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中之龍」辛棄疾鮮為人知的10首詞,能讀過三首就算知識淵博了

2021-01-11 最美詩畫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1、《清平樂·春宵睡重》

宋代:辛棄疾

春宵睡重,夢裡還相送。枕畔起尋雙玉鳳,半日才知是夢。

一從賣翠人還,又無音信經年。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

2、《鷓鴣天·戲題村舍》

宋代:辛棄疾

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

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餘家即聘周。

3、《滿江紅·和範先之雪》

宋代:辛棄疾

天上飛瓊,畢竟向、人間情薄。還又跨、玉龍歸去,萬花搖落。

雲破林梢添遠岫,月臨屋角分層閣。記少年、駿馬走韓盧,掀東郭。

吟凍雁,嘲飢鵲。人已老,歡猶昨。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

最愛霏霏迷遠近,卻收擾擾還寥廓。待羔兒、酒罷又烹茶,揚州鶴。

4、《浣溪沙》

宋代:辛棄疾

歌串如珠個個勻。被花勾引笑和顰。向來驚動畫梁塵。

莫倚笙歌多樂事,相看紅紫又拋人。舊巢還有燕泥新。

5、《玉樓春》

宋代:辛棄疾

無心雲自來還去。元共青山相爾汝。霎時迎雨障崔嵬,雨過卻尋歸路處。

侵天翠竹何曾度。遙見屹然星砥柱。今朝不管亂雲深,來伴仙翁山下住。

6、《鷓鴣天》

宋代:辛棄疾

桃李漫山過眼空。也宜惱損杜陵翁。若將玉骨冰姿比,李蔡為人在下中。

尋驛使,寄芳容。壠頭休放馬蹄松。吾家籬落黃昏後,剩有西湖處士風。

7、《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

宋代:辛棄疾

莫避春陰上馬遲。春來未有不陰時。人情展轉閒中看,客路崎嶇倦後知。

梅似雪,柳如絲。試聽別語慰相思。短篷炊飲鱸魚熟,除卻松江枉費詩。

8、《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宋代:辛棄疾

柳邊飛鞚,露溼徵衣重。宿鷺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

一川淡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9、《菩薩蠻》

宋代:辛棄疾

旌旗依舊長亭路。尊前試點鶯花數。何處捧心顰。人間別樣春。

功名君自許。少日聞雞舞。詩句到梅花。春風十萬家。時籍中有放自便者。

10、《生查子》

宋代:辛棄疾

去年燕子來,簾幕深深處。香徑得泥歸,都把琴書汙。

今年燕子來,誰聽呢喃語。不見捲簾人,一陣黃昏雨。

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相關焦點

  •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辛棄疾,字幼安,別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一生力主抗金,為恢復中原而殫精竭慮,一腔赤誠全部傾注於詞作中,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經典的15首詞,值得你用一生去品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 辛棄疾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其中10個字千古名句,詞中之龍有氣魄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詞正是辛棄疾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當時他霸氣地將詞題寫在牆上,但其中除了磅礴的氣勢,更夾雜著難以言說的悲憤和怨懟,其中10字更是千古名句,讀完不得不感嘆:詞中之龍果然是有氣魄的。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辛棄疾的這首有悲有怨有氣勢的詞。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南宋-辛棄疾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 辛棄疾不止於豪放,讀完這2首詞,讓你見識什麼叫「詞中之龍」
    辛棄疾的詞題材廣泛,各種事均能入詩,除了極具代表性的《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樣豪放沉鬱,激越瑰麗的作品以外,他還有許多風格截然不同的詞作,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兩首。寶釵分:白居易《長恨歌》中有詩句:「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而臨別分釵,在南宋更為盛行。桃葉渡:典出王獻之《桃葉歌》詩。王獻之有愛妾名桃葉,桃葉往返秦淮河時,王獻之在渡口迎接。「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
  • 豪放詞人的柔情,夫人過生日,辛棄疾寫了一首詞,充滿愛情的味道
    用如今流行的「暖男」一詞,來形容蘇軾、秦觀、柳永等人應該都挺恰當,因為他們寵妻寵得都很明顯。但若是把這個詞和向來被稱作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連在一起,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奇怪。這首詞通篇只有6句,雖然簡簡單單卻是妥妥的哄妻範文。從詞中之意來看,這首詞所寫是為了慶祝妻子的50歲壽辰。二人從年少懵懂相伴攜手至雙方都已年過半百,連辛棄疾自己的鬚髮也變白了,但他卻絲毫不減對妻子的愛意。
  • 他被稱為「詞中之龍」,卻心繫天下,憂國憂民……
    很多讀者會問到,讀詩詞為了什麼?或許有些人並沒有想過要得到什麼,只是由於喜愛,但是細細品味,史上還是有很多經典作品值得我們用心去學習和研究的,今天本書院就為大家介紹一位南宋詞人——辛棄疾。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每次讀他的作品都讓我感動不已,辛棄疾始終是心繫天下,憂國憂民,他身上的愛國情懷,最能打動我,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也應該要有他那種家國情懷,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強盛。
  • 琴心劍膽,詞中之龍——辛棄疾詞作賞析
    南宋詞人辛棄疾,也是一位愛國將領,出生於金國,早年曾參加抗金起義,後回到南宋屬地,始終以恢復中原為志,與朝廷主和派意見相左,故而時遭貶謫。辛棄疾的詞作多數風格豪放,抒寫北望中原,壯志難酬之意,為豪放派詞人重要代表。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經典的十首詞,百讀不厭
    辛棄疾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古典君:作者登臨懷古,借古意以抒今情。上片稱頌英雄,然而英雄已逝,唯留「斜陽草樹,尋常巷陌」,更增悲壯。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詞風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意深而味隱,正是志士登臨應有之情。
  • 十首辛棄疾詞,讀懂「詞中之龍」
    他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一生以恢復中原為理想。他逝世前還高喊「殺賊,殺賊」。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將豪放詞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他是辛棄疾。辛棄疾是南宋詞壇不得不說的人物。今天,隱娘分享十首他的詩歌,體會他的壯志豪情。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經典的10首詞,驚豔千年!你最喜歡哪一首?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曾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
    辛棄疾被稱為「人中之虎,詞中之龍」。22歲參加起義軍,後歸順朝廷,荊軻之後,燕趙雄風終於一人一劍。辛棄疾最「熱血」的2首詞,曾經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原來,我一直不曾讀懂他。梁衡先生就在《把欄杆拍遍》中評價過辛棄疾,說他:「是我國歷史上的唯一一個起於行伍,以武事出身,最終,以文事立業,成為一代詞壇大佬的人。」第二首是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後,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辛棄疾很「狂」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留取丹心照汗青";黃巢一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更是千古流傳……然而在我心中,這些都不比不上"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首詞,大家讀了就知道有多牛。《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菩薩蠻》曲牌的基調一向是婉約,悽怨的。
  • 辛棄疾被罷官,寫下這首狂放之詞,豪邁之中夾雜著無奈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詞人,素來有「詞中之龍」的稱號。他不單單是一位豪放派的傑出詞人,更是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抗金將領。所以,相較於一般文人墨客的附庸風雅,他的作品中包含了更多豪放不羈的個人風格。無論是在文學和武功上,辛棄疾都有著令人讚嘆的功底。在他21歲的時候,他就曾經率領過2000人起義,反抗金國統治者。
  • 「詩詞人物」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傳奇人生!
    他,21歲時於萬人軍中取敵將首級,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人稱「詞中之龍」——他就是辛棄疾!辛贊之前在北宋擔任過官職,宋室遭逢「靖康之難」之後,被迫在金國出仕,還曾擔任過金國高級點的官員。辛贊雖身在金邦,心卻向宋朝,經常帶著孫子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據說辛贊在給孫子起名時,想到了抵禦胡虜的霍去病,棄疾與去病同義,就是希望辛棄疾長大後能夠成為替國家除去疾病的名將。
  • 「詞中之龍」辛棄疾六句稼軒詞,讀懂詞中的大丈夫!
    稼軒詞多是壯懷激烈的內容,他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風花雪月似乎與他無緣,以致有人認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那人」,是作者人格的象徵。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 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中年別號稼軒居士;南宋時期,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濟南市歷城區)人。是南宋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美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更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徵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
  • 辛棄疾最有名的三首詩詞,見證「詞中之龍」的豪情與柔情
    他是詞人,也是將領;他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與蘇軾合稱「蘇辛」,和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他致力於收復故土,恢復山河,一生不休,他是辛棄疾。作為豪放派詞人的辛棄疾,他的作品豪放如驕龍,滿懷壯志,一心為國。豪放之外,亦能婉約,柔腸相思,不輸花間派。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他詩中的快意與柔情吧!《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 辛棄疾打算辭職兒子卻阻撓,一氣之下寫此詞,詞中之龍果然有脾氣
    宋代詞壇,高手如雲,但能被稱得上一句「文能提筆安天下 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只有辛棄疾一人而已。21歲步入沙場,22歲於萬人敵營中生擒叛將,25歲南宋皇帝親任他為江陰籤判,他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錯生於羸弱的南宋是他的不幸,在經歷了高光時刻後,迎接他的是幾十年的閒賦時光。
  • 辛棄疾晚年給兒孫們寫下此詞,到老都不忘幽默一把,讀完笑中帶淚
    兩宋文壇,群星璀璨,但卻很少有人能像辛棄疾一樣,將半生無奈活成了一片燦爛的煙花。被逼下戰馬,握起手中的筆,是他一生的痛,卻是文壇一大幸事,從此詞壇有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詞中之龍。「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他的愛;「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他的恨;「醉裡挑燈看劍」是他的苦;「稻花香裡說豐年」是他的樂。愛就要愛的絕美,恨就要恨得敞亮,苦也要燈下拔劍,樂卻在稻花鄉間,這是詞中之龍帶給我們的愛恨糾纏和人生苦樂。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辛棄疾的「趣」。
  • 號稱詞中之龍的辛棄疾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詩人,將領。山東濟南人,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擅長詩文,但是卻以詞作著名於世。他的《稼軒詞》收錄了六百多首詩詞,數量極多,質量也堪稱上品,冠絕兩宋,乃人中之傑、詞中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