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兩大拳理:放鬆與恢復本能

2020-11-19 古法練功

一、大成拳練功第一拳理——放鬆

放鬆,是大成拳練功第一拳理。

對大成拳來講,談正確的練功方法,最重要的要講放鬆,這是根本,是雷打不動的鐵定原則。有人講,中國武術都講放鬆,其實不然,我們曾經見過一個拳種,他們做每個動作都要求繃緊肌肉,摸他渾身上下,處處都是硬梆梆的,他的力量不小,卻十分僵滯,一旦與人動手,東倒西歪、一無是處。這樣的拳種在中國武林界確為少數,大家知道他們練拳的方法是錯誤的,這就可以了,我們沒有必要再去深入分析它。

下面我們講另外一種情況:多數人都知道練拳應該放鬆,但為什麼要放鬆,如何放鬆,放鬆到什麼程度才是正確的?拳譜上講:松而不懈,緊而不僵。松到什麼程度就是懈,緊到什麼程度便是僵?對這樣的問題,有些人講不清楚,特別是一些初學者。這些問題弄不清楚,必然會影響學拳的進度,有些人感覺入門難,其實難就難在這個問題上。

人生之初(在嬰兒階段),全身上下十分柔軟,沒有任何僵滯的部位,精神意識也是完全放開的,無拘無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但力量卻出奇地大。比如,有這樣的情況,嬰兒手中攥著一個紐扣,為防止紐扣誤入口中,我們便去他(她)手中奪。你會驚異地發現,要想掰開他(她)的小拳頭很不容易。如果你有心,便會感到他的力量全不像一個嬰兒。再比如,有時候在與嬰兒戲耍時,無意中他(她)掄起小拳頭打在你臉上,你能覺出他(她)的手很重,全不像嬰兒所應有的力量。這兩個例子說明了什麼問題呢?說明嬰兒身體非常之松,松而後才能整。因為松,全身的力量方能集中起來,達於發力部位

嬰兒的軀體是一個鬆柔的軀體,是大成拳訓練應該具備的最為完美的軀體。但是,人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由於大量地勞作以及進行不合理地鍛鍊,另外還要長期受到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刺激,軀體逐漸僵化,身體內外充滿僵力,這樣的軀體必然形成全身經絡不通,百病叢生。要想改變這樣的身體,唯一的方法就是放鬆。宗師王薌齋早年曾提出「樁法換勁」的概念,目的之一就是通過放鬆來消除身體內外與拳學要求相悖離的僵滯之勁。

那麼,怎樣通過放鬆來去掉僵滯之勁呢?

先舉個例子:比如一個足球,裡面放置了許多碎磚頭、碎瓦塊,那麼它已不再具有足球的本質,失去了足球的功能,這就仿佛是我們人體內部充滿僵滯之勁。要想恢復足球的本質就要先卸去其中的雜物,然後充上氣,足球便又成為足球了。我們初學者,就是要像這足球一樣,在鍛鍊中先通過放鬆卸去體內的僵滯之勁,然後在鍛鍊中,使體內產生出一種特殊物質,以滿足我們養生與技擊的需要,這就完成了我們恢復先天體質與自衛本能的過程。

我們還是回到放鬆這一問題上來。

在我們的鍛鍊中,放鬆要貫串於所有的功法。但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放鬆,是通過站樁功來完成的。站樁放鬆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無念無思,渾渾噩噩,徹頭徹尾放鬆」的階段,第二階段是「以意念指導放鬆」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開始站樁至兩三個月之內。在這個階段中要做到不思不想、不加任何意念,在僅僅保證站樁姿勢的情況下,沒有一點多餘的力量。我們可以把樁勢放置於強度最低的狀態下,比如站渾元樁,本來兩手須環抱胸前,我們可以把兩手變為環抱腹前,以減小兩臂的用力,甚至於我們可以把站勢變成臥勢。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通過最輕鬆的身體狀態卸掉身上的僵勁。在這個階段中,不要想功夫,不要想技擊,不要在大腦中出現任何幫助放鬆的意識,一切順其自然,無念無思,渾渾噩噩,只有這樣,才能一步步卸掉體內的僵勁,才能使你的身體變成一具空殼,才能為你下一步注入新的特殊物質騰出空間,這個階段可以是兩三個月,也可以是更長一段時間。如果有的練者沒有經歷這一階段的訓練,而現在又感到功夫停滯不前,我們建議你把這一課補上。任何一種運動都是這個道理,當你感到無法進步的時候,一定要回到基本功上去找原因。
兩三個月的第一階段訓練完成以後,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站樁加意念,以意念指導放鬆的階段。

通過第一階段的訓練,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去掉了體內的僵滯之勁,但還不可能做得非常徹底,所以必須進行第二階段的訓練。所謂以意念指導放鬆,就是在站樁過程中,通過養生類的意念活動,去指導不易放鬆或尚未放鬆的部位,如大腦神經、頸椎、肩關節、腰椎、胯、膝等部位達到放鬆。這個階段應該用一兩個月的時間。

具體一點講,大成拳的放鬆包括三個方面:

(一)肢體放鬆 包括肌肉骨胳、關節筋腱、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的全面放鬆。放鬆的方法可以採用逐段放鬆法,即從上到下,先放鬆頭部,然後頸、肩、腕、背、胸、腹、腰、胯、腿、足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放鬆。這種方法可以避免顧上不顧下、顧前不顧後的弊病,以達到各部位切實放鬆。

(二)呼吸放鬆呼吸應純任自然,不受任何限制,逐步由胸式呼吸過渡到腹式呼吸,以求達到靜、勻、細、長。

(三)大腦神經放鬆練功時先要心神安祥、凝神定意、摒除雜念。練大成拳功法,特別是練站樁功時大腦極易產生雜念,大成拳主張對雜念採取「來者不拒,去者不留」的處理方法,且不可奮力將其拒之門外,以免引起大腦神經緊張。

通過前兩個階段的訓練,我們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在保持一定姿勢、保持一定支撐力的狀態下學會了放鬆;二是騰空了體內,為下一步向體內注入新的能量做好準備。

完成了前兩個階段的訓練,便可以轉入技擊功法研習了。在整個技擊功法的訓練過程當中,放鬆仍然是堅定不移的原則。除去在進行發力訓練時,發力的一剎那全身驟然一緊之外,其它所有的訓練都要放鬆,只不過在放鬆過程中要配備技擊意念。

技擊功法(主要為站樁)+放鬆+技擊類意念活動,可以創造出驚人的技擊能力。

二、大成拳技擊第一拳理——恢復本能
學練技擊,如果不懂得恢復本能,那麼你就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搏擊家。

在大成拳愛好者當中,許多人都聽說過「本能」這一名詞,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講,大多數人並未深究過它的含義。其實,在大成拳當中,「本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忽視了這一概念,就會對拳術訓練特別是對技擊水平的提高產生阻斷式的影響。換句話說,當一個人的技擊能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後,再想提高就非常困難,但是當我們了解了「本能」學說,掌握了「本能訓練法」之後,就有可能跨越一個新的高度,進入高級拳術境界。

「本能」這一名詞在宗師王薌齋先生的著作中出現過多次,當我們縱觀上下文並結合薌老的拳學思想以及武術的發展歷史進行研究,就會發現,「本能」理論其實是大成拳的重要學說和經典學說。比如,在薌老的名著《大成拳論》第一節「自志」中,就有兩處談到本能,第一處是:「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煉,統而言之,使人體與大氣相應。分面言之,以宇宙之原則原理以為本,養成神圓力方、形曲意直、虛實無定,鍛鍊成觸覺活力之本能。」第二處是:「餘深信拳學適用於神經肢體之鍛鍊,方因而益智,尤適於筋肉溫養,血液滋榮,更使呼吸舒暢,肺量增加,而本能之力亦隨之漸長,以實現一觸即發之功能。」在這裡,薌老以精煉的語言概括了「本能」的不同表現形式及鍛鍊要則。

那麼,什麼是本能呢?王選傑先生著作中有這樣一句話:「以大成拳角度來說,主要是鍛鍊如何發揮人體中固有的本能。」其中「人體中固有的」幾個字,揭示了本能的性質。

本能,顧名思義,是指人和動物體內固有、不學自會的能力,如嬰兒吃奶、蜜蜂釀蜜、貓捉老鼠、虎豹奪食等等。四例之中,前二者是生活本能,後二者是自衛搏擊本能。武術中所講主要是指自衛搏擊本能,亦稱為自衛本能或本能。

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同飛禽走獸生活在一起,除獵取禽獸為食時需與之進行搏鬥外,還要隨時準備抵禦它們的襲擊。所以,那時的人與動物一樣有很強的自衛本能,他們的力量、反應、攻擊性都不比動物差,否則,在殘酷的弱肉強食的環境當中他們也就無法生存下來。後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自身的安全越來越有保障,他們身上的搏擊本能便逐漸蛻化了。時至今日,人們身上的搏擊本能是否已經喪失殆盡了呢?讓我們來看幾個實例:

1.一個人去端茶杯,事前並不知道裡面裝滿滾開的水,在他的手接觸茶杯並突然被燙之時,會閃電般將手抽回,而並未經過大腦思考。

2.一個人走在森林中與餓狼不期而遇,會因驚嚇而失去防衛能力。但是如果他的孩子被狼叼走,他的勇氣和力量會突然爆發,奮不顧身地與狼搏鬥,甚至取勝。

3.據某報報導,一位俄羅斯老婦看到支撐汽車底盤的千斤頂正在斷裂、正在車體下面修車的兒子面臨生命危險的時候,她居然神奇地用兩手將底盤託住,直到兒子爬到安全地方。託住汽車需要上千斤的力量,如在往常,老婦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由以上數例可以看出,人在身體受到強刺激或者意識受到強烈吸引、精神高度集中的情況下,有時候可以產生出異乎尋常的能力(如強大的力量、高速度、快速反應等能力)。如果從科學或者醫學的角度解釋,問題可能會得出別的答案,但從武術角度講,我們認為,以上三個實例給予我們的啟示就是:人們在極特殊的情況下,可以恢復體內的自衛本能。

但是,人們不可能通過追求那種極特殊情況來達到恢復本能的目的。要想恢復自衛本能,只有通過特殊的訓練方法。大成拳正是通過自己一整套特殊的、科學的訓練方法練出本能,或者說激活、恢復體內的自衛本能。自衛本能,更具體一點說,是一種下意識的自衛反應,是在受到威脅時自然而然進入到一種還擊狀態,是在精神作用下身體內部突然發出極限能量來,是不需要通過大腦而做出各種自衛動作和還擊動作。

大成拳恢復本能訓練主要是通過站樁、試力、走步、發力、試聲、推手、實作七種功法來完成(其中以站樁為主)。不管進行哪一項訓練,都必須遵循相關的原則和要領。對這些原則和要領決不可輕率對待,更不可忽視,非但不能忽視,還必須認真研究,反覆揣摩,嚴格執行,一絲不苟。


相關焦點

  • 【大成拳】我來談談站樁
    大成拳即無套路,技擊性強,有很高的實戰價值,通過站樁、試力、步子、發力等充分體現了大成拳自然本能,內勁真力一觸即發,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認可,同時中國武術界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下面我談一談我練成大成拳所走的路,奉勸大成拳愛好者不要再走彎路,以免你費了力氣付出代價而學不到真東西。要想學好大成拳你必須學會拳理,如果拳理你不明白,那你站樁就等於是瞎站。薌老先生說:「理法如橋,過河拆橋」。
  • 劉磊 | 大成拳簡述
    又比如大成拳要求練成「神圓力方,行曲意直,虛實無定,練就無力不具,有感皆應的功能」,但一個「力」就林林總總,數不勝數,眼花繚亂;還有虛實、鬆緊、進退、高低……無不充滿了理趣。總之,大成拳注重矛盾的相互轉換, 強調精神轉換成物質、精神與物質的辯證統一, 這些理論不僅要下功夫理解,更要求學以致用。
  • 大成拳站樁的推廣價值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成拳必將成為國家重點扶持推廣的傳統運動項目。大成拳是王薌齋先生在形意拳基礎上,吸取太極拳、八卦掌等眾家武術門派之長所創立。大成拳更廣泛採集養生術之精華,發展出養生體療健身法——大成拳養生樁。
  • 張小龍 | 我與大成拳
    大成拳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傳承人、中國大成拳中南武校校長 邵陽市獵豹突擊隊武術總教練張小龍【大成拳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傳承人、中國大成拳中南武校校長 父親讓我堅持站樁,停止一切對抗性和力量型的訓練,讓我把這身結實的肌肉慢慢的放鬆,回歸到最自然的狀態,就這樣為了緩減傷痛,我把站樁時間延長到了一個小時。兩年下來,我舊傷復發的頻率明顯減少,而且脾氣也大有改觀。
  • 什麼是「大成拳」,特色是什麼?
    什麼是「大成拳」,特色是什麼?大成拳是「造勢」拳,是對「神形意力氣」的合理分布拳。大成拳是「六合間架」鎖控敵方而不發力,用「神意攪動空氣」而發力。大成拳主張「自然力」、「呼吸彈力」、「宇宙之力」。大成拳是「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的,是恢復「本能」發力的,是「禪拳不二、拳道一如」的靜修拳法,是上升到「抒發感情,利國利民」與時同進的教育領域之學科。
  • 論大成拳功法
    大成拳是我國的新興拳種,她的訓練方法簡單,方便,實用,沒有固定的套路和招法,講究拳本無法,是一種特殊拳學。通過站樁,能調整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增強體質,加強新陳代謝,恢復和調整人體各器官的功能,調整大腦皮層的抑制與興奮,消除焦慮, 達到心靜神安。還有一大特點,站樁放鬆能使氣血更加流通,但是心跳不會加快,這是其它運動無法相比的。站樁可以防身自衛,大成拳有七步功法,當站樁有一定基礎之後,可以進一步的學習試力, 摩擦步等其她六步功法。
  • 關於大成拳 | 課程體系 | 站樁功效
    創始人——王薌齋先生大成拳是王薌齋先生在【形意拳】基礎上,吸取【太極拳】【八卦掌】等眾家武術門派之長所創立。大成拳「七妙法門」即站樁、試力、步法、發力、試聲、推手及實作。大成拳更廣泛採集養生術之精華,發展出養生體療健身法——大成拳養生樁。宗師王薌齋先生打破武林門派之分,將拳道不傳之秘公諸天下,光大武德;更將養生健身之術普及民間強身治病,造福民眾。
  • 大成拳名師於永年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在京舉辦
    2020年10月18日,大成拳名師於永年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在北京舉行。於永年(1920-2013)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武術家、養生家、拳學理論家及傳統文化尤其是老莊道家文化思想研究的集大成者,是意拳大成拳創始人王薌齋先生的主要弟子之一。他精研拳理,出版了《大成拳站柱與求物》、《大成拳站樁與道德經》等八部專著,將大成拳理論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為大成挙的普及推廣做出了重大貢獻。
  • 站樁 | 大成拳站樁法
    兩膝微屈,十指自然撐開。全身放鬆,兩眼向遠方平視。兩手有抱球之意,頭有上頂之意,兩腳有下踩之意,背部有後貼之意。初學者練此樁先以10分鐘為限,逐漸增加時間,以身體感覺不過力為限度。渾元樁為雙重(兩腳力量均分)樁,加上兩手的環抱亦屬輕鬆力度的姿勢,為體力消耗最少的樁法,所以也是最容易進入放鬆狀態的樁法。關注微信公眾號打坐站樁。放鬆人體是大成拳樁功(包括其它所有功法)的第一訓練要領。練功時,通過放鬆可以卸掉身體的僵滯之力,繼而練出功力、抗衝擊力、快速反應能力等。
  • 日本人眼中實戰最強的兩門中國武術:大成拳和八極拳,遠勝太極拳
    這不,日本人表示太極拳不堪一擊,還不如大成拳與八極拳呢。這到底是兩門怎麼樣的武術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無招勝有招,大成拳的前世今生 大成拳是我國漢族民眾當中比較風行的一門武術,又被稱為意拳,因為它源於心意拳,最玄妙的地方就在於沒有固定的招術
  • 雷雲 | 大成拳訓練法探微
    大成拳理,博大精深;大成拳道,奧妙無窮。大成拳樁法看起來非常簡單,學起來似乎並不容易,殊不知很多練習大成拳的同志一站就錯 誤百出,因此很難明拳理,得拳趣,步入大成拳 之真境。許多初習大成拳者,每每站樁,便將肩往上聳起,而肩一聳,則上身全部浮於上部,全身很難松沉下來。要知道,肩不沉,一方面肩井穴打不開,肩部肌肉與骨骼都偏緊,而且胸部極易努氣,另一方面無法做到骨升肉降,全身放鬆,如此站樁, 對養生則罷,對技擊很難有時效,耗時多,事倍功半,故習者需慎之又慎。
  • 練習太極拳要求放鬆,但是怎樣才能放鬆呢?
    名師和拳理只是指導人們入門的基礎。生活中屢見數十年練習太極拳者不能運化太極拳之理來練習太極拳,因此只練拳而不悟拳理也!如今習太極拳者多、懂太極拳者少之又少。將太極拳神話者大有人在。太極拳是易學難精的拳。但並不是神密不可高攀的。前人發奮勤學達到的高峰、後人只要努力、同樣是可以達到的。現在練習太極拳的人能有幾人達到 前人的努力,沒有付出就不可能有回報。
  • 中拳西姿而「嬗變」的《大成拳》
    中拳西姿而「嬗變」的《大成拳》傳統武術,是兵器動作,故此姿勢寬大,大弓大馬,大開大合大成拳也是傳武出身,但經過對現代拳擊觀察研究和切身交手,在傳武勁力的基礎上,把姿勢融入了「拳擊」當中,尤其對拳擊「間架護頭和高姿步法」的獵入,在恢復對「空氣本能藉助」和「自身各部摺疊抖顫互助」上,可不利用對方四肢之力即可直接攻擊。
  • 大成拳之感悟
    心意拳奉嶽飛為祖師傳至李洛能創立了形意拳,形意拳傳到王薌齋創造了大成拳。大成拳創立於民國年間,創拳之初有好友問一代宗師王薌齋大成拳是現代武術還是傳統武術?王曰:大成脫胎於形意,以深厚的傳統文化作為鋪墊,又吸收了國外拳術,是中西合壁的拳法。但若論歸納分類的話理應稱為傳統武術。所以大成拳與傳統武術能推手聽勁又能與現代搏擊打打拳,兩邊都能玩上能交流切磋。大成拳不是為擂臺比賽而創的拳,在街鬥中才能更具有優勢能有更好的發揮作用。
  • 練大成拳有感
    中國大成拳 王增柳大成拳站樁,先要擺好姿勢,松、靜、自然。站樁三要素之放鬆中講到:「正確的姿勢,合乎生理要求,合乎自然法則,可促使經絡暢通,氣血運行,有利於生勁。」所以大成拳站樁對全身各部位都有很詳細的要求。姿勢正確與否需要耐心細緻地觀察。通過觀察全身各部位的每個細節並作出適當的調整至站樁的要求,才更容易達到站樁的效果,且觀察調整的這個過程也是初步入靜的過程。可即便是相對容易觀察的姿勢也很有可能照顧不到,站著站著就變形了。
  • 王選傑大成拳筆記
    王選傑大成拳筆記6、 站樁得勁後,每打一拳自然就擁上去。9、 試力猶如哄小孩,勁大不成,勁小不成,手前推時要沉肩、含胸,用身體前摧;雙手回拉時意念要往前,前推時意念要往回。試力最高階段要有指過留痕之意。10、試力的作用就是用意念調動和支配全身的肌肉儘量參加,以至全部參加工作,最後力爭做到每個動作都是一動而全身皆動的整體運動。11、 手到步到。手到步不到,打人不為妙。
  • 轉發——田誠陽道長談大成拳的站樁功
    大成拳乃近代著名武術家王薌齋先生繼承源遠流長的內家拳法特點,以拳悟道,以道證拳,所創「拳道合一」的內家拳法。大成拳的基本功即為「站樁」。站樁的作用有二,一是為了養生,一是為了技擊。因此又分為養生樁和技擊樁,以適應不同體質和愛好者練習。
  • 大成拳心得體會
    大成拳心得體會這可以通過放鬆工作肌來達到。【本文摘錄自中國大成拳十年內訓閉關弟子的畢業論文;經中國大成拳研究會批准、作者本人認可,經適當修改以符合「今日頭條」發文規則後發布】推廣大成拳 傳播正能量拳 德 道
  • 渾圓樁法與拳重身松摸勁
    用它求放鬆養生相對容易簡單,但欲使求得技擊之所需,就要在其他樁法精深後方可練習。大成拳功深者可以從任何一個樁架求得各樁架所求之力,所謂大成拳只有一樁一勁。首先兩腳平行站立,兩足略寬於肩,足趾似抓有海綿,身體略微後靠,周身含蓄,頭部有如細線上拉之意,兩手臂徐徐上抬至高不過眉,低不過嘴處止,兩手臂環抱於胸前,指尖相對,腕關節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連廣大筋要挑起,十制指尖可微加用力,注意肩部盡力放鬆,不去想它,時間長了自然會松下來。腿部彎曲,臀部下靠,兩膝向上提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