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周程程 北京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 陳旭
「壓得太狠了,相當狠。」
12月16日下午3點半左右,一家江蘇藥企人士走出2020年度國家醫保目錄準入談判的會場時表示,此次談判藥品是2018年新批的一款中成藥,談判價格大大超出廠方預期,但該人士並未透露具體降幅。
這是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的第三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現場獲悉,當日談判藥品涉及抗癌藥、內分泌藥品等多個領域,羅氏、住友、安進、以嶺藥業、揚子江藥業、西安楊森等國內外藥企參加了當日談判。
備受關注的PD-1/PD-L1藥物談判也在12月16日進行。
根據此前國家醫療保障局公布的《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目前已在國內獲批上市但尚未進入全國醫保的全部7個PD-1/PD-L1藥品,均已通過了形式審查。
PD-1/PD-L1本土藥企方面,記者注意到,百濟神州、君實生物、恆瑞醫藥的全資子公司蘇州盛迪亞今日均出現在會場,但上述企業的人士離開會場時並未透露談判結果及相關信息。
儘管談判結果尚未揭曉,多家上市公司股價已先行上漲。例如,恆瑞醫藥(600276,SH)12月15日大漲7.67%,時隔4個月後市值重回5000億元;君實生物(688180,SH;01877,HK)12月15日上漲4.66%;百濟神州(06160,HK)12月16日上漲8.51%。
市場焦點仍在PD-1/PD-L1談判
醫保談判第三天,氣氛依舊十分緊張。一些藥企人士在即將談判前仍在試圖打探消息。
下午1點,正排隊等待進入會場的本土藥企人士吳紅(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是其所在企業第一次參加醫保談判,有一個品種參與,老闆對此非常重視,由他本人帶隊來參加談判。
「在成本測算方面我們做了詳細的準備,希望談判成功能帶來更大的市場銷售量。」
吳紅透露,這次參與談判的品種是骨科領域藥品,她還指著隊伍前方排隊的幾名藥企人士小聲對記者說:「你可以去問下他們什麼情況,他們也是談骨科產品的。」
吳紅說,自己也關注了前兩天其他企業的談判情況,感覺還是挺緊張的。
想要打探消息的不止是藥企,券商、投行人士身影也出現在會場外。
「過來是為了關注PD-1/PD-L1的談判情況。」一位投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當被問及關注原因時,該人士直言不諱:「體量大、最賺錢。」
立鼎產業研究院2019年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PD-1市場規模已達330億元以上。
另一方面,由於今年參與談判的PD-1/PD-L1藥企數量較去年更多,形勢也更為複雜。
去年的醫保談判中,跨國藥企默沙東、百時美施貴寶和本土藥企君實生物、信達生物參與醫保談判,最終僅信達生物的「達伯舒」談判成功納入醫保。儘管達伯舒降幅達到63.73%,但其因納入醫保也享受到巨大紅利。
今年更多企業將爭奪市場。除信達生物的「達伯舒」外,包括恆瑞醫藥、百濟神州、君實生物在內的3家本土藥企,以及羅氏、阿斯利康、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等跨國藥企都有志於爭奪市場。
企業獲批適應症的重疊也將進一步加大競爭激烈程度。特別是在霍奇金淋巴瘤這一適應症上,信達生物、恆瑞醫藥、百濟神州均已獲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君實生物、百濟神州企業人士16日均在結束談判後快步離開會場,未透露談判結果及相關信息。
醫保談判成創新藥放量催化劑
此輪醫保談判,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下午5點左右,3位藥企人士大步走出會場,高興地表示「談判成功」,併合影留念。
而就在約10分鐘以前,一家本土藥企人士則失落離場。該藥企人士表示,所談藥品為類風溼中成藥,談判時價格壓得比較低,比原價降幅超過60%,低於產品成本,以至於企業無法承受這一價格,談判失敗。
上述藥企人士表示,一個新藥從研發到上市,周期長且成本高,成功率也低。如果剛上市價格就一下子壓得太低,企業受影響較大,對企業的研發積極性或產生影響,建議給企業一定的降價緩衝期。
如果藥品談判失敗而未納入醫保,對企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上述藥企人士認為,對小企業而言,恐怕只有讓別人參股或者賣掉。
不過,許多創新藥企卻看中了另外一面:談判成功後以較大價格降幅來換取市場快速放量的契機。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創新藥上市之初的高定價因素往往制約患者的滲透率,藥物招標、進院採購等環節周期又相對過長,疊加未納入醫保也會導致在入院和推廣方面受到一定阻礙,因此快速納入醫保雖然會伴隨著價格下降,但可以帶來滲透率的顯著提升,因此目前醫保談判已成為創新藥放量的重要催化劑。
該研報認為,基於當前漸趨完善的醫保談判制度,創新藥在上市初期以較大幅度降價而納入醫保談判目錄已逐漸成為常態。快速推進研發搶奪先發優勢以及合理的定價策略等方面,將成為創新藥市場競爭的重要因素。
除通過談判將新藥納入醫保外,企業也十分關注續約談判藥品。對曾進入過醫保目錄重新續約談判的藥品,若已經發生的報銷額度超過了預算的目標,要按比例再次降價。
一位藥企人士表示,其公司2017年一款藥品納入醫保後銷售額實現增長,如今已超過10億元銷售額,對於參與此輪醫保談判,前期已做了積極準備。
這意味著該款藥品有望迎來再次降價。此前,2019年續約成功的藥品又平均降價26.4%。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