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夜遊寺廟,寫下一首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有天馬行空的美

2020-12-15 詩文大觀園

李白有太多浪漫經典的詩篇,讀來膾炙人口,給我們留下太多美的享受。的確李白就是盛唐時代的神仙,他是仙人 ,千年過後再次品讀,白衣秀士的翩然神採依然立現眼前。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夜晚遊覽寺廟寫下的詩,這首詩寫得雖然語言簡單質樸,讀來卻生動形象,還有著率真、可愛的形態。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這首詩的名字是《夜宿山寺》,非常經典,成為不朽傳世的佳作,幾乎人人會背。李白頗具浪漫主義情懷,詩酒風流,又喜歡杖劍遊天下,他一生的足跡更是遍及大半個中國,遊覽名勝寫下壯美詩篇,給我們留下眾多精神財富,當然這首也不例外。

詩的首句說「危樓高百尺」,這座寺廟是詩人說的危樓是詩人夜晚遊覽的寺廟山上的寺廟,卻有百尺之高。這裡的百尺並不真的是說這座寺廟有百尺之高,是一個虛指。試想一下,一尺約等於30多釐米,一百尺的話就是30多米,就跟現在的20多層樓那麼高,在唐代的建築條件下,那麼高的樓可以說是完不成的,這是詩人獨特的誇張力以及藝術化的加工。

因為這座樓非常高,以至於「手可摘星辰」,一伸手就可以摘到可愛的星星,這是何等的可愛俏皮啊,令人不得不佩服詩仙的魅力。星星與月亮離我們很遙遠,即使摩天大樓高百米,也做不到手可摘星辰。這裡詩人卻這樣說,說明這座寺廟的確是非常挺拔且高聳入雲。詩人用極其誇張的手法描繪寺廟之高,登上寺頂還可以欣賞璀璨的星夜,給人非常嚮往的感覺。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詩人不敢高聲說話,站在這麼高的地方,怕一不小心就驚擾了天上的仙人。古代有眾多神話故事,相傳天上住著很多神仙,他們長生不老,有玉帝王母娘娘的統治,還有那美麗可愛的七仙女,讓人忍不住地暢想天宮的美好。這些都是人們想想編撰出來的,至於天上到底怎樣,他們也不清楚。總之九霄雲外的天際那是充滿了奇特。

這裡用「不敢」一詞寫得簡單卻質樸,高百尺的危樓,近乎接近於天際了。天際上或許有仙人的存在,以至於詩人不敢說話,一個不小心得罪仙人,那自己可就得不償失了,畢竟自己詩來這兒玩的。凸顯了詩人率真的心態也,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縱觀全文,這首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平中出奇,簡單質樸的話語中,給人無盡的想像。詩人用天馬行空極其誇張的筆觸渲染了山寺之高之奇,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摘星辰,驚天人本是孩童之語言,卻出自大詩人之口,令人頓覺詩人的呆萌可愛了,美妙至極。

往期回顧

李白的一首相思詩,開篇很美,結局更是催人淚下

李白一首清新的送別詩,不寫離別之苦,卻寫相送的歡樂

相關焦點

  • 李白描寫美人的一首詩,無一「美」字卻美到窒息,僅28字流傳千古
    說到唐代最負盛名的詩人,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李白和杜甫,杜甫生前還曾用「白也詞無敵,飄然思不群」這句話來形容李白,他的意思是說,李白的詩歌無人能敵,他的作品中有一股與生俱來的氣勢。詩的後兩句,李白的思想逐漸的飄渺起來,「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如果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的飄飄仙子,也應該是月下瑤臺中的驚豔仙女吧。讓人驚奇的是,李白的整首詩用詞如此誇張,但是讀起來卻並不讓人覺得雍容華貴,反而給人一種素淡的感覺。
  • 李白如天馬行空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名句,境界之高常人難以企及
    「青蓮才筆九州橫,一生低首謝宣城」,這是清初著名文人王士禎所寫的《論詩絕句》,詩中的「青蓮」無疑就是青蓮居士李白,而那個令李白低首的「謝宣城」是誰呢? 他就是南北朝的山水田園大詩人謝朓,他曾任宣州太守,是李白一生最為欽佩的詩人。
  • 一首流傳1400多年的無名氏作,無一生僻字,初讀卻讓人百思不得解
    光是在《全唐詩》中,就有500多首無名氏之作,其中《哥舒歌》和《金縷衣》還被收入了《唐詩三百首》,成為了千古名作。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無名氏之作,來自隋代的《綿州巴歌》,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首曾流傳在蜀地綿州的民謠,一般來說民謠都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在民間流傳,所以生命力不會太強,但這首民謠式的詩歌卻能流傳至今,原因就在於它寫得既有趣又生動。
  • 唐詩中最有禪意的一場雪,來自李商隱,無一生僻字卻美得令人心醉
    詩詞的美有兩重境界,一重是字句本身的美,一重是意境之美。能做到第一重的不少,但能做到第二重的卻少之又少。最讓人無奈的是,不少人為了追求意境之美,連字句本身的美都放棄了,卻終究達不到第二重。而晚唐的李商隱則是一個二者能同時兼顧的大詩人,他一次又一次地向世人證明了唐詩的美是由外至內全方位的。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李白最難背的一首詩,兩首詩的共同點亮了!
    只要對中華文化有入門水平的人,都不可能沒聽過「詩仙」李白的大名,這位青蓮居士對中國詩壇的影響力十分深遠,後世文人無不將之奉為圭臬。今天小解就帶大家拜讀兩首太白詩,一首極其狂傲,一首極其難背,而兩首詩的相似之處則是個大亮點!首先,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 李商隱的兩首詠雨詩,全詩無一雨字,卻把「雨」展現得淋漓盡致
    李商隱雖然不及李杜,但其詩文對後世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他留下來的古詩與眾不同,總給人獨特的美感,例如,李商隱曾寫下兩首詠雨的詩詞,但全詩無一雨字,卻把「雨」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倍感震驚!各位,你們知道這兩首詠雨的詩名分別是什麼嗎?
  • 歐陽修的一首了冷門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舒適淡雅到極致
    一提到歐陽修,我們印象最深的便是後人將歐陽修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而歐陽修就是寫下了《醉翁亭記》。除此之外,才華橫溢的歐陽修曾經還寫過一首詩,這首詩並不像他的《醉翁亭記》那般出名,但其中所描繪的場景卻依然舒適,讓人想要一讀再讀。這首詩是《採桑子》中的一首。歐陽修·《採桑子》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泛平波任醉眠。
  • 18歲的李白尋訪道士不遇,卻發現世外桃源,寫下一首優美的詩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無疑是唐代詩人中最另類的,他的詩歌,自帶仙氣,被稱為「詩仙」。李白的一生,也十分熱衷於求仙問道,他渴望超脫世俗,過仙人一般的生活。李白青少年時期,曾在四川戴天山中讀書,這裡山清水秀,環境幽雅,是修道的好地方。
  • 李白很美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兩句,便美得令人心動!
    文人墨客時常會懷著對自然山水的極大興趣,在尋幽探秘之中領略山水之美,每逢會心之處便會詩興大發,寫下一首又一首山水名篇。如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白居易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蘇軾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等,無一不是宛如畫卷,美得令人心動。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秋登宣城謝脁北樓》,便是一首美得令人心動的詩作。
  • 李白思念故鄉寫下一首詩,短短的20個字,卻成為傳唱千年的名篇
    確實是啊,當我們遠離故鄉、回憶起故鄉時,故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我們魂牽夢縈的,在著諸多的值得回憶的故鄉的事物當中,月亮一直佔有者重要的地位。在古往今來的憶故鄉作品中,以月為代表的憶故鄉的作品不勝枚舉,人們更願意將自己憶故鄉的情思寄托在明月當中,讓自己的情思與月亮掛鈎。
  • 李白、賈至同遊洞庭湖,各自寫下一組絕世詩篇
    這一組詩是詩仙的晚年作品。李白經過多重打擊後,在人生的暮年仍然保持了難得的爽朗性格,表現在詩境的處理上非常明淨。 許多評論家認為第二首最為出色,它內涵豐富,妙機四溢,有悠悠不盡的情韻。茶座君覺得,作為組詩,讀者在欣賞時不宜割裂。最好對全詩做整體關照,才能更精準地把握全詩的內涵。
  • 李白很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意境優美如詩如畫,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李白是盛唐時期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還與中唐詩人李賀,以及晚唐詩人李商隱,等人並稱為「三李」;李白是那個時代最具有才華,也最具有創造力的詩人,他的詩想像力豐富,另外風格多樣,流傳下來的作品大概有1000多首,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精品之作,一些經典的詩句,那也是家喻戶曉
  • 李白整日醉醺醺,對妻子心有愧疚,於是寫下一首詩道歉
    後來如何我們無從知曉,但是接下來李白在這裡又娶了他第3個妻子,這位女子並沒留下姓氏,但是她給李白生了個兒子,然而不到5年,她也因病離世。李白又去了開封,並在這裡娶了他最後一位妻子孫氏,也是一位宰相的孫女,然而在安史之亂中,他因為站錯了隊伍,最終被流放。雖被赦免,可他卻並沒有回去找宗氏,這段婚姻最終也是無疾而終。
  • 一場極為平常的遊歷,卻被李白用詩寫的情趣盎然,返璞歸真
    在盛唐的李白就是這樣一個仗劍走天涯的俠客,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需行裝飽足,一劍一壺酒可以說就是李白的標配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李白的性格就是這樣,豪放不羈,縱有千難萬阻,我亦馳騁天涯。李白這一生遊歷過千山萬水,按理來說,他的詩或許應該會更加成熟穩重 ,然而我們在品讀他的詩的時候卻發現並非如此。
  • 杜牧很有趣的一首詩,通篇無一生僻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讀他們的作品最好是要有愛情經歷,再來讀的話,一定是深有體會。那麼在這位詩人也是時常被後人拿出來比較,想要知道誰的水平更高,哪一位更具有影響力?詩作寫得更好?其實筆者認為,這樣的比較是沒有任何的意義,畢竟文學沒有標準,每個人對於文學的評判自然也是不一樣,所以無人比較。畢竟兩個人都是了不起的詩人,他們都代表了晚唐詩壇最高的成就。
  • 「林深時見鹿」這句話,竟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原文美得讓人心醉
    但是很多人會好奇地尋找這句話的出處,如果尋根問底,其實這句話是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李白,唐朝時期最傑出的詩人,他的詩風格俊朗豪邁,影響了詩歌文壇幾千年的歷史走向,開闢了詩詞的新天地。根據清代的黃錫珪《李太白年譜》記載,李白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還在戴天山讀書學習,在此期間,李白訪問戴天山的道士,卻並未見到,於是他曾寫下一首詩,名曰《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中的第三句正是此句的源出處,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 詩仙李白最幽默的一首詩
    在人們的印象中,李白總是瀟灑豪邁,意氣風發的,他的詩也是瑰麗奇絕,俊逸絕塵的,天馬行空,似乎不食人間煙火,但事實上,詩仙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會幽默風趣。也需要緩解生活的壓力。
  • 李白寫下一首詩,雖全詩恣意灑脫到極致,讀起來卻盡顯歲月靜好
    有人為爭名奪利而選擇地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不停地旋轉;有人卻喜愛喝著咖啡、看著書的淡泊生活;更有人願意一輩子都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操勞……無論選擇哪種生活,我們的心目中總有對歲月靜好這種生活的羨慕。李白是我們很熟悉的大詩人,他的性格灑脫,總是喜歡恣意淋漓地喝著美酒。李白的詩作大都是不慕權貴,抒發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 李白不服唐人崔顥《黃鶴樓》,遂寫下了一首詩,千百年來難分優劣
    相傳黃鶴樓始建於三國,到唐代時已具規模,後來更屢遭戰火銷毀,數次重修重建,到如今更是有了「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而說到黃鶴樓,唐人崔顥寫下的一首流傳千古的《黃鶴樓》則必然無法繞過。崔顥生在盛唐,早年間的詩作浮豔輕薄,後來他漫遊邊塞,詩風也因此一改穠豔,而多了些許風骨。這首《黃鶴樓》據說便是他漫遊到湖北武昌時所寫。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李白最孤獨的一首詩,一人一山,將孤寂寫得淋漓盡致,不愧是詩仙
    詩仙李白,更是一生七次遊覽宣城,在宣城寫下了許多篇優美且傳世的詩作。 李白自被放還出翰林,已經過去了十年的時間,這十年間,他長期漂泊無依,飽嘗了人世間的辛酸苦辣,也看盡了世態炎涼,他對現實越不滿,其孤高傲岸的性格便越強烈,身心俱疲的李白,深感於人世間的孤獨,只能借喝酒、遊覽來排解苦悶,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下了這一首千古絕唱——《獨坐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