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朝楊慎的《廿一史彈詞·說秦漢臨江仙》,後來毛宗崗父子在批評《三國演義》時一番騷操作,把這首詞作為了《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不得不說,毛氏父子批三國雖然有點胡說八道,瞎改亂改,但這個操作還真是神來之筆。
於是有人說了,這首《臨江仙》平平無奇,若非《三國演義》加持,連佳作都算不上,何談流傳千古,哎,真是什麼人都有,張口就來,先看全詞: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其人
楊慎,一個既有錢又有才的男人,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他爹楊廷和是當朝首輔,正常情況下,像楊慎這種家世應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不巧,嘉靖皇帝上位後搞了一出「大禮議」,楊慎被捲入其中,最後削官奪爵,流放雲南。
對於大多數讀書人來說,被貶官之後無非寫寫詩,抒發一下內心的憤懣,表達一下自己的志向,然後筆一丟,開始頹廢,但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是蒸不爛捶不破的銅豌豆,環境越艱苦,意志越堅定,比如唐朝的劉禹錫、宋朝的蘇軾、還有明朝的楊慎。
當時的雲南那條件多艱苦,可楊慎呢,天天四處遊歷,體察民情,然後寫詩作文,抒發感情,更寫下了被後世譽為「彈唱鼻祖」的《廿一史彈詞》,可以說,被貶官的經歷,雖然讓楊慎失去了報效朝廷的志向,卻激發了他的創作才情。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大致了解了楊慎的生平,再說這首詞就比較容易理解了。這是一首詠史詞,豪邁而深沉,寫的是歷史興亡,卻又不全是如此。
開篇「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讀就不由得讓人想起詩聖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想起坡仙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位作者都是一樣,用一去不返的江水,來書寫歷史進程,大有慷慨悲愴之感。
可是,那麼多風雲人物,他們也許能憑藉一己之力,改變局勢,卻阻止不了那洶湧向前的流逝波濤,後浪推前浪,新人換舊人,最終也不過「是非成敗轉頭空」,不變的,只有永不停歇的流水,和亙古聳立的青山罷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是一聲悠長的嘆息,青山依舊在,是在尋找永恆。
如何才能永恆呢?從「是非成敗」功名利祿中解脫出來。你看江上那駕著一葉扁舟的白髮漁樵,他們是多普通的人啊,卑微到歷史的長河中都不會有他們的名字,可是他們已經「慣看秋月春風」,也只有他們這樣的人,才會在與朋友相見時,痛快地暢飲,至於那些被浪花淘去的英雄,不過是他們喝酒吹牛時的談資。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這首詞,從歷史興衰,到對生命的探索,最後感悟人生,他出身豪門,還懟過皇帝,是怎樣的意氣風發,如今卻被流放到偏遠之地,回想曾經,可不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到雲南之後,他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意志消沉,反倒是隨遇而安,四處遊歷求學、考察當地的風土人情、並把學到的看到的都作詩文以記之,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境界?因為「是非成敗轉頭空」。
李世民說「以史為鏡」,楊慎正是在歷史這面鏡子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哲理,看透了人世間的沉浮,那麼好,既然是非成敗都轉頭空,又何必耿耿於懷人世間的蝸角虛名,所以,乾脆打魚砍柴,春風秋月,有一二老友相伴,堅守在這蠻荒之地,堅守住自己的節操。
江上一葉扁舟,一個漁翁,一個樵夫,他們正在舉杯暢飲,以歷史上的英雄為笑談,嘿嘿,你仔細看,那漁樵中的一個啊,不是別人,正是楊升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