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骨與盛唐風月

2021-02-07 北京白雲驛站

 

魏晉南北朝,這段歷史時期,

因時間、人物、民族錯綜複雜,

史料混亂,其實一直備受冷落。

還有一個原因,

估計是史學家內心深處的華夏情結在對抗這段歷史,

因為東魏和西魏都是鮮卑掌權,

最後結束這段歷史的也是宇文泰領導的關隴集團,

所以歷朝歷代,

不願意宣揚在那時候看來的「異族」的精彩。

但這一時期不可能略過,

所以,我們能看到人才井噴的那個年代:

高歡,從最初的的一個郵遞員,

到依靠鮮卑六鎮崛起,最後擊敗雄霸天下的爾朱家族;

宇文泰,苦心經營關中一隅,

為最後一統打下牢固基礎;

陳慶之,戰無不勝,7000人敗北魏幾十萬大軍;

韋孝寬,孤守玉璧,上演了中國最出色的守城戰;

比如歷史倒推回看,可以稱為最雄厚的軍團:

武川軍團,一場伏擊戰,草窩裡趴著的是隋文帝的父親楊忠,唐高祖的祖父李虎,還有獨孤家族。

余光中說:

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實際情況則是:

武川胸膛一挺,便是整個隋唐。

但在追尋魏晉南北朝那段時期,

我們往往關注的是當時的文人士族階層,

也就是那時候的閥閱大族。

比如最有名氣的王謝:王與馬共天下。

比如「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

風流人士阮籍、嵇康、竹林七賢等等。

追尋「放浪形骸,不拘禮節」的原因,

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對這群人並不友好,

所以大部分文人選擇逃避歸隱。

比如爾朱榮,大刀一揮,

殺掉了整個國家中樞系統。

比如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崔浩

觸動了鮮卑大族的根本利益,

最終導致清河崔氏被滅族,

同時,範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都不得倖免,

最終北方名門被清掃一空。

人的主題

魏晉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大變化時期,東漢以來的莊園經濟日益鞏固和推廣,等級森嚴的門閥士族階級佔住了歷史舞臺的中心,中國前期封建社會正式揭幕。

兩漢經學崩潰,代而興之的是門閥士族地主階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魏晉是一個哲學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躍的時期。一種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純」哲學產生了,一種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純」文藝產生了。這二者構成了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飛躍。

這一新思潮的基本特徵,就是人的覺醒。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嵇康、阮籍、劉伶、阮鹹始終主張老莊之學,「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

文的自覺

魯迅說:「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

人的主題和文的自覺密切結合,形成了這一歷史時期各種藝術形式的準則。鍾嶸比曹植為「譬人倫之有周孔」,重要原因之一是,從他開始,講究詩的造詞鍊句。 

書法也由魏晉開始自覺

正是魏晉時期,嚴正整肅、氣勢雄渾的漢隸變而為真、行、草、楷 ,筆意、體勢、結構、章法更為多樣、豐富、錯綜而變化,表現出來的仍然主要是那種飄俊飛揚、逸倫超群的魏晉風度。

 

 

阮籍與陶潛

阮籍和陶潛在魏晉時代分別創造了兩種迥然不同的藝術境界,一憂憤無端,慷慨任氣;一超然事外,平淡衝和。他們兩個,才真正是魏晉風度的最高優秀代表。

       

陶潛的超脫塵世與阮籍的沉湎酒中一樣,只是一種外在現象,實際上他們都是政治鬥爭的迴避者。

佛陀世容

悲慘世界

宗教藝術是特定時代階級的宗教宣傳品,它們的美的理想和審美形式是為其宗教內容服務的。

中國古代留傳下來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藝術。

石窟藝術隨著時代變遷、階級升降、和現實生活的發展而變化發展。儘管同樣是碩大無朋的佛像身軀,同樣是五彩繽紛的壁畫圖景,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神的世界。不但題材、主題不同,而且面貌、風度也異。

走向世俗

宗教雕塑隨著時代和社會變異,有各種不同的審美標準和美的理想,大體可劃分三種:魏、唐、宋。魏以理想勝,宋以現實勝,唐以二者結合勝。

人們可以各有偏好,本書作者較推崇第一種,因為它比較充分地運用了雕塑這門藝術的種類特性:以靜態人體的大致輪廓,表達出高度概括性的令人景仰的對象和理想。

相關焦點

  • 魏晉風骨,散到骨子裡的風流
    所謂的魏晉風骨,其實就是士人階級和統治階級割裂的產物。魏晉風骨代表者,竹林七賢。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就把這種割裂體現的很明確。士大夫是不屑於投奔官場的,在他們看來那是「己嗜臭腐,養鴛雛以死鼠也」。割裂的直接影響就是知識分子階級的思想終於不再局限於迫於生計天天研究三從四德,天天糾結于謙恭儉讓,知識分子的思維終於可以劃破天際,思考一些常人難以想像的問題。
  • 在魏晉眾多名士中,從王羲之身上讀魏晉風骨
    魏晉時期湧現了許多風流名士,他們不羈的性格與極高的藝術造詣都是其他時代中所罕見的。其中,王羲之不僅以奪目的書法,成為我國藝術史上一朵燦爛的奇葩,其文學成就與灑脫的人格都是魏晉風骨的極佳體現。看他,就能了解琅琊王氏為何三百餘年風流不衰、冠冕不絕,看他,就能看到魏晉文化是多麼別具一格又璀璨奪目。因為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魏晉風骨的極佳體現。可以說,在魏晉眾多名士中,王羲之是真正的千古風流人物。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王戎篇
    不過王戎不是阮籍那種會窮途而哭的人,倘若他給的建議別人不聽,他也不會在意;面對政局的混亂,他也樂得隨波逐流,並沒有所謂文人的傲氣與風骨。很多人好奇阮籍怎麼會看重這樣一個汲汲於利益而缺乏名士風度的人,甚至認為與阮籍的交遊是王戎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而附會的,但這樣的猜測並沒有什麼憑據。
  • 魏晉貴族的鋪墊,繁榮盛唐的加持,多位名垂千古的書法家橫空出世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雖然在魏晉南北朝,乃至中國古代整個歷史發展中可謂獨樹一幟,但我們也要承認,屬於王羲之的那個歷史時代,也有著其獨特的時代特點和要求,這也造就了王羲之,使其能夠取得如此巨大書法成就。盛唐大背景的加持下,造就了「顏柳」兩位書法宗師作為貴族勢力大展拳腳的時代,魏晉南北朝的文化藝術表現,可以說有著非常濃厚的貴族氣息,這也是其當時時代所賦予的藝術特點,並且其以獨特的文化藝術張力,在中國古代封建文化藝術史,佔據的重要一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古代文學考研——魏晉風骨
    魏晉風骨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建安詩歌:操古直悲涼,丕便娟婉約,植文採氣骨兼備,曹氏父子創作,完成樂府民歌向文人徒詩的轉變;正始時政治險惡,作家苦悶,阮籍《詠懷》組詩,用比興手法隱晦曲折地抒發感慨、批判現實。
  • 「盛唐氣象」及文學時運
    、內涵之美,是內外兼修的典範,共同構成詩歌中的「盛唐氣象」,這是初、中、晚唐不可企及的。「詩必盛唐」論是以明代前後七子為代表的復古派提出的,這一說法的依據是盛唐詩人的創作業績。這同樣也是唐人自己的觀念。唐人認為盛唐詩篇除聲韻成熟外,風骨亦具。如殷璠《河嶽英靈集序》云:「自蕭氏以還,尤增矯飾。武德初,微波尚在。貞觀末,標格漸高。景雲中,頗通遠調。開元十五年後,聲律風骨始備矣。實由主上惡華好樸,去偽從真,使海內詞場,翕然尊古,有周風雅,再闡今日。」
  • 血色浪漫之 魏晉風骨
    血色浪漫之 魏晉風骨  公元304年
  • 鐵筆風骨——翟劍鋒鐵筆書法美學賞析
    長期臨習魏晉時期王羲之《蘭亭序》及諸多名帖,得其文人風流氣度;臨習懷素草書《千字文》,得其瀟灑淋漓之氣韻。在其鐵筆與穎毫的心使力運,剛柔相濟之中,逐漸寫出厚重典雅,風骨奇崛,大氣磅礴,滄桑雄渾的筆墨氣勢。翟劍鋒先生的楷書,得顏真卿雄強渾厚,氣勢恢宏的風貌,又有歐陽詢楷書剛勁峻拔,法度謹嚴的戈戟森然之氣象,蘊含魏碑書法的雄渾滄秀的金石氣息,剛健涵婀娜,端莊雜流麗。
  • 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邊塞詩可以說是唐詩中地位最高的,最能體現「盛唐之音」、「盛唐氣象」。唐朝著名的詩人幾乎都有寫過邊塞詩。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多尊奉儒家思想,但是唐代的知識分子卻並不完全認同儒家思想,他們骨子裡存在「任俠」精神,他們有建功立業的志向,他們實現志向的方式並不完全是出仕做官這麼簡單,他們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 紫金京昆群英會 | 滿颱風流人物盡顯魏晉風骨!《世說新語》"謝公...
    該系列的四折戲由《侯門》《舉將》《破局》《調箏》組成,以謝安為主線,郗超為副線,鋪展出一幅意味深長的魏晉畫卷,呈現出一派廟堂之上的魏晉風骨。  熨帖:崑劇舞臺生動鋪展魏晉畫卷  一出新編戲的誕生總是困難的。作為這臺戲的導演兼藝術總指導,石小梅坦言,《世說新語》的創作既有難度又是挑戰。
  • 為什麼說他開啟了盛唐氣象?
    簡單點說,就是陳子昂叩開了盛唐詩歌的大門。那麼陳子昂的詩歌革新主張的實質是什麼?為什麼說是他開啟了盛唐詩歌的大門?陳子昂在《修竹篇序》又名《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裡,開篇就旗幟鮮明提出了詩歌革新主張: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徵者。
  • 戴老師都懵的問題:詩國的「盛唐氣象」是因為李杜兩位大詩人嗎?
    而唐朝有段時期被稱為「盛唐氣象」。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也說:「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詩必盛唐。」所以,從宋朝人開始,學的都是唐朝時的詩,而首選一定是盛唐時期的詩。
  • 思想的傲然風骨
    一說到「風骨」,我們會想到魏晉時期的書法藝術,天然雋永,飄逸狂放,「善筆力者多骨」(衛夫人)、「常欲使其透過紙背」(顏真卿),那種章法迴環靈動、體勢剛健有力、結構嚴正整肅的風骨;會想到建安詩歌(特別是五言詩)特有的文風,鮮明爽朗,健力優美,將現實的冷峻與強烈的抒情結合,以激昂慷慨的風格呈現。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劉伶篇
    劉伶出生平民,而阮籍出身在沒落的貴族世家,這在現代社會看上去似乎沒什麼差別,但在魏晉時期則是相當不同的。因此阮籍在年輕的時候,頗有一番濟世的宏圖志向,而且他也的確兩次出仕做了官;只是因為在仕途中看到太多無力改變的醜惡,才不得已轉向了辭官歸隱、飲酒談詩以求自保的退路。
  • 【將進酒Bar】竹林七賢之嵇康阮籍:魏晉風骨,在逃離中相遇
    他們具有的自信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被稱為「魏晉風度」,這群人被稱作「竹林七賢」。 作為歷史上最有風骨的文化沙龍,當然不是誰都能參加的,除了嵇康、阮籍、山濤,其他四位都是靠推薦才得以加入。 劉伶、阮鹹、王戎是由阮籍介紹加入。 劉伶號稱酒仙,以能喝酒聞名,據說他醒著的時候一直在喝酒,不喝酒的時候一直沒睡醒,喝多了還喜歡裸奔。
  • 歷史大V開炮魏晉南北朝腐女粉遭反擊,《陳情令》躺槍?
    「會喜歡魏晉南北朝的女生都是腐女小姑娘,都不懂歷史,沒必要跟他們探討!「日前,某歷史大V在直播時開啟了性別炮,被許多女權人士質疑和不滿。事件起因是一位女生表示,自己想去魏晉南北朝看一看,親眼看看那時勝過世俗的絕美愛情,男子可以以柔為美,女子可以上戰場,男子可以愛男子,女子也可以愛女子的朝代。結果這也遭到了該歷史大V的質疑,在他這類直男眼中,混亂不堪的南北朝沒什麼值得粉的。
  • 盛唐時鑑真東渡:留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浪漫唯美的典故
    在這次意外的,算是雪中送炭的援助中,日本漢語教學考試機構HSK事務局向中國湖北捐贈口罩等物資,紙箱上印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確實是一個亮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意思是,我們隔著不同的山川,相當於兩國來說,都是陌生的地域。
  • 是什麼造就了「真正」的魏晉狂士?
    所謂的魏晉風度分為好幾個階段,大體而言,似乎是一個發展到成熟再到糾正的過程。這時的魏晉風度其實還只是個萌芽階段,後人總結以魏晉風度為開端的儒道互補的士大夫精神,對於整個中國歷史上的知識分子起到了一個本質上的提升。那魏晉風度的萌芽大概就是建安七子開始對漢代以儒家經學為統治根本的衝擊,建安七子已經開始從儒家士子轉變為清客,連作為儒家孔夫子傳承者孔融也多有驚世駭俗的言論流傳於世,但是此時"七子"的創作雖然風格不同,可大都還是積極、健康的內容佔著主導地位。
  • 飲中八仙歌:你所不知道文風飄逸的杜甫,寫盡盛唐氣象及酒仙李白
    魏晉風度開一代文人集體飲酒之風尚,飲酒變成了魏晉文人的一種標籤。之後的文人更是以飲酒為風尚。李白有: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筆者很喜歡這句的原因,有李白的豪放與不羈,飄逸與仙氣,以及「天子呼來不上船」這句詩很好的體現了盛唐氣象的包容,文化的開放,天子之事也可寫於詩中,以及不上船之後的自稱酒中仙,唐代對文人真的是極盡包容啊。也正是因為這種包納的文化環境,唐代才會有如此多璀璨的星星留於青史。
  • 魏晉南北朝,荒唐且美好,網友:學歷越低,魏晉南北朝越美好
    最近網上有這樣一個說法,說你最嚮往哪個朝代,有人回答說是唐朝,因為盛唐的光環,也有人說是宋朝,因為那是一個對讀書人極為尊重的時代,當然說法萬千有之。不過也有人說喜歡魏晉南北朝,老師問為什麼,那個學生就說:「因為魏晉南北朝,荒唐且美好,名士放蕩不羈,婦女能頂半邊天」,而他的話也引起了一干人的深思,而這個人的言論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叫好,說紛紛嚮往魏晉南北朝和民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