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詩云:「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魏晉時期湧現了許多風流名士,他們不羈的性格與極高的藝術造詣都是其他時代中所罕見的。其中,王羲之不僅以奪目的書法,成為我國藝術史上一朵燦爛的奇葩,其文學成就與灑脫的人格都是魏晉風骨的極佳體現。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他出生於琅琊臨沂的王氏大族,幼年喪父,伯父王敦、王導都是東晉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在這種家族背景以及勢力影響下,王羲之從一出生就過上了尋常人無法企及的生活。少年時期的他被從叔王敦器重,可能由於家族的影響,再加上自身才華的出眾,朝廷公卿皆愛慕他的才能,多次召他擔任侍中、吏部尚書等職。然而,王羲之似乎很拽,對於人們仰慕的地位,他似乎並不為之所動,卻是十分灑脫地一再推託,這使得眾人對他更是仰慕。
說起王羲之的灑脫,他還有一怪癖,就是嗜鵝如命。有一老道人多次向王羲之求取文墨,都求而不得,後來老道人養了一群鵝,對王羲之說只要為他寫幾幅字就把鵝送給他,王羲之連忙不假思索地寫了字換來鵝。他有時候就是這麼一個恣意而可愛的人。而且據說他特別喜歡聽鵝叫,一次他聽說一老婦人有一隻善鳴的大鵝,便邀請友人一同前往。誰知那位老婦人聽聞王羲之要來,就殺了鵝做成菜來款待他,這讓王羲之難過不已,由此可見王羲之的真性情。
說起王羲之的灑脫,還有一段關於他的一段美滿姻緣的佳話。《世說新語》裡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太尉郗鑑的女兒郗璿不僅知書達理,而且長得貌美如花,上門提親的人不少。郗鑑聽說丞相王導家子弟眾多,不乏品才兼備之人,一次向王導提出願結為親家,王導欣然允之,表示歡迎郗鑑來自己家挑選良婿,郗鑑忙安排人帶著重禮去王家選人。派去的人回報:「王府的公子個個俊美出色,只是見我略顯拘謹,然而在東床躺著一個袒腹男子,絲毫不搭理我。」郗鑑很好奇,便到王府看這位袒腹男子,王丞相派屬下把人叫出來,正是容貌出色、風度翩翩的王羲之。郗鑑十分高興,立刻決定將女兒嫁給他。看來,郗鑑也很欣賞王羲之灑脫曠達的性情,才會選定這一「東床快婿」。這件事被載入史冊,「東床快婿」這一成語也沿用至今。
正所謂字如其人,正如其灑脫不羈的性情,王羲之的書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在書法上的成就與老師不無關係,那麼王羲之的老師是何高人呢?教授王羲之書法的是當時優秀的女書法家衛夫人,衛夫人師從鍾繇,而鍾繇又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蔡文姬的真傳弟子,所以那個留下濃濃古典美的《我生帖》的蔡文姬就是王羲之的祖師奶。可見,王羲之的書法出自名流。當然,不僅如此,王羲之能有如此造就,還在於他的勤學苦練,刻意求精。為了練習好書法,王羲之在門前的池塘裡涮筆洗硯,經年累月之後池水盡墨,那個池塘也被人們稱為了「墨池」。後來,他的小兒子王獻之也是為了練字,染黑了十幾口大缸,父子倆都使得筆成冢、墨成池。
王羲之書法上的代表作首推《蘭亭集序》,這部作品不僅書法藝術上直抵巔峰,而且其文學價值也不容小覷。
永和九年的暮春之初,王羲之與當時的名流顯貴齊聚蘭亭,當時謝安、孫卓等都在其列,他們一起遊山玩水,談詩論文,《蘭亭集序》是王羲之醉酒之後真性情的抒發。據說他酒醒之後看到自己的作品也甚是得意,摹寫幾次都達不到那種酣暢淋漓的狀態,不禁感慨:「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然而,不能否認這部作品無論在書法還是在文學上都是後人無法企及的高度,因此後人爭相模仿王羲之的筆跡,留下多種版本的《蘭亭集序》。後來,唐太宗李世民費盡心思想要獲得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也不知得到沒。而這篇文章在文學上的造詣也得到後人極高評價,元末明初的史學家如此評價:「西晉之文,淵明《歸去來辭》,李令伯《陳情表》,王逸少《蘭亭序》而已。」
然而,王羲之並不是完全隱逸搞他的書法與文學創作,他也關心民生疾苦,也關心國家前途命運。一次王羲之遊於山陰嶯山,見一老嫗賣扇,無人肯買。他察覺得老人家生活的不易,忙上前主動為老人家的扇子提字,於是扇子瞬間搶賣一空。出自名門的王羲之有如此愛民之心,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在王羲之與謝安的書信中,他指出東晉最大的問題不是饑荒,而是沉重的徭役。特別是由於出生於王氏大族,他從小就有不俗的政治資源與不平凡的政見。揚州刺史殷浩曾給王羲之修書一封:一個人應該以國家興衰為己任,怎麼可以在國家存亡之際,選擇隱居呢?王羲之也明白混跡於世,哪有那麼灑脫的,於是在殷浩邀請其出仕時,他也下定決心為之驅馳。王羲之在辭官之前也曾任秘書郎,寧遠將軍,江州刺史等職,這次出山,他的官職升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王羲之在任職會稽內史期間,正值東土饑荒,他常開倉賑濟,使吳郡百姓稍得休息,安於其業。
王羲之心懷高遠也能夠關懷民生疾苦,可以坐擁權力與地位卻能淡然視之。他既能為民請命,又能寄情山水。他入仕不敗氣節,出世不放浪形骸。看他,就能了解琅琊王氏為何三百餘年風流不衰、冠冕不絕,看他,就能看到魏晉文化是多麼別具一格又璀璨奪目。因為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魏晉風骨的極佳體現。可以說,在魏晉眾多名士中,王羲之是真正的千古風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