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國力衰退,卻有人寫了一首超越盛唐氣象的邊塞詩,細節太精彩

2020-12-23 每天讀詩詞

唐詩中一個重要的題材就是邊塞詩,尤其以盛唐邊塞詩成就最高。研究唐朝的歷史文化,也同樣離不開邊塞詩。唐朝國力強盛,重視西域(隴西、寧夏等區域)的軍事統治,所以也就誕生了不少邊塞詩,比如盛唐四大邊塞詩人:王昌齡、岑參、高適、王之渙,還有後面的李益、盧綸、馬戴等邊塞詩人。就連李白、楊炯都曾寫過邊塞詩。在唐朝國力強盛、萬朝來賀的環境下,很多詩人雖然並沒有去過塞外,但仍會用寫邊塞詩的方式,表達報國之志。

現如今的我們雖然生活非常和平安逸,但是在古代之時,卻是戰爭不斷的,戰士們為了保家衛國只能衝到最前方的戰場,而留在故土的家人們,自然心中充滿了思念。也是因為這種社會現狀,所以很多古代詩人都以此為題材創作出了一首首的邊塞詩。

唐朝是詩歌發展最為繁盛的一段時期,其中自然是少不了許多非常優秀的邊塞詩人,比如說岑參、高適、王維等,盛唐氣象離不開他們的雄渾壯闊的邊塞詩。他們所創作出來的作品,不僅展現出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而且也抒發了自身的那種家國情懷。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邊塞詩,不過這首詩的詩人比較冷門,而且屬於中晚唐時期的邊塞詩作,可能很多朋友都不認識,但這首詩卻絕對稱得上是一首佳作。

出塞唐代:馬戴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衝雪過臨洮。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詩人的名字叫做馬戴,是唐晚時期的一位詩人,曾經是一位進士,因為在官場言語過於剛直被貶。雖然我們對他比較陌生,但是古人對他的詩文卻非常推崇,嚴羽就稱讚他的文筆在晚唐的諸人之上。而且由於他為人嚴謹的性格,所以他在文學創作上也總是一絲不苟,因此他的作品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品讀的。

在這首詩文之中,詩人為我們描繪的是一幅將士們在一個下著雪晚上,去奇襲邊塞胡人軍營的熱血而又激烈的場面。整首詩氣勢雄渾,場面非常壯觀。在這首詩文之中,詩人用精煉的筆觸將這些將士們一往無前的氣勢,描繪得極為生動,讓我們讀起來仍為之感到熱血沸騰。

在這首詩文的前兩句中,詩人的描寫就非常的精彩,將戰士們的那種風姿描繪的淋漓盡致。詩人先是描寫到了將士們所身穿的戰袍,一個簡單的「束」字,就將戰士們英姿勃發,威武的身姿勾勒了出來。戰士們都已經穿戴整齊,一切都已準備好,將軍一聲命令,大家都紛紛在夜色大雪中向前衝去,就算外面下著鵝毛大雪,氣候非常惡劣,但是他們仍舊一往無前。

這樣的英雄氣概實在是讓人感動不已,詩人那剛進有力的筆觸,將戰士們的那種為國奮戰的精神描繪得十分傳神。雖然這裡只用了短短兩句話,但是卻將他們那鮮明英勇的形象完美勾勒,讓畫面感十足,絲毫不輸盛唐邊塞詩。

在詩文的後兩句中,詩人主要描寫的是戰士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英姿。戰士們越過重重阻礙,夜色中直奔軍營,為了避免夜晚的風將軍旗的聲音吹動而驚醒敵人,於是他們便將戰旗卷了起來,這個細節描寫太精彩了,不愧是一絲不苟的馬戴文風。

接下來詩人曾描繪了一幅戰場血腥的戰鬥場景,可以感受到敵人已經被這突如其來的侵襲而擾的一團亂麻,驚慌失措。敵方已然潰不成軍,然而己方卻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於是在這短兵相接的時刻,我方的戰士氣勢如虹、熱血沸騰,在奮勇擊殺敵人的時候手中的寶刀都被砍得斷了刃!

讀過這首詩之後,我們透過文字就能感受到當時那種一往無前的氣氛,雖然詩人並沒有親身經歷戰場,只是將戰爭中的場景描繪了出來,而且描繪的非常簡略,但是他卻一氣呵成,令人讀完之後久久不能平靜。只可惜那時候盛唐氣象已經在安史之亂中一去不復返,再雄渾壯闊,激越雄渾的唐詩也喚不起將傾之江山!

相關焦點

  • 李白很豪放的一首邊塞詩,盡顯盛唐氣象,讀後令人熱血沸騰
    所謂邊塞詩,就是以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它最早起源於西周,發展於漢魏,興盛於隋,到唐達到頂峰。據統計,僅《全唐詩》收錄的邊塞詩就多達兩千餘首,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雖然這些邊塞詩是由不同閱歷和心境的不同詩人所寫,但是它們卻有著共同的地方,即渾厚雄壯的詩歌特徵,也就是所謂的盛唐氣象。眾所周知,盛唐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空前強大,文治武功極盛。這也就導致了盛唐詩歌,尤其是邊塞詩,往往包含了詩人投身於社會和政治的強烈熱情,以及自信自尊,昂揚奮發的精神面貌,而這正是盛唐氣象的具體表現。
  • 「七絕聖手」王昌齡,將盛唐時期的邊塞詩,寫出了中晚唐的味道
    與眾不同的「邊塞」風格,有著超越時代的遠見說起「邊塞」這個題材,其實起源很早。《詩經·秦風·無衣》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被傳唱了非常久,《大秦帝國》系列的電視劇裡也經常演唱。但是,這個題材在唐代之前幾乎都是「古風」作品,用新體格律詩的形式來寫邊塞,還是從唐代逐漸流傳的。
  • 晚唐邊塞詩,迴蕩著王朝的悽厲餘韻
    且因時代環境、詩人心態的變化而表現出與盛唐、中唐邊塞詩迥然不同的特點。晚唐國勢日漸衰微,各種社會危機日趨嚴重,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朋黨之爭、邊患頻仍,統治者忙於自救,已完全失去了盛唐、中唐時期開疆拓土、成就帝王大業的氣魄。
  • 李杜風流,名家輩出,盛唐氣象話唐詩
    唐代文學評論家司空圖把唐詩創作按作者生活年代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其中盛唐氣象,一直被人稱讚,當然了其他三個時期也有優秀的作品出現,知不過被盛唐的恢弘大氣遮擋了光彩。這樣劃分主要是了便於研究分析,被後人一直沿用下來。
  • 唐朝影響力最大的時期,不在「盛唐」,而在「中晚唐」
    「初唐」大概為唐初一百年,到唐玄宗開元進入「盛唐」;公元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是盛唐轉折點,歷經八年,國力衰退,在公元766年左右進入「中唐」,持續70年修生養息,之後內外交困,進入「晚唐」階段。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大概要是「盛唐」,出了像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等等詩壇大家,還有「開元盛世」這一歷史著名的時期。
  • 盛唐氣象的一種:不去邊塞遛一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盛唐詩人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輝煌,一大批庶族出身的文人懷著兼濟天下的理想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雄心勃勃,銳意進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積極追求。這種思想反映在詩歌裡構成了盛唐詩歌嚮往建功立業,勇於進取的重要主題,呈現出一種雄健、豪邁、向上、樂觀的時代風貌。
  • 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唐詩中的「邊塞詩」最能體現唐朝文人尚武的特質。邊塞詩是唐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唐詩》五萬餘首詩歌中有兩千多首是邊塞詩。邊塞詩是以邊塞生活為主要題材,涵蓋戰爭、和平、愛國、獻身、邊塞、風光、民族、軍政、思鄉、親情、牽掛等諸多方面。
  • 高適的一首邊塞詩,只有短短28字,卻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
    另一位唐代邊塞詩人高適也非常欽佩王之渙的才華,更是很欣賞這首《涼州詞》,有一次閒來無事就附和了一首。下面介紹高適的一首邊塞詩,只有短短28字,卻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唐代:高適胡人吹笛戍樓間,樓上蕭條海月閒。
  • 盛唐才子的一首邊塞詩,層層渲染,不愧為屈指可數的佳作
    盛唐就有一位詩人雖然作品不多,也沒有太多的邊塞生活經歷,卻以一首七言古詩著名於世。下面介紹李頎的一首七言詩,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實乃唐詩中的佳作。古從軍行唐代:李頎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 詩必盛唐|那些被稱為「絕響」的唐詩
    都說詩必盛唐,文必秦漢。詩歌在唐代已經被寫盡,只餘背影,於是宋朝人開始寫詞。但是在唐代,詩歌也是有許多劃分的。比如按照年份,將唐朝劃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那麼詩人們及他們的詩歌也會被劃入不同時間段。
  • 唐詩中格調最高昂的一首邊塞詩,千百年來讓無數男兒熱血澎湃!
    談到唐詩不得不提邊塞詩,而邊塞詩中首推王翰的《涼州詞》。涼州詞是唐玄宗時期流行的邊地曲調,主要用來抒寫邊塞風情。而王翰的這首《涼州詞》卻不落俗套,不寫邊塞風光,不寫塞外苦寒,寫的是邊地軍營的開懷痛飲的熱烈場面。
  • 盛唐氣象與男人的胸襟與氣度
    有人說盛唐的繁華就像漫天飄動著金、銀的葉子一樣光彩璀璨。唐朝的輝煌,不止一次人產生穿越的衝動。想回到唐朝,去看那個時代的風物,享那個時代的盛況。然而,歷史的河水一直奔流向前。穿越可以說只是一種幻想,利用穿越復興盛唐氣象,則更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飢。
  • 北大教授袁行霈解釋盛唐氣象,所引用的,卻是不知名詩人的詩句
    我們談到唐詩的時候,最常用的一個詞叫做盛唐氣象。那麼什麼叫盛唐氣象呢?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文學史主編袁行霈教授是這樣解釋的:首先他認為,盛唐氣象是著眼於盛唐詩歌帶給人們的整體印象。從意象的運用和意境的呈現來講,盛唐氣象側重於性情和景色的結合而形成新的美感。為了更好地讓大家理解什麼叫做盛唐氣象。袁教授還專門舉了一個例子,一個不知名唐代詩人的名句,那就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 千古風華,擷「初唐、盛唐、晚唐」三縷花香,觀大唐榮耀奇多才傑
    《孫子兵法》也算是後繼有人了。李靖《衛公兵法》繪畫天才——閻立本混跡於秦王府多年的繪畫天才閻立本,曾經被命畫《秦府十八學士圖》,完成此畫後,立即因善畫人物畫而出名。02「盛唐」之光,奼紫嫣紅,百花爭豔「初」字花色彩漸淡,我輕輕吹動「盛」字花花芯,想必能看到一番別樣璀璨。
  • 邊塞詩:男兒豪情,一夢,千年
    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歌,表現了士兵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全詩風格矯健爽朗,抒寫了將士們在大敵當前,團結一致,舞戈揮戟,奔赴前線,共同殺敵的英雄主義氣概。當時的秦國位於今甘肅東部及陝西一帶。那裡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質直。朱熹在《詩集傳》中說:「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
  • 10首邊塞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邊塞詩是描寫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來說它起源於漢魏六朝時代,到了唐朝進入黃金時代。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充滿開拓精神,很多文人都投身邊疆,以求建功立業。因此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也湧現出大量的邊塞詩人。
  • 晚唐鄭谷很「無聊」的一首詩,短短4句清新淺顯,卻犯了晚唐通病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不太出名的晚唐詩人,鄭谷。說他不出名,只是在現代知名度不高,他的詩在晚唐當時是享有盛名的。這也是晚唐文人的一個通病,中唐文人們中興的努力宣告失敗,文人們的政治熱情也迅速地消減下來,面對著黑暗且無出路的現實,他們選擇了逃避,或者隱居林泉,或者縱情聲色。他們詩歌的內容中,也就缺少了盛唐、中唐詩人的進取精神和對現實的關注,轉而為對自己內心的挖掘,對日常生活的記錄。
  • 唐朝100餘位著名詩人年代排名- 初唐 盛唐 中唐晚唐劃分 皇帝列表
    盛唐,自度玄宗開元初年(713)到知代宗大曆初(766)年,約50年。中唐,從內代宗大容曆元年(766)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約80年。晚唐時期,是指文宗開成元年以後的時間(836-907年),約70年。
  • 淺談邊塞詩
    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以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據統計,唐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其中有些宏偉的篇章不但是漢族文學的寶貴財富,而且極具歷史意義。邊塞詩以高適、岑參、王之渙、王昌齡最為知名,合稱「邊塞四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