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其中10個字千古名句,詞中之龍有氣魄

2021-01-11 美詩美文

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主要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其中豪放一派又以蘇軾、辛棄疾為最。蘇辛的詞作中從不乏慷慨激昂之語,蘇軾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辛棄疾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哪怕是歷經千年讀者依舊能夠透過時間的脈絡感受到他們的沖天豪氣。

雖然蘇辛都是豪放詞的代表人物,不過由於身處的年代不同,其實他們的詞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蘇軾所生活的年代,宋朝還沒那麼羸弱,所以蘇軾雖然一生貶謫顛沛流離,但是很多時候他遭遇的困境都是朝廷內部之爭,所以面對己身的宦海浮沉,蘇軾表現出的是一種豁達。而辛棄疾則不同,他所處的年代,宋朝已然是搖搖欲墜,他從一開始就以恢復中原為志,所以他更多時候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慷慨激昂。但由於南宋朝廷的苟安,他的一生只能壯志難酬,這也讓他後期的詞作豪放之餘更是多了幾分無奈的愁苦。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詞正是辛棄疾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當時他霸氣地將詞題寫在牆上,但其中除了磅礴的氣勢,更夾雜著難以言說的悲憤和怨懟,其中10字更是千古名句,讀完不得不感嘆:詞中之龍果然是有氣魄的。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辛棄疾的這首有悲有怨有氣勢的詞。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南宋-辛棄疾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作這首詞是在擔任江西提點刑獄之時,當時途徑江西造口心有所感寫下此詞。其中造口這個地方,南渡之初,隆佑太后曾在此被金兵所殺。所以這個地方其實對於辛棄疾來說是有特別意義的,或許在他心裡這裡就是象徵著中原的敗落。

這首詞正是以隆佑太后金兵被追殺之事起興。鬱孤臺下這贛江之水,其中又有多少令人傷感的淚水。這兩句詞人的情感是十分複雜的,既有對於當時的社稷岌岌可危的悲痛,也有對於金兵猖狂的悲憤,五味雜陳之下讓這兩句充滿了難以言說的悲涼之感。在這樣的地方,詞人自然免不了陷入對於往事的回憶,所以自然而然就是遠望已經陷落的曾經的都城,但是中間無數重山隔絕了詞人的視線,這樣的描寫給人一種封閉感,從中不難感受到詞人壓抑的悲憤。

下片起首兩句則是表達了詞人的決心和志向,重山或許能遮住遠望的視線,但是遮不住東流的江水,不難體味所謂江水實際上是指正義之所向,而這10個字也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可謂氣勢非凡。最後兩句則是從回憶和感慨回到現實,詞人在傍晚的江邊愁苦難抑,耳邊又響起陣陣鷓鴣啼鳴。這裡的「愁」是對於南宋朝廷苟安妥協的愁苦,而鷓鴣聲也可理解為廣大想要收復中原的心聲,其間雜夾著難以言說的沉重。

辛棄疾這首詞全詞沉鬱頓挫,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被譽為詞中瑰寶。歷經千年,至今讀之令人跟著詞人一同悵然,「詞中之龍」的詞作造詣令人嘆服。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最大度的一首詞,詞中10字被譽為千古絕調!全宋詞僅有一首
    「大氣磅礴」四個字一出,好像眼前就會形成畫面。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讓人流連忘返的小說,詩詞往往不需要慷慨激昂的豪言,也不用費盡心思的布局。只需小小情趣透過筆尖流露,就能讓人讀後久久不能平復,讓人難以忘懷,浮想聯翩。
  • 最該被課本收錄的一首詞,全篇都是千古名句,必將流芳百世!
    宋詞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而宋詞的豪放派代表辛棄疾,更是將自己的愛國情懷融入詩詞裡,他曾經有一篇詞作被稱為是生平之最,到底是哪一首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據說這一首詞,通篇都是千古名句,從未被超越過,讀起來朗朗上口,盪氣迴腸。
  • 李煜很牛的一首詞,僅27個字共有3個千古名句,其中一句家喻戶曉
    李煜晚年的詞作,可以用4個字來形容:洗盡鉛華。他後期的詞作最大的特點是:極少用典、極少用生僻字、極少寫長詞、極少湊字數。所以當年上學時,筆者最愛的便是背他的詞。他的詞就像白開水,但讀來卻讓我們懂得,真正的好水是比加了上好的茶還要香醇的。
  • 李煜最牛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或許從未被超越
    生在皇家,當個弱地的君王,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個詞中之帝,卻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來說,讓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來說,有了他的加入,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存世的僅30餘首,字數加起來或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
  • 辛棄疾很悲憤的一首詞,寫盡壯志難酬的無奈,最後一句成千古經典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配圖來源於《墨魂》截屏,侵刪)辛棄疾有一首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非常非常有名,幾乎很多人都可以倒背如流。從標題可以看出,這是他寫給陳同甫的詞。今天要介紹的,也是辛棄疾與陳同甫酬和的詞作,最後一句"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 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中年別號稼軒居士;南宋時期,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濟南市歷城區)人。是南宋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美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更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徵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
  • 辛棄疾很「狂」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在宋詞中,還出現了像蘇軾、辛棄疾這樣的代表人物。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派的詩人,但是由於生活時代的不同,他們的詞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古往今來,豪邁的詩句有不少: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經典的10首詞,驚豔千年!你最喜歡哪一首?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 辛棄疾最經典一首詞,寫盡人生艱難世途險惡,最後兩句是千古名句
    辛棄疾是文人中少有的真英雄真豪傑,然而自古英雄皆寂寞,從來豪傑最傷心,英雄豪傑,總不免被世人中傷,總不免被世事消磨,因此,向來豪放的辛棄疾,也有感嘆人生艱難的詞作。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首詞寫於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春辛棄疾自豫章赴行在臨安途中,此時,辛棄疾已經經歷了不少仕途挫折,所以這首詞雖是送別詞,但詞中卻處處在寫人生的艱難與世途的險惡。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
  •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辛棄疾,字幼安,別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一生力主抗金,為恢復中原而殫精竭慮,一腔赤誠全部傾注於詞作中,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 被大才子楊慎譽為「稼軒詞中第一」,辛棄疾的這首詞妙在何處?
    辛棄疾有一首詞,深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這首詩詞裡,有突出的歷史人物,更有深厚的見解。辛棄疾用典的高明之處,是能夠將眾多典故融會貫通,猶如一個高手下棋之時,將每一粒棋子都放在該放的位置,以便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雖說辛棄疾是個男人,但是「俠骨男兒也有情」,多少好男兒徵戰沙場,豪情萬丈,心裡都有一個佳人存在,都有一絲柔情。一心想要上戰場,驅除金兵,收復中原故土的好男兒辛棄疾,內心也有脆弱的時候。
  • 辛棄疾一首出神入化的詞,平淡中句句都是講究,詞中之龍已入化境
    有人給宋代詞壇的這些群星作過一個排名調查,想列出個前10名,結果發現當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無論怎麼個排法,都難以人人信服。但不管如何排,有一個人都穩坐前3的寶座,這個人就是詞中之龍辛棄疾。一生戎馬的辛棄疾與蘇軾並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將宋詞推向了一個嬉笑怒罵皆可成文的境界。或許是因為一生金戈鐵馬,讓他生性灑脫豪放,於是他的詞也變得毫無規矩、變化無端。開心時他寫下「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除了他誰能將蛙聲寫得這麼唯美?與農人嬉戲時,他吟道「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除了他還有誰能寫出這麼調皮可愛的孩童?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在他的詩句中,我們總是能讀出許多人生哲理。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在詩詞的世界,有不少佳句展現詩人灑脫的一面。
  • 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至今未被超越
    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至今未被超越在他所有的詩詞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他那一首《虞美人》,隨便拿出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詞帝李煜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或許從未被超越
    詞帝李煜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或許從未被超越生在皇室,當個弱地的皇帝,這個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作詞,做一個詞中之帝,則是李煜自身的選擇。對南唐而言,令他登頂帝位是悲劇的;但對文學界而言,有他的進入,詞作為一類詩歌體裁,當作熠熠生輝。說起李煜,你會想到他的什麼呢?
  • 蘇軾很難超越的一首詞,只是開篇13個字,就已驚豔世人千年
    提起他的名字,一股豪邁之情浮現在腦海中,那個狂放不羈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在了後人記憶裡。「豪放」已經成為了他的標籤,這是一道永遠不會磨滅的光環,也源自於他作品中攜帶的豪情與氣魄。而在他的眾多詩詞中,有一首詞只是開篇13個字,就已經驚豔世人千年。
  • 李煜寫的一首詞,短短4句皆是名句,多年來從未被超越
    生在皇家,當個弱地的君王,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個詞中之帝,卻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來說,讓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來說,有了他的加入,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被稱為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究竟是什麼詞呢?竟然能有如此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平生塞外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他是慷慨悲壯的英雄,也是情感熾熱的詞人,他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卻一生寂寞。「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的辛棄疾,一生寫過多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豪邁詞篇,更是不乏「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委婉。但我今天想寫的,是稼軒先生另外一首充滿悲壯雄心的佳作——《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 李煜這首詞,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最後9個字也就他寫得出來
    筆者說只有30多首,不知道會不會有小夥伴覺得有些驚訝:才這麼點數量嗎?是的!能確定出自他手的,只有這30多首,他在文壇留下的作品加起來僅有這幾千字,字數和一篇散文差不多。就是這幾千字,將李煜捧上了詞中之帝的寶座。有人說,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比蘇軾、辛棄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