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臨江仙》,好像也不怎麼樣,憑啥成為《三國演義》開篇詞?

2021-01-19 隨手談詩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朝楊慎的《廿一史彈詞·說秦漢臨江仙》,後來毛宗崗父子在批評《三國演義》時一番騷操作,把這首詞作為了《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不得不說,毛氏父子批三國雖然有點胡說八道,瞎改亂改,但這個操作還真是神來之筆。

於是有人說了,這首《臨江仙》平平無奇,若非《三國演義》加持,連佳作都算不上,何談流傳千古,哎,真是什麼人都有,張口就來,先看全詞: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其人

楊慎,一個既有錢又有才的男人,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他爹楊廷和是當朝首輔,正常情況下,像楊慎這種家世應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不巧,嘉靖皇帝上位後搞了一出「大禮議」,楊慎被捲入其中,最後削官奪爵,流放雲南。

對於大多數讀書人來說,被貶官之後無非寫寫詩,抒發一下內心的憤懣,表達一下自己的志向,然後筆一丟,開始頹廢,但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是蒸不爛捶不破的銅豌豆,環境越艱苦,意志越堅定,比如唐朝的劉禹錫、宋朝的蘇軾、還有明朝的楊慎。

當時的雲南那條件多艱苦,可楊慎呢,天天四處遊歷,體察民情,然後寫詩作文,抒發感情,更寫下了被後世譽為「彈唱鼻祖」的《廿一史彈詞》,可以說,被貶官的經歷,雖然讓楊慎失去了報效朝廷的志向,卻激發了他的創作才情。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大致了解了楊慎的生平,再說這首詞就比較容易理解了。這是一首詠史詞,豪邁而深沉,寫的是歷史興亡,卻又不全是如此。

開篇「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讀就不由得讓人想起詩聖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想起坡仙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位作者都是一樣,用一去不返的江水,來書寫歷史進程,大有慷慨悲愴之感。

可是,那麼多風雲人物,他們也許能憑藉一己之力,改變局勢,卻阻止不了那洶湧向前的流逝波濤,後浪推前浪,新人換舊人,最終也不過「是非成敗轉頭空」,不變的,只有永不停歇的流水,和亙古聳立的青山罷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是一聲悠長的嘆息,青山依舊在,是在尋找永恆。

如何才能永恆呢?從「是非成敗」功名利祿中解脫出來。你看江上那駕著一葉扁舟的白髮漁樵,他們是多普通的人啊,卑微到歷史的長河中都不會有他們的名字,可是他們已經「慣看秋月春風」,也只有他們這樣的人,才會在與朋友相見時,痛快地暢飲,至於那些被浪花淘去的英雄,不過是他們喝酒吹牛時的談資。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這首詞,從歷史興衰,到對生命的探索,最後感悟人生,他出身豪門,還懟過皇帝,是怎樣的意氣風發,如今卻被流放到偏遠之地,回想曾經,可不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到雲南之後,他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意志消沉,反倒是隨遇而安,四處遊歷求學、考察當地的風土人情、並把學到的看到的都作詩文以記之,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境界?因為「是非成敗轉頭空」。

李世民說「以史為鏡」,楊慎正是在歷史這面鏡子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哲理,看透了人世間的沉浮,那麼好,既然是非成敗都轉頭空,又何必耿耿於懷人世間的蝸角虛名,所以,乾脆打魚砍柴,春風秋月,有一二老友相伴,堅守在這蠻荒之地,堅守住自己的節操。

江上一葉扁舟,一個漁翁,一個樵夫,他們正在舉杯暢飲,以歷史上的英雄為笑談,嘿嘿,你仔細看,那漁樵中的一個啊,不是別人,正是楊升庵!

相關焦點

  • 羅貫中比楊慎早150年 楊慎臨江仙為何成為三國演義開篇詞
    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明朝的楊慎所寫的《臨江仙》,會出現在羅貫中《三國演義》開篇詞?前言讀過羅貫中《三國演義》的人,對於這首開篇詞一定很熟悉: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明朝楊慎的《臨江仙》,卻如何成為了元末明初《三國》的開篇詞?
    有朋友提問:為什麼明朝的楊慎所寫的《臨江仙》,會出現在羅貫中《三國演義》開篇詞?這是版本問題。《三國演義》前面有《臨江仙》也就是這麼回事。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而楊慎的這首《臨江仙》的問世至少在羅貫中後一百年。所以肯定不是羅貫中自己加在前面的。也不是楊慎加在前面的。按照常理來推斷,肯定是在明清的《三國演義》版本整理中,後來的編者加上去的。
  • 羅貫中死後,《臨江仙》才被寫出,如何成為《三國演義》開篇詞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在公元1400年前後仙逝。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並不是羅貫中所做,而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所做。但是,楊慎在1488年才出生。▲羅貫中雕像那麼問題來了,《臨江仙》寫出時,羅貫中早已去世多年,它為何會成為《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呢?《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楊慎《臨江仙》,隨口而出全是大白話,為何能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楊慎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作《臨江仙》一曲,因毛宗崗父子將其作為《三國演義》開篇詞,又因央視版《三國演義》將其作為主題曲,而為人熟知,有人就說,要不是毛宗崗和央視,這首詞也不過平平無奇,滿篇大白話,實在算不得上品。對此,我只能說:呸!《臨江仙》我們先看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 《三國演義》篇首詞《臨江仙》(明-楊慎)感受
    《三國演義》篇首詞《臨江仙》(明-楊慎)感受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上面的作品是《三國演義》的篇首詞,是明代楊慎的作品,是一道中調(詞的分類,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分上下兩闕,現在我們來認識它。上闕以長江東逝水開篇,作者感嘆任何事物都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消逝。三國通篇寫了多少英雄,從黃巾之亂開始的群雄逐鹿,到曹操煮酒論英雄中曹操、劉備和孫權。
  • 楊慎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為何成為《三國演義》卷首語?
    看到這幾句歌詞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這是電視劇《三國演義》87版的片頭曲,也是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詞。雖然大家對歌詞極為熟悉,但如果不了解情況的人會誤以為這原本就是羅貫中寫的,因為詞意和《三國演義》中的意境非常貼合。事實上,這首詞的出現比《三國演義》晚了一百年左右,它的作者是明朝學者楊慎,詞牌名為《臨江仙》,是清朝毛宗岡把它拼湊上去的。
  • 重讀經典:《三國演義》第一詞《臨江仙》邀您尋古探幽看經典傳承
    ——調寄《臨江仙》大家看到這上面的內容是不是很熟悉。不錯,這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三國的波瀾壯闊就是在它的引導下,緩緩拉開了歷史的帷幕。我們感謝羅貫中先生,把正史《三國志》以較為通俗的語言講給我們聽,讓枯燥的正史變得有趣,讓歷史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 《三國演義》卷首語「臨江仙」作者究竟是誰?(作者 崔學法)
    」這首《三國演義》卷首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隨著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播放進入了千家萬戶。這首《臨江仙》與北宋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把中國古典詩詞的豪放派推到了高峰。同時,也是至今街頭巷尾、華堂雅齋文化場所首選書法條幅。多數這副條幅落款前均書「錄自羅貫中《三國演義》卷首詞。
  • 詞牌釋義:《臨江仙》流麗諧婉,聲情掩抑,楊慎的最為經典!
    01《三國演義》開篇就是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也是楊洪基唱得《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是最能直觀體現《臨江仙》詞牌魅力的歌曲了。《三國演義》的開頭詞,當時還以為是羅貫中原創。直到後來才知這是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詞作,在明代詩詞成就高的楊慎的成就是出類拔萃的,其也有很多優美的詩句傳世。
  • 羅貫中生活年代比楊慎早,所以《臨江仙》非楊慎作品
    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詞出自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楊慎的作品《臨江仙》。為什麼有人會對此表示出懷疑呢?因為這首詞出現在了《三國演義》卷首,而《三國演義》成書於明朝初年,其作者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楊慎卻屬於明中葉人。
  • 楊慎黃峨:三十載離索,慣看了多少秋月春風,卻依舊不改青山
    楊慎,是明代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他的《臨江仙》流傳千古,毛宗崗父子將《臨江仙》放進《三國演義》作為開篇詞,《臨江仙》其實是楊慎作為《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初讀《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便覺得和《臨江仙》特別相配,大概都是灑滿了英雄的緣故吧
  • 後人披露楊慎《臨江仙》背景:創作在充軍路上
    後人披露楊慎《臨江仙》背景:創作在充軍路上 2012年03月29日 10:46 來源:四川新聞網-天府早報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老版《三國演義》的片尾曲《臨江仙》,讓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楊升庵走進了公眾視線。昨日,楊升庵第十四世孫楊德力首度披露 《臨江仙》的創作背景,並希望尋找一位編劇能手,把楊升庵的故事創作成劇本,為將來拍電視劇做準備。
  • 讀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感悟人生
    一部氣勢恢宏的《三國演義》,以一首詞拉開序幕,這首詞的份量自然不同凡響,先看原作: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是楊慎慣看秋月春風后的大徹大悟
    《臨江仙》 是明代文學家楊慎所做,清初毛宗崗父子在對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重新修訂時,將此詞列為全書卷頭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滾滾長江東逝水和楊慎的一生悲劇
    01《三國演義》開篇有一首著名的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花,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三國卷首詞的意義你讀懂了麼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寄《臨江仙》明朝「一代詞宗」楊慎當初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所作的《臨江仙·說秦漢》會成為毛宗崗修訂的《三國演義》的卷首詞,那麼毛宗崗為什麼將楊慎這首《臨江仙》冠於全書之首呢?
  • 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曲《臨江仙》的作者,曾遭廷杖
    這首《臨江仙》,相信許多人都對它耳熟能詳,尤其是這首詞曾作為1994年拍攝的電視劇《三國演義》開篇詞。這首詞曲調雄壯氣勢逼人,由滾滾東去的長江水開篇,上闕寫盡歷史興衰之感,和英雄末路之意;下闋筆鋒突轉,氣氛驟然舒緩放鬆,自江上漁樵而入,讚揚了一種淡泊寧靜心無旁騖,笑看人生百態世事流轉的態度。這首詞可謂是寫出了人生、看破了歷史。
  • 李煜的《臨江仙》,蘇軾的《臨江仙》,都不如他的《臨江仙》
    《臨江仙》是詞牌名,原來是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等。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自宋代開始,很多文人墨客都以《臨江仙》為題做詞,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全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表現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展現了作者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2、《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五代:李煜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菸草低迷。
  • 明朝作為封建王朝的巔峰,為何出名的詩詞只有楊慎一首《臨江仙》
    在如今的我們看來,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似乎成為了概括當時文化創作的最好的話語,但是正如我們所看見的一樣,為何明朝出名的詩詞僅僅只有一篇《臨江仙》呢?唐宋元時期將詩詞發展到了巔峰隨著文化的小船在歷史的長河中緩緩向前,唐朝的詩歌已經發展出了一個文化的巔峰。
  • 史上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臨江仙》,全詞意境開闊、盡人皆知
    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雙調小令,常見者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