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有關他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2020-12-18 人人研史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有關他們的故事,你們知道嗎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個大動蕩的時期。百姓流離失所,官場被世家大族掌握,政治黑暗,奢侈之風盛行。許多有識之士想要改變社會現狀,但看透了官場,所以選擇入世。他們隱居山林,每天琴瑟和鳴,與大自然為伴。

在這時期出現了許多文人雅士。後來為後人所知的比較出名的就有竹林七賢。他們七個經常聚在竹林喝酒,彈琴作畫,談天說地。正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們七個分別是嵇康,阮籍,向秀,劉伶,阮鹹,山濤,王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有關他們的故事,你們知道嗎

1、嵇康

嵇康長的一表人才,為人處世也十分的逍遙。他出眾的才華與對朝廷的不屑為他招來了殺生之禍。在一些嫉妒嵇康的小人的誹謗下,當權者司馬昭下令殺死嵇康。當時在刑場上出現一盛況,三千學生為嵇康求情。但是朝廷黑暗,統治者下的命令不能違抗。

嵇康在刑場上不懼死,但他怕他的絕世樂曲《廣陵散》後繼無人。他要了一架琴,在刑場上最後一次彈奏《廣陵散》。《廣陵散》被稱為後世十大名曲之一,當嵇康面對三千學生,在刑場上最後一次彈奏,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

之前有很多學生慕名去求學,希望嵇康能教《廣陵散》,但是嵇康都有所保留。在最後一次的時候,嵇康沒有任何的技法和曲調的隱瞞,他希望後世對這首佳世之作能有留存。後來嵇康的精神對我們後人有許多的警醒。

2、向秀

向秀是貧苦農家的孩子,他從小受窮,受苦,挨餓,吃了上頓沒下頓。所以後來就算做了官,也十分節約糧食。每次吃飯就算有一粒米掉地上都會撿起來吃了,每次出門坐朝廷配的牛車。當時奢侈之風盛行,同僚們對向秀的這種做法十分不理解,甚至諷刺他為「一國儉」。但是向秀依舊我行我素。

後來向秀的家鄉鬧旱災,農民們顆粒無收,百姓生活難以維持。向秀知道情況後,多方籌款,而且帶領家人和下屬去各個飯店收集丟了的饃饃和米飯,回到家後將能食用的饃饃和米飯,拍成餅子。這些餅子有黃的,有白的,他僱了十幾輛車將這些餅子送去家鄉。在這困難的年頭,百姓吃上了「金銀餅」,解決了百姓們一時的溫飽。

3、山濤

山濤在竹林七賢裡算是個普通人。但是如果沒有他,竹林七賢可能還聚不到一起。他是個十分樸素,十分大度的人。他出於好心希望為嵇康謀得一官半職,三番四次的舉薦嵇康。但是當時雅士之風盛行,嵇康十分生氣,就寫了那篇舉世聞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裡面的言辭十分激烈。直到千年後的今天,他依舊背負著無數罵名。後來嵇康被殺,臨終之時將自己的孩子託付給山濤,山濤將他的孩子培養成才。

4、阮籍

阮籍的行為十分放蕩,不遵守禮法。據說阮籍的母親去世時,他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和人下棋。當和他下棋的人聽到了這個事,就說趕快回家看看吧。阮籍卻堅持把棋下完。他回家後還在靈前喝酒,蒸了只小豬吃。在古時服喪期間是不能吃肉喝酒,但阮籍全然不顧。等他吃喝完畢,才號啕大哭,口吐鮮血。阮籍的母親去世,他自己心裡也難過,但他認為與其母親死後再恭敬不如生前多盡孝,對一個死人你再怎麼恭敬有什麼意義。

5、劉伶

劉伶的一生是與酒結緣的一生。由於劉伶喝酒沒有節制,所以生病了。他的老婆哭著勸他戒酒。劉伶說,「不就是戒酒嘛,這有何難。但我一個人戒不掉,需要上告神靈,在神靈面前發誓。快去準備些酒菜。」他妻子聽完十分高興,滿心歡喜的去備酒菜了。酒也端上來了,菜也端上來了。只見劉伶一遍舉起酒杯,一邊說:「神靈在上,我劉伶一生喝酒,至於戒酒那是不可能的,內人所說之言不可當真。」然後又喝的大醉,他的夫人十分無語。

劉伶的喝酒是雅士的喝酒,竹林七賢把酒言歡,而不是像平時的酒鬼一樣喝酒。後人從他的身上學到了許多酒文化。

6、阮鹹

阮鹹是阮籍的侄兒。阮鹹也是個放蕩不羈的人,他的母親去世了,在服喪期間取了個少數民族的姑娘。這在當時是十分不合禮法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小編給你娓娓道來。

阮鹹的母親去世,他在服喪期間,看見前來弔喪的姑媽身後有一位美麗的鮮卑婢女。他對這個鮮卑婢女一見鍾情。他請求姑媽把這個婢女嫁給他。姑媽剛開始答應把這個婢女留下,但是後來又變卦把她她帶走了。當他知道姑媽帶走了他的心上人,立馬借了一匹馬緊追不捨。追上了苦苦哀求姑媽,姑媽沒辦法,最後同意了。他將這個鮮卑婢女帶回了家,結婚了。後來這個姑娘還給阮鹹生了個孩子叫阮孚。

7、王戎

王戎來自世家大族,是竹林七賢裡最顯赫的一位。他從小十分聰明,一天和小朋友一起玩。大家看到路邊的李子十分誘人,所以紛紛去摘,只有王戎不為所動,大家問為何。他說:「李子是苦的,因為李子長在路邊,如果是甜的早被人摘完了。」那些小夥伴一嘗,果然是苦的。從小就可以看出王戎是個十分聰慧的人,能觀察細節。

竹林七賢為我們後來的精神文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們的故事在今天仍值得我們傳唱。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名士之巔:魏晉南北朝之竹林七賢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名士最多的時代,以至於後人一想起名士,就以魏晉風度稱之。其中又以竹林七賢為最。考其歷史,他們首先以七賢聞名,後因其經常在山陽縣竹林下集會飲酒,故又稱竹林七賢。四、山濤論年齡,山濤在竹林七賢中是老大,但其他竹林六賢不認這個,所以也沒人喊他一聲山老大。山濤在竹林七賢中屬於沒有什麼特別值得說道的地方,但他的優勢就是均衡,還有一個有慧眼的好老婆。有一天,山濤對她說:「娘子啊!你暫且忍一忍如今的饑寒,我日後定當位列三公,只是不知道到時候娘子你是否做得來三公夫人哩。」
  • 魏晉南北朝亂局因何開啟,竹林七賢並無其人,陳寅恪先生如是說
    這樣,整個持續將近四百年的魏晉南北朝一開場,就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個階級斷層的面貌。這種斷層說來抽象,落實到當時的社會生活卻是很具體的。做個簡單比較:曹魏是寒族出身,選人用人更重才幹,而晉朝司馬氏的豪族背景,讓他們更重視門第出身。我們假設一個沒什麼背景的讀書人,出生求學都在曹魏時代,按照曹魏重視才幹的用人路線,原本是可以有很好發展的。
  • 魏晉南北朝:他嗜酒如命,也是才華橫溢的竹林七賢之一
    這裡是動蕩分裂年代,民族融合的魏晉南北朝。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玲玲駕到。每天給大家帶來原創作品。嗜酒如命,生性放達,有才華這樣的形容詞同時放在一個古人的身上,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酒仙李白了吧?但是遠在魏晉時期,有七位喜歡在竹林下尋歡作樂的名士們他們整日放歌,談論玄學。
  • 「王戎和李子」的故事,讓你知道竹林七賢裡的王戎是怎樣一個人?
    晉代的王戎是竹林七賢裡的一位,既然敢稱「賢」,照理說應該是一位值得世人敬佩的人物。可這位王戎卻是「賢」的有點特殊。竹林七賢磚雕王戎不僅膽量大,而且他的反應也特別的機敏。一天,王戎和幾個小夥伴兒在街上玩耍,看到路邊有一棵李樹,上面有好多紅紅的大大的李子。大伙兒一擁而上,想要把李子摘下來吃。
  • 竹林七賢憑什麼千古風流?魏晉「男團」究竟都做了什麼
    就是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這魏晉狂人的聚會風氣,大體上有這麼幾個關鍵詞:酒狂、服散、敷粉、玄學、清談;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飲酒、服藥、抹粉、辯論。
  • 酷我音樂國寶的奇妙之旅:彭冠英解密《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前世今生
    魏晉竹林七賢與春秋榮啟期曾席地對話?這並非現代人杜撰的穿越小說,早在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上就實現了。3月31日,由酷我音樂聯合中國青年報及各大博物館打造的明星電臺音頻節目《國寶的奇妙之旅》第18期上線,青年演員彭冠英化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第一人稱形式生動詮釋了這件南京博物院國寶相關的瑰麗傳奇。
  • 盤點「竹林七賢」的小「怪癖」,是魏晉時期成為名士的一大要素
    在歷史上著名的三國時期,除了還有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以外,也有身負才華但是卻無心朝堂,一心隱居的人物。其中魏晉時期的有七個人很是出名,這七個人因為時常在一個竹林聚會,所以人們將他們合稱為「竹林七賢」,這七個人之間雖然思想上有不同的主張,後來的在政治方面的傾向也不一樣,後來沒人的結果也都不一樣,但是在當時人們的心理還是經常把這七個人放在一起。自古以來能被稱為名士的人,除了本身的才華以外,都要有點特別的癖好,不然天下有才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他們就能單拿出來被稱為名士呢。
  • 魏晉風度的竹林七賢:不賢,不討厭,可是幾無用處
    一、魏晉時期道家玄學的特殊產物:竹林七賢魏晉時期出現了一種將道家和儒家融合的哲學,即玄學,「玄」字出自老子《很多人對《廣陵散》的了解估計來源於金庸武俠小說,嵇康的行為在當時確實有些笑傲江湖的意思,在他的感召下,其他六人聚集到了他的身邊,遺憾的是當時沒有網絡,否則他身邊會聚集更多這樣類似網友的群體,由於他們經常在河南輝縣西北的竹林之中聚會,因此被稱為「竹林七賢」。
  • 墨竹「獨立之路」前傳:竹林七賢居無竹?唐朝之前長期跑龍套
    貳 魏晉留存的畫跡中無竹張彥遠在對南朝宋武帝時期的畫家顧景秀的記載中,首次提到了兩幅以竹命名的畫作——《王獻之竹圖》、《樹相雜竹懷香圖》。雖然其畫作內容和風格我們無從知曉,但可以大致感受到,中國畫家們對「竹」這一題材的關照,應從南北朝時期,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開始。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王戎篇
    竹林七賢雖然交遊一時,但實際上卻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故而也逐漸形成截然不同的命運軌跡。嵇康瀟灑巍峨卻不善飲,四十而被斬於東市;劉伶、阮籍佯狂瘋癲,醉飲無度,年至七八十而壽終正寢;阮鹹無意仕途,縱情聲樂、飲酒無度,只留下彈了一手好琵琶的名聲;向秀、王戎出仕為官,也都在東晉的政治風波中各自沉浮;山濤像個「儒生」一樣獲得入世之功名。
  • 魏晉南北朝的服飾文化,你知道嗎?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服飾大變動時期,大致趨勢是胡漢服飾交融,從褒衣大袖的漢服變為圓領窄袖的胡服。當時流行的胡服大致特徵為緊身、圓領、窄袖、下擺開衩。曹魏時期的服飾基本繼承漢代服裝樣式,但社會動亂,不按等級穿衣的情況常見,特別是將校軍官、貴族等多越級穿衣。
  • 魏晉風流付竹林
    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走到一起,相聚於山陽,共為竹林之遊,留下了那麼多的逸聞趣事和詩文佳作呢?從當時的政治文化背景來看,竹林七賢遊於嵇公竹林的主要原因,大概有這麼幾點。其一是魏晉之際詭譎的政治局勢。《晉書·阮籍傳》言及當時文士命運,有這麼幾句話:「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其二是漢末出現的處士橫議之風。東漢桓靈之世,宦官幹政,朝政日非。
  • 竹林七賢與酒
    因此大約可以認為,魏晉名士先是「名士」,然後才是「飲酒的名士」。而魏晉名士之中,首先令人想到的便是「竹林七賢」。《世說新語·任誕》中記載了許多竹林七賢的逸事,有些是來源於歷史的,有些也許是來源於野史,雖然看上去行為奇怪,但仔細想來,確乎是這幾位先生能做出來的事情。
  • 魏晉男團竹林七賢:愛酒成痴的男人也會放蕩不羈愛自由
    現在娛樂圈男團層出不窮,人人都在爭C位出道,其實在歷史上的各朝各代也有很多男團組合,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賢,初唐四傑,唐宋八大家等,每個組合都是響噹噹,單獨拎出來一個都流傳千古的人物。今天來聊聊竹林七賢,七個煙雲水氣而又風流自賞的男子,他們身懷絕技,才華橫溢。他們也放蕩不羈愛自由。
  • 竹林七賢圖中的七賢你知道是誰嗎
    林七賢圖其實跟竹林其實並沒所有什麼關係。竹林七賢圖是模印磚畫,在1960年,西善橋宮山南朝大墓中發現《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上面出現了5株銀杏樹,2株垂柳,1株槐樹,1株松樹,只有1株是闊葉竹。七賢就是指的七個賢人,他們依次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竹林七賢」是中國藝術史上最為著名的主題之一,反覆出現在國畫、瓷器、漆器、家具和帶有雕刻的屏風上。們七人均為著名知識分子,均曾出任,身為高官。
  • 魏晉南北朝,荒唐且美好,網友:學歷越低,魏晉南北朝越美好
    你到魏晉南北朝那麼很榮幸的告訴你:恭喜你進入了中國古代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期:這裡有荒唐卻沒有美好,更多的是無窮無盡的殺戮和壓抑:魏晉南北朝,無窮無盡的戰亂現在的世界雖然大體上處於和平時期,可是又相對是不和平的,敘利亞戰爭,利比亞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最近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戰爭,我們沒有波及到這些是因為我們在一個強大的中國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劉伶篇
    雖陶兀昏放,而機應不差在竹林七賢中,最富酒名的莫過於劉伶與阮籍。歷史上記載劉伶「身長六尺,容貌甚陋」,又矮又醜,與風度翩翩的「名士」看上去似乎沾不上邊;但他「雖陶兀昏放,而機應不差」,儘管喝起酒來放縱不羈,但實際上是一個頗有高才的人。
  •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竹林七賢的故事流傳已久。魏末晉初,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七位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常雅集於竹林之中,吟詩作畫、飲酒撫琴、長嘯起舞,是名動一時的高蹈之士,世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學藝術遺產。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市西善橋宮山北麓發掘出土了一座南朝時期的王墓,墓室南北兩壁的畫像磚表現的即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向秀篇
    收其餘利,以供酒食之費向秀在竹林七賢中,名聲沒有其他幾位那麼響亮,他性好老莊,為人平和,很少有劉伶、阮鹹這樣特別出格的行為,自然也就少了幾分後人可以言說的故事。《晉書》中說嵇康被殺之後,向秀不再隱逸、出山為官,晉文帝問他:「你不是素來有隱逸的志向嗎,為什麼會出仕呢?」向秀回答說他並無意模仿許由這樣的隱士,於是晉文帝很高興,讓他做了散騎侍郎。
  • 【將進酒Bar】竹林七賢之嵇康阮籍:魏晉風骨,在逃離中相遇
    他們具有的自信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被稱為「魏晉風度」,這群人被稱作「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