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這首詩,沒有一個生僻字,卻是發人深思的傳世佳作!

2020-12-23 慶餘說詩詞

幹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是古典詩歌裡較為特殊同時又較為重要的一類。寫這類詩的作者,通常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有「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他們把批判現實,抨擊弊政、陋習放在主要位置。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張謂的「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張俞的「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送隱者一絕》,便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筆下一首批判不公道的封建社會制度的詩作。其實這類詩,往往具有機敏的思悟、精警的語言,給人以思考和啟迪,從中獲取教益或引發共鳴。所以別看杜牧這首詩,沒有一個生僻字,也只有短短的4句,但它卻是發人深思的傳世佳作,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送隱者一絕》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寫於大中元年(847),當時杜牧正在擔任睦州(今杭州淳安)刺史,為了送別一位隱者有感而發。需要注意的是,題中之所以沒有寫確切名字,是因為杜牧旨在突出隱者這一類人所遭遇的不公道之事,也就是那些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從而脫離塵世回歸到大自然的人。那麼杜牧究竟寫了什麼呢?

《送隱者一絕》

無媒徑路草蕭蕭,自古雲林遠市朝。

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

首先,詩的前兩句「無媒徑路草蕭蕭,自古雲林遠市朝」,杜牧便揭示了隱者這一類人所遭遇的不公道之事。它的意思是說,由於沒有人幫忙引薦,你只好遁跡雲林,遠離爭名逐利的俗世,結果便是門庭冷落,路上雜草叢生。這兩句詩所說的便是唐代不合理的人才引用制度,即讀書人想要出仕必須要有人引薦才行,否則便無法出仕。

而深受其害的隱者何其多,即便是有些我們所熟知的詩人也不例外。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的:「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表達的便是希望出仕,卻無人引薦的意思。再如晚唐詩人羅隱,更是由於無人引薦,加上不合理的科舉制度,最終落得個「十上不第」的稱號。由於杜牧已是出仕之人,所以這裡還包含了他對隱者清心寡欲、品行高潔的敬佩之情。

然後,詩的後兩句「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則是杜牧發出的發人深思的議論。即這世間最公道的事,就是每個人到了老年的時候,都要生長白髮,這是連公伯王侯也避不開的。雖然杜牧這兩句詩多少有點憤懣不平的意味在其中,但是主要還是慨嘆了英雄無用武之地,以及抨擊了不合理的人才引用制度。

另外,一個「唯」字,說明杜牧實際上是批判了當時社會制度的所以不平,這就發人深思了。因為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總有不公道的社會制度,這很難改變,但不可缺少的正是杜牧這樣敢於將批判的鋒芒直指核心的人。而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它無疑也具有著思考與啟迪的作用。總的來說,杜牧的這首詩,沒有一個生僻字,卻是發人深思的傳世佳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杜牧很有趣的一首詩,通篇無一生僻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其實筆者認為,這樣的比較是沒有任何的意義,畢竟文學沒有標準,每個人對於文學的評判自然也是不一樣,所以無人比較。畢竟兩個人都是了不起的詩人,他們都代表了晚唐詩壇最高的成就。杜牧個性灑脫,詩作瀟灑飄逸,李商隱更加深沉,所以作品也具更具有感染力,兩個人都各有各的特點。
  • 杜牧一生詩詞數不勝數,唯有這首詩,傳承千百載人盡皆知
    前幾天是清明節,估摸著大家一聽到清明的時候,腦海裡立馬就浮現出杜牧的那首《清明》,杜牧一生所做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其中能夠傳承至今的佳作也不勝枚舉。但唯獨一首清明,世人皆為之稱頌,可謂千古佳作。清明和杜牧仿佛就是連在一起的,說起清明便會想到杜牧,說起杜牧也會想到清明,這兩者似乎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 這首描寫曠世絕戀的詩,句句都成了傳世經典
    因而這首詩絕不是說教類無趣的詩,而是一首描寫曠世絕戀的詩,句句都成了傳世經典。白居易的詩,朗朗上口,自然不尚雕飾,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美。為寫出楊貴妃之美,詩中說她「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贈別·其一》,來具體看看文人怎樣浪漫的誇女生好看?
  • 《詩經》中生僻字最多的一首詩,鏗鏘有力,剛柔並濟,不可不讀
    《詩經》因為離我們過於久遠,古人與我們的生活和書寫、閱讀習慣,難免有較大的差異,漢字的發展和演變也是如此,所以,《詩經》中常常有我們很不熟悉的生僻字。比如《詩經》第一篇的《關雎》中的「雎」字,就是一個生僻字,但是因為大家對這首詩都太熟悉了,所以幾乎沒有人讀不出來。可見,如果我們對《詩經》真正的熟悉起來,這些生僻字也根本不是問題。
  • 杜牧韓愈用這兩首詩把以小見大寫到極致
    在詩詞裡,詩人們常常用小中見大這種手法讓短短的詩歌雋永有趣,極富魅力。杜牧就是箇中高手,他曾有一首五言絕句,短短20個字,把天光雲影寫得精緻巧妙,讓人讀後不禁拍案叫絕。《盆池》鑿破蒼苔地,偷他一片天。德國漢學家顧彬先生也曾高度讚譽這首詩,這「偷天」的想像實在高雅又妙不可言。我真佩服中國古典詩人的意象創造藝術,唐詩中的意象世界是一個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的藝術世界。
  • 杜牧最傷感的一首詩,通篇沒有一個愁字,卻處處充滿了無限憂愁
    作為一位才天,雖然他有才華,可是並沒有受到重用,這也使得他的內心悲痛不已,杜牧的一生其實也是極為落魄,並且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其實早在少年時代,他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並且還為《孫子兵法》作過注,從這一點上來說,便可以知道當時的杜牧,他是希望自己可以建功立業,可以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但無奈生不逢時。
  • 今日清明,正是踏青好時節,你一定會想起杜牧的這首詩
    關於清明節的詩有很多,但最先想到的便是杜牧的這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這一天,杜牧的心情不佳,茫然的走在路上。此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讓杜牧更增添了一絲陰鬱的心情。
  • 李白夜遊寺廟,寫下一首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有天馬行空的美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夜晚遊覽寺廟寫下的詩,這首詩寫得雖然語言簡單質樸,讀來卻生動形象,還有著率真、可愛的形態。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這首詩的名字是《夜宿山寺》,非常經典,成為不朽傳世的佳作,幾乎人人會背。
  • 杜牧《遣懷》:一個滄桑綽約的煙雨揚州夢,卻被誤解為豔情詩
    杜牧於赴池州途中作詩云:「蕭蕭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一岸蒲。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無。」這一情境與本詩首句「落魄江南載酒行」相吻合,我們可以大致推測出《遣懷》詩是杜牧於池州任上所作。但身在池州的杜牧為何要懷念起揚州呢?
  • 杜牧的這首詩無一悲字,卻處處有悲意,短短4句令人叫絕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唐代傑出的詩人。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在晚唐詩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杜牧的詩以七言絕句見長,一向享有盛譽。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中說:杜紫微天才橫逸,有太白之風,而時出入於夢得。七言絕句一體,殆尤專長。沈德潛也認為杜牧的七言絕句託興幽微,可稱盛唐絕之嗣響。
  • 杜牧為贈別歌妓,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千年來廣為傳誦!
    抒寫離別之情也成了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恆主題。離別的內容則多種多樣,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友人之別,盧照鄰的「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是親人之別,王昌齡的「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是同僚之別。除此之外,還有夫妻之別、過客之別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贈別二首·其二》,便是杜牧為贈別歌妓所寫的一首詩。
  • 杜牧的一首傳世之作,經久不衰,讀了兩遍,人人都會作詩
    下面介紹杜牧的一首傳世之作,經久不衰,讀了兩遍,人人都會作詩。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描寫清明時的農村景象,開篇點明時節特徵,「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在每年陽曆的四月四日、五日或六日,恰逢雨季,這一天常常下雨。人們在清明節左右一般都要上墳掃墓,很容易引起悲傷的情緒。出門遇雨,全身都溼漉漉、冷冰冰的,別提有多難受了。
  • 杜牧最落魄一首詩,通篇句句經典,最後兩句更是成為千古名句!
    唐詩歷來被人們所喜愛,裡面也是有很多經典的名篇佳作,更是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言;另外唐詩也是極其豐富裡面各種各樣題材的詩作都有,無論是愛情詩;還是友情詩;以及描寫自身遭遇的詩作,那都是比比皆是。唐朝的詩人悲慘的詩人,那也是比比皆是,很多的詩人他們一輩子也是鬱郁不得志,例如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他就一輩子顛沛流離,始終也沒有機會,這也使得詩人最終時常是流連於那聲色場所。也正是這樣的經歷,令他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詩作,而且他的詩作除了很傷感之外,其中有一首還無比的落魄,那便是他的這首《遣懷》,這首詩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 呂本中的一首詩,開宗明義,落筆言情,不遜於杜牧的名作
    詩人杜牧憑弔古戰場,看見沙裡沉埋著斷戟,也抒寫了千古名作《赤壁》,表達了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一首優秀的詩篇,既能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也能從中得到深刻的啟迪。而孩子們頑皮率真,又天性喜歡新鮮,說話更不會遮遮掩掩,但是大人們卻感慨良多。南宋一位才子有一次聽了孩子們的一番言談,就創作了一首佳作。下面介紹呂本中的一首詩,開宗明義,落筆言情,不遜於杜牧的名作。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雖然這首詩只有28字,卻堪稱史上最經典的「清明詩」,這首詩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杜牧是晚唐最出名的詩人之一,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眾所周知,李白和杜甫在唐朝詩壇上的地位無人可超越,而杜牧和李商隱能夠被稱為「小李杜」,足見這二人雖然無法企及李杜,但是他倆的水平也是少有人能及了。
  • 楊萬裡這首詠梅詩無一生僻字,也沒有引用典故,但是通篇寫得很美
    楊萬裡的詩很豐富,流傳下來的作品大概有四千多首,裡面有很多都是精品,也被譽為一代詩宗;他的詩通俗易懂,語言淺近明白,沒有任何高超的技巧,人們也把他的詩體稱為「誠齋體」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早年間的楊萬裡其實也是深受「江西詩派」的影響,不過後來他擺脫了這一詩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誠齋體」。
  • 許渾的這首送別詩也是千古名篇,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更是流傳甚廣,很多人都知道這一句話。那麼這一句話,也正是出自於他的這首詩。那麼許渾的詩也是寫得極為抒情,也很是唯美,另外還據說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名篇《清明》,也有可能是他的作品,不過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只是人們的猜測而已。那杜牧的《清明》, 人們之所以會產生疑問,最主要的一個證據,那就是在宋朝之前的杜牧詩集裡,並沒有收錄《清明》這一首詩,這也使得很多人認為是偽作。
  • 《贈別》二首,杜牧揚州一夢醒於此
    ——杜牧《贈別》這兩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所作。當時的創作背景是,杜牧在大和九年,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在離開揚州奔赴長安之際,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之作。第一首著重寫這位歌妓的美麗,讚揚她是揚州歌女中美豔第一。第二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歌妓在筵席上難分難捨的情懷。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和文學家。他在26歲的時候就考中了進士,年少氣盛,意氣風發,胸懷經緯之才,但一直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無奈之下只好來到揚州擔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杜牧在揚州擔任掌書記三年,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人物,淮南節度史牛僧孺。
  • 杜牧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代宮廷音樂家李延年讚美一位絕代美女的詩歌,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其中的名句,「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詩仙李白當年在長安出任供奉翰林,曾寫下誇讚楊貴妃的《清平調》,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除此之外,還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膚如凝脂,面如白玉」,「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其實,杜牧曾經為自己相好的寫下兩首贈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