝術家名單:
卡德爾·阿提亞、彼爾蕾特·布洛克、古斯塔夫·庫爾貝、馬丁·克裡德、董大為、五木田智央、凱薩琳娜·格羅斯、顧長衛、查爾斯·哈蘭、何翔宇、傑普·海因、大衛·霍克尼、皮埃爾·於熱、拉烏爾·德·凱澤、奧斯丁·李、李明、廖逸君、劉香成、保羅·麥卡錫、薩賓娜·莫裡茨、MR.、尼古拉斯·帕蒂、亞莉克絲·普拉格爾、羅賓·羅德、斯特林·魯比、尼古拉·薩莫利、塔可、沃爾夫岡·提爾曼斯、傅丹、郭熙、王音、克里斯多福·伊沃雷、于吉、周思維、周滔
關於木木
木木美術館和木木藝術社區是由收藏家林瀚、雷宛螢(晚晚)夫婦共同創立的藝術機構。作為中國本土面向公眾的新型全球性藝術平臺,木木美術館和木木藝術社區定期舉辦展覽,並推出公共活動、藝術出版物等豐富的內容。美術館藝術項目主要依託美術館館藏——涵蓋從古代到當代不限時代、地域、媒介的藝術品。在致力於強調藝術普世性的同時,探尋藝術的純粹性及恆久性,探索並詮釋美術館的當代性和當代職責。2015年,木木美術館798館被官方認證為非盈利的民營美術館。我們將持續推動藝術在中國民眾中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