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經常調侃印度軍隊的墜機數比較多,但是在過去的2020年,其實我們並沒有聽到多少印軍墜機的新聞。
在2020年,印軍首次被報導出來的墜機發生在2月3日,內容是印度陸軍1架獵豹直升機墜毀了。不過印軍隨後更正消息稱,這架直升機其實只是硬著陸,從現場照片來看損傷也的確不大,確實也不應歸於墜機之列。
2020年印度軍隊首次無爭議墜機發生在2月21日,印度海軍一架米格29艦載機終於拿下了這一年度的「首墜」。而印度軍隊在本年度的「末墜」也是由海軍艦載機部隊來完成的——11月26日,印度海軍再次墜毀1架米格29K戰機。
在海軍接連創造紀錄的同時,印度空軍則顯得「低調」了許多。
2020年4月17日,印度空軍1架阿帕奇直升機在農田迫降,不過基本沒什麼損傷;但在不久後的5月8日,印度空軍1架米格29戰機墜毀,終於實現了空軍在2020年度的「首墜」。
而在隨後的大半年時間中,並沒有傳來印度空軍還有其他墜機的消息。而現在有印度方面的媒體也稱,在2020年印度空軍其實只墜毀了這麼一架戰鬥機。再寬泛點說,這恐怕也是印度空軍在整個2020年中唯一墜毀的飛機。
雖然差一點就實現了零墜機,但是能在一整年中只損失了這麼一架戰鬥機,其實在印度空軍歷史上已經創造了奇蹟。
要知道,這已經是至少20年以來(其實要更多),印度空軍年度墜機數最少的一年了。在此前的20年中,印度空軍平均每年都要墜毀掉8架左右的戰鬥機,即便是在墜機數最少的2017年,印度空軍依然損失了3架戰鬥機。
而就印度軍隊總體而言,加上海軍航空兵損失的2架米格29K艦載機,印度軍隊本年度也不過墜毀了3架戰鬥機,在其軍隊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尤其對比下2019年印度三軍墜機的「慘狀」而言,2020年對印度軍隊來說絕對是載入史冊的一年。
要知道,在2019年時印度三軍至少損失了17架戰機。
其中印度空軍損失1架美洲豹攻擊機,3架米格21戰機,2架米格27戰機,1架幻影2000戰機、1架蘇30MKI戰機、3架教練機、1架安32運輸機、1架米17直升機;
印度陸軍損失1架獵豹直升機、1架北極星直升機;印度海軍損失1架雲雀直升機、1架米格29K艦載機。
以上僅統計有人戰機的損失,無人機的損失還不在內。
在2019年,印度空軍損失的飛機數量是最多的,達到了13架。戰鬥機、運輸機、教練機、直升機全部未能倖免,其中1架米格21是被巴基斯坦空軍擊落的,1架米17直升機是被己方誤擊的,其餘11架飛機全部是自行墜毀。
尤其是在戰鬥機部隊,除了當時列裝僅1個中隊的LCA戰鬥機沒有出現墜機外,其餘所有型號的戰機都未能倖免。
相比較2019年幾乎月月有墜機的情況,2020年的印度軍隊,尤其是印度空軍可以說是交出了一份近乎於「完美」的答卷。
可是「事出反常必有妖」,2020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印度軍隊尤其是空軍的墜機率如此低了呢?
大家都知道,2020年新冠疫情橫掃全球,而印度是重災區。到目前為止,印度已經確診的人數已超過1000萬人,其中死亡近15萬人。
當然了這是確診出來的,以印度的醫療條件和組織能力,沒有確診的就很難說了。
新冠病毒對印度的打擊很大,其第二季度GDP同比下降了23.9%,第三季度GDP同比下降了7.5%,第四季度還沒統計出來,但估計也不會很理想。而印度在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僅為3.1%,可想全年下來印度經濟總量要萎縮多少?
新冠疫情衝擊著印度的社會活動和經濟運轉,同時對印度軍隊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尤其是對一些技術裝備的運作影響更大。
我們知道,印度軍隊的技術裝備絕少有獨立自主研製的,絕大多數都是引進國外的成品或以許可證生產的方式組裝的。即便在印度一些號稱獨立自主研製的裝備中,大量外國技術和核心部件的應用,其實也並不鮮見。
請大家注意,這些裝備的生產、交付,印度要依賴外國;而在裝備的使用和維護過程中,印度同樣也要依賴外國。
在三軍裝備中,陸軍裝備的技術層次相對較低,印度自己也能折騰一番,關鍵是海空軍裝備就沒那麼好搞定了。
以印度空軍裝備來說,戰鬥機有米格21、米格29、蘇30、LCA、幻影2000、陣風;攻擊機有美洲豹;直升機有米17、米25、米26、米35、阿帕奇、支奴幹;運輸機有安32、伊爾76、C130、C17;預警機有費爾康、EMB-145等。
這些機型的技術源流有俄羅斯、美國、法國、巴西、以色列等,而且技術年代的跨度和廣度極大。
實事求是地說,這麼複雜的空軍裝備,放到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有效保障也是難上加難,難免會出現事故。而印度的後勤維護力量其實也並不出色,因此常年來出現大量墜機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2020年的情況跟以往任何一年都不同,因為今年的疫情是世界性的,對國與國之間的人員、貨物流動的影響很大。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只能是盡力保證重點項目不掉鏈子。
就印度空軍來說,重點項目之一是從美國接裝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成軍;重點項目之二是將陣風戰機迎回國內,相較於前述的阿帕奇直升機,後者更為重要。
就這兩個基本目標而言,印度可以說是達成了,但是由於對外交流渠道的不通暢以及疫情的衝擊,其實總體上來說,也造成了印度空軍,尤其是戰鬥機部隊出動率的新低。
低到了什麼程度?
2020年6月中旬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後,印軍向前線持續增兵。就其空軍來說,除了出動大型運輸機不斷運送技術裝備和物資外,其實戰鬥機部隊只拿出了少量的戰機來鼓氣助威。
這一點跟2019年2月印巴衝突後,印度空軍大出動率的表現有著極大的反差。
印度空軍的出動率一旦加大,那麼其遠高於世界平均水準的墜機率就要發揮作用了,其墜機數必然要增多,2019年印巴衝突後所引發的緊張態勢迫使印度不得不加大戰機的出動率,而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到年底的時候,印軍甚至將老化嚴重的米格27全部退役,總算是又少了一個墜機的機型。
而在2020年,由於印度內外問題的集中爆發,其實它是根本擠不出來多少戰機執行任務的,尤其是在高原地區的飛行條件更惡劣,因此印軍只能是拉出少部分戰機來給陸軍打氣。
同樣地,印度陸軍其實也沒有大打出手的底氣,只是希望通過增兵威懾來達到目的,但這一招顯然是失算了。結果就造成了目前印軍騎虎難下的結局,在高山高寒區進退不得,不得不苦苦支撐。
所以要問印度空軍為什麼墜機數少,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由於各種因素飛不起來,飛得少了自然掉得也就少了。
要不看看人家美軍,其實美軍現在的戰機老化也很嚴重,但是不管怎樣出動率是絕對不能少的。所以在2019年到2020年,美軍墜機29架,可以說是墜機之王了。
美軍戰機的基數大,其實以2019年的情況來說,按墜毀率來算印軍還是墜機之王;但2020年印軍不飛了,美軍自然就脫穎而出了。
印軍飛得少所以墜得少的另外一個例證就是海空軍對比,空軍戰機基數遠大於海軍,但只掉了1架米格29;而海軍艦載機可不能像空軍那樣曬太陽,技術活兒手生了是要出大問題的,結果動作稍大就摔掉了2架。
2021年,印度疫情在短時間內看不到任何希望,如果印軍繼續保持現狀的話依然摔不了多少飛機。
但是請注意,這樣的狀態會使得印度航空兵部隊戰力大大降低,而戰機久未起飛且未得到很好維護。要是待印軍恢復正常飛行那一天,那可真有好戲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