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最好的一首七律,蘇軾幾乎整篇照抄改為詞,又成千古名篇

2020-12-26 國風美詩文

化用是詩文創作常見的技法,一個優秀的作者,總能化腐朽為神奇,將一些原本不出名的句子,點鐵成金,使之名垂千古。便如世所傳唱的《滕王閣序》,其中「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句,實是化用了庾信《馬射賦》中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而庾信的這一句,或許又來自劉勰的「麟風與麏雉懸絕,珠玉與礫石超殊」。雖然句式類似,但這並非抄襲,他們三人的句子,皆有不同的主題,和所蘊含的情感。王勃之句,比庾信之句氣象更為開闊,意境更為悠遠,也更朗朗上口,並且十分契合上下文,所以,最終王勃勝出。

蘇軾《少年遊·重陽》,檃栝詞中的名篇

宋朝時期的詞,化用前人詩句更是多不勝數,甚至還有人將杜牧的《清明》直接改為詞。不過,有一種化用,尤為特別,後世將其稱之為檃栝體。所謂檃栝,本是指矯正木材彎曲的器具,後引申為「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剪裁改寫」。

許多文人,在創作的時候,將前人之句進行改編,從而獲得與原作者思想上的共鳴,或是寄託自己的思想情感,這就叫做檃栝體。這種體裁,在詞裡更為普遍,饒宗頤說:「論者多謂此體始於東坡檃栝《歸去來辭》。」也就是說,普遍認為這種檃栝詞是蘇軾開創的。

這個概念或許不甚清晰,我們從蘇軾一首名篇來感受下檃栝詞:

《少年遊·重陽》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詞的首句,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點,蘇軾與朋友,提著酒壺,登上了蒼翠的山峰。站在山峰之上,便見大雁初向南飛,矯健的身姿,掠過江面,江水倒映著秋色與秋雁。

紅塵俗世,紛紛擾擾,實在是令人煩悶,想要舒心暢快地開口一笑,可謂難矣。所以,有機會能夠暫忘營營,須當享受歡愉,趁著年少,趁著菊花盛開之時,將其插滿髮鬢而歸。

攜酒登高,於是痛飲一番,用酩酊大醉來慶賀這個重陽佳節。雲嶠則是指山,既然有酒,既然逢佳節,既然已經登臨山峰,就不要為即將落下的夕陽,為逐漸黯淡的餘暉而哀怨了。

世事無常,古往今來,人世的百年,是多麼短暫,誰都會老去,死亡,不如及時享樂,何必像齊景公那樣,對著牛山流淚哭泣呢。據說春秋時期,齊景公遊於牛山之上,北望齊國,感嘆齊國的壯美,同時又擔心自己將要死去,會失去這一切,從而淚水沾溼了衣裳。

這首詞,體現了蘇軾那種超凡脫俗的曠達,堪稱千古名篇,後世讀來,備受鼓舞。

蘇軾所檃栝的原作,實是杜牧七律第一之詩作

不過,蘇軾此《少年遊》實是檃栝了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幾乎全篇照抄,試看杜牧全詩: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杜牧此詩的大致含義,與蘇軾的詞是差不多的。

眾所周知,杜牧生在中晚唐時期,彼時朝綱混亂,正直忠義者,往往受到排擠打擊,杜牧也是如此,一直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心中抑鬱難了,他在揚州寄情酒色聲樂,寫下了許多傳唱千古的名篇,但就他個人的遭遇來說,是令人惋惜的。

會昌二年,也就是公元842年,杜牧被外放至黃州刺史。雖然刺史也是一個大官,但在這之前,杜牧是比部員外郎,能夠參與重大決策,時常見到皇帝。而且,晚唐的黃州,連年兵禍,一向被視為偏僻鄙陋的貶謫之地。

會昌四年的九月,四十二歲的杜牧遷池州刺史,還是沒能回到長安。會昌五年,和杜牧一樣不得志的張祜,到了池州,與杜牧相會,二人重陽登山,對酒談心,杜牧寫下這首七律,來勸慰對方,同時也是勸慰自己。

此詩通篇流暢自然,無雕琢之功,揮灑自如,同時結構緊密,對仗工整。勸慰的同時,暗合重陽佳節和季節時令;在議論中,見詩意之優美,《唐詩箋注》認為這首詩通篇渾然豪邁,非常接近杜甫。《桐城吳先生評點唐詩鼓吹》認為,這樣優秀的詩,在杜甫之外,已經很少見了,堪稱杜牧最好的一首七律。

對比原作,蘇軾曠達更勝一籌,二首作品皆流傳千古

對比一詩一詞,蘇軾雖然改動不多,但在杜牧的情感上,他的放曠更為通達。杜牧雖然有心放曠,並以齊景公的典故反諷,但他這种放曠之中,多了一種無奈和苦澀。

例如最後一聯,「只如此」,體現了一種無法超脫、無能為力的頹然,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勉勵自己及時行樂。醉也是這種結果,不醉也是這種結果,怨與不怨,都無法改變,故而杜牧詩中多是「但將」、「不用」、「何必」這種轉折連詞,可視為自我勸慰的結果。

蘇軾檃栝杜牧之詩,則去除了原作之中蘊含的無奈、悲憤。例如最後蘇軾將「只如此」改為「誰不老」,前者是無奈的抉擇,而後者是及早的勘破,在勘破之後遇到鬱悶之事,所以能夠坦然面對,閒庭信步。

並且詞中的「年少」、「雲橋」更有一種積極樂觀的思想。在蘇軾看來,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心若不消沉,暮年則是少年,暮氣能化朝氣,同時每一處都是絕美的風景,一座普通的山,亦是雲嶠仙山。

雖然表面看來,檃栝詞不過是在前人的作品上略微改動,但是若非才高博學之人,只會做那點金成鐵之事,將原作改得面目全非,像此等能夠同時留名千古的,非蘇軾之才,難以為之!

相關焦點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說起宋詞豪放派的代表,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軾蘇東坡,他既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哲人。在他的詩句中,我們總是能讀出許多人生哲理。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王,作為1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卻稱得上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君主。也就是由於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因此 他也被後人稱之為「千古詞帝」。李煜被毒殺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的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就是其亡國後寫下的那篇《虞美人》,令人惋惜的是因為這首詞,觸怒了宋朝皇帝趙光義,最後慘被毒殺。這首著名的《虞美人》也成為了李煜生前的最後一首詞。
  •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
    杜牧與當時的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兩個人撐起了晚唐逐漸沒落的詩壇,留下過很多優美的經典名篇。杜牧出生在官宦之家。自然是眼界高又有才氣,很年輕的時候就憑藉一篇《阿房宮賦》名震文壇。但是,出生於晚唐的杜牧,就像晚唐的國事一樣,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他只能沉醉於溫柔鄉中,在青樓楚館中寄託自己的詩情。
  • 蘇軾:最好的一首詞,意境深遠,卻成為千古經典,不可不讀!
    蘇東坡有許多名篇都源於酒意,歡喜了就是一番「詩酒趁年華」,失意了就是一頓「長恨此身非吾有」。就算幻想卸甲歸田,也是「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蘇東坡不僅自身愛喝,並且更喜歡眾樂樂,常常招呼二四、三五成局,終究大型派對上的暢飲更有氣氛。
  • 蘇軾夜晚醉酒後寫下一首詞,說透中年男人的辛酸,成千古名篇
    #文史好物推薦#蘇軾在其44歲時,一場烏臺詩案,讓他的宦海夢斷,仕途受阻,遭貶黃州。蘇軾被貶到黃州後的生活並不是那麼好,過得十分清貧,甚至連一家人的溫飽都成問題。閒不住的他,看到住所的不遠處,有一塊無人耕種的荒地,於是擼起袖子開墾荒地,種植莊稼和花草樹木。
  • 李商隱的這七首七律,意境唯美到極致,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下面小樓輯錄李商隱最經典的七首七言律詩,與大家一起分享一、《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的這首《無題》,是古詩詞中最經典的愛情詩,其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一句,是千載情語中的不朽名句。清代梅成棟《精選七律耐吟集》中評:鏤心刻骨之詞。千秋情語,無出其右。二、《春雨》李商隱的詩多富麗精工唯美豔麗,這首《春雨》便是此中代表。這首詩用華美穠豔的詞,營造了一種悽美的意境,使得全詩流露出一種感傷的美,讓人沉溺其中,難以自拔。
  • 歷史上最有意境的一首詞,蘇軾憑此佳作蛻變成蘇東坡,句句千古
    而在眾多歷代詩人當中,蘇軾的赤子之心更是無人能及,當他歷經了人生的大坎坷大磨難的時候,能把自己的心升華成更加卓絕的自我,從而光照這文明的千秋。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身陷囹圄,幾經商榷擬罪被貶黃州,在偏遠之地參悟人生。此時的蘇軾還是蘇軾,無法理解也不願意相信這汙濁的官場。
  •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名流千古,全詞卻鮮有人知!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名流千古,全詞卻鮮有人知!宋朝是一個文化很繁榮的朝代,出了很多的大詩人,其中就包括蘇軾,他是宋朝文化繁榮的代表也是最高成就著,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創作了許多的千古名詩,也改革了詞體,讓詞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而在他眾多的詩詞,有一首詩很冷門的詩,這首詩開頭一句可謂名流千古,但全詞卻幾乎鮮有人知,這首詩正是《西江月》。
  • 蘇軾半夜醉後回家,被關在門外,寫下一首詞卻成千古名作
    他曾在半夜醉酒回家,被書童關在門外,卻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讀後發人深省。 這首詞名為《臨江仙》。 在他返回臨皋亭時,卻被書童關在了門外,於是便有了這首千古名作,讀後發人深省。
  • 蘇軾的一首詩,短短4句話卻成千古名句,被後人誤讀了幾百年
    如果你喜歡詩詞,就沒辦法不喜歡蘇東坡,他就是那種千年難得一遇的曠世奇才,隨手一寫,就是不朽名篇,隨意一吟,就是千古絕唱。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蘇軾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大多數詩詞,都偏向於豪放派,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之作,對後世影響巨大,不過蘇軾最絕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卻被後人誤讀了幾百年。
  •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名篇
    杜牧與當初的李商隱並稱之為「小李杜」。兩人扛起了唐代慢慢衰落的詩壇,留有過許多 唯美的經典名作。杜牧誕生在官宦之家。當然是見識高又有才華,很年輕的時候就憑著一篇《阿房宮賦》威振文學界。可是,出生於唐代的杜牧,如同唐代的國家大事相同,力不從心。因此,他只有沉醉在溫柔鄉中,在青樓楚館中寄予寄寓的詩情畫意。27杜牧曾經在揚州市有過一段風流歲月,認識了一名13歲的妙齡少女,兩人一見鍾情,可是杜牧是浪子,天涯漂泊,在揚州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要離去。
  • 最該被課本收錄的一首詞,全篇都是千古名句,必將流芳百世!
    宋詞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而宋詞的豪放派代表辛棄疾,更是將自己的愛國情懷融入詩詞裡,他曾經有一篇詞作被稱為是生平之最,到底是哪一首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據說這一首詞,通篇都是千古名句,從未被超越過,讀起來朗朗上口,盪氣迴腸。
  • 蘇軾夢醒後寫下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成了難以超越的經典
    1075年,正月二十,夜,蘇軾從夢中醒來,呆呆地望著床幔。他有多久沒有夢到那個眉目如畫,淡雅如菊的女子?他以為這麼久了,他應該早就忘了,早就不會痛了。他起身走到桌案前,提筆在紙上寫下了一首詞,記錄了這一次令他痛徹心扉的夢境。這首詞就是後來被譽為「千古第一悼亡詞」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願你一生都不要讀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被稱為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究竟是什麼詞呢?竟然能有如此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李煜最牛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弟弟蘇轍抱怨日子過得苦,蘇軾寫了首詩安慰,被後世奉為千古名篇
    侄子蘇轍埋怨生活過得苦,蘇東坡寫了首詞安慰,被後人譽為千古名篇這三個人中,蘇東坡的才華不用多講,蘇洵能夠2個出2個這般優異的孩子,才華當然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唯有蘇軾的弟弟蘇轍,仿佛在古代文學史上的成就感並沒有很高,因此 很多人都感覺蘇轍跟蘇東坡的史學功底差了一大塊,客觀事實真的是這般嗎?
  • 歌妓向蘇軾勸酒,蘇軾贈她一首詞,無意間成為千古名篇,記得收藏
    古代人寫詩但是有非常大意境的,他們的詩時而豪情奔放,時而熱淚盈眶,總而言之古代人對於詩而言,大多數全部都是信手拈來的,只要腦中一想,醞釀片刻,一首千古名詩就出來了,什麼唐詩三百首,這全部都是扯淡,連李白據說是上萬首,不過真正屬於他的也有千把來首吧,因此古代人針對詩詞那就是情有獨鐘的。
  • 蘇軾新婚之夜寫下一首「洞房詩」,卻成千古絕唱,讀完讓人臉紅
    蘇軾新婚之夜寫下一首"洞房詩",卻成千古絕唱,讀完讓人臉紅其實蘇軾寫給王弗的不止這首詞,在他們新婚時,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連用4名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流傳千古,讀完讓人不禁臉紅。這首詞寫於1054年,是蘇軾19歲時,為了紀念與妻子的新婚之夜,而創作的一首詞。彼時的蘇軾意氣風發,和王弗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他的這首詞與別人的可不一樣,用的是集句手法,通篇都是"抄襲"前人的,我們先來看看都集結了哪些詩詞。
  • 蘇軾喝醉酒回家,門也進不去,隨手寫下一首詞,差點成了逃犯
    這些作品流傳千古,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和文化內核。在無數的文人墨客中,最為著名的無疑是李白跟蘇軾,他們身上有著許多相同的品質,比如豪放,比如灑脫,都是無酒不歡,沒有酒就寫不出好詩的奇才怪胎。今天我們說的就是一篇與蘇軾喝酒有關的千古名篇。
  • 蘇轍向哥哥抱怨生活之苦,蘇軾回一首詩安慰,前兩句卻成千古名句
    蘇轍向哥哥抱怨生活之苦,蘇軾回一首詩安慰,前兩句卻成千古名句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寫到:「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遭遇了無數的挫折和困境,但卻總能我行我素,不悲觀,懂幽默,睡得好,吃得好,玩得好。無論去到哪裡,都總有著一種不畏坎坷的超然格局,泰然面對著所有。
  • 蘇軾的經典詩詞,通篇都是千古名句!林語堂稱此詞為「全宋第一」
    把別人眼中一地雞毛的生活,活成了屬於自己的瀟灑人生。蘇軾的這一份豁達跟坦蕩,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跟模仿。蘇軾把對待人生的態度跟感悟都寫在了他的詩詞中,也正是這樣才成就了一代文豪蘇軾,雖然蘇軾的仕途並不順利,但是蘇軾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很高,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