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因為其法律訴訟三番五次被駁回,當地時間11月28日,在推特上開啟了抱怨模式,表示自己有明確而充足的證據可以證明選舉存在欺詐,進而還指責「他們」不想拯救美國,他對此感到很傷心。
川普最後時間攪動局勢,拜登「補牆」很艱難
這裡的「他們」可能意指所有與川普的意願相悖的人,但真正不願拯救美國甚至將美國推向深淵的難道不是川普自己嗎?在權力交接進程終於啟動後,美國政府的政策也隨之進入了比較微妙的時期。
即使在最後的任期內,川普依然沒有停止掀起波瀾,在美國國內隔三差五解僱一批又一批的高層官員,國際上又宣布退出《開放天空條約》,「退群」之路仿佛看不到盡頭,只有世人想不到的,沒有川普做不出來的。
而「當選」總統拜登當下就比較艱難了,雖然他非常霸氣地宣稱:美國回來了。也表示自己會在上任的第一天,就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和《巴黎協定》,而國際組織也期待美國的回歸,但現實真的那麼容易嗎?
「退群」傷害難以彌補,川普頻攪局給拜登挖坑
在全球都團結一致抗疫的時候,川普偏偏要搞特殊,悍然終止與世衛組織的合作關係。雖然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對拜登的積極態度表示歡迎,但美國想重新「加群」恐怕沒那麼簡單。而且美國欠世衛的會費已經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回歸,是否需要填補空缺?
今年的12月12日是《巴黎協定》通過的五周年紀念日,11月4日,川普政府正式退出該協定,拜登上任後,首要任務就是重新加入。但美國近些年的行為已經給全球減排所做的努力造成了無法估算的傷害。
《紐約時報》報導稱,川普自從上臺後,共撤銷80多項重大環境政策,還有20多項正在撤銷過程中,重新參與《巴黎協定》的難度無疑是「難於上青天」。而且川普政府雖然退出協定,卻頻頻攪局後續問題談判,美國的國際聲譽已嚴重受損。
川普政府「不合則棄」,拜登上臺後行動很關鍵
美國國內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和種族主義等問題,社會已經處於嚴重分裂狀態,「美國回來了」能否被民眾接受還未可知。有專家表示,拜登這話說出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因為美國並不像以前那般強大,回歸的代價是妥協,而美國國內可能不會接受這種結果。
美國每一個或者兩個四年,就會有新總統入主白宮,不管誰當選,最終維護的都是美國的利益,只是選擇手段的不同而已。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和單邊主義道路,已經讓國際社會認識到了美式霸權的複雜多變。
川普政府「不合則棄」的決絕,在其任職的四年間體現得淋漓盡致。拜登上任後,也許會如其承諾所言,重新返回一些國際組織,但想要彌合美國頻頻退群產生的裂縫卻絕非易事,接下來還是要看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