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中之龍辛棄疾最超然的一首詞,節奏明快,充滿樂趣!

2021-01-11 今古浮沉

宋朝最著名的兩位詞人,非蘇軾和辛棄疾莫屬(並稱為蘇辛)。這兩位詞人,都是偉大的豪放派詞人,著有許多名篇。本篇主要介紹辛棄疾的詞作。辛棄疾是一個將士,曾經南徵北戰,頗有男子氣概,其許多詩歌之中均體現了這種豪氣。豪放派詩人不是都寫豪放詞,偶爾也會寫婉約詞。辛棄疾也寫過一些婉約詞,婉約詞名作如《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其婉約詞之中,屬《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詞最為超然,且充滿樂趣!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全文如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釋義:天上的明月升到了樹梢,驚動了枝上的鵲兒。半夜時分,清風徐徐,可以聽到蟬兒的鳴叫。在稻花香氣之中,人們快樂地談論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稀稀落落的星子掛在天上,山前下起了小雨。在路上拐了一個彎,來到溪橋邊,看到了以前社林處的茅店!

在公元1181年,辛棄疾被朝中的奸臣誣陷,罷官免職,開始到江西上饒居住,並在此地生活了近十五年之久。辛棄疾在上饒居住的年月之中,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詞。該詞中的黃沙嶺道位於江西上饒縣,黃沙嶺高約十五丈,非常寬敞,幾乎可容上百人。這一帶自然風光優美,農業也十分發達。

上片是寫夏夜十分,當地的山道景物特點,以及詞人的感受。「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句中,寫了一些十分平凡的景物,明月、鵲兒、清風、蟬。只是詞人通過高超的組合能力,將這些景物有意象地組合在一起,就使整個畫面忽然充滿了立體感,變得豐富有趣起來,可謂化腐朽為神奇。鵲兒為什麼會驚擾呢?因為月光照到了它所在的樹枝上。鵲兒一驚,樹枝定然搖曳,於是形成一幅有趣的圖畫。且夜間的蟬鳴不同於白天的蟬鳴,夜間蟬鳴使整個環境顯得清幽靜謐。這句是以動寫靜的藝術手法。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一句,說明詞人也十分關心人們的年成。今歲的年成十分好,是一個豐年,家家說豐年。蛙聲一片,仿佛也在唱誦豐年的喜悅。上片表面上是寫景,其實著力於表達人們在豐年之中的幸福之感。

下片繼續寫景,「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描寫了星辰和雨。星辰寥落,雨則稀疏,這正與上片的清幽、恬靜、鄉土氣息的環境相吻合。該句結合上後面的「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一句,使用了一種高超的表現技巧。詞人雖然對於此處非常熟悉,但是由於太過沉迷於眼前美景而至於「失意」,連越過了「天外」及「山前」都沒有絲毫察覺,等忽然看到了舊時社林邊的茅店,才清醒過來。

此詞表面看起來都是一些平常景物的描寫,幾乎沒有任何雕飾,層次也平平淡淡。然而在這個平淡之中,讀者卻可以體會詞人高超的構思,以及熱烈的情感,這正是辛棄疾的高明之處。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其中10個字千古名句,詞中之龍有氣魄
    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主要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其中豪放一派又以蘇軾、辛棄疾為最。蘇辛的詞作中從不乏慷慨激昂之語,蘇軾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辛棄疾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哪怕是歷經千年讀者依舊能夠透過時間的脈絡感受到他們的沖天豪氣。
  • 辛棄疾最大度的一首詞,詞中10字被譽為千古絕調!全宋詞僅有一首
    唐詩宋詞一直是最得後世們議論的,有的說他們優柔寡斷,有的說他們霸氣奔放,有的說他們巾幗不讓鬚眉。詩仙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聖杜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然而,這些詩詞雖然氣勢恢宏,但似乎與「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相比還是差一點火候的。為何這樣說呢?辛棄疾有一句詞名曰《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其中的一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只有10個字,卻被後世譽為千古絕調!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經典的10首詞,驚豔千年!你最喜歡哪一首?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 人稱「詞中之龍」的辛棄疾,一首短詞眼睛一亮,作文訓練好教材
    上完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我讓學生選出一首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南宋詩人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理由是這首詞描寫的夜晚田園風光很有趣味,讓人遐想。有的學生說:我們整天學習到深夜,但是好像從來就沒有聽到蟬在枝頭鳴叫,青蛙在稻田裡鼓譟。
  • 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中年別號稼軒居士;南宋時期,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濟南市歷城區)人。是南宋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美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更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徵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
  • 號稱詞中之龍的辛棄疾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詩人,將領。山東濟南人,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擅長詩文,但是卻以詞作著名於世。他的《稼軒詞》收錄了六百多首詩詞,數量極多,質量也堪稱上品,冠絕兩宋,乃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辛棄疾,字幼安,別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一生力主抗金,為恢復中原而殫精竭慮,一腔赤誠全部傾注於詞作中,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 你知曉以「詞中之龍」辛棄疾為首的辛派詞人群嗎?
    「詞中之龍」辛棄疾是南宋影響力最大的詞人,其詞抒發了自己的抗金抱負,風格豪放俊致,率直慷慨。為了造勢,策動更多的人加入到抗金事業中來,他曾與朱熹展開過長達兩年的「義利王霸」之爭。他覺得書面論辯不過癮,邀約朱熹到一個叫紫溪的地方當面論辯,為了說服朱熹,他邀約了辛棄疾一同前往。
  • 詞中之龍辛棄疾:欣賞孫權,並非沒有緣由
    辛棄疾在他的詞中,多次提到了孫權,給予高度評價。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而我們學過的一首詞中,辛棄疾又感慨: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他被後人稱為「詞中之龍」,其實是只看到了他詩詞上的成就,沒看到他的軍事造詣。可惜南宋的特點,就是能打能突的名將基本不用。再加上辛棄疾「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他的前途,並不平坦。辛棄疾到了南宋後,提出了不少北伐的建議。
  • 豪放詞人的柔情,夫人過生日,辛棄疾寫了一首詞,充滿愛情的味道
    用如今流行的「暖男」一詞,來形容蘇軾、秦觀、柳永等人應該都挺恰當,因為他們寵妻寵得都很明顯。但若是把這個詞和向來被稱作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連在一起,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奇怪。但在辛棄疾一生所作的600多首作品中,仍舊有這們一首與眾不同的詞,名叫《浣溪沙·壽內子》。這首詞是辛棄疾寫給其妻範如玉的,為了慶祝她生辰特意所作。
  • 辛棄疾:詞中之龍,胸含虎嘯龍吟之氣,以功業自許卻抱憾而去
    他就是被譽為「詞中之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辛棄疾。少年意氣:少年握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辛棄疾出生於金國,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號稼軒。他的祖父叫辛贊。靖康之難後,金人佔領了宋朝大半江山。辛贊受族人所累,未能隨宋室南下,無奈只得在金國做官。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平生塞外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他是慷慨悲壯的英雄,也是情感熾熱的詞人,他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卻一生寂寞。「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的辛棄疾,一生寫過多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豪邁詞篇,更是不乏「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委婉。但我今天想寫的,是稼軒先生另外一首充滿悲壯雄心的佳作——《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經典的十首詞,百讀不厭
    辛棄疾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古典君:這是辛棄疾廢退閒居時一首有名的小詞,詞中借醉酒而大發牢騷。一個「且」字,就從字裡行間流露出這「歡笑」比「痛哭」還要悲哀,下片的一片醉態正是借酒消愁。不拘形跡,其實也是在反抗現實。歡之可貪,正因為它暫得之不易。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寫得生動有趣,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
    辛棄疾是詞中之龍,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而且他的詞自成一派,寫得也是生動有趣,尤其是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令人都是精品。後期的辛棄疾儘管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可是始終沒有忘記國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經典名篇,例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西江月·遣興》等等,那都是難得的經典名篇,每一首都令人驚豔。
  • 「詩詞人物」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傳奇人生!
    他,21歲時於萬人軍中取敵將首級,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人稱「詞中之龍」——他就是辛棄疾!飛虎軍隊是當時沿江各地方軍隊中最精銳的一支隊伍,維持了三四十年,成為南宋中後期維護湖南政治局勢的軍事支柱。金人稱之為虎兒軍,聞風喪膽,十分畏懼。《宋史》稱其「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
  • 辛棄疾最「婉約」的一首詞,感慨物是人非,成為婉約詞中的經典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
  • 「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天才創造,詠史詞中的內容如此豐富
    辛棄疾是南宋官員、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是南宋的代表此人之一,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在南宋詞壇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於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一首別具一格的中秋詞,來自無月可賞的辛棄疾,詞中之龍果然瀟灑
    古代詩人,寫中秋月的很多,如果說誰的作品最深入人心,恐怕還要算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一輪明月,能寄託千裡之遙的思念。然而令人最無奈的或許不只是月圓人不圓,而就本就孤獨卻遇上個無法賞月的雨天,這時候哪怕蘇軾的《水調歌頭》也無從安慰了。
  • 十首辛棄疾詞,讀懂「詞中之龍」
    他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一生以恢復中原為理想。他逝世前還高喊「殺賊,殺賊」。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將豪放詞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他是辛棄疾。辛棄疾是南宋詞壇不得不說的人物。今天,隱娘分享十首他的詩歌,體會他的壯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