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結腸癌去化療,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陳功教授深度解讀免疫評分

2020-12-27 騰訊網

本文重點搶先看!

1. ESMO指南建議以下兩個分期的結腸癌患者進行Immunoscore檢測:II期結腸癌、低風險(T1-3 N1)III期結腸癌;

2. II期結腸癌進行Immunoscore檢測:輔助臨床決策是否有必要進行術後化療(FOLFOX),約69%的機率可能免去化療;

3. III期結腸癌進行Immunoscore檢測:除了提示預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提示患者手術後進行3個月化療還是6個月化療( FOLFOX );

4. 臻和已經將Immunoscore引進,國內獨家。

我們很高興邀請到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陳功教授對 Immunoscore 的相關研究進行解讀。

最新發布的ESMO「局部結腸癌臨床實踐指南」中,Immunoscore被明確推薦應用於早期結腸癌(II期&低風險III期):

對於II期結腸癌患者,Immunoscore評分結合TNM分期,能有意義的指導是否需要進行化療,對改善和預測預後具有臨床意義;

對於低風險的III期(T1-3 N1)結腸癌患者,Immunoscore評分結合TNM分期,能輔助臨床判斷患者是否有必要進行更長時間的化療(3個月or 6個月)。

Immunoscore具體是如何輔助臨床的呢,我們一步步來看。

01

Immunoscore是什麼?

Immunoscore是一種體外診斷檢測,通過測量腫瘤組織及其周圍的CD3+和CD8+T淋巴細胞密度,預測早期結腸癌的復發風險。

Immunoscore檢測評分與復發風險的關係呈反比:

Immunoscore評分越低——復發風險越高

Immunoscore評分越高——復發風險越低

沒有對比就看不出優劣,Immunoscore的評分結果與目前臨床常用的評估參數比,有優勢嗎?

根據國際癌症免疫治療學會(SITC)發起的國際大型研究(入組2681例)結果顯示,在所有參數中,對風險評估的相對貢獻率最高的是Immunoscore(47%),顯示出更高的預測價值,然後依次是TNM分期(28%)>分化程度(15%)>VELIPI(8%)>性別(

02

Immunoscore能給II期結腸癌患者帶來什麼價值?

評估復發風險,輔助化療決策:約69%的機率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化療

通常情況下,醫生根據我們前面提到的一系列「臨床參數」進行復發的風險評估,當評估結果為:

「臨床低風險」時——接受手術治療即可,不必進行化療;

「臨床高風險」時——手術治療+化療;

根據SITC研究的結果,當患者被傳統的臨床評估方式定義為「臨床高風險」,而被Immunoscore定義為低風險時,患者不接受化療,5年無復發率是差不多的:89.1%vs 87.4%(下圖中藍色實線和藍色虛線所示)。

這意味著,一旦Immunoscore檢測評定為「低風險」後,可以Immunoscore的結果為準,考慮放棄化療。

而該研究中69%的臨床高風險被Immunoscore判定為低風險,所以原來要接受化療的患者中,69%是可以考慮不必化療的,相當於為69%的患者免去了化療之苦。

微衛星穩定狀態也是結腸癌中一個重要的標誌物,但是Immunoscore評分結果與微衛星狀態之間是獨立的指標,微衛星狀態不會造成Immunoscore的預測偏差:

Ⅱ期結腸癌患者的無病生存率 (n=841)

MSI的患者,如果Immunoscore評分低(高復發風險)的,與MSS的患者相比也沒有任何的生存優勢;

MSS的患者,如果Immunoscore評分高(低復發風險) 的,也可以達到與MSI的患者一樣高的生存優勢。

因此,在II期結腸癌患者中,Immunoscore結合傳統TNM分期,能提供更富有信息量的參考價值,並且能夠清晰的分辨出是否化療獲益的患者。

03

Immunoscore能給III期結腸癌患者帶來什麼價值?

Immunoscore可以優化III期結腸癌患者預後評估。

前瞻性臨床試驗NCCTG N0147的一項回顧性分析中,600例接受了術後化療(FOLFOX)的III期結腸癌患者進行了Immunoscore檢測,總體而言,Immunoscore評分高(低復發風險)的患者無疾病生存率(DFS)明顯更好。

而在低風險III期(T1-3N1)組中,Immunoscore評分與DFS之間的強相關性更是得到了很好的驗證,287例患者中約1/2(n=153/287)的患者Immunoscore評分低(高復發風險),這些患者的3年無疾病生存率顯著惡化:

3年DFS :78%(Immunoscore評分低)vs 92%(Immunoscore評分高)

在另一項前瞻性研究IDEAFrance中,對1062例III期結腸癌患者進行了Immunoscore檢測,預後風險提示方面的結果與NCCTG N0147研究化療組(FOLFOX)的結果是一致的:

Immunoscore評分低(高復發風險): 3年DFS=67%[95%CI 62- 71]

Immunoscore評分高(低復發風險): 3年DFS=77% [95%CI 74-80]

以上研究數據都足以說明,Immunoscore可以優化III期結腸癌患者預後評估。

相比於II期Immunoscore可以提示患者是否能免去化療,III期結腸癌術後患者都已經進行了化療,Immunoscore檢測評分除了提示復發風險,優化預後評估之外,更多的意義在於提示患者是否有必要進行長達6個月的化療。

在IDEA France研究中,對973例進行了術後化療(FOLFOX)的患者進行分析後發現:

Immunoscore評分低(高復發風險)的患者,術後進行3個月化療還是6個月化療(FOLFOX) ,患者的化療獲益是沒有明顯差別的,提示Immunoscore不但是預後指標,還可能是重要的療效預測指標。Immunoscore評分低的群體,復發風險很高,從預後的角度看,更需要長時間的化療,但臨床現實中是更長時間、更多的化療卻沒能帶來生存獲益。提示Immunoscore評分低的III期腸癌患者可能對目前的輔助化療方案也許都是不敏感的。

對於Immunoscore評分高(低復發風險)的患者,術後進行6個月化療(FOLFOX)能明顯提高患者的獲益。

進一步將這973例患者根據臨床風險分為III期臨床低風險組(T1-3,N1)和III期臨床高風險組(T4orN2),統計結果如下:

基於以上結果,對III期結腸癌患者而言,進行Immunoscore檢測,可以預測患者從更長時間化療(6個月FOLFOX)中獲益的情況。

全文重點歸納:

II期臨床高風險,Immunoscore評分高,預後好,可以豁免化療,提高生活質量;

II期臨床低風險,Immunoscore評分低,復發風險高,從而推薦進行更強的術後監測;

III期臨床低風險,Immunoscore評分高,化療長獲益,可以提示用滿6個月,增加生存獲益;

III期臨床高風險,Immunoscore評分低,化療長不獲益,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長時間化療。

參考資料:

[1]International validation of the consensus Immunoscore fortheclassification of colon cancer: a prognostic and accuracystudyLancetPublishedonline May 10, 2018Franck Pagès et al;

[2] Localised Colon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Diagnosis, Treatmentand Follow-up

——本期完——

我們(醫世象,微信ID:medhealife)

致力於癌症、慢病、婦幼等領域的科研成果報導,以及科普知識的傳播;

關注於腫瘤、婦幼、病理、檢驗、內科等科室的最新資訊及政策指導;

為醫生、患者以及相關科研機構人員提供最新的實訊;

為醫學惠民貢獻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科學抗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史豔俠教授:面對化療不良反應,積極...
    「談化色變」,主要還是因為化療容易引發各種不良反應,其中最讓人難以忍受的,當屬噁心嘔吐。針對噁心嘔吐這一不良反應,醫師報近日採訪了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史豔俠教授,她提出,不要以為噁心嘔吐不會危及生命,其實能否處理好這一不良反應,會關係到患者的遠期預後,不應完全忽視,或要求患者「忍忍就好」。
  • |腫瘤|乳腺癌|化療|復發...
    4LBA4:KEYNOTE-177研究一句話簡介: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錯配修復缺陷(MSI-H/dMMR)轉移性結腸癌一線治療,帕博利珠單抗挑戰標準治療(化療±貝伐珠單抗/西妥昔單抗),中位無進展生存(PFS)延長1倍。
  • 市衛生健康局:市人民醫院攜手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開展公益活動
    1月17日,市人民醫院攜手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專家團隊在該院開展愛心義診送醫送藥活動。此次,市人民醫院攜手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專家團隊在該院開展防癌科普、腫瘤義診和學術交流等公益活動,圍繞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管理、泛瘤種免疫進展盤點和實戰病例展開探討,同時在特殊的新冠肺炎時期,邀請專家針對「腫瘤與肺炎的對話」進行專題討論。「前幾天在市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看到相關信息,得知有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專家過來義診,專程帶媽媽過來就診。」
  • 高慶蕾教授參與2020婦科腫瘤公益直播
    2020年6月13日上午,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三大主委: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高慶蕾教授、前任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馬丁院士
  • 江蘇省腫瘤醫院馮繼鋒教授當選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周威)2020年11月15日,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舉行換屆選舉大會,經過民主選舉,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書記馮繼鋒教授當選為新一屆主任委員,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當選為候任主任委員
  • 中山市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委會成立,葉飛教授當選首任主任委員
    開幕式本次會議精彩紛呈,內容涵蓋腫瘤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療、微創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學科研究新進展和治療經驗總結,為在座同仁獻上了一場學術的饕餮盛宴。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劉志剛教授系統論述了「從KEYNOTE系列研究看肺癌免疫治療進展」,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何韻教授分享了「腫瘤MDT建設與管理策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林心情教授和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哲教授各自分享了免疫性肺炎之呼吸科視角和鼻咽癌的病因學研究進展(基於NPCGEE研究結果)的切身經驗和問題思考,並有多位專家學者參與了病例的點評和討論。
  • 陳功教授病例分享:結直腸癌同時性肝轉移診療新理念:肝臟優先
    醫脈通腫瘤科邀請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陳功教授團隊創立專欄——腸話短說,即日起陸續更新,向每位讀者傳遞最新的研究進展、最前沿的診療思路、最實用的臨床經驗,歡迎關注!外院CT:乙狀結腸癌伴腹腔及腹膜後淋巴結轉移,肝臟多發轉移。右腎多發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右腎轉移瘤待排。
  • 「放射免疫治療」為腫瘤患者帶來新希望!粵港澳腫瘤放療進展高峰...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袁亞維致辭袁亞維教授介紹了一個真實的案例。2016年2月,54歲的李先生(化姓)因左側腹部和腰部疼痛到醫院檢查,發現左側腎臟竟藏著一個最大直徑為10.1釐米的腫瘤,後確認為「透明細胞腎癌」。醫生為李先生行切除術並予化療6周。
  • 攜手同行 共克腫瘤——貴州省腫瘤醫院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開展...
    攜手同行 共克腫瘤——貴州省腫瘤醫院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開展學術交流 2019-11-21 16:46  貴州省腫瘤醫院
  • 2020廣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招聘事業單位編制30人公告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山大學腫瘤研究所)成立於1964年3月,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四所腫瘤醫院之一。中心是全國規模、學術力量最雄厚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於一體的腫瘤學基地之一,承擔國家腫瘤防治重任,在全國尤其是華南地區及港澳臺的腫瘤防治工作中發揮著龍頭作用,學科地位、綜合實力居全國領先水平。
  • 中山大學揭示lncRNA調控腫瘤免疫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團隊 學科帶頭人:宋爾衛教授 記者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該院宋爾衛、蘇士成教授團隊發現了長非編碼RNA NKILA能促使腫瘤特異T細胞被誘導凋亡,以至於不能開「猛火」攻打腫瘤。研究提示,可在體外將T細胞中的NKILA敲除,從而保證回輸到體內的T細胞的「火力」,增強免疫治療的效果。相關研究9月17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免疫學》雜誌上。
  • 蘇士成團隊發現補體信號決定B細胞在化療誘導免疫中的相反作用
    蘇士成團隊發現補體信號決定B細胞在化療誘導免疫中的相反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6 13:43:22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蘇士成團隊取得一項重要進展
  • 2020 NCCN子宮腫瘤指南解讀
    為了促進婦科腫瘤領域的專家進行學術交流,加強婦科腫瘤領域醫生的學習,北京康盟慈善基金會聯合石藥集團舉辦的NCCN指南解讀系列活動第二期:「芳華多美 素來有你」2020 NCCN子宮腫瘤指南解讀於2020年5月6日線上正式開啟!
  • 【潮州幫】潮州26歲女子身患結腸癌,請幫我繼續化療,我想戰勝病魔!
    爆料:czwj0666  本文轉載自潮州幫  內容源於輕鬆籌  進入輕鬆籌頁面  2020真是多事之年,3月底確診為結腸癌
  • 對話大咖| 石遠凱教授解讀我國抗腫瘤新藥臨床研究現狀
    https://flv1.gmw.cn/soby/sobey/20201215/1607998794796_High.mp4   11月12-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 高發腫瘤熱點 | 劉卓煒:早發現早治療 我國膀胱癌已進入免疫治療時代
    11月12日-11月15日,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召開,39健康新聞會客廳邀請到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副院長劉卓煒教授詳解膀胱癌的現狀與防治。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副院長劉卓煒教授以下是訪談實錄:39健康:
  •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知識城醫院已掛牌,預計年內開業!
    中大腫瘤醫院可能也會是整個知識城片區首家開業的醫院,雖然不設綜合門診,但是也同樣值得期待。據悉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新知識城院區位於黃埔區九龍大道知識城南,佔地75畝,毗鄰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有地鐵十四號線直達院區(位於何棠下地鐵站D出口),交通非常便捷。
  • 2020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腫瘤臨床與轉化研究平臺招聘12人公告
    (1)宋爾衛,中國科學院院士,二級教授,主任醫師,現任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院長兼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乳腺腫瘤中心學術帶頭人。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MB)傑出教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乳腺外科醫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乳腺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 蘇州專家創新晚期腫瘤治療方案
    本報記者 周函晚期腫瘤患者手術、放化療無效時,只能坐等生命進入倒計時?蘇大附二院腫瘤放射治療科張力元教授團隊創新的「布拉格研究」,為不少晚期腫瘤患者延長了生命,該方案已引起了國際醫學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