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據說是杜牧私生子,一首僅僅4句的小詩,卻成為詠松絕唱!

2020-12-09 讀書狗子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唐代自安史之亂後便由盛轉衰,逐漸沒落。安史之亂所造成的影響不僅僅是一時的國家衰敗,而是中央朝廷在政治軍事上的被動、中央權力的分散。這種狀況後來逐漸發展至朝廷內宦官幹政、朝廷外藩鎮割據的局面,使得唐王朝愈加沒落。至晚唐時已是日薄西山,搖搖欲墜。

國家不幸詩家幸,晚唐國雖衰,但詩壇卻是達到了唐詩又一個高峰期。晚唐詩壇名家頗多,「小李杜」杜牧李商隱足以與盛唐爭鋒,還有許渾、羅隱、韋莊、陸龜蒙等等。不過,晚唐詩壇的情感基調與國家的衰敗保持一致,多懷古傷今、感家國身世之悲,可以說整個晚唐詩壇都籠罩著一層「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濃重悲情色彩。

不過在整個悲情的晚唐詩壇中,有一首小詩卻是極為勵志,卓爾不群。且來欣賞晚唐詩人杜荀鶴的這首《小松》: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

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

直待凌雲始道高。

據野史相傳,杜荀鶴是杜牧妾出之子,流落在外,人所不知。還有人為此作詩:「千古風流杜牧之,詩材猶及杜筠兒。向來稍喜《唐風集》,今悟樊川是父師」。

樊川是杜牧的號,杜筠兒是杜牧曾在自己詩中提及的一個庶子,《唐風集》則是杜荀鶴的詩集。此詩便是說杜荀鶴是杜牧之子,詩才風流遺傳自杜牧。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切實的證據可以證明,因此學界多認為是無稽之談。

杜荀鶴的詩也多反映晚唐的現實,語言通俗平易,破類似於羅隱的詩風。尤其以宮詞最佳,被推為全唐第一。而這首《小松》極為勵志,在其詩集頗為出眾,甚至在晚唐詩壇都卓爾不群。

松、竹、梅,松在歲寒三友中居首,最是蒼翠凌雲頂風扛雪坦然自若,自古文人多以松喻人,以寄託凌雲之志,傲寒高潔。杜荀鶴的這首《小松》亦然,只不過此詩不直接寫巨松的凌雲之態,而是從一棵小松的成長寫起。

首句「自小刺頭深草裡」既寫出小松的幼小可憐,卻又襯託出它小而不弱、堅強不屈的精神。即使被深草包圍,也是「刺頭」朝天!

次句「而今漸覺出蓬蒿」便寫到了小松的成長,已然長大到比蓬蒿高了,昔日的深草更是不在話下。成長之間,漸露凌雲之志。

後兩句「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深深慨嘆,現實中人們目光短淺,只知巨松凌雲沖天,卻不識小松會成長為凌雲巨松。也正因此,不知多少小松被摧殘於幼時。

這首詩實際上是詩人以松喻己,杜荀鶴雖出身寒微,但在少年時就已才華畢露,可惜無人賞識報國無門。便如那「深草」裡的小松,縱有凌雲之志,時人也「不識凌雲木」。

相關焦點

  • 杜牧為贈別歌妓,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千年來廣為傳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贈別二首·其二》,便是杜牧為贈別歌妓所寫的一首詩。公元835年,也就是大和九年,杜牧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即將離揚州奔赴長安。所以杜牧不得不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至於這位歌妓姓甚名誰,史書並無記載,但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一》中卻描繪了她的形象,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杜牧最負盛譽的一首寫景小詩,通篇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
    杜牧最晚唐最負盛名的詩人,雖然整個晚唐整個的綜合國力大不如從前,但是在文化上卻是依舊還很強盛,特別是以杜牧和李商隱為首的詩人,他們同樣的寫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而且他們的這些作品每一首都感人肺腑,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人會把杜牧和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的原因。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贈別·其一》,來具體看看文人怎樣浪漫的誇女生好看?
  • 杜牧的這首詩無一悲字,卻處處有悲意,短短4句令人叫絕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唐代傑出的詩人。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在晚唐詩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杜牧的詩以七言絕句見長,一向享有盛譽。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中說:杜紫微天才橫逸,有太白之風,而時出入於夢得。七言絕句一體,殆尤專長。沈德潛也認為杜牧的七言絕句託興幽微,可稱盛唐絕之嗣響。
  • 杜牧最落魄一首詩,通篇句句經典,最後兩句更是成為千古名句!
    唐詩歷來被人們所喜愛,裡面也是有很多經典的名篇佳作,更是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言;另外唐詩也是極其豐富裡面各種各樣題材的詩作都有,無論是愛情詩;還是友情詩;以及描寫自身遭遇的詩作,那都是比比皆是。唐朝的詩人悲慘的詩人,那也是比比皆是,很多的詩人他們一輩子也是鬱郁不得志,例如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他就一輩子顛沛流離,始終也沒有機會,這也使得詩人最終時常是流連於那聲色場所。也正是這樣的經歷,令他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詩作,而且他的詩作除了很傷感之外,其中有一首還無比的落魄,那便是他的這首《遣懷》,這首詩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 張祜的一首知名唐詩,最後兩句催人淚下,杜牧寫了一首詩稱讚!
    張祜的這首詩句句含淚,道出了宮人的辛酸,深得大詩人杜牧的喜愛,於是杜牧更是寫了一首詩誇讚他,且看:杜牧的這首《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杜牧此詩從題材上來說屬於應酬之作,但是由於詩人與張祜同是懷才不遇,深有感觸而發,故而這首和詩寫得很有真情與深度。
  • 杜牧最打臉的一首詩,平生不喜白居易,卻寫了一首與白齊名的長詩
    縱觀全唐,若說誰家的詩美,怕是除山水田園詩派之外,唯有小李杜二人。李商隱的朦朧綽約之美,杜牧的清麗幽微之美,俱都為後世詩壇所稱讚。尤其是杜牧的絕句,神韻清遠、託興幽微、意境幽美、韻味雋永,被沈德潛稱為「盛唐絕之嗣響」。
  • 呂本中的一首詩,開宗明義,落筆言情,不遜於杜牧的名作
    詩人杜牧憑弔古戰場,看見沙裡沉埋著斷戟,也抒寫了千古名作《赤壁》,表達了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一首優秀的詩篇,既能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也能從中得到深刻的啟迪。而孩子們頑皮率真,又天性喜歡新鮮,說話更不會遮遮掩掩,但是大人們卻感慨良多。南宋一位才子有一次聽了孩子們的一番言談,就創作了一首佳作。下面介紹呂本中的一首詩,開宗明義,落筆言情,不遜於杜牧的名作。
  • 此人籍籍無名,僅有4句詩傳世,其中一句卻是無人不知
    而很多傑出的詩人詞人本應由詩詞文集傳世,卻也在千年歷史中散佚殘缺,有些人甚至僅僅有孤篇傳世。比如張若虛,僅有兩首詩傳世;比如北宋詞人朱服,傳世的也只有一首詞。而這些傳世孤篇很多都是少有的絕佳之作,才能經受住歷史的考驗,傳誦千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朱服的「而今樂事他年淚」令兩宋詞人擱筆嘆服!
  • 杜牧最唯美的一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可其中一句常常被寫錯!
    在寄景抒情的詩詞中,一般的先寫景後抒情,亦或者是比較少見的先抒情後寫景再次進行情感加深,而就有這麼一首詩就是單純寫景,這在古代的詩詞中是極其少見的。今天小赫赫就與大家來共同賞析這樣一篇「獨特」的寄景抒情詩,來自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是晚唐最具有才情的詩人,而且他的名氣也是很大。
  • 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全詞僅僅只有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襲別人的
    但是他曾經寫過一首詞,全文抄襲屈原、宋玉、杜牧、蘇軾、李嶠等人的成句,沒有一個字是自己原創。這件事對於如今有」抄襲過敏症」的網友們來說,是一個比較稀奇的事件。其實,這種創作方式在古代叫做「集句」,是一種正當的創作行為。
  • 感慨人生無常,李商隱、杜牧各寫下一首詩,這次李商隱輸了!
    李商隱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因為牛李黨爭遭排擠,終身潦倒,杜牧為宰相杜佑之孫,中進士後在朝為官,生活優渥,放蕩不羈。用現代名詞形容,李商隱是「窮屌絲」,杜牧是「官N代」。生活背景不同,兩人的詩作風格截然不同,李商隱詩作風格穠麗,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廣為流傳;杜牧詩風俊雅清麗,獨樹一幟。
  • 杜牧很有趣的一首詩,通篇無一生僻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晚唐時期的詩壇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當屬杜牧和李商隱,兩個人都是少年天才,寫過很多優美的詩作,特別是他們的愛情詩,最為後人津津樂道,寫得很深情,也很感人;現實生活中,他們也是愛得轟轟烈烈,也愛得很真誠,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詩意,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一片深情
  • 每天一首詩—解讀《江南春》中杜牧的感慨
    南朝詩人丘遲:以江南美景召喚友人回故鄉 杜牧是唐朝人,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有一個文人叫丘遲,他寫過一封《與陳伯之書》,寫過一個叫陳伯之的朋友,這個朋友有他的苦衷,他曾經從南朝背叛逃到北朝,但是他是南朝人,也就是江南人,丘遲想勸這個朋友,讓他回到江南。在他寫的那首詩裡,有一段景色的描寫,也是非常的優美「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 杜牧的這首詩,沒有一個生僻字,卻是發人深思的傳世佳作!
    寫這類詩的作者,通常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有「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他們把批判現實,抨擊弊政、陋習放在主要位置。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張謂的「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張俞的「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送隱者一絕》,便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筆下一首批判不公道的封建社會制度的詩作。
  • 杜牧《遣懷》:一個滄桑綽約的煙雨揚州夢,卻被誤解為豔情詩
    杜牧於赴池州途中作詩云:「蕭蕭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一岸蒲。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無。」這一情境與本詩首句「落魄江南載酒行」相吻合,我們可以大致推測出《遣懷》詩是杜牧於池州任上所作。但身在池州的杜牧為何要懷念起揚州呢?
  • 杜牧最好的一首七律,蘇軾幾乎整篇照抄改為詞,又成千古名篇
    王勃之句,比庾信之句氣象更為開闊,意境更為悠遠,也更朗朗上口,並且十分契合上下文,所以,最終王勃勝出。蘇軾《少年遊·重陽》,檃栝詞中的名篇宋朝時期的詞,化用前人詩句更是多不勝數,甚至還有人將杜牧的《清明》直接改為詞。不過,有一種化用,尤為特別,後世將其稱之為檃栝體。
  • 杜牧最春風得意的一首詩,大有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架勢
    唐代詩人孟郊有一首詩就很形象地表達出金榜題名的喜悅得意:「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春風得意,可謂是及其恰當了!金榜題名之時,正要錦衣駿馬看近長安好風光,也是藉此讓世人看到自己的榮耀。晚唐詩人杜牧也有一首金榜題名之作,雖然不如孟郊詩有名,但也將金榜題名的喜悅表達得淋漓盡致。
  • 蘇軾最有趣味的一首詩,順著讀是日出,倒著讀是日落,妙不可言!
    這期間朝代更迭,才子輩出,不論是到了明清還是現代,詩詞文化已經融入到了中華兒女的血液之中,成為了我們不可或缺的文學盛宴。 歷代雖說湧現出了很多詩詞大咖,但是其中有一個人很特別,他不是帝王將相,卻被後人稱作「千古一帝,千古一相」,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
  • 杜牧最傷感的一首詩,通篇沒有一個愁字,卻處處充滿了無限憂愁
    杜牧,字牧之,也是晚唐時期最了不起的一位詩人,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描寫得很是傷感,也很是落魄,尤其是他的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把自己內心那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描繪的淋漓盡致,讀來更是令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