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全詞僅僅只有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襲別人的

2020-12-14 暮城煙雨遙

辛棄疾是南宋一代詞宗,說他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不為過。但是他曾經寫過一首詞,全文抄襲屈原、宋玉、杜牧、蘇軾、李嶠等人的成句,沒有一個字是自己原創。

這件事對於如今有」抄襲過敏症」的網友們來說,是一個比較稀奇的事件。其實,這種創作方式在古代叫做「集句」,是一種正當的創作行為。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辛棄疾到底是怎樣「抄襲」別人的詩句,以及這一首詞為什麼會流傳下來。

一、《憶王孫·秋江送別》賞析

《憶王孫·秋江送別》——南宋·辛棄疾登山臨水送將歸。悲莫悲兮生別離。不用登臨怨落暉。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飛。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面我將用古代「集句詞」的賞析規則,聯繫詞中的原詩句進行全文意譯。拋磚引玉,如有不當,敬請讀者指正。

詞作意譯:

登上高山,渡過大河,一程又一程地為朋友送別,人生最悲傷的事情莫過於此。落日餘暉之下與朋友告別,但人生的離合,就像是日升月沉一樣是自然規律。

此時應當為佳節痛飲,酩酊大醉,又有什麼好悲傷的呢?人事有代謝,山川固永恆。世事紛擾,轉瞬間物是人非。只有大自然還是原來的面貌,就像是山頭上那一隊秋雁,年復一年,北渡南歸。

這一首詞中的的第一句出自宋玉的《九辯》中,秋天為朋友送行的句子。第二句是屈原《九歌·少司令》中的原文。

第三句的作者是杜牧,原句是「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暉」。可見,時間應當是在中秋、重陽這樣的節日裡面。

接下來的「江山猶是昔人非」,出自蘇軾《陌上花三首·其一》,因為詞格的原則,辛棄疾沒有「全句抄襲」,只抄了後三個字。而最後一句,是出自李嶠的《汾陰行》。

如果只是單純地抄來別人的詩句,拼湊成一首詞,原本難度也不大。不過,「集句詞」卻要求所用句子與原詩有意義上的關聯。

辛棄疾這一首集句詞中所用到的別人的詩詞,在他的詞中仍然保持了原文中的「舊意思」,並沒有做出改動。但是整體讀下來,也有自己的韻味。

古代寫送別的詩詞比較多,名篇的數量也十分龐大。為什麼這首詩會流傳下來?我認為,除了本詞的作者是南宋一代詞宗之外,也是因為全詞最後一句用得好。

「惟有年年秋雁飛」是李嶠《汾陰行》中的最後一句,這首詩中表達的正是蘇軾《陌上花》中」江山猶是昔人非」的感嘆,但是卻被辛棄疾用出了另一層意思。

秋雁南歸,是從北地飛回南方。而當時的北方,正在金人的手下,那是辛棄疾一生都想要收復的故土。於是整首詩的內涵,又發生了一次變化。

詞作表達的意思就是:我在秋天為朋友送別,山一程,水一程。離別讓人傷感,但是有聚有散,本是人生常態。人事變幻,山川永固。

真正讓人傷感的是,每一年秋天都讓我見到「南歸的大雁」。大雁從北地飛來,那裡有我們失去的疆土。與朋友離別的痛苦是很自然的,但失去故國的痛苦卻一直讓我耿耿於懷。

不過,假如辛棄疾認為與朋友離別事小,那何必還要再寫下這首詞呢?

因此我們可以從這首詞中讀出第三層含義:辛棄疾送別的友人,很可能是一位將要去到北方戰場的人。因為朋友做的事正是「北渡」,他唯有放下離別的感傷,期盼著友人勝利的「南歸」。

二、古詩詞「抄襲」趣談

現在網絡發達,降低了寫作的門檻。隨著創作者劇增,網絡抄襲事件頻頻發生。最近幾年出現過不少網絡抄襲事件。而對於一些抄襲相關的事情,分歧很大。但是大家一致公認:原封不動,一字不漏地照搬別的文字,就是抄。

按照法律的規定,一篇文章抄襲的字數超過2500個字,或抄襲部分佔全文的10%就能算抄襲。按照這個標題,辛棄疾的確是全文抄襲了,還是用的大家最看不起的「低級抄襲」的方式。

只不過在他那個時代,並不認為這種行為是抄襲。除非他是原封不動,一句不漏,連句子的順序都一模一樣,才能算他抄。畢竟他的詞作,還是寫出了新意。

據說,作詩用「集句」法的第一人是晉代的傅鹹。他集《詩經》中的句子成詩,後來大家都學他。而採用「集句詞」這種方法最繁榮的時代就是宋朝,第一人是王安石。

王安石是「新黨創始人」,位高權重。在新政當道的情況下,發生過著名的「烏臺詩案」。所以許多文人不敢再創作現實主義詩歌,於是在他帶頭下,集體通過摘抄唐詩句子,集句成詩詞來磨練技藝。

因為唐詩相對於宋人來說也是「古文」,這樣就安全了。王安石推動了北宋「集句詞」的繁榮,他自己先後「抄」了一百來首。

但是,古代詩詞「抄襲之王」,卻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文天祥。文天祥利用偶像杜甫的詩句,竟然搗鼓出來二百多首「集句詩」。

「集句詩詞」在元朝、明朝時期相對沒落,到了清朝又繁榮了一段時間。直到近代,隨著古典詩詞的沒落,白話詩的興起,基本無人再作。

集句這種創作方式,要求作者有一定的詩詞閱讀量。同時必須完全用別人的句子,還要與原詩前後文意思相關,所以難度也不算很低。但是原創度太低,意義不大,所以只能當成遊戲之作。

辛棄疾這一首《憶王孫》,算是辛詞中的孤品。

結語

辛棄疾的這一首《憶王孫》,全詞集句「抄襲」了五位作者的詩作。五句中有三句或明或暗地帶有秋意,講的又是一種分離的悲怨之情。

最後兩句在感嘆物是人非的同時,寫出了作者潛意識中一直耿耿於懷的東西。風景依舊,只是山河破碎。英雄當年南渡歸宋,為的是收復故土。可是年復一年地,他感覺自己離夢想越來越遠了。

他寧可把自己的一腔鮮血,拋灑向疆場上,也不忍心見到秋雁南歸。

相關焦點

  • 辛棄疾一首出神入化的詞,平淡中句句都是講究,詞中之龍已入化境
    有人給宋代詞壇的這些群星作過一個排名調查,想列出個前10名,結果發現當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無論怎麼個排法,都難以人人信服。但不管如何排,有一個人都穩坐前3的寶座,這個人就是詞中之龍辛棄疾。一生戎馬的辛棄疾與蘇軾並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將宋詞推向了一個嬉笑怒罵皆可成文的境界。或許是因為一生金戈鐵馬,讓他生性灑脫豪放,於是他的詞也變得毫無規矩、變化無端。開心時他寫下「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除了他誰能將蛙聲寫得這麼唯美?與農人嬉戲時,他吟道「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除了他還有誰能寫出這麼調皮可愛的孩童?
  • 辛棄疾有首詞,五句話抄了五個人,沒有一字是原創,卻成永恆經典
    故人已去,只有秋雁年年從天上飛過。 這首詞只有區區五句,卻別有洞天,不容小覷,其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堪稱古詩詞中的極品。 從標題和字面意思上看,這無疑是一首送別詞,但又絕非僅此而已。
  • 辛棄疾最大度的一首詞,詞中10字被譽為千古絕調!全宋詞僅有一首
    這一句句,一字字何不是千古流傳呢?然而,這些詩詞雖然氣勢恢宏,但似乎與「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相比還是差一點火候的。為何這樣說呢?辛棄疾有一句詞名曰《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其中的一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只有10個字,卻被後世譽為千古絕調!
  • 辛棄疾公然抄襲?一首詞總共只有5句,沒有一句是自己寫的
    集句詞,是一種特殊的詞體。所謂「集句」,是指集前人的詩文成句而融匯成篇的一種作詞方法。由於它要求一首詞全部使用前人的詩句而不得添減一字。所以在很多人看來,這不就是抄襲嗎?但事實上,它要比抄襲複雜得多。因為創作集句詞,需要作者對原詩句融會貫通才行。
  • 辛棄疾為好友祝壽寫下這首趣詞,句句都是典故,詞中之龍名不虛傳
    以辛棄疾的耿介直男性格,能擔得起他誇上一誇的人,其實不多,但都挺有意思。這第一誇,他誇的是自己的髮妻,愛人過壽,他寫下了一首《浣溪沙·壽內子》,在詞中他寫道:「年年堂上壽星圖」,是滿滿的祝福,字裡行那股子恩愛勁兒令人會心一笑。
  • 洞房夜蘇軾寫了一首詞,通篇都是「抄襲」,不料卻成名句,太肉麻!
    蘇軾的一生中,創作了上百首膾炙人口的佳作,但是其中有一首卻非常的特別,當時蘇軾只有19歲,王弗16歲,兩人情投意合,喜結連理。在新婚洞房之後,蘇軾給王弗寫過一首肉麻的情詞,這首詞可謂是肉麻至極、情感細膩,令人讀來不禁臉紅。
  • 詞的形式美:蘇軾帶頭,辛棄疾兜底,敢於「出格」,能出好詞
    這並非僅僅是蘇軾敢於在內容上「豪放」,而是蘇軾從來是個「自成一家」的人,他首先就敢「出格」。蘇軾木雕像你們都說詞跟詩不一樣,蘇軾偏要說詩詞可以相互借鑑,詞的風格和意境完全可以跟詩去借鑑。大家都說,詞的韻格,應當這樣,蘇軾偏偏幹「出格」的事兒。而且,一出就出成名篇。
  • 辛棄疾的一首詞,以小見大,其中一聯五味雜陳
    23歲那年,辛棄疾率眾起義,之後參加了耿京的起義軍。耿京派辛棄疾南下,與朝庭聯繫,共同抗金。在辛棄疾離開的這段時間,義軍中起了變故,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張安國投敵。辛棄疾聽聞這個消息,極度憤怒,只率領了五十餘騎人馬殺入金營,生擒了張安國,將他帶回南宋朝庭問斬。辛棄疾此舉英勇無匹,舉國震動。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被稱為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究竟是什麼詞呢?竟然能有如此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李煜最牛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詞,慷慨激昂,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個不得了
    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是一個赤誠的愛國者。他文武全才,武能上馬殺賊,文能揮筆賦詩。不論是武將還是文官,辛棄疾都幹得非常出色。辛棄疾有一首詞,備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一首詞中,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人了不得。
  • 辛棄疾一首冷門送別詞,慷慨激昂深情似海,詞尾2句令人大徹大悟
    (歡迎關注「文化點心鋪」:這裡沒有高深莫測的大道理,只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識。學無止境,每天陪伴!)在詩詞賞析這個問題上,每每向讀者介紹一些很冷門的詩詞時,總會有些網友跳出來反駁到:「哪裡冷門了?是你水平不夠吧!小學剛畢業呢?」一開始的時候,我還會忍不住爭論幾句。後來,就不想再理睬了。
  • 辛棄疾的炫技之作,十句話十個典故,均出自四書五經,千古奇詞!
    文/藍夢島主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詞中之龍」辛棄疾是個「用典狂魔」,他的詞作,不但意境絕美、氣勢磅礴,而且底蘊深厚、技法高超。除此之外,辛棄疾另有一首炫技之作《踏莎行·賦稼軒集經句》,其詞曰:進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請學樊須稼。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牛羊下。去衛靈公,遭桓司馬。東西南北之人也。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
  • 辛棄疾晚年為了戒酒,所作一首戒酒詞,讓人從頭笑到尾
    在古代時期文人大家,似乎都格外喜歡喝酒。高興時要飲酒,憂愁時更要飲酒。朋友相聚少不了要大擺酒席,若要與朋友分別了,滿腹惆悵也要獻上薄酒一杯。當詩詞遇上酒,也引發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應。有人喜歡喝酒,便也會有人想要戒酒。在北宋時期,著名詞人黃庭堅,就曾經在自己的夫人去世後,決定要戒酒,不過15年之後,他還是破戒了,為此,還特意寫下了一首詞來調侃自己。
  • 蘇軾寫給妻子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多句經典名言,把妻子誇上了天
    蘇軾寫給妻子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多句經典名言,把妻子誇上了天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蘇東坡肯娶我的話,我一定立馬答應。他不知道,能成為世上第一個閱讀蘇東坡詩文的人,能一天到晚聽到蘇東坡談笑風生的人,該是怎樣的幸福!像蘇東坡這樣詩文書畫和人品道德都趨於完美都富於魅力者實在也是鳳毛麟角,對於蘇子詩文,用什麼樣的溢美之詞都覺得不為過。
  • 用一首半「抄襲」的詞,換得美嬌娘,這豔遇除了他也沒誰了
    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擅長填詞的名人大家也是數不勝數,可用一首半原創的詞換得一個美嬌娘的,恐怕除了宋祁再也沒誰了吧!宋祁是誰?也許有人還不太清楚,畢竟他的名氣和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還是差了一大截的。但說到他的名句恐怕又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描寫的是什麼內容,詞中的關鍵字是什麼?
    這是一首現實與夢想結合的詞作,也是一首抒發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詞作。在解讀詞作以及分析詞中的關鍵詞時,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對辛棄疾和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做一個交代。這樣更有助於理解好這首詞作的內涵和意義,以及詞中的關鍵字。
  • 辛棄疾回憶沙場往事,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
    辛棄疾作了一首著名的「穿越」詞,陳同甫受到詞作的激勵,三度上書朝廷,要求抗金,結果反被拿下大獄,差一點丟了性命。在詞中,他夢想自己一覺醒來,「穿越」回疆場,與軍中的兄弟們有肉同吃,有酒共飲,一起上陣殺敵。
  • 你知曉以「詞中之龍」辛棄疾為首的辛派詞人群嗎?
    「詞中之龍」辛棄疾是南宋影響力最大的詞人,其詞抒發了自己的抗金抱負,風格豪放俊致,率直慷慨。在他的影響下,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辛派詞人群,據史載其主要成員有陳亮,和號稱「三劉」的劉過、劉克莊、劉辰翁。他們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其性格卻不完全相同,人生際遇亦迥異。 聊聊他們的情況,對了解宋詞的發展變化頗有裨益。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僅一個愁字,卻寫出了無限愁
    《滿江紅·點火櫻桃》是南宋詞宗辛棄疾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詞,該詞不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那種直抒胸臆的作品。而是假託小兒女情懷,通過對江南春景美好卻易逝的感嘆,帶出對家山的思念,政治願望落空的感嘆。以此來排遣愁懷。全詞中只用了一個「愁」,卻讓人讀出無限的愁。
  • 蘇軾的一首悼亡詞,無一情字,卻句句含情,讀之令人潸然淚下
    蘇軾寫衣服寫出了風度與性格;蘇軾更是一個美食家以他的名號命名的東坡肉和東坡肘子,想想就覺要流口水了;蘇軾所住的每一所房子幾乎在詞中都有房屋的痕跡;行就更不用說了,蘇軾一生都在被貶與被貶的路上一生去過90多個城市,也算是個旅遊達人了。蘇軾的詞既有豪放的千古之情,也有哀婉悲切的悽涼,如果說哪一首詞是蘇軾最悲傷、最蘊含深情的詞我想一定是這一首悼亡詞《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