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很有意思的一首詩,短短4句點到為止,最後7字勝萬語千言

2020-12-14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今天還要說賈誼,前一陣子欣賞過劉長卿寫賈誼的詩,「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文人們在當時心高氣傲,很難找到知己,對跨代知己的追慕和不可得的遺憾,就格外的打動人心。

還記得杜甫的一首詩,寫宋玉,「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抒發的感慨與劉長卿大同小異,都是不太平的年代,都是風流儒雅,懷才不遇。

陶淵明和賈誼,似乎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兩個精神家園,當然還有一個是屈原,賈誼本人都寫過《吊屈賦》,足見失意文人生命的殊途同歸。

或者像陶淵明一樣,發掘本性,悠遊林泉,與紅塵做一個徹底的了斷;仍舊放不下的,或者心中仍舊有不平之氣,就與屈原賈誼一起,抒發「信見疑忠被謗」的憋屈,抒發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感慨。

不然還能怎麼辦呢?詩人氣質與官場風雲,註定是不相容的兩種事物,盛世還好,到了衰世亂世,就更加的一發不可收拾。

【臨其詩境】

今天來看看李商隱是怎麼寫賈誼的。

賈誼被貶到長沙三年,這三年已經成為了詩人們用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之情永恆的題材。這3年在詩人的心目中,抵得上千年萬年。

寫得多了,就容易落入俗套,千篇一律的感情,也就慢慢的變俗了。

李商隱卻不一樣,他寫賈誼,不僅結合了自身的命運,還結合了兩朝的皇帝,兩人所處的時代,範圍更加的廣闊,能表現的東西也更多。

他選的切入點,也是其他詩人基本不曾觸碰過的,來自《史記》中記載的一段,原文不長,給大家記錄在這裡。

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這一段文字就是關於賈誼被漢文帝召見,夜半談話的場景。一切看起來都是合理的,皇帝剛剛祭祀完,想到了鬼神的事情,就順勢詢問賈誼,最後還感嘆分別了這麼久,自己還是不如賈誼。

《史記》中所表現的,其實是一位明君,而李商隱卻抓住了問鬼神這件事,聯想到晚唐時期皇帝求仙祈長生的癖好,寫下了這首《賈生》。

【經典原文】

賈生唐代:李商隱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條分縷析】

這首詩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寫的是漢朝的人物,用的還是漢賦的筆法。

讀兩漢時期的《京都賦》《兩都賦》,有一個共同的點,前期極力鋪陳的東西,正是作者後續要否定的事物。

這個特性放在李商隱的詩中,也是一樣。

第一句給我們塑造了一個觀念,漢文帝明君,賈誼賢臣,兩人的相遇,簡直是風雲龍虎交匯,本該是如魚得水一般締造盛世的劇本,但是在下一句,就突然變了味。

如果單單看上一句,漢文帝在正殿求賢,召見曾經被驅逐的賢臣,而賈誼也不負所望,侃侃而談,簡直就是一幅盛世畫面。而詩中具體的場景也給了讀者鮮明的畫面和鮮明的感受,代入感更加強烈。

可所有的鋪墊都是為了下一句做準備。下一句開篇兩字,可憐,實際上已經暗示了一些東西。如果真的是明君賢臣,盛世氣象,有什麼好可憐的呢?

原來,漢文帝召見賈誼,並不是在和他聊家國大事,天下蒼生,而是在討論虛無縹緲的鬼神一說。

這一句話就如同一根刺,蘊含了太多詩人的情懷和政治寄託。李商隱到此擱筆不寫,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只是點破,卻不生發,乍看上去像是一般晚唐詩歌貧弱,乏善可陳的特性。

然而李商隱與其他晚唐詩人不同,他時刻關注著國家大事,有著很強烈的用世心和功名心,他的停筆,不是因為給不出論斷,而是寄託太多,並非三言兩語能夠說盡,所以乾脆不寫,所有的情感都在場景之中。

有對晚唐皇帝求仙求道的批判,有對自身命運的感慨,有對時代劫數的悲哀。都想說,所以都不說,故事會說話。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不是無題勝過無題,短短4句令人神清氣爽
    或許是下了一天的雨,颳了一天的風,到了傍晚才漸漸地天氣轉好,晴天姍姍來遲,但終歸是值得珍惜的晴天美好。不過,一直到快要落山的時候,才來得及展現出自己的美好,自然就帶有一種傷感的氛圍,這樣的格調,與生在晚唐的李商隱很是相符。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有百解、詞無達詁。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很多作品,用典較多,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有些看似描寫閨怨,其實是表達詩人內心的愁情。而杜牧的作品貌似曠達不羈,其實又暗喻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下面介紹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 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意境邈遠,最後7字突顯出悲劇之美
    李商隱是晚唐傑出詩人,他從《詩經》和《楚辭》中汲取營養,很多抒情詩包含了對客觀現實的深刻剖析和批判精神。同時義山的詩歌也極富想像,意境超拔瑰麗,還經常運用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精神。李商隱也寫過很多無題詩,其中既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謳歌和追求,也暗喻自己的身世之感。讀者不僅非常熟悉這些無題詩中的警句和名言,也從中得到了極大的啟發。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七律,曾感動過無數人,最後7字更令人心碎。
  • 落日下李商隱寫這浪漫之作,句句充滿奇思妙想,最後7字妙不可言
    晚唐的詩壇有個「謎一般」的男人,才高八鬥卻憂鬱一生,平生存詩600餘首,將唐詩推向了新的高峰,他就是李商隱。說他成謎,不只是指他憂鬱的性格,更是指他的詩。一首首無題詩,和那首《錦瑟》,就像一個個謎題一樣吸引著世人的目光。那些優美到極致的詩句,為什麼要叫《無題》?
  • 杜牧的這首詩無一悲字,卻處處有悲意,短短4句令人叫絕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在晚唐詩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杜牧的詩以七言絕句見長,一向享有盛譽。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中說:杜紫微天才橫逸,有太白之風,而時出入於夢得。七言絕句一體,殆尤專長。沈德潛也認為杜牧的七言絕句託興幽微,可稱盛唐絕之嗣響。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過勤政樓》,便是杜牧水平很高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杜牧通過勤政樓見到其荒涼的景象後,所創作的一首詠史抒懷詩。
  • 李商隱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七字即寫盡了女子的千嬌百媚
    今天給大家分享李商隱的一首詩,《為有》寫富家女子對丈夫的抱怨。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為有雲屏無限嬌」,雲母屏風後面的美人格外的嬌媚。官宦人家,華堂高屋,錦衣玉食,說不盡的榮華富貴。在鑲嵌著雲母裝飾的屏風後面,美麗佳人笑靨如花,特別的嬌媚。身居閨房,富麗堂皇的裝飾,一看就是有錢人家,珠簾垂掛,清新淡雅。
  • 唐代最隱晦的一首詩,全詩只有28字,翻譯過來就是:人生苦短
    詩詞文化最為繁榮昌盛的年代是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人物,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是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李商隱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 李商隱不出名的一首無題詩,最後14字卻成絕唱,寫盡相思的孤獨
    文/顧無【引觴漫談】說到晚唐詩歌,不得不提到李商隱。說到李商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一系列無題詩。別的題材他也寫過,但這一系列風格特色鮮明的無題詩是他的畢生心血所在,是他人生經驗和心靈狀態的結晶,同時也將唐詩代入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之中。
  • 唐伯虎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4局豪邁驚人,最後4字成郭德綱口頭禪
    熟悉郭德綱的人,對於他常念的這首詩應該都有印象。我現在打字打出來這首詩,都能腦補出郭德綱在臺上念這首詩的腔調和語氣。這句詩往往用來謝場,念完就該鞠躬下臺了,既是總結人生經驗,表達一種人生的態度,也是對觀眾,對「衣食父母」的感謝。這句詩最後一句的出處是唐伯虎的名篇《言志》。
  • 李商隱很「玄幻」的一首詩,寫西王母思念情人,短短4句卻成絕唱
    在唐代,初盛唐時,皇帝求仙問道的傾向還不明顯,可到了晚唐,皇帝幾乎各個都是道教迷,天天的求神問仙,煉丹服藥,蓄養一大批的方士,甚至為此荒廢了國事。【臨其詩境】皇帝如此的不務正業,自然會有人看不下去。不過到了晚唐,文人們對於政治的熱情已經消退得差不多,更加注重於自己生活的樂趣,還有這樣家國情懷的文人並不多了,但是這其中,李商隱算一個。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全文無一「松」字,卻句句有松
    《題小松》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全文無一「松」字,卻句句有松,句句彰顯了松的形貌、品格、精神。同時,字裡行間也塑造了一個抱志守節、傲然不屈的君子形象。 寫松即寫人,它正是這首詩表達水平的高妙之處。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商隱的這首《題小松》: 憐君孤秀植庭中,細葉輕陰滿座風。
  • 李商隱最悲涼的一首詩,開篇14字振聾發聵,道出人生成敗的關鍵
    不過今天筆者要介紹的詩,並不是這兩位的,而是被人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其中一位的詩人。相信很多人都讀過李商隱的那首《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幾句被傳唱千年,所以在大家的印象裡,李商隱的情詩寫的十分纏綿悱惻動人心,不過今天筆者要講的卻是李商隱的一首《詠史》詩,堪稱李商隱最悲涼的一首詩,開篇14字便振聾發聵,道出人生成敗的關鍵。
  • 王昌齡很著名的一首詩,短短4句送別知己,最後14字已家喻戶曉
    這些詩人中間的送別詩,也是最令人慷慨激昂的一派。或者送朋友去邊塞幕府,或者朋友送自己去邊塞從軍,總之是為了搏一個功成名就的機會,彼此之間是說不盡的豪情壯志與相互祝福。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詩家夫子」王昌齡的送別詩,是一首七絕。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李商隱,生卒年介於約公元813年至約公元858年,比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小了約100歲。李商隱生於晚唐,此時詩歌的大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他仍然抓住了唐詩風神的尾巴,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李商隱的詩想像奇特瑰麗,風格穠麗,刻意追求詩美。一些寫愛情的詩歌雖略感晦澀難懂,但意境纏綿悱惻,極為動人。
  • 李商隱最好懂的一首詩,卻依舊留下了千年難解之謎
    「從前慢」,說起來不過輕飄飄的三個字,畢竟在我們這個時代,從西安到成都,綠皮火車14小時,自駕10小時,動車4小時,高鐵3小時,飛機1.5小時,打電話發微信,更是幾秒鐘就能接通、對話。(李商隱任職的地方實際上是綿陽三臺縣,從西安出發火車時間和到成都差不多,駕車更快一些,但沒有直達的飛機。)可在李商隱那個時候,這首詩裡相隔的確實是萬水千山。
  • 李商隱最傷感的一首詩,美到極致,痛得讓人心碎
    李商隱,字義山,他不僅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放在整個文學史上,也是數一數二的詩人。作詩對於李商隱而言,只是抒發自己情感的一個途徑,而他寫下了那麼多的詩歌,主要是因為牛李黨爭的緣故。李商隱的詩歌創作極富獨創性,清初評論家吳喬說:唐人能自闢宇宙者,唯李、杜、昌黎、義山。李詩側重抒寫人生感慨,表現人的內心世界,在李商隱之前很少有人寫。李商隱的詩詞語綺麗,意義隱晦,卻俘虜了一大批粉絲。
  • 李商隱經典一首詩,全篇被奉為名句,你讀過嗎?
    可是,這些都不如李商隱的《錦瑟》寫的更令人絕望。李商隱最有名的一首詩,全篇都是名句李商隱,字義山,他是一個「謎一般的男子」,是晚唐的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後來中年時期妻子去世,又因寫詩抒寫懷情受到別人的貶斥,雙重打擊下,最後病逝於鄭州,那時李商隱才四十七歲。而《錦瑟》這首詩,就是他留給後人的「絕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 《紅樓夢》最霸氣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盡顯賈雨村梟雄本色
    《紅樓夢》最霸氣的一首詩 《紅樓夢》中詩詞甚多,名篇佳句也是不少,想黛玉的《葬花吟》更是成了大多數人耳熟能詳的詩。 而《紅樓夢》中最霸氣的一首詩,也來自賈雨村,這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字裡行間卻是霸氣側漏,盡顯賈雨村梟雄本色。
  • 陸遊最感人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讀後催人淚下!
    其詩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並以詩中飽含的愛國熱情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陸遊的詩作現存9000餘首,是我國現存詩作數量最多的詩人。小編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經典詩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是陸遊罷歸山陰老家時創作的組詩組品《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
  • 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驚豔多年,清代文人模仿一首,揚名文壇
    《唐詩三百首》共收錄了李白的27首詩,李商隱的22首。看起來少了5首,但是李白的詩作流傳下來的達千首,可李商隱只有600首,也就是說論入選率,李商隱遠勝李白,可見後世文人對他的推崇。李商隱的詩寫得朦朧絕美,頗有自己的風格,所以很難模仿,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個千古名句大家應該聽說過,他出自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