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篇首詞《臨江仙》(明-楊慎)感受

2020-12-15 太陽照亮生活

《三國演義》篇首詞《臨江仙》(明-楊慎)感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上面的作品是《三國演義》的篇首詞,是明代楊慎的作品,是一道中調(詞的分類,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分上下兩闕,現在我們來認識它。

上闕以長江東逝水開篇,作者感嘆任何事物都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消逝。三國通篇寫了多少英雄,從黃巾之亂開始的群雄逐鹿,到曹操煮酒論英雄中曹操、劉備和孫權。確實他們三人稱得上英雄,是三國的奠基者(因為曹操不屬於三國,三國從曹丕篡漢自立開始的),然後又出場了多少文臣武將,善謀的郭嘉、審配、龐統、許攸、諸葛亮、司馬懿等等都抵不過歲月的剝蝕,能武的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許褚、張遼、夏候淵、姜維、鄧艾等等也沒能逃過時間的洗禮。一句話道出了人在時間面前有多麼無奈,多少悽涼。華夏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五千年英雄流逝的歷史。後三句直接道出了作者對人生追求的功名利祿乃至事業的最終結局,無論你有多少偉大、事業有輝煌,最終都一樣,所不同的是普通百姓千百年後無人知曉你的存在,而大人物或名垂千古,或遺臭萬年,不管什麼都千古留名。只有那青山看似永久屹立,其實青山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變了模樣,只是古人沒有意識到罷了。

長江逝去的是夢想與記憶

下闕寫到了凡人的生活,白髮漁樵,慣看秋月春風,朋友相逢一壺濁酒,其實這是站在大人物的角度來說的,說他們好羨慕平凡人的生活,就像今天有一個段子講得,路上一個騎自行車的非常羨慕騎摩託車的人,因為不用費力,而騎摩託車又在羨慕開汽車的人,不用風吹日曬,而開普通車的人又在羨慕開豪車的,多風光,開豪車的人也許在羨慕那個騎自行車看看人家騎車騎得多悠閒,而他也許有很多債。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從和別人比到和自己比的過渡,別人的生活永遠是值得羨慕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也有閃光點。最後兩句寫出了看淡人生的睿智,無論什麼事,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都會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只是有的寫在了書上,供後人閱讀、體悟,而有的只是口耳相傳,也許是野史的源頭罷了。羅貫中引用楊慎的這首詞很得體,也折射出普通人讀《三國演義》的感受,會讀的也許能用個一二,大多數人只是講個故事,增加些許談資,所以才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相關焦點

  • 羅貫中比楊慎早150年 楊慎臨江仙為何成為三國演義開篇詞
    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明朝的楊慎所寫的《臨江仙》,會出現在羅貫中《三國演義》開篇詞?前言讀過羅貫中《三國演義》的人,對於這首開篇詞一定很熟悉: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羅貫中生活年代比楊慎早,所以《臨江仙》非楊慎作品
    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詞出自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楊慎的作品《臨江仙》。為什麼有人會對此表示出懷疑呢?因為這首詞出現在了《三國演義》卷首,而《三國演義》成書於明朝初年,其作者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楊慎卻屬於明中葉人。
  • 楊慎《臨江仙》,好像也不怎麼樣,憑啥成為《三國演義》開篇詞?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朝楊慎的《廿一史彈詞·說秦漢臨江仙》,後來毛宗崗父子在批評《三國演義》時一番騷操作,把這首詞作為了《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不得不說,毛氏父子批三國雖然有點胡說八道,瞎改亂改,但這個操作還真是神來之筆。
  • 楊慎《臨江仙》,隨口而出全是大白話,為何能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楊慎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作《臨江仙》一曲,因毛宗崗父子將其作為《三國演義》開篇詞,又因央視版《三國演義》將其作為主題曲,而為人熟知,有人就說,要不是毛宗崗和央視,這首詞也不過平平無奇,滿篇大白話,實在算不得上品。對此,我只能說:呸!《臨江仙》我們先看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 《三國演義》卷首語「臨江仙」作者究竟是誰?(作者 崔學法)
    」這首《三國演義》卷首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隨著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播放進入了千家萬戶。這首《臨江仙》與北宋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把中國古典詩詞的豪放派推到了高峰。同時,也是至今街頭巷尾、華堂雅齋文化場所首選書法條幅。多數這副條幅落款前均書「錄自羅貫中《三國演義》卷首詞。
  • 明朝楊慎的《臨江仙》,卻如何成為了元末明初《三國》的開篇詞?
    有朋友提問:為什麼明朝的楊慎所寫的《臨江仙》,會出現在羅貫中《三國演義》開篇詞?這是版本問題。《三國演義》前面有《臨江仙》也就是這麼回事。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而楊慎的這首《臨江仙》的問世至少在羅貫中後一百年。所以肯定不是羅貫中自己加在前面的。也不是楊慎加在前面的。按照常理來推斷,肯定是在明清的《三國演義》版本整理中,後來的編者加上去的。
  • 楊慎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為何成為《三國演義》卷首語?
    看到這幾句歌詞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這是電視劇《三國演義》87版的片頭曲,也是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詞。雖然大家對歌詞極為熟悉,但如果不了解情況的人會誤以為這原本就是羅貫中寫的,因為詞意和《三國演義》中的意境非常貼合。事實上,這首詞的出現比《三國演義》晚了一百年左右,它的作者是明朝學者楊慎,詞牌名為《臨江仙》,是清朝毛宗岡把它拼湊上去的。
  • 後人披露楊慎《臨江仙》背景:創作在充軍路上
    後人披露楊慎《臨江仙》背景:創作在充軍路上 2012年03月29日 10:46 來源:四川新聞網-天府早報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老版《三國演義》的片尾曲《臨江仙》,讓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楊升庵走進了公眾視線。昨日,楊升庵第十四世孫楊德力首度披露 《臨江仙》的創作背景,並希望尋找一位編劇能手,把楊升庵的故事創作成劇本,為將來拍電視劇做準備。
  • 詞牌釋義:《臨江仙》流麗諧婉,聲情掩抑,楊慎的最為經典!
    01《三國演義》開篇就是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也是楊洪基唱得《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是最能直觀體現《臨江仙》詞牌魅力的歌曲了。《三國演義》的開頭詞,當時還以為是羅貫中原創。直到後來才知這是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詞作,在明代詩詞成就高的楊慎的成就是出類拔萃的,其也有很多優美的詩句傳世。
  • 這八首《臨江仙》流傳千古,你都知道嗎?
    江湖:《莊子·內篇·大宗師》記「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這首《臨江仙》是小堯2020年2月冬去春來之際,與友人外出飲酒而題,今以拙作拋磚引玉,與諸君盤點一番那些讓人過目不忘的《臨江仙》。
  • 重讀經典:《三國演義》第一詞《臨江仙》邀您尋古探幽看經典傳承
    ——調寄《臨江仙》大家看到這上面的內容是不是很熟悉。不錯,這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三國的波瀾壯闊就是在它的引導下,緩緩拉開了歷史的帷幕。我們感謝羅貫中先生,把正史《三國志》以較為通俗的語言講給我們聽,讓枯燥的正史變得有趣,讓歷史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 羅貫中死後,《臨江仙》才被寫出,如何成為《三國演義》開篇詞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在公元1400年前後仙逝。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並不是羅貫中所做,而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所做。但是,楊慎在1488年才出生。▲羅貫中雕像那麼問題來了,《臨江仙》寫出時,羅貫中早已去世多年,它為何會成為《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呢?《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這首詞一開始就是千古名句,整首詞一氣呵成,不愧為千古絕唱
    只要是讀過三國演義的人,一定會對書前面的那首詞非常熟悉。不過這首詞並非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原創,而是毛宗崗父子批三國的時候加上去的,詞的作者叫楊慎。楊慎是父親是朝廷大員,為楊慎創造了良好的讀書環境,而楊慎也是天縱英才,自幼便能寫詩作文,長大之後考中了狀元。
  •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是楊慎慣看秋月春風后的大徹大悟
    《臨江仙》 是明代文學家楊慎所做,清初毛宗崗父子在對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重新修訂時,將此詞列為全書卷頭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詩詞賞析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行書欣賞相信大家都看過84版的《三國演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片頭曲,歌曲盪氣迴腸、氣勢恢宏,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它就是《滾滾長江東水》。《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明代文學家楊慎所作《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後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而被人所熟知的,提到此處不得不說一下作者的人生經歷,請耐心看完。作者簡介: 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
  • 音樂丨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楊慎(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楊慎(1488年12月8日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明代文學家、學者、官員,明代三才子之首,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楊洪基,1941年生於遼寧省大連市,總政治部歌劇團演員隊一級演員。
  • 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曲《臨江仙》的作者,曾遭廷杖
    這首《臨江仙》,相信許多人都對它耳熟能詳,尤其是這首詞曾作為1994年拍攝的電視劇《三國演義》開篇詞。這首詞曲調雄壯氣勢逼人,由滾滾東去的長江水開篇,上闕寫盡歷史興衰之感,和英雄末路之意;下闋筆鋒突轉,氣氛驟然舒緩放鬆,自江上漁樵而入,讚揚了一種淡泊寧靜心無旁騖,笑看人生百態世事流轉的態度。這首詞可謂是寫出了人生、看破了歷史。
  • 中國詩詞大會:一首《臨江仙》,引出才子楊慎一曲《西江月》
    之前,因為《中國詩詞大會》考到「滾滾長江東逝水」,然後就說到了楊慎的《廿一史彈詞》。那首《臨江仙》,是出自這彈詞的第三段《說秦漢》,今天接著分享其它的。就從頭開始吧。因為這首詞,是用了《西江月》的詞牌,我們這就也大概說一下這個詞牌。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江月令」等。
  • 滾滾長江東逝水和楊慎的一生悲劇
    01《三國演義》開篇有一首著名的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花,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