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解脫煩惱的方法

2020-12-17 簡單之不簡單

煩惱有幾個必備條件,A是發生的事,B是你給這件事的定義,C是結果「很煩惱」。我們來分析一下,通常認為煩惱是由誘發事件引起,於是開始遷怒於誘發的事件或導致事件誘發的人。結果總是差強人意,即便暫時控制住那個所謂的源頭,同樣的事情仍舊屢屢發生,煩惱不斷。這是因為找錯了源頭,同類事情的發生並不會讓所有人覺得煩惱,之所以煩惱,是因為被煩惱的那個人給這件事情所做的定義或標準,而這個定義或標準才是導致煩惱的源頭;這就是心理學的ABC法則。所以,解決煩惱,只能解決B,就是自己的內心對事情的定義。定義變了,煩惱C就沒有了,A只不過是勾起你內心潛在創傷的一個事件而已,既不能阻止也不能抗拒。

以上只是淺顯地說一下這個理論,對事件的定義來源於從小收集的信息,進行的加工。比如被人白了一眼,有的人加工成「是不是看我不順眼」,有的人加工成「瞧不起我吧」,有的人加工成「我太讓人失望了」,有的人加工成「我可能有點毛病」;總之,這些都是「你瞅啥」背後的意思,並不相同。「瞅你咋地」的背後意思也各自不同,「你小看我」「你覺得我好欺負」「你管的太寬」「我不怕你」等等都是。這也是很多人吵架吵了半天,也沒有達成一致的原因,因為彼此吵架不在一個點上。

對於誘發事件,要麼通過事件看見潛藏的創傷進行療愈,要麼臣服已經發生的事,否則就會煩惱。前者需要學習和心理學的幫助,後者需要足夠的智慧,而我們學習的文化知識和一些心靈雞湯此刻都於事無補。確切地說,煩惱跟學歷無關,跟金錢無關。如果這兩者做不到,還有一個方法可以解脫煩惱(注意,不是逃避),但是要持之以恆地做。

其實不管哪個方法,只要不行動,都沒有用處。心理學也是,學了不用跟沒學一樣,能把煩惱解脫的只有自己,別人提供了各種方法,只要你不用,就沒有用。一個裝睡的人誰也叫不醒,是因為喜歡裝睡,這個是真的,之所以感覺到煩惱還不願意付諸行動去解脫,是因為對煩惱上癮,喜歡煩惱。因為在煩惱中會有存在感,在生活中製造出一個個煩惱,一個個問題,一個個坎坷,是因為這些煩惱會讓人有存在感。有的人就是好日子太淡泊的時候反而過不下去。

一種煩惱,是因為過去的事情導致,仔細想想,每一個發生的事,是不是都是在過去發生的?哪怕只過去一分鐘。還有一種煩惱,是還沒有發生的事,來自於對未來的擔心和恐懼,害怕失業,害怕沒錢,害怕災難等等。如果既不想通過學習療愈這些誘發的創傷,也無法對所有發生的事情臣服。那就學會生活在「當下」,這是解脫煩惱的根源。之前的兩種方法也是要達到這個目標。

那麼怎麼生活在當下呢?有兩個方法,一個就是停止思維,因為正是這個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思維才會有煩惱,另一個是關注內在。具體的方法就是,把思維拉向身體之內,從對過去的自責悔恨,對未來的擔憂恐懼中拉回到身體之內,把神收回來,把心安住,把魂安住。

開始的時候,還是會時時的走神,但是只要你發現思維出現,就把神拉回體內,把自己變成一個觀察者,觀察自己的思維和情緒,不管觀察到什麼,都不要抗拒,只要發現走神,就把注意力拉回到身體內部;可以觀察自己的呼吸,可以觀察身體的感覺,可以感覺手腳的位置,總之,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內部的感覺或呼吸上。開始要在安靜的狀態下,最好閉上眼睛。慢慢的就可以睜開眼睛,隨時進行。剛開始可能只有幾秒鐘的「安住當下」,慢慢就會時間加長。總之,不要著急,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安住」當下的時刻,你會感覺到內在源頭的力量,會感覺到內在的光,其實你有能力解脫所有的煩惱,只是你沒有連接到內在的力量。通過這個方法,你與真正有力量的自己連接,不斷持之以恆地連接,你會發現力量的回來,再面對同樣的事情,煩惱慢慢的就不會再起來。

其實,我們要時刻覺知內在,時刻與身體保持連接,才不會與真正的自己分離,身體是現實中煩惱匱乏的你與內在強大有愛的你連接的橋梁,如果不懂得連接,一味地被各種煩惱侵犯,身體又不能連接到內在強大的自己,橋梁也會扛不住而發生問題,沒有內在的力量通過橋梁輸出給外在的你,外在的你也會力竭,會枯萎。

「安住」內在的時候,會有空的感覺,但又不是空,是一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滿滿的力量感,承載著無限的愛,承載著無限的可能,承載著無限的滿足,卻又是一種「空白」。那些所謂的煩惱,是因為加入了時間的概念,而時間是虛幻的東西。就像你問家裡的貓或狗,今天是幾號?現在是幾點?他們並沒有這個概念,所以他們不會為過去的事煩惱,不會為未來的事擔憂。是因為人類有了思維才會如此,但停止思維不是返回到純純的動物身體上,而是人類有一個更高級的內在自我,也可以叫做高我,靈魂等等,停止思維才能與內在自我連接,才能拿回那個內在的力量,真相是,你真的是最棒的。所以,找回真正的自己吧,祝福你們。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解脫之道?不生煩惱
    其實佛陀把「戒定慧」三學定為我們的解脫之道,唯有成就這三資糧,你才可能走向解脫。解脫的基本定義就是沒有任何外在的人事物能讓你生煩惱,那你就解脫了。所有的煩惱都和我們的認知有關。現在社會上也經常提倡重塑三觀,如果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問題,那他隨之的行為也會存在問題。其實我們學佛的人也是叫重裝系統,給這三觀安裝正確的系統。通過修學把佛法的智慧落實到心行上,轉變為自身的認識。只有這樣,遇到問題的時候才能以佛法的正見來看待,從而解決煩惱。
  • 佛教:如何把心中煩惱解脫出來,默念這3句話,煩惱自然離你而去
    世間百態,人情冷暖,人生之事,不可預料,煩惱和不順也是常態,這並不是就有人活倒黴,而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的心中對於煩惱的困頓和迷茫,在這個時候,內心比較脆弱,人生道路也會躊躇不前。凡夫俗子,怎麼能脫離開七情六慾,達到六根清淨呢,活在世上的凡夫俗子,往往人生道路上挫折頻繁,障礙也不少,只有尋找寄託苦悶心境,遠離煩惱才能解脫,順從佛法。記住這幾句話,可能一切都會好起來。佛法之中,關於世間因果循環,看得尤為重要,如果有好事來臨,那一定是福報積累得來的因果。
  • 《金剛經》:隨緣是生活中解脫煩惱的好方法
    如果我們把「無住生心」這個「原理」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來,那麼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顯得若無其事,處處透出你的清淨心境,換句話說,你就離開了苦惱,因為清淨心裡沒有煩惱。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你要我們放下萬物,怎麼可能做得到呢?
  • 妙建法師:幻海茫茫唯解脫 慧日朗朗化業障
    現在人的煩惱重了,就開始追求外表的東西。如今大齡青年想追求錢也不容易了,想要美貌可能會適得其反,弄不好還充滿危險。既然達不到那個外表,就猛求解脫啊,解脫就是你最好的真善美,也是你唯一能帶走的。這是最究竟、最正確,也是最現實的路,其他都是虛妄的。好好用功,發大誓願真心求解脫,這才是永久的。當解脫有了眉目,甚至修出大福報,來世才能轉個更好的色身,繼續行菩薩道。
  • 聽菩薩說|依靠八正道,才能獲得究竟的解脫
    當我們通過修行,不再受業力的牽引,能左右自己的命運之時,就斷除了輪迴,就是解脫。佛菩薩也在六道中,表面上看跟普通眾生沒有差別,看似在輪迴,但實際上是乘願再來——能左右自己的命運,不受業力的牽引,達到了解脫的境地,因此不屬於輪迴。還有一種輪迴是心一直不停地飄泊,沒有歸宿,這也是輪迴之義。當我們通過修行,回歸自性,心不再飄泊之時,就不再輪迴了,也就得到了解脫。
  • 學佛修行要做到五點:以解脫痛苦煩惱,達到一個清靜心態的境界
    告誡人們身外之物皆可拋棄,才可得以解脫。「因果關係」: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因是造作產生一定後果的原因,果是由一定原因產生的結果,這是佛教的緣起論產生的因果關係理論。你種的是毒苗,結的必是毒苗。這就是眾生起惑、造業、受報。
  • 《和平戰士》:生命的終極自由,是從時間的枷鎖中解脫,活在當下
    企圖從外界尋找能獲得身心靈解脫的方式?那麼,這一部根據半自傳體小說《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改編的電影《和平戰士》能為你解開幾乎所有的人生問題。《和平戰士》講述了大學生丹米爾曼為了獲得參加奧運會的資格而焦慮不安,深夜失眠的他在加油站遇到了一位身懷絕技的老者蘇格拉底,兩人成了忘年交。
  • 不要被法困住了,每一種方法無非都是通向解脫的途徑
    「普觀一切,無非法門,無非解脫。」故以華嚴境界看,處處都是法門。你不要被困住了,每一種方法無非都是通向解脫的途徑。「但為自心強生系著。」都是因為你自己把自己綁住了。「為多事故,沈潛苦流故。」就是因為我們自找麻煩,所以沉淪在六道輪迴的生死苦海裡。
  • 照見煩惱安住當下,凡夫活在希望裡,21條生命在哭泣
    害人害己,深重危害了社會,這樣的可憐可恨之人,如果早能學點佛法,打開心量,哪怕長出一點點的智慧,安住當下,也不會這麼容易下地獄!21條生命,也不會在冥冥之中哭泣!人生無常就是苦,苦的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是煩惱的當下。文殊般若法門,其特色就是從日常生活中直接體驗空性:當下覺照,當下即是,當下安住,當下現證。貪嗔痴人人有,在起心動念的當下,保持了了分明。
  • 佛說:所有煩惱,都會散去
    人生有三難:愁於錢財,煩於瑣事,困於過往,愁於金錢源於貪心,不知足,煩於瑣事源於不夠坦然,心不安定,困於過往源於不夠灑脫,不懂得放下,佛說人生千百種煩惱,都有對治的方法,得失坦然,心不增減!其實我們每天的煩惱,大多數來源於內心的不安定。煩於瑣事,不如心平氣和,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該丟的丟,該舍的舍。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面對生活的瑣事心中的執著少一些,面對諸多的不如意念頭淡一點,別計較小事,別因不值得到事情煩惱,只要自己坦然面對生活,就會不會生活所擾,畢竟生活就是由點點滴滴的瑣事組成,心寬似海,內心無恙!
  • 為什麼解脫之道是大願?
    因為各種因緣和宿世根性「促使」皈依佛門,求解脫之道!實際上,有一部分人是在求一種「精神」上的安逸,從而把「學佛」變成了「享受」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人學佛的「初發心」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行願的過程當中就會「夾雜」。
  • 為什麼現代人大都會感到孤獨和煩惱,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
    談起現代人為什麼大都會感到孤獨和煩惱,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這是大多數人的「通病」,也是現實生活裡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現代人生活快節奏,除了忙碌的工作之外,常常會感覺幾千個電話號碼都不知道和誰聯繫,滿滿的微信好友也不知道該發信息給誰。
  • 「當下見」的禪定方法
    那麼,我需要當下一見,去看,把我腦子裡想的東西,要去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也是降噪:我的身體真的受不了了嗎?明明就不是,別說我這一圈跑下來身體能承受,就是再跑5圈也應該沒有問題。我不想跑,就是這種不想,讓我的大腦產生了對跑步實現目標的厭惡的負面情緒。那麼,當下一見,不想跑的念頭,不去理會,念頭本身也是不住的。只是當下一見,繼續跑而已。
  • 集諦:煩惱(三十種煩惱齊全解析)
    要想斷除輪迴,獲得解脫,就一定要戰勝無明。學佛就是學智慧,而不是燒香、磕頭、拜佛。雖然燒香、磕頭、拜佛是好事,是積累資糧的好方法,但學佛的核心價值,卻不在於燒香拜佛,而在於聞思修。通過聞思修,才能產生智慧。有了智慧,才能推翻無明,推翻輪迴的第一推動力。
  • 力氣小就解脫不了手腕被抓?不會的!特警教官有方法
    手腕被抓,怎樣的解脫方法最省力?對多數人來說,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問題。當對方力氣遠遠大於我們時,省力的方法,才實用和有效。今天先介紹解脫方法,隨後再說怎麼做比較省力。解脫方法由兩個動作組成,曲臂和轉身。手腕被抓住時,先曲臂。通過曲臂,使對方從最好發力的手腕直抓,變成別捏的向外彎曲的橫抓。第二個動作是轉身。
  • 解脫 | 涅槃及分類:有餘涅槃,無餘涅槃
    舊譯為滅度,或雲寂滅、無為、解脫、安樂、不生不滅等,名雖異其義則同。今單舉滅度和寂滅二義釋之:滅度,即「滅」除煩惱,「度」脫生死的意思。寂滅,寂謂理性「寂」靜,滅謂煩惱「滅」除。亦可說,證得「寂」靜之體性,自然煩惱「滅」除;煩惱滅除,自然證得寂靜體性。「智論」云:涅名為出,槃名為趣,謂永出諸趣生死,則亦可譯為出趣也。
  • 自性即觀音:為什麼說「煩惱需自渡,求人不如求己」(原創)
    有一位煩惱的少年,到處問人:「你能教我解脫煩惱的方法嗎?」別人好心相告,可是少年屢試不靈。於是他只能不斷地尋找。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兩個下棋的老人,他們怡然自得,少年又上前尋求解脫之道。「哦,可憐的孩子,你繼續向前走吧,前面有座山,山上有個靈臺洞,洞裡有個老人,他會教你解脫之法的。」老人邊說邊下棋。
  • 中元節專屬·聞解脫妙香,解脫丸等殊勝法寶兼得
    長度=24cm結緣微信:putijiea(添加過:微信菩提界B直接請購即可,不必重複添加) 用途方法:1.日常上供點香。2.做煙供布施。3.除邪氣/晦氣。4.睡眠安神。【結緣】:眾多殊勝寶物廣結緣,看上面頁面,數量有限,發完為止。
  • 被對手抓住時的快速解脫方法
    (三)橫扳拉解脫法:對方用兩手從上向下抓住我左手腕時,我兩腳前後開立,左拳用力握緊。隨即我右手向前擺出,扣握住自己的左拳。右手向右拉左手,同時左臂配合向右用力,兩肘關節彎曲,兩手擺至自己的腹前,即可解脫。
  • 奧義書中的「解脫」與佛教的「涅槃」
    本文擬對奧義書中的「解脫」 (mokṣa)觀念與佛教的「涅槃」(nirvāṇa)觀念進行分析比較,探討二者之間的源流關係和主要異同。在印度宗教哲學中, 「解脫」觀念與「輪迴」觀念是密不可分的。所謂解脫主要就是指脫離輪迴狀 態。這種解脫觀念最初就產生於奧義書中。奧義書中在論述解脫時通常是和輪迴一起談及的。關於 這方面的內容,較早的奧義書中展示的是「五火二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