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篇首詞《臨江仙》(明-楊慎)感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上面的作品是《三國演義》的篇首詞,是明代楊慎的作品,是一道中調(詞的分類,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分上下兩闕,現在我們來認識它。
上闕以長江東逝水開篇,作者感嘆任何事物都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消逝。三國通篇寫了多少英雄,從黃巾之亂開始的群雄逐鹿,到曹操煮酒論英雄中曹操、劉備和孫權。確實他們三人稱得上英雄,是三國的奠基者(因為曹操不屬於三國,三國從曹丕篡漢自立開始的),然後又出場了多少文臣武將,善謀的郭嘉、審配、龐統、許攸、諸葛亮、司馬懿等等都抵不過歲月的剝蝕,能武的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許褚、張遼、夏候淵、姜維、鄧艾等等也沒能逃過時間的洗禮。一句話道出了人在時間面前有多麼無奈,多少悽涼。華夏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五千年英雄流逝的歷史。後三句直接道出了作者對人生追求的功名利祿乃至事業的最終結局,無論你有多少偉大、事業有輝煌,最終都一樣,所不同的是普通百姓千百年後無人知曉你的存在,而大人物或名垂千古,或遺臭萬年,不管什麼都千古留名。只有那青山看似永久屹立,其實青山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變了模樣,只是古人沒有意識到罷了。
下闕寫到了凡人的生活,白髮漁樵,慣看秋月春風,朋友相逢一壺濁酒,其實這是站在大人物的角度來說的,說他們好羨慕平凡人的生活,就像今天有一個段子講得,路上一個騎自行車的非常羨慕騎摩託車的人,因為不用費力,而騎摩託車又在羨慕開汽車的人,不用風吹日曬,而開普通車的人又在羨慕開豪車的,多風光,開豪車的人也許在羨慕那個騎自行車看看人家騎車騎得多悠閒,而他也許有很多債。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從和別人比到和自己比的過渡,別人的生活永遠是值得羨慕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也有閃光點。最後兩句寫出了看淡人生的睿智,無論什麼事,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都會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只是有的寫在了書上,供後人閱讀、體悟,而有的只是口耳相傳,也許是野史的源頭罷了。羅貫中引用楊慎的這首詞很得體,也折射出普通人讀《三國演義》的感受,會讀的也許能用個一二,大多數人只是講個故事,增加些許談資,所以才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