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有首詞,五句話抄了五個人,沒有一字是原創,卻成永恆經典

2020-12-15 騰訊網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在寫詞這件事上,辛棄疾絕對是個天才。

在豪放詞領域,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寫有名句:「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在婉約詞領域,他與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寫有名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註: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辛棄疾,字幼安,濟南人,「濟南二安」叫法由此而來。)

(辛棄疾)

辛棄疾不但能豪放能婉約,而且寫詞的技巧性也堪稱千古無二,寫出了很多令人嘆為觀止的絕妙之作。比如他曾在新婚後不久,寫了一首思妻詞《滿庭芳•靜夜思》,其詞曰:

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縷織硫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堂。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

這首詞一共94個字,辛棄疾卻在其中嵌入了至少25味中藥,分別是: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硫磺、黃柏、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鉤藤、常山、縮砂仁、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

「中藥」諧音「重要」,25味中藥,味味是相思,表達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深情。如此博學,如此巧妙,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除此之外,辛棄疾還有一首更絕妙的小詞《憶王孫·秋江送別》,其詞曰:

登山臨水送將歸。悲莫悲兮生別離。不用登臨怨落暉。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飛。

大意是:我山一程水一程,送了你好遠好遠。人生最悲傷的事情莫過於別離。又何必登山臨水在落日餘暉中嘆恨哀怨呢?故人已去,只有秋雁年年從天上飛過。

這首詞只有區區五句,卻別有洞天,不容小覷,其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堪稱古詩詞中的極品。

從標題和字面意思上看,這無疑是一首送別詞,但又絕非僅此而已。辛棄疾藉由此詞,真正想呈現的是人類終其一生也無法解脫的永恆悲哀,比如,首句「登山臨水」,第三句卻說「不用登臨怨落暉」,看似矛盾,實則意在表現人在時空問題上的無能為力。

末句「惟有年年秋雁飛」是點題之筆,尤其值得關注。辛棄疾畢生最大的志向便是收復舊山河,但是,當時的北方之地皆在金人手中,北徵的將士也往往是戰死沙場有去無回,每年從北方回到南方的,也只有秋雁而已,這是南宋人民與北國故土唯一的牽連。不難猜想,辛棄疾的秋江送別,送的正是北上徵戰的朋友。他期盼的是「南歸」、是「復國」,但他在內心深處又很清楚,這一切都是無望的奢求。「南歸」不易,「復國」更難。

(辛棄疾: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更絕的是,辛棄疾的這首《憶王孫·秋江送別》,全詞五句話,句句有出處:第一句「登山臨水送將歸」,出自宋玉的《楚辭·九辯》,原句是「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第二句「悲莫悲兮生別離」,原句是「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出自《九歌·少司命》,第三句「不用登臨怨落暉」出自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原句是「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暉」;第四句「昔人非」出自蘇軾《陌上花三首·其一》,原句是「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第五句「惟有年年秋雁飛」出自李嶠的《汾陰行》,原句是「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

沒錯,全都是一字不差的原文引用,沒有一句話、一個字是辛棄疾的原創。

(辛棄疾:「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說的就是我!)

那麼,是辛棄疾江郎才盡於是抄襲湊數嗎?當然不是!這是古詩詞中一種特殊的體裁形式,叫「集句」,顧名思義就是集合古詩文成詩,把原本毫不相干的句子混搭在一起,組成一首全新的詩詞,既要毫無違和感,又要能表述新的主題。這種創作方式是非常有難度的,比原創更難,要求作者既博聞強識又構思巧妙,方能寫成一首絕佳新作。

那麼,辛棄疾這五句話是隨意拼湊的嗎?當然也不是!從先秦到唐宋,這五句話恰是辛棄疾精心歸納的傳統共同悲哀,看似支離破碎的句意,實際上卻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只可惜,大多數讀者並未真正領會其深意。

一首詞,五句話抄了五個人,沒有一個字是原創,卻創造了無法超越的永恆經典,這就是辛棄疾,才能通天的「詞中之龍」。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全詞僅僅只有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襲別人的
    辛棄疾是南宋一代詞宗,說他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不為過。但是他曾經寫過一首詞,全文抄襲屈原、宋玉、杜牧、蘇軾、李嶠等人的成句,沒有一個字是自己原創。這件事對於如今有」抄襲過敏症」的網友們來說,是一個比較稀奇的事件。
  • 王國維說:辛棄疾的詞有性情有意境,讀了這首詞才知道果然如此!
    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是這樣評價辛棄疾的: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可見,辛棄疾的詞作是很有自己特別風格的。辛棄疾擅長借景抒情、詠物言志,仕途的不順遂,讓辛棄疾只能在文學天地中自由抒發情緒。我們都知道辛棄疾很有能力,不論是軍事還是謀略,他都有自己的見解,可惜在當時主和派的排擠下,他無奈只能離開。在隱居江西帶湖期間,有很多經典詞作留下來。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最具有藝術性的一首《生查子》。
  • 辛棄疾公然抄襲?一首詞總共只有5句,沒有一句是自己寫的
    所謂「集句」,是指集前人的詩文成句而融匯成篇的一種作詞方法。由於它要求一首詞全部使用前人的詩句而不得添減一字。所以在很多人看來,這不就是抄襲嗎?但事實上,它要比抄襲複雜得多。因為創作集句詞,需要作者對原詩句融會貫通才行。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機杼真若已出」的目的,才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其實在宋代,集句詞廣泛出現在了文人的筆下。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經典的15首詞,值得你用一生去品
    微點:辛棄疾在公元1203年六月末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陽春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5.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 辛棄疾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句話的?
    卻不想只能醉裡挑燈看劍,活成了世人眼中的詞中之龍。這就是辛棄疾的一生。 筆者曾問過不少學生:你們到底愛他什麼?畢竟半生被罷官的他,真的不能算成功。 確實這7個字當真是酷得很、霸氣得很。但頗有意思的是,有不少人卻認為這句話是指男人心腸如鐵般硬。
  • 辛棄疾最經典的八句詩詞,沉雄豪邁,千轉柔情,收藏背誦!
    辛棄疾是中國文學界豪放派的代表,此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尊稱詞中之龍。他的著作主題廣闊又善化用歷史典故,既能描繪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也是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著作。一、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天下事」,指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大業。
  • 夢中就可消業除障的不可思議經典:《僧伽吒經》,抄一字有大福德
    是以,夢中消業,看似不可能,其實是人生這場大夢的夢中之夢,夢中所經歷的,和此身所經歷的,也沒有什麼不同,一樣都是源於我們的「心」。所謂「夢中消業」,其實也正是在教你修心。在現實中,和持誦《金剛經》、《地藏經》這些經典的感應一樣,受持《僧伽吒經》而獲得神奇感應的事跡同樣很多,而前提是,你能誠心正意的認真受持此經。值得一提的是,在《僧伽吒經》中反覆提到,抄寫此經所具有的巨大功德,僅僅是抄寫一字,就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 夢中化去痛苦業障,不可思議經典:《僧伽吒經》,抄一字有大福德
    好幾世紀以來,《僧伽吒經》一直是所有大乘經典中最廣為讀誦、流通的經典。唐僧的原型,大唐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的寺廟是古印度的那爛陀寺,這裡曾經是全世界佛法傳播的中心。而僧伽吒經就是那爛陀寺的鎮寺之寶,僧伽吒法門也是無數修行者夢寐以求,求而不得之法。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詞,慷慨激昂,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個不得了
    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是一個赤誠的愛國者。他文武全才,武能上馬殺賊,文能揮筆賦詩。不論是武將還是文官,辛棄疾都幹得非常出色。辛棄疾有一首詞,備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一首詞中,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人了不得。
  • 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辛棄疾的詞,用典巧妙,包含萬千,風格豪邁深邃。這種創作風格和他的自身經歷息息相關。 辛棄疾是智勇雙全的英雄,曾經帶50名騎兵直奔五萬之眾的金兵營地,生擒叛徒送到建康處死。但是自從南宋王朝符離之役失敗後,就選擇了委曲求全,通過納貢求和。而辛棄疾也被貶了又貶,到處當地方官,本是將才卻無兵可領,報國無門,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
  • 《辛棄疾1162》網絡電影上線,謝苗主演,何謂辛棄疾?
    它從辛棄疾投靠耿京聯手北伐為起點,展現了辛棄疾金戈鐵馬,波瀾壯闊的青春歲月!主要角色義軍:辛棄疾、耿京、賈瑞(不是紅樓夢裡的)、張安國、李霜花、榔頭金軍:完顏速拔、完顏成袂、忽爾巴、還有投靠金軍的義端和尚。
  • 奉上辛棄疾詞一首,刷新你的抄襲觀
    我被抄襲了今天偶然點了一下創作者後臺的「原創保護」功能,發現自己六月份的一篇文章——暖心守護三歲迷路男童的福建初中生小姐姐,有沒有弟弟或妹妹?,竟然被抄襲了!記得小時候,學語文是要寫作文的,從寫日記、交日記作業開始練起,那時候也是絞盡腦汁不知道寫啥好,不過,我這人從小就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再困難都沒有動抄作文的念頭。但是,我常常發現同學的作文與我讀過的範文怎麼那麼雷同!是的,有人抄襲了。於是我會注意人們怎麼看待「抄襲」這個問題,有次聽到長輩們議論「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我便記住了這句話。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寫得生動有趣,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
    雖然辛棄疾在文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不如意,作為當時堅定的主戰派,他一直堅持收復北方的失地,但是對於南宋朝廷來說,卻是一味講和,這也使得辛棄疾一直是被人壓制,始終是沒有任何的機會,這也使得他內心痛苦不已,所以後來他被人彈劾,一直生活在江西上饒。
  • 因為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辛棄疾作為南宋將領,就是這樣一個人。辛棄疾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是一匹金戈鐵馬。他為抗敵事業終生奮鬥,其間有過凱旋,有過大捷也有過挫敗與失利。但同時他也是一位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因為這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 莫言挑戰經典詞牌《江城子》,堪稱蘇軾辛棄疾「附體」,句句霸氣
    莫言的小說是受到名家普遍認可的,雖然質疑聲也還是有,但諾貝爾文學獎也確實不是想拿就能拿得到的。莫言的書法,有人說好,有人說一般,不過人家好歹也是辦了書法展的。至於詩,莫言表示:我一直在學習。莫言這話不是隨便說說的,從他與網友的互動來看,為了讓自己的打油體詩能更上一層樓,他還專門拜師學了格律平仄。在前幾期裡,筆者也給大家分享了幾首,整體來看也還是有水平的。
  • 有多少人因為「男兒到死心如鐵」愛上辛棄疾,卻不知當時他有多苦
    卻不想只能醉裡挑燈看劍,活成了世人眼中的詞中之龍。這就是辛棄疾的一生。筆者曾問過不少學生:你們到底愛他什麼?畢竟半生被罷官的他,真的不能算成功。我得到的答案有很多。有人愛那個燈火闌珊處的他,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他還是那個閱歷千帆歸來的少年。
  • 辛棄疾一首出神入化的詞,開篇諷刺,讀完才知道是經典
    在宋朝的文人裡面,蘇軾的名氣確實是非常大,而且不止是會寫詩作詞著文章,其他領域也是有不少精通的,美食、繪畫等。每一方面的成就拿出來,都可以稱得上是頂尖的水平。而在當時的文人中,能夠與蘇軾齊名的,應該就只有這另一位偉大人物了。就是辛棄疾。宋朝辛棄疾,在文壇上,同樣是功底了得,現今留存下的詞作,六百多首,首首都可以稱作是經典之作。而且辛棄疾實際上,既能文也能武。
  • 硬漢柔情 辛棄疾那些柔情和小清新的詩詞
    談起辛棄疾,我想不用過多介紹,著名豪放派詞人、南宋將領,有「詞中之龍」的美稱。他出生於金國,但是和金國有深仇大恨的他少年便抗金歸宋,高舉抗金大旗。儘管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一生以恢復為志,始終沒有改變抗金之志。於是他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 辛棄疾閒居瓢泉,這首詞質樸清雅,讀完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南宋詞人辛棄疾就是這樣一位很矛盾的人,曾經金戈鐵馬、沙場點兵,可是當他遭遇猜忌、被人排斥,雖然有些灰心喪氣,卻不甘心就此沉淪。不過歲月不饒人,轉眼間青絲變成白髮,他也只好看淡想開。下面介紹的是辛棄疾閒居瓢泉,這首詞質樸清雅,讀完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 做不成將軍的辛棄疾,晚年豪放底氣不足,詞作滿是失落感
    世間文人多懦弱,正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但也有例外,在我國最弱的宋朝就有一位「文能提筆安天下 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物,他就是辛棄疾。辛棄疾,一個執著的追夢者,為了心中的理想,哪怕是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