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才子楊慎譽為「稼軒詞中第一」,辛棄疾的這首詞妙在何處?

2020-12-10 佳佳樂多

被大才子楊慎譽為"稼軒詞中第一",辛棄疾的這首詞妙在何處?

宋代大詞人辛棄疾,人盡皆知的愛國者,歷史上的他文武全才,武能上馬殺賊,文能揮筆賦詩。不管是武將或者文官,辛棄疾都有著傑出的表現。辛棄疾有一首詞,深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這首詩詞裡,有突出的歷史人物,更有深厚的見解。

辛棄疾用典的高明之處,是能夠將眾多典故融會貫通,猶如一個高手下棋之時,將每一粒棋子都放在該放的位置,以便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而在稼軒詞中,用典最為出神入化和經典作品之一,無疑便有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這首詞,無論是用典數量還是質量,都臻於一流,可以說是辛棄疾用典語言藝術的代表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複雜的心情時寫下的。

辛棄疾66歲時,韓侂胄執政,積極籌劃北伐,即使年近古稀,辛棄疾依然一腔熱情。辛棄疾被重新啟用為漸東安撫使,戍守江防要地京口。辛棄疾固然想要收復河山,可是,對於韓氏冒進的做法又十分擔憂,懷著複雜的心情,他寫下了這首名作。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其實這首詞最大的特別是用引用典故。全詞104個字,卻包含四個歷史人物,個個了不得。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孫仲謀,是孫權。以"千古江山"起筆,噴薄而出,力沉勢雄,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氣魄和無比寬廣的胸襟,為本詞定下了較高的格調。

戰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後遷都建康,一直在江東佔據,為世人都認可的一代英雄豪傑,辛棄疾對孫權有著額很高的讚賞。這四十三年中,金國與宋朝烽火連綿,連年不絕。但是作者就算是一直極力主戰,開始收復故國不害怕艱苦,戎馬一生,眼看著時間的流逝,機會不會自己來到,索性心中自有一腔無從說起的悲憤。最終作者以廉頗自比,抒發了自己尚有為國效力的決心和力量。

我讀的這本《辛棄疾詞傳》,選取了辛棄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蘇軾詞傳》《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號稱詞中之龍的辛棄疾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詩人,將領。山東濟南人,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擅長詩文,但是卻以詞作著名於世。他的《稼軒詞》收錄了六百多首詩詞,數量極多,質量也堪稱上品,冠絕兩宋,乃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 辛棄疾詞二十首
    [4]本闋為稼軒吐露心中積鬱之詞。詞的主旨單純,不難理解。以前喜歡「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這句話,化用桓溫事。嘆年華易逝,壯志未酬。近來了解稼軒的生平後,喜歡上「把吳鉤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句話,同情他的遭遇。佩服那種偉大的孤獨感。在精讀了628首稼軒詞全集後,發現類似主旨的詞太多,集中大量出現,產生「審美疲勞」。
  • 詞龍辛棄疾一生寫了無數個詞,但在這首壯麗的歌中
    這是後人對辛棄疾最恰當的評價,如果不是北宋的朝廷,那麼辛棄疾晚年就沒有別的選擇了,戰場上本來會有一位將軍從萬軍贏得一位敵軍將領的頭像,但文學史上的稼軒就少了稼軒,他大膽奔放,不乏柔情。第二句是關於他領導的部隊,這讓晉軍聞風喪膽,他們晚上準備箭袋,隨時警戒,然而我們漢人的箭一早就飛向了金大軍。在這首詩的第一部分,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非常強大和慷慨的意境,他使人感到著迷和興奮。
  • 「詞中之龍」辛棄疾六句稼軒詞,讀懂詞中的大丈夫!
    稼軒詞多是壯懷激烈的內容,他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風花雪月似乎與他無緣,以致有人認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那人」,是作者人格的象徵。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 雄深雅健,激昂排宕——《稼軒詞》
    《稼軒詞》集錄詞作600多首,是宋人詞集中最豐富的一家。其內容廣闊,充分表現了愛國主義的精神以及壯志不得抒展的悲憤情緒。除愛國的主題外,辛詞還有描寫農村生活以及閒適的篇章,這些農村詞或閒適詞中也有一部分是表現怨艾情緒的,其實是愛國詞的一種變調。由於稼軒詞的內容多與戰爭和軍事有關,相應地使詞的意象群也出現了一次大轉換。刀、槍、劍、弓、箭、鐵馬、旌旗、將軍、奇兵等意象的頻繁出現,構成了詞史上罕見的軍事景觀,使詞中女性的柔婉美讓位於血性男兒的力度美和崇高美。
  • 小毛每日讀辛棄疾詞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太常引·一輪秋影轉金波 宋:辛棄疾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也曾譏諷主和派誤國,如將之喻為「水底鳴蛙」、「枝上蟬噪」,也曾「何處望神州」、《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陌上柔桑破嫩芽」是少許的自然和詩意,我時而也有想過,人看似風光,實則尚不如牆角的柔桑嫩芽,春去冬來,草木枯萎後尚有逢春再來的一日,人卻是不能的,這個時候,稼軒常常喜歡問萬事,問萬物「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
  •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辛棄疾,字幼安,別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一生力主抗金,為恢復中原而殫精竭慮,一腔赤誠全部傾注於詞作中,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 蘇東坡和辛棄疾最逗的兩首詞,詼諧有趣,真是兩個有趣的靈魂
    這自然引人聯想到蘇軾因「烏臺詩案」貶謫黃州的事情。此詞關鍵在於「無垢」二字,是佛家常用術語,比喻一切本來清淨。「本來無垢」,暗合《菩提偈》「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之意。這首小詞雖不甚優雅,卻足見東坡天性,率真風趣。蘇東坡寫出這樣幽默詼諧的小詞倒是情理之中的,畢竟是他平時幽默詼諧的風格。
  • 羅貫中比楊慎早150年 楊慎臨江仙為何成為三國演義開篇詞
    當年《三國演義》電視劇還把這首詞譜曲當作主題歌播放,我記得是楊洪基演唱的。多年以後,這首歌也成了大衣哥的成名曲。這首臨江仙是明朝才子楊慎的作品,但是楊慎出生在1488年 ,去世於1559年,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比楊慎早生了150年。 他的作品中怎麼會出現後人的詩詞呢?這一點不奇怪,因為不是羅貫中放進去的。
  • 作者被譽為清代的蘇辛,這首詞風趣幽默,筆法更是新穎
    五代時的馮延巳以及北宋的晏殊都是詞壇大家,但他們只將其作為茶餘飯後的休閒活動,以抒發自己的閒情逸緻。北宋的範仲淹則發展了宋詞,開始以詞言志,一曲《漁家傲》,讓我們難忘「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另一位大文豪蘇軾更是在《江城子》中抒發豪情,「老夫聊發少年狂」,讓讀者見識了東坡先生的曠達不羈。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彼時,辛棄疾剛剛被貶官為民,閒居於帶湖。一個清秋的夜晚,他來到博山腳下一戶姓王的人家投宿。這兒只有幾間破舊的小草庵,屋後是一片竹林、環境十分荒涼冷落。詞人觸景生情,百感交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寫成了這首寄寓很深的小令。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描寫的是什麼內容,詞中的關鍵字是什麼?
    今天重讀這首詞作,一下子將我的思緒引入了詞作中所營造出的意境,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這首詞的中的關鍵字是什麼呢?思慮再三,所以我想將自己對這首詞的看法寫出來。這是一首現實與夢想結合的詞作,也是一首抒發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詞作。在解讀詞作以及分析詞中的關鍵詞時,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對辛棄疾和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做一個交代。這樣更有助於理解好這首詞作的內涵和意義,以及詞中的關鍵字。
  • 楊慎《臨江仙》,好像也不怎麼樣,憑啥成為《三國演義》開篇詞?
    於是有人說了,這首《臨江仙》平平無奇,若非《三國演義》加持,連佳作都算不上,何談流傳千古,哎,真是什麼人都有,張口就來,先看全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詞,慷慨激昂,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個不得了
    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是一個赤誠的愛國者。他文武全才,武能上馬殺賊,文能揮筆賦詩。不論是武將還是文官,辛棄疾都幹得非常出色。辛棄疾有一首詞,備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一首詞中,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人了不得。
  • 「詞中之龍,飛虎之帥」辛棄疾在鎮江:為何反覆提到孫權?
    文 / 文化星河前言:南宋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的辛棄疾,最初是出生在金國的,後歸南宋,其一生志在報國,卻報國無門,壯志未酬。辛棄疾其人,除了是詞人,還是將帥,曾經創建飛虎軍。而其所處的南宋,一直偏安一隅,對於恢復河山沒有很大的決心和舉動。這一切都讓志在恢復山河的辛棄疾痛心疾首,在這兩首詞中,他反覆提到曾在鎮江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通過懷古,表達了自己的心緒,至今讀來讓人無限惋惜。
  • 明朝第一才子,被人稱為一代流氓,晚年留下一首詞,現成千古絕唱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卻被人稱為一代流氓,因為勸阻皇帝認爹,被貶到邊疆30年。晚年寫下一首詞,成為千古名詞,幾乎人人會背。他的一生令人唏噓,他的一生堪稱傳奇。他是誰?他就是——楊慎。楊慎的學問非常廣博,經史、詩文、詞曲訓詁、音韻、哲學、金石、書畫無所不通,天文、地理、生物、醫學各領域全面涉獵,留下了《升庵詩話》、《五言律祖》等專著。楊慎以才學出眾,被譽為明代三才子之首,號稱明代第一才子。
  • 辛棄疾詞二十二句
    在這裡我們也可以說:辛棄疾喝的不是酒,是無奈,喝的是自己的一生。愛他的灑脫,對生死的灑脫。愁的不是生命還剩多少,也不為年老多病而感傷。只關心人生還有幾次痛飲。通讀稼軒詞集,發現其中有很多談到「歸隱」的句子,其實這只是他習慣性發牢騷而已。他的理想從未改變——抗金復國。「江湖有歸雁,能寄草堂無」?這「草堂」是指「杜草堂」杜甫嗎?杜甫與他一樣,是一個單純而有信仰的人。
  • 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中年別號稼軒居士;南宋時期,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濟南市歷城區)人。是南宋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美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更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徵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
  • 辛棄疾這首詞懷古傷今,竟然還自問自答起來,深意不失千古絕唱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詞人,一生著作極豐,當之無愧的揮墨巨匠。同時他也是一位抗金愛國將領,一生戎馬,為收復失地而奔走奮戰,名副其實的民族英雄。 作為詞人,稼軒詞五光十色,風格明快有之,沉鬱頓挫有之;豪放奔騰有之,婉轉愁緒有之,善用典故更是辛棄疾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