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2020-12-11 騰訊網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宋朝,詞壇上大家輩出,名作紛呈。辛棄疾的詞,用典巧妙,包含萬千,風格豪邁深邃。這種創作風格和他的自身經歷息息相關。

辛棄疾是智勇雙全的英雄,曾經帶50名騎兵直奔五萬之眾的金兵營地,生擒叛徒送到建康處死。但是自從南宋王朝符離之役失敗後,就選擇了委曲求全,通過納貢求和。而辛棄疾也被貶了又貶,到處當地方官,本是將才卻無兵可領,報國無門,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所以辛棄疾中晚年的詞,將自己化身成不同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情感。有氣勢豪邁的英雄形象,也有苦悶志士形象,詞的字裡行間透露著激烈難平的憤懣,高度深沉的壓抑。

而在詞壇上光芒最盛的就是這首《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題目中的京口北固亭為孫權設置的重鎮,也是劉裕所長大的地方。辛棄疾來到此地,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兩位英雄,將兩位英雄的典故寫進詞的上片。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千古」為時間,「江山」是空間,千古江山時空變換。英雄逝去無處尋,翻手繁華覆手蒼涼,高樓在風雨的侵蝕下已經野草遍地。而在這片遺蹟中,辛棄疾又想到了草根皇帝——劉裕。雖出身貧寒,幼時被鄉裡呼作寄奴,但是卻帶領民眾推翻東晉政權,成就一代功業。對英雄的讚美,對建立功業的渴望躍然紙上。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頹敗形成鮮明差距,尤為諷刺。

上片才讚美英雄劉裕,下片就為之嘆息。劉裕建立的功業,被自己的兒子劉義隆毀於一旦。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元嘉為劉義隆的年號,在他執政期間曾四次攻打北方。最後一次,劉義隆想要一舉收復河南,想要和一舉殲滅匈奴而獲封狼居序山的霍去病一樣風光。可惜輕信他人,不考慮實際,草草地準備了一下就去攻打北方,結果遭到重創。只剩得「倉皇北顧」。當時的皇帝,也如劉義隆一樣,急功近利,輕啟兵端。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四十三年前,異族侵犯大宋領土,全力抗戰,烽火不斷,傷亡慘烈。「佛狸」指完顏亮,大宋子民安於異族統治,忘記家仇國恨,參拜異族統治者,畫面一片祥和。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最後一句用了廉頗的典故,把自己比作廉頗。老當益壯,還能上戰場報效國家。皇帝陛下,快來派人問問我,我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可惜,現實還是沒什麼改變,志在千裡、躊躇滿志的辛棄疾還是無人問津。

這首詞多用典故,用典可以表達更多的內容,表達更複雜的心理。辛棄疾他希望自己像典故中的主角建立不朽功業,斬殺敵方,收復領土。也希望南宋的皇帝記住典故中的警示,不要重蹈覆轍。其中的無奈、悲涼、豪邁、熱血,讓這首詞在詞壇上佔據重要地位。

(圖文

自網絡

版權

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極度悲涼的一首詞,英雄垂淚,一句詞便說盡一生的報國無門
    但是辛稼軒的詞,曾經有過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字裡行間描繪出來的是沙場和戰爭。然而時代毀滅了他收復失地的夢,報國無門,辛棄疾積鬱的情緒在登臨健康賞心亭,登高臨遠,所有的無奈紛紛噴薄而出,「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似乎說盡了他一生的報國無門,,同時這首詞又成為一首最負盛名的千古登高或者登樓名作之一。
  • 王國維說:辛棄疾的詞有性情有意境,讀了這首詞才知道果然如此!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是這樣評價辛棄疾的: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可見,辛棄疾的詞作是很有自己特別風格的。辛棄疾擅長借景抒情、詠物言志,仕途的不順遂,讓辛棄疾只能在文學天地中自由抒發情緒。我們都知道辛棄疾很有能力,不論是軍事還是謀略,他都有自己的見解,可惜在當時主和派的排擠下,他無奈只能離開。在隱居江西帶湖期間,有很多經典詞作留下來。
  • 辛棄疾的一首詞,開篇兩句就振聾發聵,最後13字更是慷慨悲涼
    辛棄疾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他自小就飽經憂患,並立誓要掃除金寇,恢復大宋江山。可是他的願望雖然非常美好,現實卻如此殘酷,每當他覺得未來非常有希望時,朝廷中就會有人給他潑點冷水,逼迫他最後他不得不退隱。稼軒一面感嘆李廣難封,一面又惆悵廉頗已老,一種深層的無奈和悲涼之感一直縈繞心頭。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曾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
    梁衡先生就在《把欄杆拍遍》中評價過辛棄疾,說他:「是我國歷史上的唯一一個起於行伍,以武事出身,最終,以文事立業,成為一代詞壇大佬的人。」第二首是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後,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辛棄疾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其中10個字千古名句,詞中之龍有氣魄
    而辛棄疾則不同,他所處的年代,宋朝已然是搖搖欲墜,他從一開始就以恢復中原為志,所以他更多時候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慷慨激昂。但由於南宋朝廷的苟安,他的一生只能壯志難酬,這也讓他後期的詞作豪放之餘更是多了幾分無奈的愁苦。
  • 辛棄疾被貶後寫下一首詞,豪邁背後儘是柔腸,道盡人生滄桑
    詩人給我們的印象都是柔弱的,而他恰恰相反,被後人稱為文武將領,既能吟詩作對,也是上陣殺敵,他就是辛棄疾。辛棄疾是我國著名詩人,但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出他有過一段時間的軍旅生活,並且還上過戰場,與敵人展開搏鬥。
  • 辛棄疾很豪放的一首詞,中間13字氣壯山河,卻透露著濃濃的悲涼
    今天要講的人物,是辛棄疾。辛棄疾的一生充滿了悲情,被朝廷放還閒居了大半輩子,但是收復中原的願望卻在他的心中呆了一輩子。上位的日子自不必多言,整兵秣馬,為了收復中原盡全力的準備,而閒居的那些日子,辛棄疾也不是真正的閒著,他前前後後向當時的朝廷上了20多道奏本,鋪陳時事慷慨激昂,只是這些上書都被擱置,偏安一隅的朝廷本根沒有真正的想過與北方政權開戰,心心念念只是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看不到希望,辛棄疾也只好以詩詞自遣,用詩詞來抒發自己的壯志滿懷。
  • 從辛棄疾《破陣子》,分析其立志復國的豪邁和報國無門的悲涼!
    一、辛棄疾與陳同甫這首詞作於棄疾隱居瓢泉(今江西省上饒市)時,辛稼軒與陳同甫鵝湖之會後,寄給好友陳亮(陳同甫)的一首詞,抒發抗金壯志。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賞析辛棄疾傳世的詞有629首,收在《稼軒長短句》中,《破陣子》是他的名篇之一。作為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一生都在為恢復故國而奔走呼號,濃濃的愛國情和堅定的戰鬥意志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接下來,我們逐句分析一下這首詞,從而更好德感受一下其中的豪邁和悲涼。
  • 「詞壇英雄」辛棄疾,為什麼要換「種樹書」?
    英雄失路的辛棄疾辛棄疾以其豪放的詞作風格,成就了自己在詞壇的英雄形象。但現實中,英雄卻無用武之地。自年輕之時於北方金人統治地區起義算起,數十年中,辛棄疾一心希望收復失地。但到達南方後,沒有得到重用,只擔任過一些地方小官,且13年裡14次調任,使他很難有所作為。
  • 這首詞中,辛棄疾稱呼當朝丞相為「痴兒」
    在宋詞各大家中,辛棄疾是別具一格的存在。他的豪邁壯闊,可與蘇軾比肩,他對典故的運用,爐火純青。在豪邁婉約之風並立,頂級文人輩出的兩宋詞壇,他悲歌擊柱、指點江山,借古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也讓後世讀者,感受到仿佛重讀《大風歌》一般的風雨撲面。
  • 辛棄疾的這首詞,用了6個典故,充滿趣味,只為了讓朋友入仕
    這與他之前許冷靜耿直的詞作比起來頗不相同,算得上是辛棄疾最有趣的詞作之一了。這一首詞的寫作背景是,他的好友範如山被任職為瀘溪縣令,這範如山嫌這區區縣令之職太過渺小,完全不能承載他的鴻鵠之志。範如山也是一耿直男人,遲遲不願意前去赴任,於是辛棄疾寫了這一首詞來勸告他。
  • 辛棄疾不止於豪放,讀完這2首詞,讓你見識什麼叫「詞中之龍」
    辛棄疾的詞題材廣泛,各種事均能入詩,除了極具代表性的《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樣豪放沉鬱,激越瑰麗的作品以外,他還有許多風格截然不同的詞作,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兩首。本詞開篇,連用三個意象,說分別,足見此別離的愁苦與沉重。而「怕上層樓」承上是「煙柳暗南浦」,啟下是「斷腸片片飛紅」。登上層樓,觸目全是柳結愁煙,花辭碧樹,豈不更添傷感?更不堪的是幾日來風風雨雨,花謝花飛,哪裡有人能留住落花?又有誰能勸阻鶯啼,春日就在這聲聲鶯啼中迅速老去,讓人柔腸寸斷。而「都無人管」一句更突出了詞中佳人的孤獨無依。
  • 辛棄疾被罷官,寫下這首狂放之詞,豪邁之中夾雜著無奈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詞人,素來有「詞中之龍」的稱號。他不單單是一位豪放派的傑出詞人,更是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抗金將領。所以,相較於一般文人墨客的附庸風雅,他的作品中包含了更多豪放不羈的個人風格。無論是在文學和武功上,辛棄疾都有著令人讚嘆的功底。在他21歲的時候,他就曾經率領過2000人起義,反抗金國統治者。
  • 姜夔:漂泊數十載,布衣終餘年,愛情和仕途皆不順的詞壇領袖
    這首通篇寫景的詞,自信行間都透露著一股淡遠之致,同時也表現了作者灑脫的胸襟和瀟灑自在的情懷。這首詞名為《點絳唇》,作者姜夔。姜夔,何許人也?姜夔十分有才華,在詩詞、散文、書法和音樂上都頗有造詣,因此也被世人稱為能夠和辛棄疾並肩齊驅的「詞壇領袖」,那麼姜夔這位傳奇的人物背後有著怎樣的一生呢?
  • 辛棄疾這首詞句句大有來頭,其中一句道出人生真理,讀完恍然大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辛棄疾的詞都是以豪放著稱的,大宋詞壇若少了「蘇辛」二人,便沒了那份盪氣迴腸。而縱觀辛稼軒的詞作,他現存詞有600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內容多樣,體裁廣泛,幾乎涉及各個領域,他除了寫雄偉奔放之風的詞作,寫起傳統婉媚風格的詞也是得心應手。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便是辛稼軒的一首《水調歌頭》,這首詞幾乎句句都用典,句句都大有來頭,其中有一「金句」道出了人生真理,讓人讀完之後恍然大悟。
  • 辛棄疾最「婉約」的一首詞,感慨物是人非,成為婉約詞中的經典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
  • 辛棄疾是這首詞是真狂,男兒到死心如鐵,寫得比李白還要更加張狂
    辛棄疾被罷官後可謂是心灰意冷,他一個人去到江西上饒隱居,過著一種平淡的生活,可是對於這麼一位將軍,始終還是放心不下,為此他的後半生一直是生活在痛苦之中,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與眾不同,不僅充滿了理想主義,同時還非常的張狂,當然辛棄疾的這種狂是一種無奈之舉,以這首《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那就是一首很狂,但是讀了讓人傷感的作品。
  • 豪放詞人的柔情,夫人過生日,辛棄疾寫了一首詞,充滿愛情的味道
    但在辛棄疾一生所作的600多首作品中,仍舊有這們一首與眾不同的詞,名叫《浣溪沙·壽內子》。這首詞是辛棄疾寫給其妻範如玉的,為了慶祝她生辰特意所作。在這首詞裡,辛棄疾褪去了往日裡的狂氣與傲氣,只餘滿篇蜜語甜言贈予愛妻。也向世人展現了辛棄疾作為丈夫,在面對妻子時的「暖男」一面。
  • 辛棄疾晚年給兒孫們寫下此詞,到老都不忘幽默一把,讀完笑中帶淚
    兩宋文壇,群星璀璨,但卻很少有人能像辛棄疾一樣,將半生無奈活成了一片燦爛的煙花。被逼下戰馬,握起手中的筆,是他一生的痛,卻是文壇一大幸事,從此詞壇有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詞中之龍。愛就要愛的絕美,恨就要恨得敞亮,苦也要燈下拔劍,樂卻在稻花鄉間,這是詞中之龍帶給我們的愛恨糾纏和人生苦樂。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辛棄疾的「趣」。晚年的辛棄疾覺得自己時日無多了,便給兒孫們寫下此詞,到老了他都不忘幽默一把,句句都令人哭笑不得,讀完只能說這是親爹。讓我們來品一品這首《西江月》。《西江月·示兒曹以家事付之》南宋.辛棄疾萬事雲煙忽過,一身蒲柳先衰。
  • 範仲淹的這兩首詞,一首婉約,一首大氣,當之無愧的千古絕唱!
    北宋初期的詞壇基本上還沉浸在淺斟低唱的軟語聲中,詞仍然被視為「詩餘小道」。範仲淹的詞也不例外,我們可以看到他在詩文中可以縱橫捭闔,但在詞作中卻更多表現的是兒女情長,也是他拋開政治家、軍事家身份之外的普通人的一面。人的性格本就具有多面性,只有多方面的呈現我們才可以看到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秋色、秋景歷來是文人寄託傷感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