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之巔:魏晉南北朝之竹林七賢

2020-12-22 墨涵鉤沉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名士最多的時代,以至於後人一想起名士,就以魏晉風度稱之。

其中又以竹林七賢為最。考其歷史,他們首先以七賢聞名,後因其經常在山陽縣竹林下集會飲酒,故又稱竹林七賢。

一、嵇康

公認的竹林七賢NO1.這個人比較牛逼,軟體硬體都很牛。

1、頭腦聰慧,智商據說250+,

2、博覽群書,又喜歡思考,經常發表意見成為精神領袖。

3、精通各種樂器,彈得一手好琴。

4、容貌俊朗,身高一米八九。

大家看看,天地的靈氣都集於他一身了,讓人豔羨啊。

可是這人有個毛病,他不像當時的名士那樣,塗脂抹粉,峨冠博帶,

他反其道而行之,不修邊幅,不注重打扮,臉和頭髮經常就半個月不洗。嵇康十分崇尚老莊之道,所以很是追求養生之道。正是在養生之道中找到了自己不修邊幅的理由:道法自然!

這個人一身傲骨,拒絕與權貴交往,這個習慣他保持終身。

竹林七賢:名士之巔。

二、阮籍

阮籍和嵇康有點像,都是頭腦聰慧,酷愛讀書,離經叛道,不與凡俗交往。可能有的人會說,竹林七賢中,阮籍應該放在第一位,因為他的《詠懷八十二首》流傳至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嵇康卻很少有作品傳世,在基礎作品創作這塊,嵇康是比不上阮籍的。

阮籍還是行為藝術的祖師爺,因為他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喜歡說話,所以他就用眼睛來說話,看得上的就用黑眼珠看幾眼,看到討厭的就用眼白瞅瞅。所以後世行為藝術的尋根之旅,一般都會到阮籍這。

三、向秀

向秀是個矛盾的人,因嵇康的非暴力不合作被司馬昭幹掉了,他不得以才只能歸順於晉室,但他都是採用消極怠工的辦法,出工不出力。在生存和自由之間,他選擇了妥協,這也導致了他的出世思想之中帶有不少的入世之念,因為他的不純粹性,也使得他與其他人漸行漸遠。

四、山濤

論年齡,山濤在竹林七賢中是老大,但其他竹林六賢不認這個,所以也沒人喊他一聲山老大。山濤在竹林七賢中屬於沒有什麼特別值得說道的地方,但他的優勢就是均衡,還有一個有慧眼的好老婆。有一天,山濤對她說:「娘子啊!你暫且忍一忍如今的饑寒,我日後定當位列三公,只是不知道到時候娘子你是否做得來三公夫人哩。」等到山濤顯貴之後,一不養婢妾,二對妻子恩愛依舊,而俸祿賞賜,則都散給親戚故人,自己夫妻倆甘於平淡。

竹林七賢:好酒。

五、劉伶

和阮籍一樣嗜酒,劉伶平日少言寡語,惟以飲酒為樂事。常縱酒狂飲,數日不止,劉伶常帶著酒,並命人拿著鐵鍬跟在後面,囑令說,「我如果醉死了,就地把我埋掉。」,以此看來,劉伶果真是個妙人!如果他能活到現在,估計誰都不敢跟他喝酒: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豈不是人人有責?

六、王戎

王戎是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小的,他比山濤小二十九歲,比阮籍小二十四歲,比嵇康小十一歲,少年老成的王戎憑藉著自身的優秀和幾個名流學士建立了忘年交,居然沒有代溝,這不能不說是他的能力。

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說的就是他:相傳他七歲的時候,和小朋友們在一塊玩耍,看見路邊有株李子樹,上面果實纍纍,枝條都被壓斷了,小朋友們爭先恐後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沒去。別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這樹長在路邊,還能保留這麼多李子,一定是苦的。」其他人摘來一嘗,果然如此。小小年紀就觀察仔細,善於思考,能夠根據表面現象進行推理判斷,王戎的智慧可見不一般。

七、阮鹹

阮鹹是阮籍的侄子,竹林七賢之一。性情放達不受拘束,在竹林七賢中排在末第二小。他何年生何年卒歷史上卻沒有任何記載,可謂奇哉怪也!

有一次大家喝酒喝得酣暢淋漓之時,只見幾頭豬聞見酒香哼哼著跑來,也要加入到飲酒之中,眾人連忙起身轟趕幾頭豬。豬終於被趕走了,等眾人轉過身來時都大吃一驚,一頭「漏網」的小豬正和阮鹹頭挨著頭,一塊兒扎在甕裡喝酒呢!阮鹹喝得醉醺醺,小豬喝得美滋滋,竟不分彼此了!眾人都笑了,上來邊轟豬邊對阮鹹說:快把豬趕跑!他正與你同甕痛飲呢!阮鹹頭都不抬地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那意思是說:天地造化萬物,原無貴賤之分,為啥豬就不能和人同席飲酒呢?「來來來!」他拍拍小豬說,「共飲!共飲!」他熱情地邀請小豬同飲,接著又把頭伸進甕裡痛痛快快地喝起來,小豬似乎聽懂了他誠摯地邀請,邊喝邊哼哼,似乎在對他說謝謝呢。

竹林七賢:淡泊名利。

竹林七賢的豁達,追求自我,無論是放到當時的年代還是放到現在的年代都顯得格外珍貴,直到今天后人仍仰慕他們的絕世風範,這也應證了一個道理:事情做到極致,永遠不會泯於眾人!

相關焦點

  • 魏晉南北朝亂局因何開啟,竹林七賢並無其人,陳寅恪先生如是說
    今天我們開始講這本《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這本書是把我國史學界泰山北鬥級的人物陳寅恪先生的講課稿整理而成。咱們先來說說魏晉交替之際的階級斷層,是怎樣為整個時代的亂局拉開序幕的?階級這個詞本來是中國古語裡的原生詞彙,指的是社會等級和尊卑秩序,在古時候並不常用。民國以後,受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影響,這個詞開始頻繁出現,甚至也影響到了陳寅恪。
  • 盤點「竹林七賢」的小「怪癖」,是魏晉時期成為名士的一大要素
    其中魏晉時期的有七個人很是出名,這七個人因為時常在一個竹林聚會,所以人們將他們合稱為「竹林七賢」,這七個人之間雖然思想上有不同的主張,後來的在政治方面的傾向也不一樣,後來沒人的結果也都不一樣,但是在當時人們的心理還是經常把這七個人放在一起。自古以來能被稱為名士的人,除了本身的才華以外,都要有點特別的癖好,不然天下有才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他們就能單拿出來被稱為名士呢。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有關他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有關他們的故事,你們知道嗎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個大動蕩的時期。百姓流離失所,官場被世家大族掌握,政治黑暗,奢侈之風盛行。許多有識之士想要改變社會現狀,但看透了官場,所以選擇入世。他們隱居山林,每天琴瑟和鳴,與大自然為伴。
  • 魏晉南北朝:他嗜酒如命,也是才華橫溢的竹林七賢之一
    這裡是動蕩分裂年代,民族融合的魏晉南北朝。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玲玲駕到。每天給大家帶來原創作品。嗜酒如命,生性放達,有才華這樣的形容詞同時放在一個古人的身上,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酒仙李白了吧?但是遠在魏晉時期,有七位喜歡在竹林下尋歡作樂的名士們他們整日放歌,談論玄學。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王戎篇
    很多人好奇阮籍怎麼會看重這樣一個汲汲於利益而缺乏名士風度的人,甚至認為與阮籍的交遊是王戎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而附會的,但這樣的猜測並沒有什麼憑據。不過也許正因為王戎太過聰明,所以他已經預知到這個亂世根本不可能靠人力來扭轉,為之痛苦或者憤怒都是毫無意義的事情,所以他索性活得怡然自得,也不管什麼清名與否。
  • 竹林七賢憑什麼千古風流?魏晉「男團」究竟都做了什麼
    就是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這魏晉狂人的聚會風氣,大體上有這麼幾個關鍵詞:酒狂、服散、敷粉、玄學、清談;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飲酒、服藥、抹粉、辯論。
  • 任性灑脫、不拘一格的風流名士,誰敢與竹林七賢爭鋒——嵇康篇
    何謂竹林七賢,按照百度百科的說法,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 時尚魏晉生活志 · 名士與酒
    何為名士?詞典解釋是指:舊時以詩文等著稱的人,或是名望很高而不做官的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惜名聲,曲高和寡,學識淵博且不追逐名利,並具有浪漫主義情懷的人。而在我國古代的魏晉時期,正是名士輩出,盡顯風流之時。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劉伶篇
    雖陶兀昏放,而機應不差在竹林七賢中,最富酒名的莫過於劉伶與阮籍。歷史上記載劉伶「身長六尺,容貌甚陋」,又矮又醜,與風度翩翩的「名士」看上去似乎沾不上邊;但他「雖陶兀昏放,而機應不差」,儘管喝起酒來放縱不羈,但實際上是一個頗有高才的人。
  • 竹林七賢與酒
    在魏晉之前的秦漢,人們似乎通常還是比較樸實的,也比較遵循禮法;而在魏晉之後的人們,行為舉止偶有放縱任誕的時候,便稱自己是追溯「魏晉風骨」了。魯迅先生在任中山大學教授的時候做過一篇演講,叫《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他說魏晉的名士之所以與後來的不同,蓋因「嵇康阮籍的縱酒,是也能做文章的,後來到東晉,空談和飲酒的遺風還在,而萬言的大文如嵇阮之作,卻沒有了。」
  • 魏晉名士的「另類」之風,只有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但有這麼一個時期,有這樣一群人,儒家思想中的「禮」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他們做事「另類」獨特,與人談話時更是酣放恣肆,這種風度就是魏晉風度,這群人也就是被人熟知的魏晉名士。 魏晉名士圖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為先驅,「另類」之風蔚然成風 翻看魏晉的史書,細心的人會發現,其中很多人物的評價中都有「不修小節
  • 魏晉男團竹林七賢:愛酒成痴的男人也會放蕩不羈愛自由
    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後與地名竹林合稱。介紹七個人事跡之前,先來聊聊魏晉風度,是指魏晉時期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逐漸成為當時的主流審美理想。
  • 魏晉風流付竹林
    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竹林名士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試圖置身事外。他們在南太行一帶寄意山水,縱情詩酒。由於經常聚集於山陽嵇公竹林的是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等七人,時人就以竹林七賢稱之。嵇公竹林何處尋根據多種資料記載,七賢所遊之竹林不僅實際存在,而且是一個可以確定其具體位置的場所。
  • 「竹林七賢」之一的風流名士王戎
    在魏晉時期的動蕩朝廷,以及社會背景的促成下,他們在追求自己自由世界與走上官路中,造成互斥概念,以至於追求老莊之文,因此,有些人入仕途做成一番事業,求解問世之法,而有些人便追求與山水之間,不願看到黑暗的仕途。
  • 嵇康是魏晉名士,竹林七賢精神領袖,司馬昭為何要殺嵇康呢?
    自從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曹魏的執政權後,曹魏的江山逐漸落入司馬氏之手,經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三代人篡位成功,嵇康生活的年代就處於司馬氏掌權的時代,嵇康26歲那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嵇康32歲那年,司馬師去世,司馬昭開始掌權,到公元263年,司馬昭殺嵇康時,嵇康只有40歲。
  • 酷我音樂國寶的奇妙之旅:彭冠英解密《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前世今生
    魏晉竹林七賢與春秋榮啟期曾席地對話?這並非現代人杜撰的穿越小說,早在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上就實現了。3月31日,由酷我音樂聯合中國青年報及各大博物館打造的明星電臺音頻節目《國寶的奇妙之旅》第18期上線,青年演員彭冠英化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第一人稱形式生動詮釋了這件南京博物院國寶相關的瑰麗傳奇。
  • 魏晉風度的竹林七賢:不賢,不討厭,可是幾無用處
    一、魏晉時期道家玄學的特殊產物:竹林七賢魏晉時期出現了一種將道家和儒家融合的哲學,即玄學,「玄」字出自老子《王戎的進入,也拉低了七賢崇尚玄學的純潔度,因此七賢更多的是大碗喝酒的酒友,可以說是「竹林七酒」。五、竹林七賢的兩派因此,竹林七賢雖然在一起喝酒唱歌,打打鬧鬧,可是本質上卻分了兩派。
  • 【將進酒Bar】竹林七賢之嵇康阮籍:魏晉風骨,在逃離中相遇
    他們具有的自信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被稱為「魏晉風度」,這群人被稱作「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雕像。
  • 竹林七賢帶頭大哥嵇康的狂狷人格:越名教而任自然
    魏晉時代多狂人,多帥哥,多酒徒,多音樂家,多哲學家,但能將當時所有最牛的名士集中在一起的,就是以嵇康為首的「竹林七賢」了。「竹林七賢」是當時最狂的男子天團、最牛的名士組合,他們中有狂醉不知歸路,號稱「死便埋我」的酒鬼劉伶;有號稱是天下第一名士,喊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想,喜歡打鐵一身腱子肉閃閃發光的嵇康;有最為蔑視立法離經叛道卻又深情款款謹言慎行的哲學家阮籍;有摟著豬一起狂飲大醉的,阮籍的侄子音樂大師阮鹹;有嵇康的小跟班,著名的莊子學研究大師向秀;有口談玄遠而心在魏闕官運亨通的山濤與王戎
  • 荒誕文人,竹林七賢
    在魏晉時期,有這樣七位著名的文人,分別是嵇康,阮籍,劉伶,山濤,向秀,阮鹹以及王戎,他們得到竹林七賢名號是因為他們整日在竹林之中飲酒,縱歌,服藥麻醉自我,行事荒誕不經,不受世俗禮儀約束,消極避世,但在文學藝術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因此後人尊他們七人為竹林七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