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2021-01-08 超凡博弈

嵇康(223—263年),字叔夜,譙國銍縣(今安徽宿縣)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音樂家、思想家,「竹林七賢」之一。

嵇康「少有俊才,曠邁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譽,寬簡有大量。學不師授,博洽多聞,長而好老莊之業,恬靜無欲。性好服食,嘗採御上藥。善屬文論,彈琴詠詩,自足於懷抱之中」(《三國志·魏書·嵇康傳》裴松之注)。

由於一個偶然的機遇,他娶了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進入上流階層,並曾擔任中散大夫。

但也因為如此,使他在政治立場上與篡權的司馬氏集團相敵對,對司馬氏採取不合作態度,頗招忌恨。最後在司馬昭的心腹鍾會的陷害下,死於司馬氏之手。

嵇康的作品以詩歌和散文為主,其中比較集中反映他的哲學思想的有《聲無哀樂論》《養生論》《釋私論》《難自然好學論》和《與山巨源絕交書》等。

他的作品被收錄在後人整理的《嵇中散集》或《嵇康集》中。

1.「名教」與「自然」

「名教」與「自然」的關係是嵇康哲學的核心主題。

「名教」指的是社會的等級名分、倫理儀則、道德法規、制度典範等等的統稱;

「自然」則是指人的本初狀態或自然本性,同時也指天地萬物的自然狀態。

魏晉玄學家對「名教」與「自然」的關係格外重視。

王弼從道家的自然哲學的立場出發調和二者,主張「名教本於自然」,以「自然」為「無」、為本;以「名教」為末、為用,強調名教應該順應人的自然本性。

阮籍則以「大人先生」的形象喻示了自然對名教的突破。但是,直到嵇康這裡,才明確地把名教與自然的關係作為哲學的主題,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主張。

在嵇康生活的時代,儒家名教思想及其所宣揚的忠、孝、節、義等規範已經逐漸被篡權的司馬氏集團所利用,成為他們維護統治、鉗制人心的有效工具。

嵇康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決心從根子上動搖司馬氏的說教。同時,由於深受道家思想影響、追求精神自由獨立,嵇康從思想上也不願意接受名教的規範。

所以,他將名教和自然對立起來,認為名教是違背自然本性的,是對大道的凌遲:

及至人不存,大道凌遲,乃始作文墨,以傳其意,區別群物,使有類族;造立仁義,以嬰其心;制其名分,以檢其外;勸學講文,以神其教。故六經紛錯,百家繁熾,開榮利之塗,故奔騖而不覺。(《難自然好學論》)

2.「越名教而任自然」

從上可知,嵇康繼承了老莊的「絕仁棄義」的思想,認為名教乃是自然破壞之後的產物,是低於自然的。

自然是合乎大道之本性的,是天地間的最高法則,也是最真實的存在。

因此,針對時人推崇名教的風尚,嵇康提出要「越名教而任自然」,反對名教對大道的分剖和對人性的戕害,從而超越名教,使人的自然真心本性得以彰顯。

也正是因為反對司馬氏所倡導的名教,嵇康對當權者採取了不合作的態度。他或者與竹林好友歡聚縱酒、嘯傲彈琴;或者避居山陽,以鍛鐵為生,自得其樂。

他不僅自己遠離政治,而且也反對朋友出賣自我、幹祿從政。

他的朋友、「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字巨源)從吏部郎的職位上升遷,向當權者推薦嵇康來繼任吏部郎。嵇康得知此事,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一信,公開表示與他絕交。

在信中,嵇康直言不願從政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表面上似乎是解釋自己在生活習慣和性格喜好上與政治的不相諧之處,實質上則是巧妙地表達了他對當時的禮教和政治的嘲諷與厭惡。

尤其是他提出了「輕賤唐虞而笑大禹」、「非湯武而薄周孔」的大膽主張,矛頭所向,直指名教的核心和司馬氏的統治。

正因為如此,嵇康一直深為司馬氏所忌。儘管他自言志向不過是

「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畢矣」(《與山巨源絕交書》),

但就是這麼簡單的願望對他來說也成了奢望。可以說,他的思想和性格決定了他的悲劇性命運。

鍾會在嵇康之死中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鍾會也是當時的名士,投靠司馬氏集團,位高權重,春風得意。

一天,鍾會輕裘肥馬,賓從如雲,來到山陽尋訪嵇康,欲藉以自重。嵇康正在鍛鐵,對之不理不睬,如若無人,繼續打鐵,弄得鍾會大失顏面。

鍾會等人悻悻然欲去之際,嵇康突然發語問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也算機靈,回答道:「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含恨離去。鍾會的回答當然是具有哲學性的。

後來,鍾會揣摩主子司馬昭的心意,藉機陷害嵇康,將其下獄。

接著,鍾會又落井下石,向主子奏了一本,說嵇康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輕時傲世,不為物用,無益於今,有敗於俗。……

今不誅康,無以清潔王道」。

司馬昭正中下懷,下令處死嵇康。當時三千太學生齊拜嵇康為師,請求赦免嵇康。

司馬昭不許。臨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彈奏《廣陵散》一曲。曲罷,嵇康摔琴曰:

「《廣陵散》於今絕矣!」

他從容赴死,時年四十歲。

嵇康之死是一個哲學家的死亡。可以說,嵇康正是用他的生命和死亡體證了魏晉玄學的精神。

相關焦點

  • 竹林七賢帶頭大哥嵇康的狂狷人格:越名教而任自然
    「竹林七賢」是當時最狂的男子天團、最牛的名士組合,他們中有狂醉不知歸路,號稱「死便埋我」的酒鬼劉伶;有號稱是天下第一名士,喊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想,喜歡打鐵一身腱子肉閃閃發光的嵇康;有最為蔑視立法離經叛道卻又深情款款謹言慎行的哲學家阮籍;有摟著豬一起狂飲大醉的,阮籍的侄子音樂大師阮鹹;有嵇康的小跟班,著名的莊子學研究大師向秀;有口談玄遠而心在魏闕官運亨通的山濤與王戎
  • 越名教而任自然
    在這個「偶像天團」中,最出色者莫過於嵇康。嵇康生於公元224年,字叔夜,《晉書·嵇康傳》記載:「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因其父早逝,嵇康是母親與兄長養大的。少年嵇康天賦異稟,「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在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修養也頗為精深。有人調侃,嵇康做事沒有不出彩的,因為他是當世美男子。
  • 魏晉名士嵇康:在偽娘遍地走時代中,不一樣的風一樣的男子
    在嵇康的眼中,真正的君子「心不乎是非,行不違乎道」,心不存浮華虛榮,情不為欲望所絆,表裡如一公正無私。正是在此種人格理想的影響之下,嵇康石破天驚地喊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孔」,魏晉時代人性覺醒的響亮口號,而這也最終造成了他被司馬氏政權所殺的悲劇結局。
  • 金嶽霖:越名教而任自然
    金嶽霖:越名教而任自然金嶽霖(1895-1984),祖籍浙江諸暨,生於湖南長沙。著名哲學家、邏樣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北京清華學堂畢業,後留學美國,先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學政治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在英、德、法等國留學和從事研究工作。
  • 【薦讀】廣陵絕響——嵇康與廣陵(一)
    嵇康,字叔夜,譙國銍人也。其先姓奚,會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銍有嵇山,家於其側,因而命氏。兄喜,有當世才,歷太僕、宗正。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恬靜寡慾,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晉書·嵇康傳》
  • 嵇康 | 不負這乘興而來的一生.
    少年的嵇康天賦異稟,聰慧異常,「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大後喜好讀老莊,他的詩文、音樂、玄學都很好。又「性絕巧」,還會打鐵。嵇康應該很英俊,他身長七尺八寸,(相當於今天1米9的身高)美詞氣,有風儀,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 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一個人的懶散和不求上進到底能夠招來多少的白眼,又能讓多少人對他產生厭惡的看法,但是歷史上確有那麼一個人,他的消極並沒有得到了世人的唾棄,反而人們因為他的這種態度對他更加尊重,這個人就是嵇康。說起嵇康的一生一開始可以算是很順利了,最起碼在外貌上就加了很多的分。
  • 乘風破浪的哥哥們,「古代男子天團」——竹林七賢:門面擔當嵇康
    人群之中,有前來請命,要求釋放嵇康的太學生;有嵇康的親朋摯友;有和嵇康不相識,但傾慕他人品才華的豪傑名士;也有一些聽說今兒個大名人要被斬首、趕來湊熱鬧的。中國人自古就喜歡看熱鬧。時辰未到,嵇康向兄長嵇喜要來古琴一把,面向黑壓壓的人群,從容彈奏起名曲《廣陵散》,琴音浩然不屈,聽得眾人悵然垂淚。一曲終了,時辰已到。嵇康嘆息:《廣陵散》於今絕矣!
  • 魯迅:《嵇康集》考
    集又有《宅無吉兇攝生論難》上中下三篇;《難張遼B自然好學論》一首;《管蔡論》,《釋私論》,《明膽論》等文。其致玄遠,悉根於理;讀之可想見當時之風致。《崇文總目》謂《嵇康集》十卷,正此本爾。《唐藝文志》謂《嵇康集》十五卷,不知五卷謂何?」楊士奇《文淵閣書目》:《嵇康文集》。(原註:一部,一冊。
  • 《與山巨源絕交書》:魏晉名士嵇康狂狷下的難違之「勢」
    如描寫被譽為「古代第一美男」的潘安,只有區區三字「美姿儀」,其餘人更是難得一提,然而,寫道嵇康相貌時,卻用了一大段文字。「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 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 從《與山巨源絕交書》看嵇康的死因
    玄學之風也由此興起,在這浩浩蕩蕩的玄學大軍中有七個人極為耀眼,以阮籍、嵇康為首的竹林七賢成為了當時文壇的中心。在這七人中僅有嵇康一人死於非命,俗話說文如其人,今天我們便從他所作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中來探尋嵇康死亡的原因。
  • 李舫 | 江春入舊年——嵇康與廣陵
    嵇康,字叔夜,譙國銍人也。其先姓奚,會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銍有嵇山,家於其側,因而命氏。兄喜,有當世才,歷太僕、宗正。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恬靜寡慾,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晉書·嵇康傳》從這場酒席中散去,微醺的中散大夫嵇康匆匆趕去另一場酒會。
  • 傅如明書法 || 嵇康《琴賦》(原文+譯文)
    嵇康與阮籍等人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成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跡與遭遇對於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又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今有《嵇康集》傳世。
  • 【將進酒Bar】竹林七賢之嵇康阮籍:魏晉風骨,在逃離中相遇
    他們挑戰禮教,退隱山林,喜愛老莊學說,提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他們具有的自信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被稱為「魏晉風度」,這群人被稱作「竹林七賢」。
  • 文天祥正氣歌之為嵇侍中血之嵇紹的血和其被砍頭的老爹嵇康
    司馬昭寵臣、擔任司隸校尉的鐘會仰慕嵇康的才名,登門拜訪後卻遭到了嵇康的極大冷遇。自此鐘會對嵇康懷恨在心,既然你不識抬舉,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幾年後,嵇康的朋友呂安被自己的弟弟呂巽誣告不孝,不孝在那個時代是非常重的罪名。為了朋友之義,嵇康挺身而出為呂安作證。
  • 「行吟澤畔||從嵇康的《琴賦》到阮籍的《酒狂》」—古琴文化講座剪影
    四、2021年,誠邀廣州市古琴斫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劉筆華來嶽陽講座「從嵇康的《琴賦》到阮籍的《酒狂》」。嵇康簡介:  嵇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人 。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 嵇康與《廣陵散》
    嵇康是竹林七賢中排在第一位的人物,是個文學家,也是一個很會彈琴的音樂家。提起嵇康,人們就會想起《廣陵散》。提起《廣陵散》,人們就會想起嵇康。尤其是史書記載嵇康服刑前感嘆「《廣陵散》於今絕矣!」更是留給後人許多猜想,《廣陵散》是不是嵇康所作?《廣陵散》真的失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