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嶽霖:越名教而任自然
金嶽霖(1895-1984),祖籍浙江諸暨,生於湖南長沙。著名哲學家、邏樣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北京清華學堂畢業,後留學美國,先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學政治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在英、德、法等國留學和從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國,1926年與友蘭等人創辦清華大學哲學系,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1955年後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及副所長、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著有《論道》《輯學》等。
金嶽霖16歲時正逢辛亥革命。他剪去辮子,即仿唐崔詩作了一首打油詩:「辮子已隨前清去,此地空餘和尚頭,辮子一去不復返,此頭千載光溜溜。
金嶽霖十幾歲的時候就覺得中國俗語「金錢如糞土,朋友值千金」有問題他說,如果把這兩句話作為前提,得出邏輯結論就是「朋友如糞土」。金嶽霖很愛讀小說,最愛讀的是《江湖奇俠傳》(平江不肖生著),有一次沈從文請他主講《小說和哲學》,不料他講了半天,結論卻是:「小說和哲學沒有關係:《紅樓夢》裡的哲學不是哲學。
金嶽霖從青年時代起就飽受歐風美雨沐浴,生活相當西化,他西裝革履,愛養大鬥雞,屋角還擺著許多缸,吃飯時,大鬥雞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餚,他竟安之若,與雞平等共餐,聽說他眼疾怕光,長年戴著像網球運動員的一圈大簷相,連上課也不例外,他的眼鏡據傳兩邊不一樣,一邊竟是黑的。
金嶽霖28歲時候《報·副》上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優秀分子與今日社會》,是參加由蔡元培,胡適發起的關於「好人政府」之討論,當時金有一個看法,即希望知識分子能成為「獨立進款」的人,所謂「獨立進款」,簡單說就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飯,這話聽起來很簡單,卻不是誰都能做到的。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金嶽露在《哲學評論》和《清華學報上發表論文多篇,張府頂文讚揚說:「如果中國有一個哲學界,金品露先生當是哲學界第一人。
金嶽霖哲學專著(知識論》長達七十萬字,抗戰期間金在昆明完成的初稿,舊的名字?金說,要使它有中國味,馮友蘭說,在那個時候,哪怕只有一點中國味,也許對抗戰都是有利的。馮友蘭說,金嶽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懂得近代邏輯學的人,是使認識論和邏輯學。
在現代中國發達起來的第一個人金嶽霖生前經常做一些有趣的事,如他有時居然會把自己名字忘記,有一回他給陶孟和打電話,陶家人問:「您哪位?「他張口結舌答不出來,又不好意思說忘記了,只好說:「你不要管,請陶先生接電話就行了,「但那個傭人說不行,他便又請求了兩三次,還是不行,於是他跑去問給他拉洋車的王喜,誰想王也說不知道,他急了,問:「你有沒有聽別人說過?」王這才想起「我聽見人家都叫金博士,「阿彌陀佛,原來自己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