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公主の星野
蘇格拉底被稱為「西方的孔子」,提起他人們會想起許多傳奇故事。
他相貌醜陋,衣衫襤褸,散發赤足,經常光著腳板在市場、街頭走來走去,找人討論一些高深的問題,如虔誠、民主、美德、勇氣、真理、友誼……
儘管不被人理解,但他用生命的餘燼,凝成一個死亡之謎——「蘇格拉底之死」。臨死之時,他說道:「我去死,你們去活,誰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在蘇格拉底去世600多年後,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出現具有同樣氣質底色的一批文人名士。他們挑戰禮教,退隱山林,喜愛老莊學說,提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他們具有的自信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被稱為「魏晉風度」,這群人被稱作「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雕像。來源:網絡
文人出逃
公元247年(魏正始八年),夜半,一男子夢中驚醒踢被而起,對著寢室同事說了句,「還睡什麼?趕緊溜吧!」頃刻間消失。
據同事回憶,該同志白天還是正常工作,可第二天早上,就神秘失蹤了。
一則名為「山濤半夜辭官」的新聞登上熱搜榜。
「這才是真名士!」評論區的粉絲紛紛留言。
據說,這位引發熱門話題討論的山濤,半夜辭官竟是為了和朋友們喝酒聊天,這段友誼不禁讓廣大網友議論紛紛。
他的妻子韓氏,第一個站出來質問,什麼朋友比我還重要?
為了證明兩位朋友的驚為天人,山濤決定在家宴請他們,並在客廳牆壁上鑿了一個洞,方便讓妻子看看兩位朋友的風採。
據說韓氏當夜偷窺他們三人喝酒聊天,竟然通宵忘返,天亮了都不知道。
山濤的這兩位朋友就是當時文化圈、名士圈的頂級流量明星嵇康和阮籍。
來源:攝圖網
嵇康身長七尺八寸(約1米85),是一位實力加偶像派的頂級明星,帥到沒邊。深山採草藥農夫在黃昏的暮色中看到他,以為自己碰到了神仙。
山濤更是誇讚他玉樹臨風,就算常常半個月不洗臉不洗頭,人群中也能被一眼認出來。
嵇康由於超凡的風度才情,人氣很高,崇拜者很多,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黑粉,給他造成困擾。
據說當時掌權的大將軍司馬昭幾次要招他做官,他不但拒絕,還乾脆跑到另一個管轄區域河東郡躲避徵辟。此後,他被司馬昭拉進通訊錄黑名單。
又一次,大書法家鍾繇的兒子鍾會,帶著一幫高幹子弟耀武揚威地來拜訪他,做足了排場。
而此時嵇康和好友正光著膀子打鐵,對他不加理睬。
鍾會覺得沒面子正要離開,嵇康說:「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你是聽到了什麼才來呢?又是看到了什麼又走了呢?鍾會回答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見。」意思是,咱們以後走著瞧!
另一位偶像阮籍,他的父親是大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也是曹操的軍事顧問秘書。
《晉書》說他:「容貌瑰傑,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
來源:網絡
據記載,他是一個性格另類的人,有時他是位安靜的宅男,有時候他又是個狂熱的自駕遊愛好者。
他可以關起門來讀書,幾個月不出門;也可以不留聯繫方式,獨自出門旅遊好幾個月才回來。
司馬家多次逼他做官,他以「遊戲官場」來逃避。
一次,他騎上一頭驢,到東平去上任。到任後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官衙裡的牆壁全部拆掉,改為開放式辦公。牆拆完後就回來了,一共花了十幾天。
又一次,他偏挑小官步兵校尉做,只是因為聽說「步兵尉營人」會做好酒,結果上任沒多久,又跑走去旅遊了。
契若金蘭
不做官,「竹林七賢」在洛陽辦起了文化沙龍。
老大哥山濤,是此次沙龍的組織者,七賢中最有政治遠見的人。
作為歷史上最有風骨的文化沙龍,當然不是誰都能參加的,除了嵇康、阮籍、山濤,其他四位都是靠推薦才得以加入。
劉伶、阮鹹、王戎是由阮籍介紹加入。
劉伶號稱酒仙,以能喝酒聞名,據說他醒著的時候一直在喝酒,不喝酒的時候一直沒睡醒,喝多了還喜歡裸奔。
據說,他的馬車裡常年放著酒和一把鏟子,準備隨時醉死就地埋了。
阮鹹是阮籍的侄子,是走了阮籍的「後門」加入的,本來阮籍的兒子也想加入,但阮籍說,阮鹹已經加入了,你就不能參加了。
阮鹹的聽力非常好,能校對樂器,還是琵琶演奏家。
王戎,七歲就已經是聞名天下的神童。據說他的眼睛金光閃閃,視日不玄,見虎不驚。
最後一位向秀是山濤介紹加入的,是山濤的同鄉,也是嵇康的鐵桿粉絲,為了追星,整天跑到嵇康家去陪著偶像喝酒、打鐵。
範曾筆下的「竹林七賢」。來源:網絡
竹林之下,他們喝酒、縱歌,肆意酣暢。
盛夏晴空,明月當頭,邊樂邊酌。嵇康突然舉起酒杯說,「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足矣。」
話音剛落,只見劉伶一飲而盡。
「他們不是就想造反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阮籍說完起身,對著晴空一聲長嘯。
志在守樸
詩人是一個時代最敏感的觸鬚,他們深入生活,表達那個年代的分裂、孤獨、焦慮與恐懼。
自高平陵之變後,智商堪憂的曹爽集團被活得久、心眼壞的老狐狸司馬懿洗牌。朝廷像一隻汪洋中的小船隨風浪漂搖、動蕩不安。
阮籍的詠懷詩說:「楊朱泣歧路。墨子悲染絲。」他覺得人生的選擇很重要,一招不慎可能就無法挽回。
因為與曹、司馬兩家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們在這場對陣旋渦中難以抽身。
阮籍的父親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曹操的秘書。
嵇康才情卓絕,妻子是長樂亭主,算起來是曹操的孫女婿。
山濤是司馬家的親戚,他是司馬懿妻子張春華的遠房侄子,張春華也就是司馬師和司馬昭的親媽。
他們努力掙脫,以逃離官場,挑戰傳統禮教來表達自己的態度。
阮籍說,「禮儀豈為我輩設置?」
《禮記》說,「男女不雜坐。」於是他每次去酒館喝醉,就躺倒在美麗老闆娘旁邊呼呼大睡。
《禮記》說,「叔嫂不通。」於是嫂子回娘家,他卻跑去送行。
他還是歷史上最愛哭的詩人。
一次,一位少女紅顏薄命還未嫁人就死了,他跑到靈堂大哭一場,哭完招呼也不打,一個人失魂落魄地離開了。
有時候他出門散步不看方向,走到沒有路了便坐下來放聲大哭,哭完後又原路返回。
他平時不愛說話,用眼神來表達態度,遇到不喜歡的人就對人家翻白眼,要是喜歡的人就對人家青眼相加。
他母親去世,嵇康的哥哥嵇喜前去看望,他一臉不高興,還給人家翻了一個大白眼,原來是因為嵇喜做著司馬氏的官。
後來嵇康來了,還帶上酒和琴去靈堂,大家都覺得不合禮法,阮籍卻對嵇康青眼相看,熱情接待。
袁弘在央視節目《國家寶藏》中扮演嵇康
不合作的態度,在嵇康身上表現得更徹底、堅決。他寫了兩封流芳千古的絕交信。
公元260年,因為聽說山濤舉薦自己做官,嵇康立刻寫了一封2000多字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交到山濤手裡。
嵇康在信中除了大罵山濤外,更傳遞出了堅決的絕交態度:「你不懂我,別煩我,我愛自由。」
不久後,嵇康又寫了第二封絕交信,這次只有300多字。
這次是嵇康為好友呂安打抱不平,伸張正義。
呂安同父異母的哥哥呂巽誘姦弟媳,卻惡人先告狀,以致呂安被冤入獄。
嵇康寫了絕交信給呂巽後,到洛陽為呂安辯護,但這件事卻將嵇康捲入曹馬之爭政治旋渦中,案件從刑事案件演變成了謀反案件。
千古絕響
當自由的靈魂受到禮教規矩的壓抑乃至扭曲時,文人們的文化心理從傳統儒家的致仕理想轉向莊子的追求隱逸。
他們走向山水田園,捧著魅力極強的老莊之學,以各種形式表現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情感方式、思維模式、審美情趣以及價值取向。
陳寅恪先生曾表示,「七賢」之中應推嵇康為第一人。
他用39年的鮮活生命踐行了人生信念,唱響《廣陵散》這曲千古絕唱。
《廣陵散》琴譜。來源:網絡
呂安事件給司馬昭提供了一個除掉嵇康的好機會。懷恨在心的「黑粉」鍾會推波助瀾,向司馬昭進言說嵇康是「臥龍」,又說他言論放肆,詆毀經典,誹謗聖人,不尊禮法等,暗示司馬昭殺嵇康。
在鍾會的挑撥下,嵇康被誣以叛亂罪名,被判死刑。判處的理由和蘇格拉底一樣,說他對當代青年影響不好。
行刑當天,轟動全城,無數百姓為他送行。
行刑前,嵇康只有一個願望,彈琴撫弦。
袁弘在央視節目《國家寶藏》中扮演嵇康
一曲《廣陵散》既罷,嵇康面向東方,從容就義!
同年,53歲的阮籍被逼為司馬昭寫下《勸進表》後,抑鬱而終。
歷史永遠記住了他們的名字。
作為魏晉風骨的代表,阮籍嵇康們的真性情是快意的詩酒人生。千年之後,茅臺集團向全球發出「茅臺文學社」徵集令,5月25日起至6月14日,「詩酒趁年華」系列活動啟動,旨在招募全球文學愛好者、酒文化愛好者、茅臺愛好者共同參與,以文會友、以酒怡情。
活動以「詩酒趁年華——我有酒,你有詩歌/故事嗎?」為主題,以「茅臺文學社」小程序為載體,徵集與茅臺酒、茅臺酒文化、茅臺王子酒、茅臺系列酒等相關的詩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