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2020-12-16 瀚史輝文

唐朝和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化最為鼎盛的兩個朝代,出現了唐詩和宋詞兩種風格不同的文學體式。唐朝的文人形象也大不同於唐以後的文人形象,我們讀唐詩感受到的是文人「白馬少年」的形象,在唐以後的作品裡,這種感受越來越少,文人形象變成了「文弱書生」。

唐詩中的「邊塞詩」最能體現唐朝文人尚武的特質。邊塞詩是唐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唐詩》五萬餘首詩歌中有兩千多首是邊塞詩。邊塞詩是以邊塞生活為主要題材,涵蓋戰爭、和平、愛國、獻身、邊塞、風光、民族、軍政、思鄉、親情、牽掛等諸多方面。

唐代的邊塞詩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無論在文學藝術價值還是在歷史研究價值上都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們研究唐代文人思想、唐代歷史戰爭最珍貴的文獻。邊塞詩可以說是唐詩中地位最高的,最能體現「盛唐之音」、「盛唐氣象」。唐朝著名的詩人幾乎都有寫過邊塞詩。

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多尊奉儒家思想,但是唐代的知識分子卻並不完全認同儒家思想,他們骨子裡存在「任俠」精神,他們有建功立業的志向,他們實現志向的方式並不完全是出仕做官這麼簡單,他們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他們的追求是岑參《送人赴安西》裡的「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是岑參《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裡的「萬裡奉王事,一身何所求」;是高適《塞下曲》裡的「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

邊塞詩表現了唐代文人尚武的精神,「文人」和「尚武」是一個很奇特現象,但是唐朝的詩人普遍有這樣的追求。李白《俠客行》是最具代表性的文人尚武;就連杜甫也發出「儒冠誤此身」、「壯士恥為儒」的感嘆;王維手無縛雞之力卻也有「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的牢騷。

文人尚武體現了唐代知識分子的價值追求,他們對儒生「皓首窮經」的做法很看不起,認為一部經書耗盡一生的生存價值還不如去前線當一名兵卒來的快意。前文高適「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正是對「皓首窮經」的諷刺。唐代文人相較於後世文人多了一份意氣風發,多了一份颯爽俠氣。

王維在唐代的地位是很高的,詩寫得好,畫畫的好,精通音律,是好多權貴的座上賓,但這並不是王維想要的生活狀態,從他早期作品中我們當能看出他對人生的追求。他不但有「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的牢騷,在《少年行》裡有「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的意氣風發,也有「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的慷慨縱橫。

盛唐的邊塞詩的盛行,是文人建功立業的迫切願望的一種表達,是因為文人骨子裡的「任俠尚武」,是不甘心平庸的做一個太平官。邊塞詩的代表人岑參、高適、王之渙、王昌齡、王翰都是數度進出邊塞的文人,他們對建功立業的追求不同於皓首窮經的儒生,他們更嚮往「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邊塞詩給我們展現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麗雪景;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的豪情;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悽涼;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憤懣;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壯麗雄奇;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的思念牽掛……

唐代邊塞詩是最壯麗的詩篇,唐代詩人是中國最可愛的文人,他們不同於魏晉名士的特立獨行、清靜無為,也不同於後世書生的文弱迂腐。他們任俠尚武,有文採,有俠心,不拘泥報國形式。假如沒有他們或許金庸先生的文集就會少了一篇《俠客行》,假如沒有他們《全唐詩》就會少了兩千多首壯麗詩篇,於他們,吾甚愛之!

相關焦點

  • 高適經典唐詩九首,唐代詩人中封侯唯此一人
    高適,唐代大臣、詩人。
  • 王維邊塞詩的儒俠傾向:大唐盛世下的士人審美
    到了盛唐時期,其詩人的精神境界、審美品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了不同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我們在王維的邊塞詩中可以管中窺豹。這不僅僅表現在他早期的邊塞詩裡,如《從軍行》《燕支行》《老將行》等,他在政治上受挫後,其哀怨詩如《濟上四賢詠》《隴頭吟》等,也通過憤世不平的情緒而傳達出他的用事渴望。在唐代邊塞詩中,沒有誰像王維一樣熱衷於此。他大量使事用典,而表現超人的神勇威猛,藉以表達詩人建立功名的理想。如在《燕支行》中,詩人以淋漓盡致之筆。
  • 李白很豪放的一首邊塞詩,盡顯盛唐氣象,讀後令人熱血沸騰
    所謂邊塞詩,就是以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它最早起源於西周,發展於漢魏,興盛於隋,到唐達到頂峰。據統計,僅《全唐詩》收錄的邊塞詩就多達兩千餘首,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雖然這些邊塞詩是由不同閱歷和心境的不同詩人所寫,但是它們卻有著共同的地方,即渾厚雄壯的詩歌特徵,也就是所謂的盛唐氣象。眾所周知,盛唐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空前強大,文治武功極盛。這也就導致了盛唐詩歌,尤其是邊塞詩,往往包含了詩人投身於社會和政治的強烈熱情,以及自信自尊,昂揚奮發的精神面貌,而這正是盛唐氣象的具體表現。
  • 什麼是盛唐?盛唐詩歌中的兵器意象
    盛唐時期,詩人們努力創作了大量富有時代精神的詩歌。在這些詩歌中,有一個重要而獨特的意象戎戈意象。本文試圖從華美一章中,分析盛唐詩歌中以劍意象為主要意象的諸多兵器意象,以期看到那個時代的壯麗精神。縱觀人類歷史,在某種程度上,他是一部戰爭史。
  • 唐代詩人李益:多情詩人薄倖郎,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作為一個邊塞詩的代表詩人,他沒有高適、岑參有名,但同樣有自己的特點,他的邊塞詩與高適、岑參等人一味的雄渾有力,蒼勁沉鬱不同,他更關注大場景大事件下渺小個體的一己感受,更關懷特定境況下的人性與溫度,因而他的邊塞詩在寫下慷慨悲壯的時候,也寫下了感傷柔情。精選李益詩作品賞析:1、《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唐代田園詩人儲光羲
    - 來源:齊魯文化大辭典儲光羲:唐詩人。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郡望兗州(今屬山東)。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解褐,任職馮翊,歷安宜、汜水、下邽縣尉。開元二十一年前後辭官歸鄉。後入秦,隱於終南山。召為太祝。天寶末,遷監察御史。安史亂中陷賊,受偽職,後脫身南歸,貶死。與孟浩然、王維、裴迪、祖詠、綦毋潛等交往唱酬,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
  • 唐代詩人及其外號大全,仙、佛、魔、狂全齊了!(下)
    在唐代,孟郊算是一位中進士比較晚的士人。他在科舉考試中多次名落孫山,直到46歲才中進士,他高興之餘,寫下了《登科後》這首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他處於武則天時期,這一時期,許多詩人多鍾情於「館閣體」,可是陳子昂的詩歌創作卻表現出明顯的復古傾向,他在《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裡寫道:「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徵者。
  • 晚唐國力衰退,卻有人寫了一首超越盛唐氣象的邊塞詩,細節太精彩
    唐詩中一個重要的題材就是邊塞詩,尤其以盛唐邊塞詩成就最高。研究唐朝的歷史文化,也同樣離不開邊塞詩。唐朝國力強盛,重視西域(隴西、寧夏等區域)的軍事統治,所以也就誕生了不少邊塞詩,比如盛唐四大邊塞詩人:王昌齡、岑參、高適、王之渙,還有後面的李益、盧綸、馬戴等邊塞詩人。就連李白、楊炯都曾寫過邊塞詩。在唐朝國力強盛、萬朝來賀的環境下,很多詩人雖然並沒有去過塞外,但仍會用寫邊塞詩的方式,表達報國之志。
  •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春夏秋冬一直都是古代詩詩詞的熱門話題,當多愁善感的詩人遇到了變化多端的四季,就會綻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詩詞魅力。傷春、悲秋、苦夏、傲冬,都成為了詩人寄託情感的最佳載體。當季節與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之後,就幻化成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詩詞作品。
  • 提起邊塞詩,人們為何言稱盛唐者多,語及初唐「四傑」者少?
    我們都知道,唐朝的邊塞詩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但是提起邊塞詩,言稱盛唐者多, 語及初唐「四傑」者少。 其實,唐代邊塞詩發展至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盛唐,是斷然不可忽略初唐「四傑」在唐代邊塞詩發展上的作用的。
  • 名家誦讀 唐代王昌齡《出塞》
    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願望。
  • 唐朝100餘位著名詩人年代排名- 初唐 盛唐 中唐晚唐劃分 皇帝列表
    —751),唐代詩人。河南潁陽(今河南登封西)人。開元進士,曾任新鄉縣尉。所作邊塞詩,風格豪放。寄贈友人之作,刻畫人物形貌神情頗為生動。有《李頎集》。38、崔顥(?—754),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年間進士。早期詩多寫閨情,後來去過邊塞,風格變為雄渾奔放。有《崔顥詩集》。39、祖詠(699-746?)
  • 詩人專欄丨邊塞詩人——岑參
    岑參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岑參不認識回鶻語,放羊娃告訴他:「這是《論語》,是我爺爺寫的,爺爺說,這裡面有好多好多的道理,讓我慢慢看。」岑參感到十分欣慰,於是提筆給他寫了幾個字:「論語博大,回鶻遠志。」放羊娃回到家以後,把題了字的書給父親看,放羊娃的父親聽說大詩人岑參來到了這邊,十分激動,於是帶著小孩去拜訪岑參。
  • 常識積累 | 古代文學中的邊塞詩人
    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人,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四位善於邊塞詩創作,作品較為出名,因此史學其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  高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大臣、詩人。
  • 唐代詩人寫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但是,在唐代詩人一首古詩當中,卻表達出了對於書生的嫌棄。比如初唐四傑之一,就用一首古詩寫儘自身報國志向,最後10個字在表達豪情滿懷的同時,卻也把書生狠狠地嫌棄了一把。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這首唐詩的題目是《從軍行》,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楊炯。
  • 「七絕聖手」王昌齡,將盛唐時期的邊塞詩,寫出了中晚唐的味道
    但是,這個題材在唐代之前幾乎都是「古風」作品,用新體格律詩的形式來寫邊塞,還是從唐代逐漸流傳的。自「初唐四傑」之後,詩壇上幾乎就見不到幾首高質量的邊塞詩了,直到唐玄宗將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後,盛唐之下又出現了文人對於殺敵建功的渴求,這才又掀起了一股「邊塞」詩風。但是,這時候的「邊塞」作品幾乎都是長篇古風,比如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人,其成名的都是古風。
  • 8位最負盛名的唐代詩人,72句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
    在唐朝近300年的歷史中,湧現的詩人有2000多位,流傳下來的詩作近五萬首,下面給大家分享唐代最負盛名的8位詩人創作的72句千古名句。1、杜牧,唐代詩人,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詩最著名的隱居詩人是王維,但這個詩人、這首詩是王維的榜樣
    如果用固執兩個字來評價中國古代詩人們,我覺得是不太確切的。因為對於中國古代的詩人們來講,他們並非單純地認為人生只有一條路。當然,學而優則仕是他們一生的追求。但是當這一條路被堵死了之後,他們會轉而走向山林之間,走向山河湖海,在大自然的本真的面貌當中尋求到更加真實的自己。
  • 唐代最美女詩人作品20首,字字含情、首首精品
    三、【雨中看牡丹】竇梁賓東風未放曉泥幹,紅藥花開不奈寒。 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攜手雨中看。竇梁賓,唐代,夷門人,盧東表侍兒也。其他生平不詳。鮑君徽,字文姬,唐代中後期女詩人。早寡,無兄弟,奉母以生。德宗嘗召入宮,與侍臣賡和,賞賚甚厚。入宮不久,既以奉養老母為由,上疏乞歸。《全唐詩》存詩四首,她的詩大都從容雅靜,而不故為炫耀。這首《關山月》是一首邊塞詩,其中「朔風悲邊草,胡沙暗虜營」,乃詩中警句,確實有不讓鬚眉之意。
  • 高適的一首邊塞詩,只有短短28字,卻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
    王之渙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他幼年聰穎、弱冠能文,雖然留世作品不多,卻都是精品,尤其是他的經典之作《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幾乎家喻戶曉。另一位唐代邊塞詩人高適也非常欽佩王之渙的才華,更是很欣賞這首《涼州詞》,有一次閒來無事就附和了一首。下面介紹高適的一首邊塞詩,只有短短28字,卻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唐代:高適胡人吹笛戍樓間,樓上蕭條海月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