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著名的兩位詞人,非蘇軾和辛棄疾莫屬(並稱為蘇辛)。這兩位詞人,都是偉大的豪放派詞人,著有許多名篇。本篇主要介紹辛棄疾的詞作。辛棄疾是一個將士,曾經南徵北戰,頗有男子氣概,其許多詩歌之中均體現了這種豪氣。豪放派詩人不是都寫豪放詞,偶爾也會寫婉約詞。辛棄疾也寫過一些婉約詞,婉約詞名作如《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其婉約詞之中,屬《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詞最為超然,且充滿樂趣!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全文如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釋義:天上的明月升到了樹梢,驚動了枝上的鵲兒。半夜時分,清風徐徐,可以聽到蟬兒的鳴叫。在稻花香氣之中,人們快樂地談論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稀稀落落的星子掛在天上,山前下起了小雨。在路上拐了一個彎,來到溪橋邊,看到了以前社林處的茅店!
在公元1181年,辛棄疾被朝中的奸臣誣陷,罷官免職,開始到江西上饒居住,並在此地生活了近十五年之久。辛棄疾在上饒居住的年月之中,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詞。該詞中的黃沙嶺道位於江西上饒縣,黃沙嶺高約十五丈,非常寬敞,幾乎可容上百人。這一帶自然風光優美,農業也十分發達。
上片是寫夏夜十分,當地的山道景物特點,以及詞人的感受。「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句中,寫了一些十分平凡的景物,明月、鵲兒、清風、蟬。只是詞人通過高超的組合能力,將這些景物有意象地組合在一起,就使整個畫面忽然充滿了立體感,變得豐富有趣起來,可謂化腐朽為神奇。鵲兒為什麼會驚擾呢?因為月光照到了它所在的樹枝上。鵲兒一驚,樹枝定然搖曳,於是形成一幅有趣的圖畫。且夜間的蟬鳴不同於白天的蟬鳴,夜間蟬鳴使整個環境顯得清幽靜謐。這句是以動寫靜的藝術手法。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一句,說明詞人也十分關心人們的年成。今歲的年成十分好,是一個豐年,家家說豐年。蛙聲一片,仿佛也在唱誦豐年的喜悅。上片表面上是寫景,其實著力於表達人們在豐年之中的幸福之感。
下片繼續寫景,「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描寫了星辰和雨。星辰寥落,雨則稀疏,這正與上片的清幽、恬靜、鄉土氣息的環境相吻合。該句結合上後面的「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一句,使用了一種高超的表現技巧。詞人雖然對於此處非常熟悉,但是由於太過沉迷於眼前美景而至於「失意」,連越過了「天外」及「山前」都沒有絲毫察覺,等忽然看到了舊時社林邊的茅店,才清醒過來。
此詞表面看起來都是一些平常景物的描寫,幾乎沒有任何雕飾,層次也平平淡淡。然而在這個平淡之中,讀者卻可以體會詞人高超的構思,以及熱烈的情感,這正是辛棄疾的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