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很「玄幻」的一首詩,寫西王母思念情人,短短4句卻成絕唱

2021-01-09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長生不老,該是絕大多數人都希冀的一件事情。

畢竟自古至今的歲月裡,人們實在太不願意見到死亡了。

我自己死後,會去往何方,我的家人們死後,會不會遭遇痛苦?

正是這一切的不可知,給予了宗教和神話傳說以發展的空間,宗教以來世、天堂、地獄之說哄著凡人,讓他們不再重視當世的享樂和權力,反而著眼於虛無縹緲的來世因果。

神話傳說則是凡人們自己發展出來的,是在蒙昧階段對於世界的自由想像,往往代表了先民們的某些願望和觀念。

凡人之上,尚有皇帝。

在中國,皇帝是個人權力和地位的終極,一個能做到皇帝的人,大概天下的一切都不會缺少,應有盡有。而他的目光,自然而然會放在自己掌控不了的天上,以及死後的人生。

於是古代皇帝大興陵墓,又不斷地求仙問道。秦皇漢武,兩位天資卓絕的皇帝最終都此道,或者說,越是有政績的皇帝,越希冀於此。

在唐代,初盛唐時,皇帝求仙問道的傾向還不明顯,可到了晚唐,皇帝幾乎各個都是道教迷,天天的求神問仙,煉丹服藥,蓄養一大批的方士,甚至為此荒廢了國事。

【臨其詩境】

皇帝如此的不務正業,自然會有人看不下去。不過到了晚唐,文人們對於政治的熱情已經消退得差不多,更加注重於自己生活的樂趣,還有這樣家國情懷的文人並不多了,但是這其中,李商隱算一個。

李商隱一生捲入黨爭,沉淪坎坷,但是他畢竟是官宦之後,對於國家的事情還是上心的,於是就有了下邊這一篇,諷刺皇帝求仙的《瑤池》。

瑤池用的是古代神話中的典故,也具有一定的歷史性。《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一次西遊的時候,到達了崑崙山,遇見了崑崙山上住著的西王母,西王母邀穆王宴飲於瑤池,臨別時候,西王母歌 「將(望)子毋死,尚能復來」送穆王,穆王亦作歌回答,約定三年後重來。

【經典原文】

瑤池唐代:李商隱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條分縷析】

整首詩圍繞著西王母展開,描述了其生活中的一個場景,又通過對西王母心理的描繪,向我們揭示了其開窗幽怨的原因,結構完整,構思奇妙。

第一句是西王母開窗的細節,住在瑤池的西王母,打開了手邊裝飾華麗的窗子,看著窗外風雪漫天的崑崙,以及那條久沒有被人踏足的長道。

當年的穆王,就是冒風雪而來,沿著這條路出現的呀。

當初有三年之約,到如今已經許多個三年了,卻再也沒有見到過穆王的蹤影。

第二句的歌聲亦是穆王的典故,《穆天子傳》中記載穆王南遊,遇到了大風雪,百姓都受到了冬歲之災,穆王曾經寫作《黃竹之歌》以哀民。這裡的黃竹歌聲之哀,可能已經有暗示穆王仙去的意思,也有可能只是襯託西王母幽怨的心緒。

穆王為什麼沒有再來呢,他的八匹駿馬可以日行3萬裡,想來的話不是很快就可以過來嗎?

從西王母的疑問中,我們已經得到了穆王去世的暗示,正是因為穆王沒辦法像傳說中的西王母一樣長生不老,才沒有辦法再次去到西王母身邊的。西王母與穆王相見並欣賞穆王,卻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應該臨走前給他一點長生不老的仙丹的。

然而最終仙丹也沒有給,或許,人世間本就沒有仙丹。

李商隱以此來諷刺皇帝求仙問道的虛妄,深刻而震撼。

相關焦點

  • 李商隱不出名的一首無題詩,最後14字卻成絕唱,寫盡相思的孤獨
    文/顧無【引觴漫談】說到晚唐詩歌,不得不提到李商隱。說到李商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一系列無題詩。別的題材他也寫過,但這一系列風格特色鮮明的無題詩是他的畢生心血所在,是他人生經驗和心靈狀態的結晶,同時也將唐詩代入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之中。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不是無題勝過無題,短短4句令人神清氣爽
    不過,一直到快要落山的時候,才來得及展現出自己的美好,自然就帶有一種傷感的氛圍,這樣的格調,與生在晚唐的李商隱很是相符。【臨其詩境】「晚清」這個字眼,似乎就是為李商隱量身打造的,最終也由李商隱親口說出,一切都像是命運的安排。
  • 李商隱寫了一首愛情詩,頷聯成為經典名句,常被用來歌頌奉獻精神
    晚唐大詩人李商隱擅長創作「無題」詩,內容大多涉及男女之情。但是,他最著名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流傳六百餘年來,一直爭議不斷。詩中到底寫的是李商隱的「愛情」還是政治「寄情」?詩評者各執一詞。當中牽涉到他的一名好友,以及他的一段婚姻,直接影響了他一生的仕途。
  • 李商隱的一首冷門詩作,只有短短4句,卻寫盡人生的不易與心酸!
    終其一生,李商隱都在追求,卻總是失落,總是悵惘,總是哀傷。物不平則鳴,不幸的李商隱唯有將他敏感多情的內心掩藏在一首隱晦、迷離、悽美的詩作之中。在晚唐文壇,李商隱的詩總是那麼美,又那麼難懂,讓人嘆息。可是,詩人的內心並不總是這樣幽深複雜。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首李商隱的冷門詩作《東下三旬苦於風土馬上戲作》,只有短短4句,卻寫盡人生的不易與心酸!
  • 在遠方丨涇川回山,西王母設過一次宴 李商隱寫過一首詩
    涇川回山西王母設過一次宴 李商隱寫過一首詩位於回山和涇汭河交匯處的涇川縣王母宮景區,是西王母發祥地和祖廟所在地,被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和中國民俗學會授予「國家重點民俗文化景區」稱號,「西王母信俗」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情聖」思念遠方愛人,竟寫了一首唯美情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李商隱之所以被冠名「情聖」兩字,究其原因是他的詩中大多數都是寫男女之情、相思之情和離別之情。 李商隱的詩歌能在唐朝獨樹一幟,全在於他的一往情深,他的那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被奉為歌頌愛情的經典之作,他寫給妻子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對待愛情是何等的忠誠,心是何等的炙熱,以至於現在好多夫妻都自愧不如。
  • 李商隱的這首詩,寫的奇幻絢麗,引得紀曉嵐大讚
    古人交通不便,兩個人一旦分別,便很難再見,於是,送別便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在這個儀式上,寫詩是最重要的一項內容。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別易會難,所以,送別詩多寫得情緒低沉,詞採黯淡。不過,今天我要推薦一首李商隱的送別詩,它寫的奇幻絢麗,可以說是開了送別詩的新境界。板橋曉別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 最會寫情詩的人李商隱,用2句詩道盡相思之苦,卻經常被我們誤用
    他筆下那一首首空曠朦朧、輕巧奪人、綺麗風流的情詩經典,傳唱千古,唱醉了多少怨女痴男。情之唯美震撼,在他一支妙筆之下,盪氣迴腸而千年不朽。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兩句絕美的情詩,更是道出了無盡的思念。
  • 李商隱很有意思的一首詩,短短4句點到為止,最後7字勝萬語千言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還要說賈誼,前一陣子欣賞過劉長卿寫賈誼的詩,「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文人們在當時心高氣傲,很難找到知己,對跨代知己的追慕和不可得的遺憾,就格外的打動人心。還記得杜甫的一首詩,寫宋玉,「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抒發的感慨與劉長卿大同小異,都是不太平的年代,都是風流儒雅,懷才不遇。陶淵明和賈誼,似乎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兩個精神家園,當然還有一個是屈原,賈誼本人都寫過《吊屈賦》,足見失意文人生命的殊途同歸。
  • 元稹VS李商隱,誰的愛情詩更深入人心?
    一、先看一首不朽的愛情絕唱公元809年,元稹之妻韋叢去世,年僅26歲,從19歲嫁與元稹,7年時間連生六胎,這在現在是無法想像的,估計很多人會噴生育工具之類的話。如此高頻產子,應該是她早亡的原因。元稹對這位陪著自己吃了不少苦的妻子,還是很有感情的,最直觀的表現是,自妻子身亡,元大詩人寫了一系列懷念她的悼亡詩。題主所列的這句,便是《離思》組詩5首中的第四首。這一首不僅是《離思》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整個詩詞史上愛情詩的標誌性篇章之一。
  • 杜牧的這首詩無一悲字,卻處處有悲意,短短4句令人叫絕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在晚唐詩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杜牧的詩以七言絕句見長,一向享有盛譽。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中說:杜紫微天才橫逸,有太白之風,而時出入於夢得。七言絕句一體,殆尤專長。沈德潛也認為杜牧的七言絕句託興幽微,可稱盛唐絕之嗣響。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過勤政樓》,便是杜牧水平很高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杜牧通過勤政樓見到其荒涼的景象後,所創作的一首詠史抒懷詩。
  • 李商隱模仿長吉體,寫下一首詩,意境新奇,含義隱約
    李商隱是晚唐傑出詩人,他與杜牧齊名,卻一生命運坎坷。李商隱的詩歌既有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有時又極具浪漫和想像。也許正因為詩人經常四處漂泊,所以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百姓的疾苦,以及世道的艱難,所以他的詩歌也就更能打動讀者。
  • 李商隱的一首動人的情詩,寫思念如春天的雨絲,不絕如縷
    思念一個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是點著油燈,在窗前靜靜的為愛人縫補衣衫,默默地想像他何時復歸來的情景;還是躺在床上「寤寐思服,轉轉反側」細想白天見到意中人的種種美好畫面,亦或是望著皎皎明月,不知今夕是何年,所有的期盼與思念都融化在柔美的月光中。
  • 戲說李商隱的愛情詩,纏綿悱惻,讓人心碎
    不知道為什麼之前有人說李商隱是一個「冷門的詩人」,如果將唐朝詩人按照粉絲量進行排名的話,恐怕大多數人都會輸給李商隱吧。因為李商隱的詩受眾非常廣泛,李商隱的詩寫的實在是太美了。李商隱擅長寫情詩,年輕時候的李商隱可是很多年輕姑娘的夢中情人。他風度翩翩,而且情話張口就來,這樣的他寫的愛情詩怎麼不讓人心碎。李商隱在玉陽山遇見了生命中的一個姑娘,名作華陽。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在萬千紅塵之外,李商隱跟華陽四目相對,那一刻,電光火石。
  • 李商隱最好懂的一首詩,卻依舊留下了千年難解之謎
    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十二》一提起李商隱,我們多半會發出和元好問同樣的感慨:好詩,但看不懂!在李商隱的詩集裡,斑騅為誰而系,蠟炬為誰成灰,那靈犀一點又是與誰相通,全是千古未解之謎。無題無題,無題目,也欠結局;沒前生,亦無來世。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開篇的疊字句寫得很傷感,通篇充滿憂愁
    李商隱是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詩人,他的作品情感細膩,尤其是愛情詩,每一首都感人肺腑,寫得極為深情;現實生活中的李商隱就是一位深情的男子,愛得真誠,正是由於他的一片深情,使得作品充滿了濃濃的愛意。除了愛情詩之外,其實最值得一讀的還是他的思鄉之作,由於他常年在外擔任幕僚,無法陪伴在家人身邊,這也使得他悲痛不已,寫下過很多的思鄉之作,特別是這首《憶梅》,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李商隱用錦瑟寫了一首詩,王安石大讚:要學杜甫,先從李商隱入門
    李商隱《錦瑟》一詩問世以來注家蜂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北宋至今,研究《錦瑟》的學者不下50家。王安石還說:要學杜甫,應當從李商隱入門。宋刊《義山詩集》把《錦瑟》置於卷首。「望帝春心託杜鵑」這一典故講的是蜀國國君杜宇遠離國家,因思念故土,傷痛不已,李商隱滿腹憂憤,惟有假詩篇以曲傳。「春心」寓遲暮之感。從這一典故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無限的傷痛之感。「滄海」句取滄海遺珠之意。
  • 李商隱一首經典無題詩,寫出了愛情中的心意相通
    李商隱的詩寫得情詩總是給人朦朧迷離,纏綿悱惻的感覺。不像一些詩詞中寫得非常大膽直接,比如韋莊的《思帝鄉》說道:「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寫在杏花爛漫的春天郊遊,看到一位中意的少年郎,大膽地說就算被無情拋棄也在所不息,由此可見古人追求愛情的大膽直接。
  • 李商隱的愛情詩
    這首《無題》詩設計了四個層次:首聯點出相見機會極少,一分手時難捨難棄。頷聯以海誓山盟來表示對愛情的忠貞。頸聯寫他們受到愛情的折磨,充滿著惆悵牢愁。尾聯想像西母王神話中青鳥成為傳遞愛情的信使,表達了對美滿的愛情和相思充滿溫情的嚮往。詩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已成為表達忠貞愛情的千古絕唱。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贈別·其一》,來具體看看文人怎樣浪漫的誇女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