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鄭谷很「無聊」的一首詩,短短4句清新淺顯,卻犯了晚唐通病

2020-12-22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不太出名的晚唐詩人,鄭谷。

說他不出名,只是在現代知名度不高,他的詩在晚唐當時是享有盛名的。一生作詩千首,流傳下來的有300多首,在唐代也算是數量不少了,不知道是不是我孤陋寡聞了,今天才第一次讀到他的詩。

他寫詩有一個很有趣的觀點,認為「詩無僧字格還卑」,也就是說,你寫詩,字句中如果一個「僧」的字眼都沒有,那你詩歌的格調就是卑下的,不足以登大雅之堂。

以往的詩歌評價,往往是在風格和句法層面,這樣對於某一個字眼有強烈追求的觀點還真的很少見。

有這樣的創作理論指導,他的詩中帶有「僧」字的還真不少,感興趣的可以去搜索著讀一下,這裡就不做展示了。這一點在當時也是被人譏笑的,不過他的詩還是在當時影響很大。

【臨其詩境】

鄭谷字守愚,是江西宜春人,雖然生活在動亂腐朽的晚唐,然而自進士之後,仕途順達,一生之中也沒有太大的挫折。

他有一個鄭鷓鴣的外號,因為其《鷓鴣詩》名聲甚響。近代的宜春城南,曾經有一條被命名為「鷓鴣路」,就是紀念這裡出的名人鄭谷,04年建成的袁山公園中,也建起了一座「鷓鴣亭」。據說來此的遊客,都有一種「耳邊疑聽鷓鴣聲」的感覺。

受限於自己的人生經歷,他的詩篇也多是表現士大夫階層閒情逸緻的作品,雖然風格上清新通俗,但是缺少深層次的社會內容以及自身經歷中凝結出的真情實感,所以流傳下來的詩歌數量雖然不少,但是經典名篇並沒有幾篇。

這也是晚唐文人的一個通病,中唐文人們中興的努力宣告失敗,文人們的政治熱情也迅速地消減下來,面對著黑暗且無出路的現實,他們選擇了逃避,或者隱居林泉,或者縱情聲色。

他們詩歌的內容中,也就缺少了盛唐、中唐詩人的進取精神和對現實的關注,轉而為對自己內心的挖掘,對日常生活的記錄。相對應的,也就更加追求詩歌的形式美,於鍊字,對仗上不厭其煩地苛求,實際上已經偏離了作詩的本意。

作詩的目的從內容轉到了形式,詩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沒落也就無可奈何地開始了。

今天來看鄭谷一首比較有代表性的詩歌,鍊字鍊句,卻也通俗明白,清新自然。不過內容上則缺少了深度,只是一首單純的詠物詩。

【經典原文】

唐代:鄭谷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條分縷析】

第一句,是寫了柳樹兩個比較常見的存在地方,或者是煙雨江南,在雨霧朦朧的大江邊,在雲裡畫裡的小橋畔。或者是山間小路,早春三月,百花盛開,柳樹抽芽,綠油油的生命從枝條上長出,與兩畔的杏花,桃花相互映襯,相映成趣。

這一句也可以當成兩幅畫來看,一幅是都市煙柳圖,一幅是山間綠柳圖,柳樹都是同樣的,不過是站立的地方不一樣,看到的世事也就不一樣。站在橋邊的,或許看慣了人間離別;站在山間的,則看夠了自然風景。

第二句寫柳樹很重要的一個特性,春天會漫天飛舞的柳絮。我在北方出生長大,年年春天都有飄著柳絮的時候,最近幾年來到了南方,看著高大的椰子樹站在路兩旁。本來是沒有什麼感覺的。中間六月份回了一次老家,再一次看到了路旁的柳樹楊樹,那熟悉的柔軟的枝條,才突然的意識到:

這就是唐詩裡經常出現的古樹啊,這隨風飛舞的柳條柳絮,幾千年不知道承載了多少的離愁別緒,原來是只有北方才有的景象,由此又想到長安,想到灞橋,感慨萬千。

這首詩抓住的,也是柳樹與離人的關係,不過這裡是反用,柳樹不再代表離別,反而是千方百計地想要留住春天,古代遊子往往在春天遠遊,春天不走,人間的離別就會少很多吧?

幻想很美好,可惜沒什麼用。

相關焦點

  • 鄭谷別具一格的一首詩,最末一句更是膾炙人口,也讓全詩更為成功
    鄭谷,字守愚,晚唐著名詩人,工於絕句,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緻。風格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但流於淺率。鄭谷詩名盛於唐末,號《雲臺編》,而世俗但稱其官,為「鄭都官詩」。其詩極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 晚唐巨擘鄭谷:三次入蜀創作寬(上)
    唐僖宗李儇   □許永強  每當論及晚唐詩壇,人們很少提及鄭谷。若有人談到,也多僅限於「一字師」的故事及因其詠鷓鴣而得名「鄭鷓鴣」的名篇《鷓鴣》詩。  其實,作為極負盛名的詩壇名家鄭谷(約851年—約910年),一生創作的詩作不下千首,現流傳下來的詩歌達三百餘首,數量可觀。詩歌創作在晚唐詩壇也是頗具特色的。詩人從廣明元年(880年)冬,因避黃巢之亂第一次入蜀,到光啟三年(887年)第三次入蜀,前後在蜀中生活了6年,創作了四十餘首入蜀詩。
  • 晚唐巨擘鄭谷:三次入蜀創作寬(下)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鄭谷曾在《倦客》中嘆息道:「十年五年歧路中,千裡萬裡西復東。」正是杜甫所感慨的「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貳三次入蜀:手中已有新春桂  光啟三年(887年)春,鄭谷在長安進士及第,第三次匆忙入蜀,意在返回蜀地搬取家小。此次入蜀,鄭谷的心情和前兩次完全不同。我們從他在利州(今四川廣元利州區)寫的詩《擢第後入蜀經羅村路見海棠盛開詩》可見。
  • 宋代文學批評史中的晚唐詩觀
    歐陽修說鄭谷「其詩極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曉,人家多以教小兒」。「格卑」的論斷,在「晚唐」之說興起後,常常逸出鄭谷一人之評而擴展為整個「晚唐」詩壇的標籤,如葉適記載其友人王木叔貶斥晚唐詩「格卑而氣弱」。至於吳可謂「唐末人詩輕佻」,陸遊謂晚唐詩「淫哇解移人,往往喪妙質」,張鎡謂「不局晚唐脂粉路」,都是對晚唐詩「格卑」的具體化論說。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贈別·其一》,來具體看看文人怎樣浪漫的誇女生好看?
  • 杜牧的這首詩無一悲字,卻處處有悲意,短短4句令人叫絕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在晚唐詩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杜牧的詩以七言絕句見長,一向享有盛譽。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中說:杜紫微天才橫逸,有太白之風,而時出入於夢得。七言絕句一體,殆尤專長。沈德潛也認為杜牧的七言絕句託興幽微,可稱盛唐絕之嗣響。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過勤政樓》,便是杜牧水平很高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杜牧通過勤政樓見到其荒涼的景象後,所創作的一首詠史抒懷詩。
  • 晚唐最著名的一首送別詩,悽惻纏綿,不愧為千古絕唱
    許渾是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有人認為他應該和杜甫齊名,更有「許渾千首溼,杜甫一生愁」之語。許渾曾經在宣州屬縣做官,任職期間寫下了一首著名的送別詩——謝亭送客,一起來欣賞。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 被譽為五言極則,晚唐之冠的一首詩,品一品它究竟好在哪裡
    ——唐代:馬戴《楚江懷古》就是這一首詩,在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中,看似平平無奇的一首,卻被宋代著名詩歌評論家嚴羽推為晚唐之冠。詩的三、四句:"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更獲得後世許多詩家嘖嘖稱讚,謂為五言極則,而頂禮膜拜。在眾多詩人大家星光璀璨的大唐,馬戴並不閃耀的一顆。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不是無題勝過無題,短短4句令人神清氣爽
    不過,一直到快要落山的時候,才來得及展現出自己的美好,自然就帶有一種傷感的氛圍,這樣的格調,與生在晚唐的李商隱很是相符。【臨其詩境】「晚清」這個字眼,似乎就是為李商隱量身打造的,最終也由李商隱親口說出,一切都像是命運的安排。
  • 晚唐詩人韓偓的六首詩,平實而富有張力,你喜歡哪一首
    韓偓,晚唐著名的詩人,京兆萬年人,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外侄子,年少時聰穎好學。韓偓是一個有故事的人,適逢晚唐末世,唐昭宗被武將藩鎮、太監權臣玩弄於鼓掌,韓偓一心向唐,與宦官和藩鎮作鬥爭,希望能讓唐室恢復昔日雄風,可惜天不待見,唐朝終於滅亡於朱溫之手。
  • 李商隱很「玄幻」的一首詩,寫西王母思念情人,短短4句卻成絕唱
    在唐代,初盛唐時,皇帝求仙問道的傾向還不明顯,可到了晚唐,皇帝幾乎各個都是道教迷,天天的求神問仙,煉丹服藥,蓄養一大批的方士,甚至為此荒廢了國事。【臨其詩境】皇帝如此的不務正業,自然會有人看不下去。不過到了晚唐,文人們對於政治的熱情已經消退得差不多,更加注重於自己生活的樂趣,還有這樣家國情懷的文人並不多了,但是這其中,李商隱算一個。
  • 李商隱很有意思的一首詩,短短4句點到為止,最後7字勝萬語千言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還要說賈誼,前一陣子欣賞過劉長卿寫賈誼的詩,「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文人們在當時心高氣傲,很難找到知己,對跨代知己的追慕和不可得的遺憾,就格外的打動人心。還記得杜甫的一首詩,寫宋玉,「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抒發的感慨與劉長卿大同小異,都是不太平的年代,都是風流儒雅,懷才不遇。陶淵明和賈誼,似乎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兩個精神家園,當然還有一個是屈原,賈誼本人都寫過《吊屈賦》,足見失意文人生命的殊途同歸。
  • 此人據說是杜牧私生子,一首僅僅4句的小詩,卻成為詠松絕唱!
    國家不幸詩家幸,晚唐國雖衰,但詩壇卻是達到了唐詩又一個高峰期。晚唐詩壇名家頗多,「小李杜」杜牧李商隱足以與盛唐爭鋒,還有許渾、羅隱、韋莊、陸龜蒙等等。不過,晚唐詩壇的情感基調與國家的衰敗保持一致,多懷古傷今、感家國身世之悲,可以說整個晚唐詩壇都籠罩著一層「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濃重悲情色彩。
  • 詩意中國|晚唐詩極簡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杜牧《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這兩首登臨唐代遊樂勝地樂遊原的詩,出自晚唐有「小李杜」之稱的李商隱與杜牧。自唐敬宗、唐文宗時期開始,唐帝國便出現了明顯的衰敗傾覆。內有宦官專權,黨爭頻繁;外是藩鎮割據,戰亂屢起。正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在晚唐亙古的長夜到來之前,詩人們以暗啞的喉嚨歌出最後的燦爛。
  • 唐代最隱晦的一首詩,全詩只有28字,翻譯過來就是:人生苦短
    詩詞文化最為繁榮昌盛的年代是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人物,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是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李商隱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 晚唐「蓉飄」詩人 留下詩作詠綿州
    原標題:晚唐「蓉飄」詩人 留下詩作詠綿州   綿陽古稱綿州,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西漢設置涪縣以來,綿陽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歷來為州郡治所。   因為地處出入蜀中的通道,許多文人墨客曾在綿陽留下了詩篇,其中不乏李白、杜甫、陸遊等人的名作。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晚唐詩僧靈澈上人這首《歸湖南作》,那就是一首很有經典的作品,當時他正是要去湖南遊歷,於是在路上有所悟,從而寫下了這首詩。整首詩意境唯美,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寫得很深刻,給人一種大徹大悟之感,讀懂了一定是受益終生。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
  • 【世界讀書日】讀瑰麗奇崛的晚唐小李杜詩歌有感
    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認真讀一本書今天,我們選取了邢熙超的一篇讀後感,帶領著大家一起跟著晚唐詩人們用一切皆無法長駐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感受那個時期的抑鬱悲涼。古代文論學者有句經典的話:詩言志。因此我覺得人生是要多讀一些詩歌的。
  • 韋莊水平高超的七律,妙語雙關,對仗工巧,不愧為晚唐的佳作
    一首詩有一兩句驚人之句,當屬不易。比如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就用一個鬧字而出彩;陸遊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為富有理趣而聞名。七律的創作中也有很多技巧,比如修辭手法,還有對仗方式等都很有講究。蘇軾就曾有名句,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其中青州指美酒,烏有是虛擬的人物,而青州六從事、烏有一先生,卻巧妙地用人名進行對仗。
  • 晚唐邊塞詩,迴蕩著王朝的悽厲餘韻
    但細讀整個唐代邊塞詩,雖然晚唐邊塞詩隨著文運、世運而日漸衰落,但的確也還存在一個相當長的延續過程。且因時代環境、詩人心態的變化而表現出與盛唐、中唐邊塞詩迥然不同的特點。晚唐國勢日漸衰微,各種社會危機日趨嚴重,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朋黨之爭、邊患頻仍,統治者忙於自救,已完全失去了盛唐、中唐時期開疆拓土、成就帝王大業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