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劍膽,詞中之龍——辛棄疾詞作賞析

2020-12-22 有客思文

南宋詞人辛棄疾,也是一位愛國將領,出生於金國,早年曾參加抗金起義,後回到南宋屬地,始終以恢復中原為志,與朝廷主和派意見相左,故而時遭貶謫。辛棄疾的詞作多數風格豪放,抒寫北望中原,壯志難酬之意,為豪放派詞人重要代表。

金朝的苛捐雜稅,引起多地農民不滿,當時爆發了濟南府的耿京起義,起義軍隊伍迅速壯大,辛棄疾也投奔義軍參加抗金鬥爭,眼看義軍節節勝利之時,內部卻出現了叛徒,將領張安國被金人收買,殺害了耿京,辛棄疾得知後領兵抓捕張安國,將其交由南宋朝廷處置。

由於在義軍中的英勇表現,辛棄疾被南宋朝廷委任到江陰任職,開始仕途生涯,此時辛棄疾剛二十五歲。然而一直主張恢復中原的態度和倔強的性格,讓他在官場上很難立足。中年以後,辛棄疾遭彈劾,選擇退隱,過起了隱居生活。

辛詞風格雄健,飽含收復失地之雄心,又有壯志難酬之悲憤,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詞牌中的陳同甫,即南宋文學家陳亮,其為人豪邁,喜談兵,曾與辛棄疾一起討論抗金,這首詞就作於二人分別之後。

作者滿懷家國之愁,在友人離去後,他拔出寶劍,仿佛回到了當年的戰場,戰士們正在分食大塊的烤肉,耳邊響起邊塞軍旅的弦聲,原來是要在沙場點兵!下一句以兩個畫面感極強的特寫開始,的盧馬和霹靂弓,都是收復中原的利器,點兵之後,大軍前行,了卻朝廷回到中原的願望,也為自己贏取功名。然而最後筆鋒一轉,可憐白髮生,心中自有壯志,卻是歲月易老,時不我待,理想還未實現,已生白髮,頓感慷慨悲壯之氣。

整首詞基調高昂,讀來振奮人心,結句以悲壯之意低轉,更令人感慨,實為辛棄疾豪放悲壯的經典之作。

相關焦點

  • 「詞中之龍」辛棄疾十首經典詞作,傳唱千年,你讀過哪一首?
    他有著「詞中之龍」的稱號,他的一生創作六百多首詞作,他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他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合稱「濟南二安」,他就是辛棄疾。辛棄疾出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年五月十一日,即1140年5月28日,今天是他誕辰880周年紀念日,我們選擇了十首辛棄疾比較有代表性的詞作,來一起紀念這位偉大的豪放派詞人。
  • 號稱詞中之龍的辛棄疾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詩人,將領。山東濟南人,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擅長詩文,但是卻以詞作著名於世。他的《稼軒詞》收錄了六百多首詩詞,數量極多,質量也堪稱上品,冠絕兩宋,乃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 辛棄疾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其中10個字千古名句,詞中之龍有氣魄
    雖然蘇辛都是豪放詞的代表人物,不過由於身處的年代不同,其實他們的詞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蘇軾所生活的年代,宋朝還沒那麼羸弱,所以蘇軾雖然一生貶謫顛沛流離,但是很多時候他遭遇的困境都是朝廷內部之爭,所以面對己身的宦海浮沉,蘇軾表現出的是一種豁達。而辛棄疾則不同,他所處的年代,宋朝已然是搖搖欲墜,他從一開始就以恢復中原為志,所以他更多時候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慷慨激昂。
  • 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中年別號稼軒居士;南宋時期,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濟南市歷城區)人。是南宋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美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更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徵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
  • 「詞中之龍,飛虎之帥」辛棄疾在鎮江:為何反覆提到孫權?
    文 / 文化星河前言:南宋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的辛棄疾,最初是出生在金國的,後歸南宋,其一生志在報國,卻報國無門,壯志未酬。辛棄疾其人,除了是詞人,還是將帥,曾經創建飛虎軍。而其所處的南宋,一直偏安一隅,對於恢復河山沒有很大的決心和舉動。這一切都讓志在恢復山河的辛棄疾痛心疾首,在這兩首詞中,他反覆提到曾在鎮江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通過懷古,表達了自己的心緒,至今讀來讓人無限惋惜。
  • 辛棄疾詞作賞析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現存詞600多首,條陳戰守之策。
  • 「詞中之龍」的一首律詩,熱血激昂卻少有人知!
    自靖康之變、宋室南遷之後,不論是沙場武將還是文人士子,甚至平民百姓,莫不心中悲憤,常懷一雪「靖康恥」之念。南宋詞壇也受此風影響,多懷古吟今之語、熱血激昂之呼。「詞中之龍」辛棄疾便是其中典型。辛棄疾一生立志收復河山,卻屢屢遭到朝廷主和派打擊,熱血被澆,壯志難酬。他的詞作雖大多滿腔熱血、慷慨激昂,卻透露出無奈的悲憤。
  •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辛棄疾,字幼安,別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一生力主抗金,為恢復中原而殫精竭慮,一腔赤誠全部傾注於詞作中,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超然的一首詞,節奏明快,充滿樂趣!
    宋朝最著名的兩位詞人,非蘇軾和辛棄疾莫屬(並稱為蘇辛)。這兩位詞人,都是偉大的豪放派詞人,著有許多名篇。本篇主要介紹辛棄疾的詞作。辛棄疾是一個將士,曾經南徵北戰,頗有男子氣概,其許多詩歌之中均體現了這種豪氣。豪放派詩人不是都寫豪放詞,偶爾也會寫婉約詞。
  • 「詩詞人物」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傳奇人生!
    他,21歲時於萬人軍中取敵將首級,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人稱「詞中之龍」——他就是辛棄疾!據史料記載,辛棄疾「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毚兔,束馬銜枚,間關西奏淮,至通晝夜不粒,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多少年之後,辛棄疾仍常常在夢中回顧這個高光時刻!可惜,令辛棄疾沒想到的是,這一戰竟是自己一生中最為精彩的時刻!
  • 「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天才創造,詠史詞中的內容如此豐富
    辛棄疾是南宋官員、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是南宋的代表此人之一,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在南宋詞壇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於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
  • 辛棄疾被罷官,寫下這首狂放之詞,豪邁之中夾雜著無奈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詞人,素來有「詞中之龍」的稱號。他不單單是一位豪放派的傑出詞人,更是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抗金將領。所以,相較於一般文人墨客的附庸風雅,他的作品中包含了更多豪放不羈的個人風格。無論是在文學和武功上,辛棄疾都有著令人讚嘆的功底。在他21歲的時候,他就曾經率領過2000人起義,反抗金國統治者。
  • 辛棄疾:詞中之龍,胸含虎嘯龍吟之氣,以功業自許卻抱憾而去
    他就是被譽為「詞中之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辛棄疾。少年意氣:少年握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辛棄疾出生於金國,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號稼軒。他的祖父叫辛贊。靖康之難後,金人佔領了宋朝大半江山。辛贊受族人所累,未能隨宋室南下,無奈只得在金國做官。
  • 辛棄疾:人中之傑 詞中之龍
    整齊威嚴的軍隊大營,突然一陣人喊馬嘶,幾十個騎兵在重重包圍中如入無人之境。只見他們搶的一人拍馬便回,快如一道閃電,只留數萬軍隊在風中凌亂...為首的少年威武雄壯、英姿勃發,他就是今天的主角。他叫辛棄疾。
  • 豪放詞人的柔情,夫人過生日,辛棄疾寫了一首詞,充滿愛情的味道
    用如今流行的「暖男」一詞,來形容蘇軾、秦觀、柳永等人應該都挺恰當,因為他們寵妻寵得都很明顯。但若是把這個詞和向來被稱作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連在一起,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奇怪。其詞的整體風格也一掃往常的悲苦鬱悶,變得暢快自然,是發自內心的喜悅。這就是在真愛面前的辛棄疾,縱使他再如何狂傲,於妻子面前也不能免俗。但只要能讓妻子開心,就算是從詞中之龍變一回「小暖男」又如何?
  • 詞中之龍辛棄疾:欣賞孫權,並非沒有緣由
    辛棄疾在他的詞中,多次提到了孫權,給予高度評價。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而我們學過的一首詞中,辛棄疾又感慨: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他被後人稱為「詞中之龍」,其實是只看到了他詩詞上的成就,沒看到他的軍事造詣。可惜南宋的特點,就是能打能突的名將基本不用。再加上辛棄疾「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他的前途,並不平坦。辛棄疾到了南宋後,提出了不少北伐的建議。
  •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描寫的是什麼內容,詞中的關鍵字是什麼?
    今天重讀這首詞作,一下子將我的思緒引入了詞作中所營造出的意境,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這首詞的中的關鍵字是什麼呢?思慮再三,所以我想將自己對這首詞的看法寫出來。這是一首現實與夢想結合的詞作,也是一首抒發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詞作。在解讀詞作以及分析詞中的關鍵詞時,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對辛棄疾和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做一個交代。這樣更有助於理解好這首詞作的內涵和意義,以及詞中的關鍵字。
  • 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全詞僅僅只有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襲別人的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辛棄疾到底是怎樣「抄襲」別人的詩句,以及這一首詞為什麼會流傳下來。一、《憶王孫·秋江送別》賞析《憶王孫·秋江送別》——南宋·辛棄疾登山臨水送將歸。悲莫悲兮生別離。不用登臨怨落暉。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飛。
  • 十首辛棄疾詞,讀懂「詞中之龍」
    他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一生以恢復中原為理想。他逝世前還高喊「殺賊,殺賊」。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將豪放詞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他是辛棄疾。辛棄疾是南宋詞壇不得不說的人物。今天,隱娘分享十首他的詩歌,體會他的壯志豪情。
  • 他被稱為「詞中之龍」,卻心繫天下,憂國憂民……
    或許有些人並沒有想過要得到什麼,只是由於喜愛,但是細細品味,史上還是有很多經典作品值得我們用心去學習和研究的,今天本書院就為大家介紹一位南宋詞人——辛棄疾。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