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愛國詞人辛棄疾,二十歲時曾為抗金義軍領袖,僅率五十騎就敢深入金營斬殺叛徒。回歸南宋後,辛棄疾原以為可以大展拳腳,收復失土;誰料到終其一生遭到朝中「投降派」排擠,再也未能重返戰場。
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四十八歲的辛棄疾與龍川先生陳同甫在上饒會面。二人撫今追昔,暢談平生志向,互相填詞唱和。
辛棄疾作了一首著名的「穿越」詞,陳同甫受到詞作的激勵,三度上書朝廷,要求抗金,結果反被拿下大獄,差一點丟了性命。
在詞中,他夢想自己一覺醒來,「穿越」回疆場,與軍中的兄弟們有肉同吃,有酒共飲,一起上陣殺敵。詞作富有驚人的藝術想像力,內容畫面感極強。現實時空與夢想場景交錯,結局催人淚下,感人至深。
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文賞析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南宋·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詞作意譯:醉後挑亮燈芯,仔細撫看我手中的寶劍,不知不覺就睡著了,醒來後又聽到軍營中號角聲。士兵們正在分食著烤牛肉,古弦彈奏出塞外粗獷蒼涼的樂聲。時間是秋天,沙場正在點兵。
戰場上,「的盧」馬跑得飛快。勇士拉弓如滿月,鬆手的一剎那,爆發出驚雷般的響聲。就這樣,圓了君王與我們的英雄夢。
就這樣,贏得我們彼此生前身後的名。多麼的好啊!可惜,一股力量又把我帶回了現實。再看看鏡中的自己,已經成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
詩的第一句說「醉裡挑燈看劍」,喝醉了酒,為什麼要「挑燈」呢?原來蠟燭燃燒到一定程度後,要剪去燈芯的一截,光線才會變得更明亮。
詩人挑亮燈芯,是為了仔細撫摸那一柄,從少年時代就佩戴在自己身邊的寶劍,它已經被埋沒多時了。詩人看著它追憶往昔,看著看著,詩人就睡著了。
夢中他「穿越」到了沙場上,那裡正在進行出徵前的準備工作,他看到將士們吃著烤牛肉。這種牛肉不是普通的牛肉,他是《世說新語》中豪富王愷的「八百裡駁」,是一種善於奔跑的好牛。
軍隊裡彈奏的樂器是「太帝使素女鼓」的五十弦瑟,軍中的將士們得到了最好的待遇,因為君王要讓他們去上陣殺敵。
然後,他夢到自己胯下騎著可以「一踴三丈」的名馬「的盧」。他對著敵人拉開弓箭,箭矢離弦時,發出驚雷般的響聲。
戰場上殺聲四起,弓弦的聲音是不可能聽到的。可是辛棄疾在這裡卻通過自己的藝術想像力,極富創意地誇張了這種響聲。讓人想起莫言在《透明的紅蘿蔔》中寫一根頭髮絲兒落地時,發出「咣」地一聲。
僅僅用兩句詩,就把一場精彩的戰爭交代過去。然後詞作進入第三個階段,詩人開始感嘆,就這樣了卻了君王與我們的「天下事」,大家都得到了應有的榮譽,那不是很好嗎?
然而,這只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夢想罷了。很快他就回到了現實,不再是戰場上那個騎著名馬,挽弓如霹靂的神將,變回了一個白髮老人。
二、辛棄疾與陳亮
陳同甫本名陳亮,號龍川先生,是南宋時期性格極為剛烈的主戰派。他自稱穎川陳氏之後,家裡原來十分富有。曾祖父在宋徽宗宣和年間,為抗金而死。
陳亮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兼文學家,後來成為了永康學派創始人。因為祖父之死,他從小便鑽研兵法,立志抗金。
陳亮曾經在淳熙五年上書力主抗金,反對議和,結果兩次被主和派送進監獄。第二次得到辛棄疾等人的幫助才順利出獄。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陳亮從浙江永康千裡迢迢來到鉛山與辛棄疾會面。當時辛棄疾已賦閒家中七八年了,二人談起抗金志向,通過填詞來抒發自己胸中的情懷。
宋代君主不信任武將,只重視文臣,軍士的待遇很不好。辛棄疾想要讓士兵們像他的詞中那樣,吃著「八百裡」這樣昂貴的牛肉,聽著上古樂器演奏的音樂,再騎一匹像的盧那樣的快馬,這只能是他與陳亮共同的夢想罷了。
二人唱和完畢之後,耿介的龍川先生仿佛是受到了辛棄疾詞作的鼓舞。他親自跑到建康一帶觀察軍事地形,然後回京,第三次上書朝廷,建議讓太子駐軍在建康,以展示南宋銳意恢復的決心,結果再度遭到朝中反對勢力打壓。
因為和他同席赴鄉人壽宴的人意外猝死,反對派就誣指是他謀殺。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將他下了大理寺獄。幸得少卿鄭汝諧在光宗面前求情,才得到免死。
五年之後,紹熙四年(公元1193年),五十一歲的陳亮考中了狀元,然後在第二年就病逝了。與此同時,辛棄疾短暫出山兩次之後,又回到上饒隱居。
得知陳亮的死訊後,辛棄疾替他作了一篇《祭陳同甫文》。然後寄情於山水,開始大量創作山水田園、世情風俗之作。陳亮一生的夢想,就這樣隨著他的去世而終結了,但辛棄疾的夢還沒有醒來。
辛棄疾的內心是矛盾而又複雜的,他十分清楚,現實根本容不下他的志向,可是他依然會時不時地在「醉裡挑燈看劍」,撫今追昔。
結語
辛棄疾這一首詞,不但是歌頌愛國主義精神的絕妙好詞,同時也是藝術表現力絕佳妙詞。其中一些描寫手法,值得今人學習。
該詞共分四個階段,從醉裡挑燈,到夢回連營,再到沙場奮戰,最後又回歸現實。
第一個階段是挑燈看劍的特寫,表達作者對佩劍的長情。
第二階段寫沙場秋點兵的場面,渲染出理想中的戰場氛圍和軍人應有的待遇。
第三階段特寫勇士在戰場上挽弓殺敵,驚心動魄的過程。用慢鏡頭幫助自己與讀者,一起回味獻身殺敵的精彩過程。是全詞藝術水準最高的部分。
第四階段陳述心中所想,再回到現實中,通過自己的白髮形象製造落差感。催人淚動,惹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