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中之龍」辛棄疾六句稼軒詞,讀懂詞中的大丈夫!

2021-01-11 國學修學堂

稼軒詞多是壯懷激烈的內容,他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風花雪月似乎與他無緣,以致有人認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那人」,是作者人格的象徵。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詩句選自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這首詞是作者在健康通判任上所作。這幾句詩詞大意是:倩人誰能去換來啊?就讓那紅巾翠袖多情歌女,為我擦去英雄失志時的熱淚。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詩句選自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千古興亡多少事?」這句問語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悠悠」者,兼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和詞人思緒之無窮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詩人描寫主人公在好女如雲之中尋覓一位立於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構思精妙,語言精緻,含蓄婉轉,餘味無窮。這幾句大意是: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出自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表現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這幾句大意是: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宋代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這幾句大意是:草屋的茅簷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這幾句大意是: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傷,聚會才使人歡顏?江頭風高浪急,還不是十分險惡,而人間行路卻是更艱難。

相關焦點

  • 被大才子楊慎譽為「稼軒詞中第一」,辛棄疾的這首詞妙在何處?
    被大才子楊慎譽為"稼軒詞中第一",辛棄疾的這首詞妙在何處?宋代大詞人辛棄疾,人盡皆知的愛國者,歷史上的他文武全才,武能上馬殺賊,文能揮筆賦詩。不管是武將或者文官,辛棄疾都有著傑出的表現。辛棄疾有一首詞,深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這首詩詞裡,有突出的歷史人物,更有深厚的見解。辛棄疾用典的高明之處,是能夠將眾多典故融會貫通,猶如一個高手下棋之時,將每一粒棋子都放在該放的位置,以便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 十首辛棄疾詞,讀懂「詞中之龍」
    他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一生以恢復中原為理想。他逝世前還高喊「殺賊,殺賊」。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將豪放詞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他是辛棄疾。辛棄疾是南宋詞壇不得不說的人物。今天,隱娘分享十首他的詩歌,體會他的壯志豪情。
  • 號稱詞中之龍的辛棄疾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詩人,將領。山東濟南人,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擅長詩文,但是卻以詞作著名於世。他的《稼軒詞》收錄了六百多首詩詞,數量極多,質量也堪稱上品,冠絕兩宋,乃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辛棄疾,字幼安,別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一生力主抗金,為恢復中原而殫精竭慮,一腔赤誠全部傾注於詞作中,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 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中年別號稼軒居士;南宋時期,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濟南市歷城區)人。是南宋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美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更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徵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
  • 盛夏十首稼軒詞,品味詞中大丈夫
    第一境講人在孤獨中前行摸索,一如辛棄疾獨自一人,主張抗金,收復失地。第二境,寫人為了這個目標,消瘦疲憊,付出艱辛的努力。第三重境界是,在你尋尋覓覓,在要絕望的時刻,突然就有了答案。「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你肯堅持,生命中總是不缺這樣驚喜的時刻。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辛棄疾則不然,從中年開始,屢屢遷任、遭貶,也有「我愧淵明久矣」「素壁寫《歸來》」之句,但稼軒的「歸來」之思,卻不可當真。在他最深的夢裡,念念不忘的還是「了卻君王天下事」,是「男兒到死心如鐵」!東坡喜詠周公瑾,因欣賞他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儒將之風;稼軒必稱孫仲謀,因追慕他那「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的王霸之氣。有此胸襟氣魄,才堪當「詞中之龍」。
  • 「詞中之龍,飛虎之帥」辛棄疾在鎮江:為何反覆提到孫權?
    文 / 文化星河前言:南宋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的辛棄疾,最初是出生在金國的,後歸南宋,其一生志在報國,卻報國無門,壯志未酬。辛棄疾其人,除了是詞人,還是將帥,曾經創建飛虎軍。而其所處的南宋,一直偏安一隅,對於恢復河山沒有很大的決心和舉動。這一切都讓志在恢復山河的辛棄疾痛心疾首,在這兩首詞中,他反覆提到曾在鎮江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通過懷古,表達了自己的心緒,至今讀來讓人無限惋惜。
  • 「詩詞人物」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傳奇人生!
    他,21歲時於萬人軍中取敵將首級,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人稱「詞中之龍」——他就是辛棄疾!據史料記載,辛棄疾「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毚兔,束馬銜枚,間關西奏淮,至通晝夜不粒,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多少年之後,辛棄疾仍常常在夢中回顧這個高光時刻!可惜,令辛棄疾沒想到的是,這一戰竟是自己一生中最為精彩的時刻!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經典的十首詞,百讀不厭
    辛棄疾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古典君:在詞中作者用創造雄奇的意境,生動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在結構上前九句為一意,末一句另為一意,一句否定九句,前面的寫得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壯詞」瞬間變成「哀詞」,陡然下落,戛然而止,無限悲憤不言中。
  • 辛棄疾:詞中之龍,胸含虎嘯龍吟之氣,以功業自許卻抱憾而去
    他就是被譽為「詞中之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辛棄疾。少年意氣:少年握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辛棄疾出生於金國,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號稼軒。他的祖父叫辛贊。靖康之難後,金人佔領了宋朝大半江山。辛贊受族人所累,未能隨宋室南下,無奈只得在金國做官。
  • 「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天才創造,詠史詞中的內容如此豐富
    辛棄疾是南宋官員、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是南宋的代表此人之一,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在南宋詞壇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於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
  • 辛棄疾:人中之傑 詞中之龍
    整齊威嚴的軍隊大營,突然一陣人喊馬嘶,幾十個騎兵在重重包圍中如入無人之境。只見他們搶的一人拍馬便回,快如一道閃電,只留數萬軍隊在風中凌亂...為首的少年威武雄壯、英姿勃發,他就是今天的主角。他叫辛棄疾。
  • 詞中之龍:辛棄疾10句經典詞句欣賞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 ,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
  • 辛棄疾被貶後寫下一首詞,豪邁背後儘是柔腸,道盡人生滄桑
    公元1181年~公元1192年,辛棄疾被彈劾後,便被免去了官職,隨後一直在帶湖一帶居住。在這期間,辛棄疾看起來已經是閒散之人了,沒有朝堂之事來煩憂,而實際上,他內心卻是猶豫的。他是個極為愛國的人,國家的局勢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卻也遭受免職。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 雄深雅健,激昂排宕——《稼軒詞》
    後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20年之久。一生力主抗戰北伐,但壯志難酬, 68歲病逝。他是南宋著名詞人,詞風以豪放為主,亦有婉約佳作傳世,文成就與蘇軾齊名。著有《稼軒詞》, 又名《稼軒長短句》。除愛國的主題外,辛詞還有描寫農村生活以及閒適的篇章,這些農村詞或閒適詞中也有一部分是表現怨艾情緒的,其實是愛國詞的一種變調。由於稼軒詞的內容多與戰爭和軍事有關,相應地使詞的意象群也出現了一次大轉換。刀、槍、劍、弓、箭、鐵馬、旌旗、將軍、奇兵等意象的頻繁出現,構成了詞史上罕見的軍事景觀,使詞中女性的柔婉美讓位於血性男兒的力度美和崇高美。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超然的一首詞,節奏明快,充滿樂趣!
    宋朝最著名的兩位詞人,非蘇軾和辛棄疾莫屬(並稱為蘇辛)。這兩位詞人,都是偉大的豪放派詞人,著有許多名篇。本篇主要介紹辛棄疾的詞作。辛棄疾是一個將士,曾經南徵北戰,頗有男子氣概,其許多詩歌之中均體現了這種豪氣。豪放派詩人不是都寫豪放詞,偶爾也會寫婉約詞。
  • 你知曉以「詞中之龍」辛棄疾為首的辛派詞人群嗎?
    「詞中之龍」辛棄疾是南宋影響力最大的詞人,其詞抒發了自己的抗金抱負,風格豪放俊致,率直慷慨。在他的影響下,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辛派詞人群,據史載其主要成員有陳亮,和號稱「三劉」的劉過、劉克莊、劉辰翁。他們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其性格卻不完全相同,人生際遇亦迥異。 聊聊他們的情況,對了解宋詞的發展變化頗有裨益。
  • 「詞中之龍」辛棄疾鮮為人知的10首詞,能讀過三首就算知識淵博了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