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無
【引觴漫談】
長生不老,該是絕大多數人都希冀的一件事情。
畢竟自古至今的歲月裡,人們實在太不願意見到死亡了。
我自己死後,會去往何方,我的家人們死後,會不會遭遇痛苦?
正是這一切的不可知,給予了宗教和神話傳說以發展的空間,宗教以來世、天堂、地獄之說哄著凡人,讓他們不再重視當世的享樂和權力,反而著眼於虛無縹緲的來世因果。
神話傳說則是凡人們自己發展出來的,是在蒙昧階段對於世界的自由想像,往往代表了先民們的某些願望和觀念。
凡人之上,尚有皇帝。
在中國,皇帝是個人權力和地位的終極,一個能做到皇帝的人,大概天下的一切都不會缺少,應有盡有。而他的目光,自然而然會放在自己掌控不了的天上,以及死後的人生。
於是古代皇帝大興陵墓,又不斷地求仙問道。秦皇漢武,兩位天資卓絕的皇帝最終都此道,或者說,越是有政績的皇帝,越希冀於此。
在唐代,初盛唐時,皇帝求仙問道的傾向還不明顯,可到了晚唐,皇帝幾乎各個都是道教迷,天天的求神問仙,煉丹服藥,蓄養一大批的方士,甚至為此荒廢了國事。
【臨其詩境】
皇帝如此的不務正業,自然會有人看不下去。不過到了晚唐,文人們對於政治的熱情已經消退得差不多,更加注重於自己生活的樂趣,還有這樣家國情懷的文人並不多了,但是這其中,李商隱算一個。
李商隱一生捲入黨爭,沉淪坎坷,但是他畢竟是官宦之後,對於國家的事情還是上心的,於是就有了下邊這一篇,諷刺皇帝求仙的《瑤池》。
瑤池用的是古代神話中的典故,也具有一定的歷史性。《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一次西遊的時候,到達了崑崙山,遇見了崑崙山上住著的西王母,西王母邀穆王宴飲於瑤池,臨別時候,西王母歌 「將(望)子毋死,尚能復來」送穆王,穆王亦作歌回答,約定三年後重來。
【經典原文】
瑤池唐代:李商隱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條分縷析】
整首詩圍繞著西王母展開,描述了其生活中的一個場景,又通過對西王母心理的描繪,向我們揭示了其開窗幽怨的原因,結構完整,構思奇妙。
第一句是西王母開窗的細節,住在瑤池的西王母,打開了手邊裝飾華麗的窗子,看著窗外風雪漫天的崑崙,以及那條久沒有被人踏足的長道。
當年的穆王,就是冒風雪而來,沿著這條路出現的呀。
當初有三年之約,到如今已經許多個三年了,卻再也沒有見到過穆王的蹤影。
第二句的歌聲亦是穆王的典故,《穆天子傳》中記載穆王南遊,遇到了大風雪,百姓都受到了冬歲之災,穆王曾經寫作《黃竹之歌》以哀民。這裡的黃竹歌聲之哀,可能已經有暗示穆王仙去的意思,也有可能只是襯託西王母幽怨的心緒。
穆王為什麼沒有再來呢,他的八匹駿馬可以日行3萬裡,想來的話不是很快就可以過來嗎?
從西王母的疑問中,我們已經得到了穆王去世的暗示,正是因為穆王沒辦法像傳說中的西王母一樣長生不老,才沒有辦法再次去到西王母身邊的。西王母與穆王相見並欣賞穆王,卻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應該臨走前給他一點長生不老的仙丹的。
然而最終仙丹也沒有給,或許,人世間本就沒有仙丹。
李商隱以此來諷刺皇帝求仙問道的虛妄,深刻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