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死的有多慘?慈禧下令用鈍刀斬首,還得多砍幾下

2021-01-18 騰訊網

晚清的黑暗天空中,戊戌變法可說是一道黎明的曙光了。戊戌變法由光緒帝支持,代表人物是戊戌六君子,想要通過改良的手段讓中國達到日本近代維新的效果。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場突然而起的改革僅僅持續了一百餘天,就被封建守舊的慈禧等人扼殺在了搖籃裡。戊戌六君子更是被深恨他們的慈禧下令處死,手段殘忍讓人不忍觀之。

先來介紹下戊戌變法吧。每一次變革的發生必然是有社會背景做支撐的,戊戌變法也不例外。戊戌變法發生前夕,向各國割地的條約剛剛籤訂,外有四夷虎視眈眈,內有各種新思想暗潮湧動。中國國內不甘現狀,想要尋求救國出路的人們,就在洋務運動的基礎上,展開了這場意義深遠的變法。出乎意料,維新派得到了光緒帝的鼎力相助,與清廷內部的封建守舊勢力暗暗較力。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全國範圍內都在討論這件事,許多國人都倒向了維新的派系。鬥爭到了白熱化階段的時候,光緒和慈禧都想軟禁對方,最後還是慈禧的勢力更加深厚些,把光緒帝軟禁在了瀛臺之中。從此終光緒帝一生,再不曾有過皇帝的半分權力。

這場變法雖然失敗,也算是小有成效。最重大的影響,便是在當時黑暗的中國,給背負著各種壓迫的人們,帶去了新的思想和曙光。戊戌變法前後創辦的眾多報刊書籍,時隔多年依舊是引發中國人們投向新思潮的指路明燈。

最主要的在於光緒帝。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君王,他能自己踏出這一步,實在意義重大。從光緒之後,滿清君王的權位再沒有那麼穩固和天經地義。光緒狠到不惜搭上自己的位置和清朝百載基業,也要中國掙脫這悲慘而受盡欺辱的生活,這是個失敗的英雄。

變法失敗後,慈禧下令將抓到的幾名變法主要成員殺的殺、關的關。其中在戊戌政變中死去的六人,被並稱為「六君子」。慈禧深恨他們搞出這些事來,動搖了自己的地位和滿清的基業,於是專門下令,殺他們的時候要用無縫鈍刀。據說那把刀鈍得可怕,砍頭顱時劊子手用盡全力砍十下,六君子的頭才被斬下,可見他們死前所受的痛苦折磨了。

但殺就能殺完所有的「亂臣賊子」嗎?戊戌變法之後,中國國民從此漸漸怨恨清政府,孫中山革命時一呼百應,實在也有戊戌變法的功勞。只要精神還在,星星之火亦可燎原。慈禧的殘忍手段,鎮得住一時,卻阻擋不了終當席捲而來的維新浪潮。

相關焦點

  • 慈禧為什麼下令用鈍刀斬殺「戊戌六君子」呢?深惡痛絕的表現
    慈禧下令處斬「戊戌六君子」的鈍刀名叫「大將軍」,那是一把沒有刀鋒並帶有斑斑鐵鏽的鈍器。最先被處斬的是楊深秀,劊子手沒有控制好力道,一刀下去,頭與脖子沒有斷,血不停地往外冒,如此反覆多次後,楊深秀才氣絕身亡。譚嗣同排在第五個,由於劊子手有了「經驗」,譚嗣同被「砍」了30多鈍刀才死亡,其痛苦如何可想而知!
  • 慈禧處決戊戌六君子有多殘忍?刀沒有刀刃,譚嗣同活活被砍了28刀
    眾所周知,今年是戊戌變法120周年,這也是當時慈禧、榮祿為首的頑固派由於思想的腐朽,直接打壓了以光緒帝、梁啓超為首的維新派。就這樣,維新派變法就這麼停止了,正是因為如此,清朝就這麼快速的滅亡了。由於戊戌變法失敗,維新派就遭到了打壓,而戊戌六君子全部都被慈禧下令給斬首了。
  • 慈禧有多心狠手辣?處決戊戌六君子時用鈍刀,譚嗣同被生生砍28刀
    爆發在1898年的戊戌變法失敗了,譚嗣同、楊深秀、康廣仁等六人都被抓進了監獄,並且不日就要問斬於刑臺,他們得罪人是別人倒還好,但是他們得罪的可是睚眥必報的慈禧太后啊。慈禧懲罰人的手段有很多,而且種種手段都能讓人痛不欲生、生不如死。
  • 戊戌六君子行刑前,慈禧下旨用鈍刀,譚嗣同被剁了30刀才咽氣
    有人說:若死而中國能強,死亦何妨!還有人說: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這些都是他們去世前留下的遺言,他們生命的結束被賦予了重大的意義,為了國家,他們甘願以身就義。他們就是戊戌六君子,這六個人都年輕有為,只是他們觸動了一伙人的利益,最終喪了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譚嗣同去世前還受到了一番折磨,只因慈禧下了一道命令,斬他時用鈍刀。
  • 戊戌六君子行刑前,慈禧下旨用鈍刀,譚嗣同被活活剁了30刀才咽氣
    有人說:若死而中國能強,死亦何妨!還有人說: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些都是他們去世前留下的遺言,他們生命的結束被賦予了重大的意義,為了國家,他們甘願以身就義。他們就是戊戌六君子,這六個人都年輕有為,只是他們觸動了一伙人的利益,最終喪了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譚嗣同去世前還受到了一番折磨,只因慈禧下了一道命令,斬他時用鈍刀。
  • 此人被捕後,慈禧下令用鈍刀斬首,30刀才死,死後被譽民族脊梁
    ——米·左琴科(蘇)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98,閱讀約2分鐘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從頤和園回到紫禁城。慈禧太后連一口茶都沒喝,就徑直走進光緒皇帝的寢宮,將光緒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瀛臺,再次面對朝鮮「訓政」。戊戌變法以失敗告終。慈禧太后當即命人捉拿那些參與變法的人,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戊戌變法六君子」。
  • 處死戊戌六君子時,慈禧說必須用鈍刀,譚嗣同身中30刀才斷氣
    他們6個人被稱為「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本可以逃走的本來在這6人中,譚嗣同也是有機會逃走的,但是他為了激起當時民眾的反抗之心,拒絕了逃去日本的機會,悍然赴死。他卻還喊出:「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容得其所,快哉快哉!」,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卻死得非常悽慘。為解心頭之恨,慈禧太后一聲令下,對譚嗣同等的處決,要用「大將軍刀」。清朝的時候殺高官的刀和殺貧民的刀不一樣,官越大越鈍。而「大將軍刀」實際上便是一把沒有刃口的刀。
  • 處決戊戌六君子時,用鈍刀行刑慘不忍睹,譚嗣同被砍30刀後才斷氣
    1898年9月21日,戊戌變法在慈禧太后的阻撓下宣告失敗,光緒帝被軟禁,康梁等人逃往國外,而譚嗣同等六人被捕殺頭。 慈禧非常痛恨變法之人,打算對譚嗣同實行古代酷刑進行逼供,但由於關注度太高,只好採取斬首示眾這個刑罰。
  • 戊戌六君子被斬前,慈禧下旨換鈍刀,譚嗣同足足被砍了30刀才氣絕
    然而就是在那個被印上了「腐朽無能」標籤的時代,以譚嗣同為首的維新派勇敢地抗下了帶來光芒的重擔,「戊戌六君子」的名號響徹了整個天空。 生於1865年的他,10歲拜在學者歐陽中鵠門下,早早就對那先進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認知。在求學的生涯裡,他看到了清朝的失敗之處,並對其不知悔改的樣子深惡痛絕。他知道,自己必須站起來了,要為這世道點亮一盞明燈。 而在清廷裡,那一直壓抑在慈禧陰影之下的光緒帝也看到了巨大的縫隙。
  • 譚嗣同被捕,以鈍刀為刑具,整整被砍了30多刀才斷氣!
    譚嗣同,中國政治家,思想家,1898年6月11日在光緒的支持下與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共同領導下發動戊戍變法。最終失敗於1898年9月21日,被慈禧等封建頑固派抓捕,9月28日在北京慘遭殺害。本來譚嗣同能跟康有為、梁啓超一樣有逃跑的機會。
  • 官越大,斬首的刀越鈍,聊聊清朝斬首譚嗣同28刀的「大將軍刀」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幽禁光緒,臨朝訓政。 1898年9月26日,清政府僅用五天時間便逮捕了譚嗣同等人,並將戊戌六君子等人關進刑部北監,決定秋後問斬!而且慈禧叮囑,要用「久未出山」的「大將軍刀」行刑。
  • 譚嗣同究有多悲壯呢?在最後斬首時,還被慈禧叮囑多「照顧」幾下!
    那麼,為什麼慈禧那麼痛恨譚嗣同呢?其實,她痛恨的不是譚嗣同,而是譚嗣同不遺餘力保護的戊戌變法。這個變法讓她備受罵名,還甚至被奪走手中的權利。 自同治帝以來,慈禧和慈安兩位太后一直「垂簾聽政」。同治帝死後,慈禧把侄子愛新覺羅·載湉,即光緒帝扶持登基。當時光緒帝還年輕,慈禧繼續控制著朝廷。慈安太后去世後,慈禧成為清末真正的太后。
  • 譚嗣同就義時,被鈍刀砍了30多刀才斷氣?圍觀百姓:這是在鋸頭
    後來,12歲的譚嗣同還結識了維新派的唐才常,後者不但給譚嗣同帶來了西方新學這些先進的科學知識,還親手將其引到了維新派這條道路上。為後來譚嗣同成為「戊戌六君子」埋下了伏筆。
  • 譚嗣同被行刑前,慈禧下令換成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刀才氣絕
    1898年9月28日,下午4時,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人山人海,烈日當空,曬得大家有些不耐煩,很快,他們便等來了今天的「主角們」——譚嗣同、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即「戊戌六君子」,圍觀群眾們知道,很快這6個人就要一命嗚呼了,他們冷漠地等待著那一刻。六位君子看著眼前麻木不仁的群眾,不由得悲從中來,這樣的人民,若是再不覺醒,國家遲早走向滅亡!
  • 譚嗣同被慈禧用鈍刀砍30多刀而死,百年後仍不得安寧,屍骨遭丟棄
    1898年的那場看起來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在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派的澆滅下,僅僅維持了103天,就以失敗而告終。失敗帶來的後果是光緒帝被廢黜,維新人士被抓捕,康有為、梁啓超聽聞後逃離北京城,而譚嗣同卻選擇留下來,在營救光緒不成之後,於9月24日被捕,9月28日同其他五位維新人士被斬首於北京菜市口。
  • 慈禧對譚嗣同的報復,斬首前換成鈍刀,比凌遲痛苦
    為了推行新政,譚嗣同四處奔走,在湖南大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積極倡議開礦山、修鐵路;還籌辦了湖南最早的日報——《湘報》。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詔書《明定國是》,標誌著戊戌變法正式拉開序幕。經徐致靖推薦,光緒帝接見了譚嗣同並邀請他參與變法。起初,慈禧太后是同意變法的,否則也不會有光緒帝頒布詔書一事。
  • 此人被處死刑,慈禧下令用鈍刀,砍30刀才斷氣,死後成民族英雄!
    光緒皇帝親政後,對慈禧一黨的所作所為非常不滿,決意變法維新從慈禧手中奪取清朝的最高權利。此時,清朝朝野上下,也有許多致力於救亡圖存的熱血之士(也不排除一些投機之人),紛紛團結在光緒皇帝身邊為其效命。其中非常著名的就有康有為、梁啓超以及譚嗣同。
  • 「戊戌六君子」及倖存四君子,他們是誰?年齡多大
    公元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楊深秀、康廣仁、劉光第、林旭、楊銳被慈禧下令斬首在北京菜市口,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就此壽終正寢,僅僅持續了103天「百日維新」結束。「戊戌六君子」從容就義外,還有被捕倖存及成功出逃四君子,即康有為、梁啓超、張蔭桓、徐致靖,他們的表現和結局如何!
  • 不躲不逃,悉數被殺,戊戌六君子大義赴死,才是中國人的真實性格
    本來中國政治的怪胎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對這種維新活動也未置可否,甚至也是支持的,只有當時的既得利益集團是反對的,只是由於慈禧的態度他們只能默默觀望,任由變法者奇招迭出。這場變法最終失敗了,而且敗得很慘烈,為什麼會失敗,當時也罷,後世學界也罷,有很多文章,分析的很有見地,本文不再贅述。我們只是站在個體的角度分析一下投身變法者面對當權者殘暴鎮壓,他們的具體表現,力求得出合乎邏輯的思維判斷。
  • 戊戌變法失敗後,他被砍了28刀,更讓人落淚的是英雄被菜葉子包圍
    戊戌六君子另一個派系則是由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由於慈禧的力量比較強大。迫使維新變法沒有完成就停了下來,這也推進了清政府的加快滅亡。由於戊戌變法的失敗,所以得勢得慈禧派人瘋狂的打壓維新派。並且將梁啓超等戊戌六君子全部斬首。當時,慈禧的手段可謂是相當的殘忍,讓人們感到心寒。都是清政府的腐敗導致的,不變革。不更新換代,怎麼可能不被淘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