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經典唐詩九首,唐代詩人中封侯唯此一人

2021-03-01 中華詩文學習


高適,唐代大臣、詩人。官至左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食邑七百戶,在唐代詩人中封侯唯此一人,所以史稱「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舊唐書·高適傳》)。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尤以送別詩和邊塞詩出名,為盛唐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

除夜作

唐代: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唐代:高適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送魏八

唐代:高適

更沽淇上酒,還泛驛前舟。

為惜故人去,復憐嘶馬愁。

雲山行處合,風雨興中秋。

此路無知己,明珠莫暗投。

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代:高適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裡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別董大二首

唐代:高適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燕歌行

唐代: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徵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營州歌

唐代:高適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塞上聽吹笛

唐代: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來稿請投:shiwenxuexi@163.com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相關焦點

  • 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唐詩中的「邊塞詩」最能體現唐朝文人尚武的特質。邊塞詩是唐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唐詩》五萬餘首詩歌中有兩千多首是邊塞詩。邊塞詩是以邊塞生活為主要題材,涵蓋戰爭、和平、愛國、獻身、邊塞、風光、民族、軍政、思鄉、親情、牽掛等諸多方面。
  • 撫寧詩話之三:唐代邊塞詩人高適《燕歌行》賞析
    高適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他撰寫的邊塞詩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燕歌行》是著名的邊塞詩,還與咱大撫寧區榆關鎮有些瓜葛呢!
  • 邊塞詩人——高適
    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1] 高適於永泰元年正月病逝,時年六十二歲,贈禮部尚書,諡號為忠。有文集二十卷。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後人將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飛將軍李廣,一位被唐詩捧紅的名將,唐代詩人捧他的目的很不單純
    這是他在《史記》中評價李廣的話,意思是只要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那麼用不著宣傳,他自然就能得到人們的敬仰。司馬遷總結老李的一生,著重提及的是品德高尚,可作為一位徵戰南北的將軍,他的墓志銘不應該是寫滿戰功嗎?這是因為,歷史上真正的李廣在「名將」的行列裡,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
  • 我的大唐我的詩:10位大唐著名詩人的小傳,數十首經典唐詩的串燒
    如果說把唐代稱為詩人的朝代,相信反對的人不會太多,大唐名詩如雲,天才詩人也不在少數,但如果從這些詩人中,選出十位你認為最優秀、最有代表性的,你會選誰?這是一本讓人長知識的詩人小傳合集,也是一本不錯的唐詩讀本。胡維先生為我們精選了大唐10位頂級詩人,以他們的人生經歷為線條,通過豐富的史料,以獨特的視角,將每一位詩人都寫得立體而真實,其中更講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王勃為何殺人?李白到底出生在哪裡?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誰才是大唐第一憤青?元稹真的是渣男嗎?白居易為什麼推崇中隱?
  • 唐詩69《燕歌行·並序》 (高適)
    詩前有小序,似乎表明了詩人所吟詠的是某一場戰爭,所指非常具體。因為這個原因,在對這首詩的評價方面,長期以來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此詩作於開元年間。唐玄宗統治時,既出現過開元盛世,也出現了安祿山叛亂、唐軍經常在邊疆尋釁開戰等事。尤其開元二十六年(738),本詩寫作前後,唐軍正大打其周邊少數民族。有人據此指出高適歌頌的是「不義之戰」,因而這個作品是應受批判的。
  • 唐詩趣話:唐代詩壇的父子詩人,你知道多少呢?
    他與當時的著名詩人劉長卿、包佶是莫逆之交。《全唐詩》收錄其詩九首。有」禁兵環素帟,宮女哭寒雲「等句。長子:竇常、字中行,大曆十四年王儲榜及第。曾任閬、夔、江、撫四州刺史。與著名詩人柳宗元、羅隱、張祜是好友。《全唐詩》錄二十六首詩。次子:竇牟、字貽周,貞元二年張正甫榜進士。
  • 他才華橫溢卻一直鬱郁不得志,50歲開始一路逆襲,最後還被封侯
    高適的詩作推崇建安風骨,詩歌的題材廣泛,非常能夠反映民間疾苦,而且語言質樸,風格雄渾,其中的邊塞詩尤其出名,因此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為「邊塞四詩人」。 當然,高適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的學習,最終在自己四十六歲那年中第,獲得了進入仕途的機會。在後面的日子裡,高適更是盡情施展才能,仕途一片順暢。 不過,倘若歷史如此安穩的進行,或許高適的人生也不會太過於出彩,而這個轉機便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之後,高適跟隨唐玄宗逃亡。在路途之中,高適用自己的才華獲得了唐玄宗的賞識,成為了諫議大夫。
  • 旗亭畫壁: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位邊塞詩人的詩歌較量
    唐詩最初是按曲譜填詞,供人吟誦和歌唱的。唐玄宗時期,同為邊塞詩人的王昌齡、王之渙、高適都在東都洛陽留學,這時候的他們都都還沒有當官,因為互相對對方傾慕所以便約定有機會要小聚一番。在一次冬天,天上下著小雪,三位詩人來到酒樓小酌,忽然看到十幾位梨園弟子聚會,於是三人便悄悄過去看他們表演節目。這時候又有四個漂亮的女子過來,過來一會,酒樓響起了音樂演奏的都是當時比較有名的曲子,因為三人在當時也唐代詩壇也已經有了名氣,但一直沒機會分個高下,於是便提出要以歌女唱誰的作品多以此分個高下。
  • 唐代最美女詩人作品20首,字字含情、首首精品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男性詩人的詩歌創作是有一定功利目的的。而女性沒有進身出仕的考慮。其寫詩的目的就更加單純,所以女詩人的作品多為至情至性之作。《全唐詩》收錄詩歌四萬八千九百餘首,涉及詩人二千二百餘人。據粗略統計《全唐詩》收錄有名和無名的女詩人計115人,收錄詩歌作品共計有492首。今從中選出20首精品詩作,以供鑑賞!
  • 唐朝四大邊塞詩人告訴你···
    王昌齡一生位居下僚,沒做過多大的官,但在詩壇上卻名聲大噪,曾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王昌齡的邊塞詩感情飽滿,往往在雄壯熱烈中潛含著一股激越悲涼之氣,十分感人。他對七絕尤其擅長,成就也最高,被後代稱為「七絕聖手」,能和他相媲美的,也只有李白、杜牧等幾個人。
  •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望家思獻壽,算甲恨長年……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唐詩三百首》裡的一首詩,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這首詩名為《巴山道中除夜抒懷》。崔塗雖然也漫遊天下,也寫詩歌,但是他的詩歌卻常常是充滿了羈旅的惆悵,這首《巴山道中除夜抒懷》便是他最出名的一首作品,入選《唐詩三百首》,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首聯點明了地點,道盡了旅途的艱辛。
  • 高適這首最經典贈別詩的背後,是古代士大夫人窮志短的無奈心酸
    當今天的我們把「高適」和「贈別詩」聯繫在一起的時候,腦海中會自動匹配出一句唐詩名句,那就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古詩滿含友情,寫出了詩人高適和董庭蘭之間的深厚友誼。這首高適最經典的贈別詩,不過這首詩是有兩首作品的。
  • 常識積累 | 古代文學中的邊塞詩人
    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人,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四位善於邊塞詩創作,作品較為出名,因此史學其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  高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大臣、詩人。
  • 高適性情豪放大氣,為詩卻小氣,一詩贈兩人:一人兩句,銖兩悉稱
    高適,唐朝大詩人,出身官宦世家,書香蘊於內而不溢於外,為人豪爽俠義,性情粗放,行事正直,不拘小節,很有人緣。我們都熟悉高適的邊塞詩大多慷慨激揚,渴望功成名就,雄偉豪放,氣勢憾人。他送行詩略顯柔和,不似邊塞那般空曠簡淨,尤其高適進士及第,授予官職,官場磨礪少了些剛性,多了些世俗人情。這些情感從他送行同僚的詩中可以讀到,安慰同情與鼓舞勉勵兼有,調和衝淡也真摯。
  • 讓高適寫出了這樣的詩句來送別
    在唐詩裡,我們都知道,高適和岑參是兩位著名邊塞詩人。高適生於盛唐時期,他所寫的詩具有大唐氣派,筆力雄渾,氣勢磅礴。《滄浪詩話》裡面說: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可見高適的詩在當時的影響力是很大的。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的是高適的《別董大》。原詩有兩首,我們最熟知的是第一首,大家可能背誦也很過關,詩的意思也都懂,卻從來沒有問問,高適別的這個董大是哪位大神。值得讓號稱唐代四大邊塞詩人的高適寫出「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詩句呢?董大名叫董庭蘭,是盛唐時期的一位著名音樂家,琴師。
  • 大譜師:《高氏族譜》中高適家世後裔考述
    關鍵詞:高適;高適家世;高適年譜;高氏族譜;高崇文;韓愈 高適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贊之云:「當代論才子,如公復幾人?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塵。」[1]卷11下冊,466《舊唐書》本傳亦稱「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 別董大、送魏八,相比其他詩人,高適最具情懷
    在今年剛過去的中秋晚會上,高適和他的《別董大二首》又火了一把。相比央視的《經典詠流傳》,鳳凰傳奇改編的《別董大》無疑是更加成功的,在流行歌曲的元素上,添加了說唱、京韻,很符合當今人的「口味」。很難能可貴的一點是,他們的改變算是尊重原著的,另外也把整個詩詞的意境唱出來了。「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說出了生活的不易,也符合音樂家「董大」當時的生活狀況。
  •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首唐詩諷刺楊貴妃嗎?
    在唐詩中, 用漢朝的人和事來暗喻本朝最為多見。又如白居易的《長恨歌》,開篇寫道: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讀者都知道這首詩中的漢皇,其實是指唐玄宗李隆基。
  • 唐詩經典之《高適·燕歌行》賞析
    《燕歌行》是一個樂府題目,屬於《相和歌》中的《平調曲》,這個曲調以前沒有過記載,因此據說就是曹丕開創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兩首,是寫婦女秋思,由他首創,所以後人多學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調做閨怨詩。高適的《燕歌行》是寫邊塞將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調寫此題材他是第一個。此詩主要是揭露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事失利。歷來注家未對序文史事詳加考核,都以為是諷張守珪而作。其實,這是不符史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