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詞人辛棄疾,也是一位愛國將領,出生於金國,早年曾參加抗金起義,後回到南宋屬地,始終以恢復中原為志,與朝廷主和派意見相左,故而時遭貶謫。辛棄疾的詞作多數風格豪放,抒寫北望中原,壯志難酬之意,為豪放派詞人重要代表。
金朝的苛捐雜稅,引起多地農民不滿,當時爆發了濟南府的耿京起義,起義軍隊伍迅速壯大,辛棄疾也投奔義軍參加抗金鬥爭,眼看義軍節節勝利之時,內部卻出現了叛徒,將領張安國被金人收買,殺害了耿京,辛棄疾得知後領兵抓捕張安國,將其交由南宋朝廷處置。
由於在義軍中的英勇表現,辛棄疾被南宋朝廷委任到江陰任職,開始仕途生涯,此時辛棄疾剛二十五歲。然而一直主張恢復中原的態度和倔強的性格,讓他在官場上很難立足。中年以後,辛棄疾遭彈劾,選擇退隱,過起了隱居生活。
辛詞風格雄健,飽含收復失地之雄心,又有壯志難酬之悲憤,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詞牌中的陳同甫,即南宋文學家陳亮,其為人豪邁,喜談兵,曾與辛棄疾一起討論抗金,這首詞就作於二人分別之後。
作者滿懷家國之愁,在友人離去後,他拔出寶劍,仿佛回到了當年的戰場,戰士們正在分食大塊的烤肉,耳邊響起邊塞軍旅的弦聲,原來是要在沙場點兵!下一句以兩個畫面感極強的特寫開始,的盧馬和霹靂弓,都是收復中原的利器,點兵之後,大軍前行,了卻朝廷回到中原的願望,也為自己贏取功名。然而最後筆鋒一轉,可憐白髮生,心中自有壯志,卻是歲月易老,時不我待,理想還未實現,已生白髮,頓感慷慨悲壯之氣。
整首詞基調高昂,讀來振奮人心,結句以悲壯之意低轉,更令人感慨,實為辛棄疾豪放悲壯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