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有關他們的故事,你們知道嗎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個大動蕩的時期。百姓流離失所,官場被世家大族掌握,政治黑暗,奢侈之風盛行。許多有識之士想要改變社會現狀,但看透了官場,所以選擇入世。他們隱居山林,每天琴瑟和鳴,與大自然為伴。
在這時期出現了許多文人雅士。後來為後人所知的比較出名的就有竹林七賢。他們七個經常聚在竹林喝酒,彈琴作畫,談天說地。正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們七個分別是嵇康,阮籍,向秀,劉伶,阮鹹,山濤,王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有關他們的故事,你們知道嗎
1、嵇康
嵇康長的一表人才,為人處世也十分的逍遙。他出眾的才華與對朝廷的不屑為他招來了殺生之禍。在一些嫉妒嵇康的小人的誹謗下,當權者司馬昭下令殺死嵇康。當時在刑場上出現一盛況,三千學生為嵇康求情。但是朝廷黑暗,統治者下的命令不能違抗。
嵇康在刑場上不懼死,但他怕他的絕世樂曲《廣陵散》後繼無人。他要了一架琴,在刑場上最後一次彈奏《廣陵散》。《廣陵散》被稱為後世十大名曲之一,當嵇康面對三千學生,在刑場上最後一次彈奏,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
之前有很多學生慕名去求學,希望嵇康能教《廣陵散》,但是嵇康都有所保留。在最後一次的時候,嵇康沒有任何的技法和曲調的隱瞞,他希望後世對這首佳世之作能有留存。後來嵇康的精神對我們後人有許多的警醒。
2、向秀
向秀是貧苦農家的孩子,他從小受窮,受苦,挨餓,吃了上頓沒下頓。所以後來就算做了官,也十分節約糧食。每次吃飯就算有一粒米掉地上都會撿起來吃了,每次出門坐朝廷配的牛車。當時奢侈之風盛行,同僚們對向秀的這種做法十分不理解,甚至諷刺他為「一國儉」。但是向秀依舊我行我素。
後來向秀的家鄉鬧旱災,農民們顆粒無收,百姓生活難以維持。向秀知道情況後,多方籌款,而且帶領家人和下屬去各個飯店收集丟了的饃饃和米飯,回到家後將能食用的饃饃和米飯,拍成餅子。這些餅子有黃的,有白的,他僱了十幾輛車將這些餅子送去家鄉。在這困難的年頭,百姓吃上了「金銀餅」,解決了百姓們一時的溫飽。
3、山濤
山濤在竹林七賢裡算是個普通人。但是如果沒有他,竹林七賢可能還聚不到一起。他是個十分樸素,十分大度的人。他出於好心希望為嵇康謀得一官半職,三番四次的舉薦嵇康。但是當時雅士之風盛行,嵇康十分生氣,就寫了那篇舉世聞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裡面的言辭十分激烈。直到千年後的今天,他依舊背負著無數罵名。後來嵇康被殺,臨終之時將自己的孩子託付給山濤,山濤將他的孩子培養成才。
4、阮籍
阮籍的行為十分放蕩,不遵守禮法。據說阮籍的母親去世時,他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和人下棋。當和他下棋的人聽到了這個事,就說趕快回家看看吧。阮籍卻堅持把棋下完。他回家後還在靈前喝酒,蒸了只小豬吃。在古時服喪期間是不能吃肉喝酒,但阮籍全然不顧。等他吃喝完畢,才號啕大哭,口吐鮮血。阮籍的母親去世,他自己心裡也難過,但他認為與其母親死後再恭敬不如生前多盡孝,對一個死人你再怎麼恭敬有什麼意義。
5、劉伶
劉伶的一生是與酒結緣的一生。由於劉伶喝酒沒有節制,所以生病了。他的老婆哭著勸他戒酒。劉伶說,「不就是戒酒嘛,這有何難。但我一個人戒不掉,需要上告神靈,在神靈面前發誓。快去準備些酒菜。」他妻子聽完十分高興,滿心歡喜的去備酒菜了。酒也端上來了,菜也端上來了。只見劉伶一遍舉起酒杯,一邊說:「神靈在上,我劉伶一生喝酒,至於戒酒那是不可能的,內人所說之言不可當真。」然後又喝的大醉,他的夫人十分無語。
劉伶的喝酒是雅士的喝酒,竹林七賢把酒言歡,而不是像平時的酒鬼一樣喝酒。後人從他的身上學到了許多酒文化。
6、阮鹹
阮鹹是阮籍的侄兒。阮鹹也是個放蕩不羈的人,他的母親去世了,在服喪期間取了個少數民族的姑娘。這在當時是十分不合禮法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小編給你娓娓道來。
阮鹹的母親去世,他在服喪期間,看見前來弔喪的姑媽身後有一位美麗的鮮卑婢女。他對這個鮮卑婢女一見鍾情。他請求姑媽把這個婢女嫁給他。姑媽剛開始答應把這個婢女留下,但是後來又變卦把她她帶走了。當他知道姑媽帶走了他的心上人,立馬借了一匹馬緊追不捨。追上了苦苦哀求姑媽,姑媽沒辦法,最後同意了。他將這個鮮卑婢女帶回了家,結婚了。後來這個姑娘還給阮鹹生了個孩子叫阮孚。
7、王戎
王戎來自世家大族,是竹林七賢裡最顯赫的一位。他從小十分聰明,一天和小朋友一起玩。大家看到路邊的李子十分誘人,所以紛紛去摘,只有王戎不為所動,大家問為何。他說:「李子是苦的,因為李子長在路邊,如果是甜的早被人摘完了。」那些小夥伴一嘗,果然是苦的。從小就可以看出王戎是個十分聰慧的人,能觀察細節。
竹林七賢為我們後來的精神文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們的故事在今天仍值得我們傳唱。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