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用錦瑟寫了一首詩,王安石大讚:要學杜甫,先從李商隱入門

2020-12-18 腦洞看古今

李商隱《錦瑟》一詩問世以來注家蜂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北宋至今,研究《錦瑟》的學者不下50家。王安石還說:要學杜甫,應當從李商隱入門。

宋刊《義山詩集》把《錦瑟》置於卷首。

許多學者如宋代蘇軾、金代元好問、清代王士禎、近代梁啓超,直到現當代錢鍾書先生、葉嘉瑩女士在談及此詩時都十分慎重,或者不敢妄下斷語,或者乾脆承認完全不懂。

更有甚者,認為此詩根本就無從解釋。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李商隱,字義山,晚唐人。少時喪父。唐朝節度使令狐楚欣賞他的文才,請他到幕府去做巡官並教他今體文,李商隱應考數次未中,過了一段隱居學道的生活。

之後再次參加考試考中了進士,歷甘露之變,捲入牛李黨爭,仕途受到極大的影響,在屢經打擊後,李商隱屬意佛事,罷官閒居鄭州,享年46歲。

《錦瑟》實際上是李商隱一生遭遇的概括。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錦瑟」本指裝飾華美的瑟,琴瑟本就是很美的樂器,裝飾華麗的琴瑟就更加美了。由錦瑟彈奏出的曲調也必然是美的,聽著美妙的樂曲,原本應該令人心生沉醉。

然而詩人在這裡卻被勾起了相反的情緒,正是因為曲子太美好了,令人心生神往,人內心深處的記憶就被喚醒,種種往事歷歷在目,不覺就悲傷了起來。

「一弦一柱」皆能引起作者對青春年華的深切思念,每一個音符仿佛不是彈奏在琴弦之上,而是在撩撥作者的心。詩人想抒發惆悵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只能聽著這美妙的曲子黯然神傷。

「莊生」是詩人自謂,「迷蝴蝶」喻入道仙遊,前半生如同這綺麗的旋律一般,誰人青年時代不曾有過過許多綺麗美好的理想?而後來在冷酷的現實生活中逐一幻滅,化為泡影,晚年回憶起來真是竟不知是心酸還是甜蜜了。

其實這是人們常有的一種人生體會,過往轉眼便消逝了,讓人無法辨別出真假來。

「望帝春心託杜鵑」這一典故講的是蜀國國君杜宇遠離國家,因思念故土,傷痛不已,李商隱滿腹憂憤,惟有假詩篇以曲傳。「春心」寓遲暮之感。從這一典故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無限的傷痛之感。

「滄海」句取滄海遺珠之意。意思是說:滄海的遺珠長對明月而垂淚。「藍田」句意思與上句相近,是說藍田的美玉,每臨暖日而生煙。

撲朔迷離,如在眼前卻又遙不可及,可以遠觀,而不可以近察,如薄霧,如明月,朦朧之中似乎真實存在過,卻令人無所追尋,過眼雲煙拂過,留給人的終歸是無盡的空虛。

尾聯運用遞進句式,今昔對照,突出詩人內心的惆悵寂寞。詩人用反問句式更有力地肯定正面意思:凡此種種遭際,何待今天回憶,就在當時也夠令人惆悵傷感的啊!又詩題曰《錦瑟》,取首二字為題,猶《無題》也。

月滿珠則圓,月虧珠則缺。這兩句對照起來,給人以冷暖色調的差異對比,情感的悲喜相交融。

在唐詩中,李商隱不能說是最偉大的詩人,因為其詩的社會意義,遠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但我們可以說李商隱是對後世最有影響的唐代詩人。越是經常讀詩詞的人,越是能體會其中的深意。

下面這套《飛花令》推薦給你。裡面包含了李商隱的詩詞,還有唐宋以來很多名家的傳世經典。

在李商隱以前,詩人運用典故,一般都是明用,讀者看得出,這一句中包含著一個典故。只要註明典故,詩意也就明白了。

但是,李商隱在詩中運用典故,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義,常常不是李商隱企圖在他的詩中所顯示的意義。

北宋初年,以楊億、劉筠等人為首的一群詩人,掀起了一個學習李商隱詩的高潮。他們刊行了一部唱和詩集,名為《西崑酬唱集》,後世就把李商隱風格的詩稱為「西崑體」。

王安石還說:要學杜甫,應當從李商隱入門。

現代人對李商隱的研究熱度依然不減,緊跟潮流的人,一定不會忘記經典,《飛花令》在帶給你美妙詩詞體驗的同時,會講出每一篇詩詞背後的文化故事

其中包含近1000首經典詩詞——《詩經》《楚辭》,唐宋明清,貫穿傳統文化始終,集結名家名篇,精選最傳世的千古詠嘆。

點擊下方商品卡:

相關焦點

  • 葉嘉瑩|李商隱《錦瑟》賞析
    所謂他自己的特色,就是說,他用的很多典故,都是神話,而他究竟寫的是什麼樣的感情、什麼樣的事情,我們很難說明白。他這一類的詩,我要舉一首例證,就是《錦瑟》。《錦瑟》是李商隱的一首代表作,歷代很多詩選都把它選為李商隱的第一首詩。「一篇《錦瑟》解人難」(王士禛《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之十二),李商隱到底說的是什麼?沒有人能說清楚。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李商隱,生卒年介於約公元813年至約公元858年,比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小了約100歲。李商隱生於晚唐,此時詩歌的大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他仍然抓住了唐詩風神的尾巴,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李商隱的詩想像奇特瑰麗,風格穠麗,刻意追求詩美。一些寫愛情的詩歌雖略感晦澀難懂,但意境纏綿悱惻,極為動人。
  • 李商隱超難讀懂的一首詩,不是《錦瑟》,看懂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李商隱一世流帥才華橫溢,卻因受到牛李黨爭的影響,而仕途遇阻,潦倒終身。但對於大唐詩壇而言,或許並不是壞事,這給了他充裕的時間進行詩歌創作。作為史上少有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李商隱搜腸刮肚,引經據典,遣詞造句,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經典。
  • 李商隱的這首詩,寫的奇幻絢麗,引得紀曉嵐大讚
    別易會難,所以,送別詩多寫得情緒低沉,詞採黯淡。不過,今天我要推薦一首李商隱的送別詩,它寫的奇幻絢麗,可以說是開了送別詩的新境界。板橋曉別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 李商隱的《錦瑟》是悼念愛妻的愛情詩嗎
    錦瑟吟唱:龍共浪嘆錦瑟唐: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因此,我認為李商隱寫這首錦瑟就是為了悼念已故愛妻王氏而作,只不過完全借物借典來隱晦地抒發而已,正所謂睹物思人、借典抒懷也。下面是我的翻譯:我這張精美的瑟本來是有完整的二十五根弦,現在她竟然無緣無故瑟弦全部斷裂而變成了五十根弦。然而儘管斷裂,那每一根弦每一個弦柱還有那曾經響起的每一個音律都叫我追憶青春年華,都足以表達我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
  •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一個千年難解...
    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就收入了李商隱的詩作32首,數量僅次於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維入選29首、李白入選27首。正是因為這個唐詩選本之功,才讓李商隱的詩歌走進普通民眾。 但是,一提起李商隱的詩,人們的第一感覺就是:「李商隱的詩寫得雖然非常好,但看不懂!」
  •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到底是寄誰的?妻子還是友人?正是因為這個唐詩選本之功,才讓李商隱的詩歌走進普通民眾。但是,一提起李商隱的詩,人們的第一感覺就是:「李商隱的詩寫得雖然非常好,但看不懂!」不僅僅是現代人讀不懂,就連元代的著名詩人元好問也發出了「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的慨嘆。確實,李商隱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
  • 杜甫和李商隱的兩首晚晴詩:不同的時空,同樣的治癒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晚晴",即黃昏時的雨過天晴,夕光灑落,雨珠瑩澈,仿佛是風雨過後、靜夜降臨前,人間最後的一絲溫暖與美好。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和李商隱,都寫過一首以"晚晴"為主題的詩,有很多相同之處,也有一些不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 李商隱的這七首七律,意境唯美到極致,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李商隱的七律,是繼杜甫之後的又一座高峰,清錢良擇《唐音審體·七言律詩總論》云:「義山繼起,入少陵之室,而運之以穠麗,盡態極妍,故昔人謂七言律詩莫工於晚唐。」二、《春雨》李商隱的詩多富麗精工唯美豔麗,這首《春雨》便是此中代表。這首詩用華美穠豔的詞,營造了一種悽美的意境,使得全詩流露出一種感傷的美,讓人沉溺其中,難以自拔。
  • 為何喜歡杜甫和李商隱的比李白多?杜甫的詩更積極,李商隱就算了
    網上很多人說,李商隱、杜甫的詩比李白更受歡迎。個人並不太認可,不知道這個數據是怎麼來的?杜甫可以和李白相提並論,至於李商隱,到不至於。杜甫代表的是社會,李白代表的是自然。如果用矛盾的觀點來看的話,他們互為陰陽,構成了一個整體。對於後人,他們代表著兩周不同的精神寄託。並沒有孰輕孰重的說法。
  • 李商隱的詩,不只是晦澀難懂,他把美女寫絕了,不信你看!
    李商隱的詩有多難懂呢,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該給詩起個啥題目,乾脆直接「無題」,像《錦瑟》這種名篇,詩題是直接把詩句前兩個字拿來用,本質上來說還是屬於「無題詩」,1000多年過去了,《錦瑟》到底寫了什麼,人們還是靠猜,這麼說吧,讀李商隱詩,不是在讀詩,而是在猜詩謎。
  • 李商隱很有名的一首詩,整篇都是名句,堪比浪漫的秋雨,美得心醉
    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是中國古代詩人中最特別的一個了,他作出來的詩句,有一首叫做《無題》,讓後人絞盡腦汁,也沒有辦法確定這首詩的含義是什麼。李商隱很有名的一首詩,整篇都是名句,堪比浪漫的秋雨,美得心醉李商隱的名詩中,有一首叫做《錦瑟》,這首詩是李商隱詩詞中最有名的一首詩,整篇都是名句,影響深遠。
  • 當愛已成往事一切再不復從前,李商隱回想過往,寫了一首傷感的詩
    古詩詞裡面就有很多描寫愛情的作品,大部分都寫得很是傷感,往往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都足以令人震撼。說起描寫愛情最深情的詩人,沒有人能夠與李商隱相媲美,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愛情詩,並且每一首都無比的深情。尤其是他在晚年之後,由於回想到了年輕時的愛情經歷,寫過了一系列的無題,從而感動了後世無數的讀者。
  • 李商隱的《錦瑟》,您認可是悼亡詩嗎?談一談我的理解
    (全文共3000字,讀完大約需要8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李商隱的《錦瑟》,是文化史上公認的難解之詩,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很多人認為,這是一首悼亡詩。我以前也是同樣的觀點。
  • 李商隱:最美的情話叫「無題」
    記得讀書時,每年教師節我們都會寫黑板報,上面一定要寫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來讚美老師對學生們的無私奉獻。其實那時並不知道是誰寫的,又是什麼意思。只是依據字面來無端揣測。後來失戀了,也在朋友圈寫過「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有進步的是,我終於知道作者是李商隱了。
  • 李商隱,絕美詩篇的刻骨經歷
    說來巧合,李商隱也在令狐府遇見一奇女子,她的名字叫「錦瑟。」錦瑟的容貌是非常女子所能比的,令狐家的小姐大多不及她…李商隱為人謙虛卻不乏孤傲,低調而且靦腆,他的小情詩卻精緻,秀美,娓娓動人,一氣呵成。他的詩深深打動了錦瑟,而錦瑟也是李商隱敢於正視的幾個女子中的一個,兩人在府中進進出出,眼神碰撞收回,互相傾目之情時隱時現,兩人之間似乎只有一紙之隔,而在每個思念的夜卻又如相隔長河。
  • 李商隱經典一首詩,全篇被奉為名句,你讀過嗎?
    可是,這些都不如李商隱的《錦瑟》寫的更令人絕望。李商隱最有名的一首詩,全篇都是名句李商隱,字義山,他是一個「謎一般的男子」,是晚唐的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後來中年時期妻子去世,又因寫詩抒寫懷情受到別人的貶斥,雙重打擊下,最後病逝於鄭州,那時李商隱才四十七歲。而《錦瑟》這首詩,就是他留給後人的「絕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 愛寫《無題》詩的李商隱,讓無數後人好奇他到底在寫什麼
    李商隱是晚唐時期著名詩人,他和同時代的杜牧齊名,二人並稱為「小李杜」。李商隱的詩讀起來有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比如《錦瑟》中的名句「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珠有淚」還好理解,套用了鮫人落淚成珠的典故;「玉生煙」理解起來就十分困難了。
  • 李商隱最美的詩句,美得讓人心碎,值得收藏
    李商隱,中國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藝術成就上只遜色於李白和杜甫,但是知名度和粉絲數量遠遠超過前兩者,可以說是粉絲數目最多的唐代詩人。李商隱一生坎坷,夾雜在牛李黨爭之間,鬱郁不得志。對於本人而言,他並不像經歷那麼多苦難,但恰好是苦難造就他的詩,真是個無法逃開的宿命。閱讀他的詩,可以感受到他這個人似乎並不是很快樂,但是詩中的美麗與哀愁讓無數的讀者喜歡。李商隱受李賀、杜甫和韓愈影響很深,所以即有律詩的格律嚴謹,也有六朝的綺麗。後人對李商隱評價非常之高。
  • 地雖生爾材,天不與爾時:從《錦瑟》看李商隱的坎坷人生
    《錦瑟》是晚唐詩人李商隱晚年所做的一首借瑟以隱題的無題詩,其中飄渺的意象和神奇絕妙的情緒表達,成功吸引了無數後人的賞析甚至是解密,也因此在經過數千年的洗禮後依舊光彩奪目,是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詩人們大抵都擅長借物詠懷,《錦瑟》這首詩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一首詠物詩,但是透過這些詩句,一字一句去深度挖掘,去了解詠物背後的強烈情感,我們不僅僅能夠感受到李商隱想抒發的情緒,更能夠通過情緒,了解到詩人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