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在寫詞這件事上,辛棄疾絕對是個天才。
在豪放詞領域,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寫有名句:「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在婉約詞領域,他與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寫有名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註: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辛棄疾,字幼安,濟南人,「濟南二安」叫法由此而來。)
(辛棄疾)
辛棄疾不但能豪放能婉約,而且寫詞的技巧性也堪稱千古無二,寫出了很多令人嘆為觀止的絕妙之作。比如他曾在新婚後不久,寫了一首思妻詞《滿庭芳•靜夜思》,其詞曰:
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縷織硫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堂。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
這首詞一共94個字,辛棄疾卻在其中嵌入了至少25味中藥,分別是: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硫磺、黃柏、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鉤藤、常山、縮砂仁、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
「中藥」諧音「重要」,25味中藥,味味是相思,表達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深情。如此博學,如此巧妙,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除此之外,辛棄疾還有一首更絕妙的小詞《憶王孫·秋江送別》,其詞曰:
登山臨水送將歸。悲莫悲兮生別離。不用登臨怨落暉。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飛。
大意是:我山一程水一程,送了你好遠好遠。人生最悲傷的事情莫過於別離。又何必登山臨水在落日餘暉中嘆恨哀怨呢?故人已去,只有秋雁年年從天上飛過。
這首詞只有區區五句,卻別有洞天,不容小覷,其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堪稱古詩詞中的極品。
從標題和字面意思上看,這無疑是一首送別詞,但又絕非僅此而已。辛棄疾藉由此詞,真正想呈現的是人類終其一生也無法解脫的永恆悲哀,比如,首句「登山臨水」,第三句卻說「不用登臨怨落暉」,看似矛盾,實則意在表現人在時空問題上的無能為力。
末句「惟有年年秋雁飛」是點題之筆,尤其值得關注。辛棄疾畢生最大的志向便是收復舊山河,但是,當時的北方之地皆在金人手中,北徵的將士也往往是戰死沙場有去無回,每年從北方回到南方的,也只有秋雁而已,這是南宋人民與北國故土唯一的牽連。不難猜想,辛棄疾的秋江送別,送的正是北上徵戰的朋友。他期盼的是「南歸」、是「復國」,但他在內心深處又很清楚,這一切都是無望的奢求。「南歸」不易,「復國」更難。
(辛棄疾: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更絕的是,辛棄疾的這首《憶王孫·秋江送別》,全詞五句話,句句有出處:第一句「登山臨水送將歸」,出自宋玉的《楚辭·九辯》,原句是「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第二句「悲莫悲兮生別離」,原句是「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出自《九歌·少司命》,第三句「不用登臨怨落暉」出自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原句是「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暉」;第四句「昔人非」出自蘇軾《陌上花三首·其一》,原句是「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第五句「惟有年年秋雁飛」出自李嶠的《汾陰行》,原句是「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
沒錯,全都是一字不差的原文引用,沒有一句話、一個字是辛棄疾的原創。
(辛棄疾:「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說的就是我!)
那麼,是辛棄疾江郎才盡於是抄襲湊數嗎?當然不是!這是古詩詞中一種特殊的體裁形式,叫「集句」,顧名思義就是集合古詩文成詩,把原本毫不相干的句子混搭在一起,組成一首全新的詩詞,既要毫無違和感,又要能表述新的主題。這種創作方式是非常有難度的,比原創更難,要求作者既博聞強識又構思巧妙,方能寫成一首絕佳新作。
那麼,辛棄疾這五句話是隨意拼湊的嗎?當然也不是!從先秦到唐宋,這五句話恰是辛棄疾精心歸納的傳統共同悲哀,看似支離破碎的句意,實際上卻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只可惜,大多數讀者並未真正領會其深意。
一首詞,五句話抄了五個人,沒有一個字是原創,卻創造了無法超越的永恆經典,這就是辛棄疾,才能通天的「詞中之龍」。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