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自享有核武器技術的時期,只有1945~1949這短暫的四年,1949年以後,蘇聯擁有的原子彈。
在這四年中,美國的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但是這四年天下太平,美國沒有和任何國家發生戰爭。這美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四年,美國是在和平中度過的。
有朋友好奇,美國人都擁有原子彈了,豈不是天下無敵,指誰打誰了?
然而歷史並不如此。
20世紀四十年代,美國的核武器數量和威力嚴重不足。
四十年代的核武器技術,遠不能和今日相比。
人類核武器的巔峰時期出現在蘇聯赫魯雪夫時代,蘇聯人在赫魯雪夫時製造了著名的「沙皇炸彈」,五千萬噸當量的氫彈將整個亞歐板塊向南推進了九毫米。從此之後,人類不再製造更大當量的核武器。
但四十年代的核武器,跟五六十年代的核彈相比,小的像是一個屁!沙皇炸彈五千萬噸當量,而廣島原子彈只有1.5萬噸當量,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四十年代的核武器,毀滅效果遠遠不如後來的核武器,並不能做到一顆炸彈下去一個大城市寸草不生的程度。而且當時的美國原子彈,不僅質量不行,數量也不足。
在二戰結束前,美國總共製造了三枚原子彈,還有一枚是戰爭結束前製造的。廣島和長崎使用的原子彈是美國當時僅有的兩枚,但是美國希望讓各國都覺得美國還有更多。
由於技術落後,原子彈的製造成本在當時極其高昂,而且原料提取也很困難。美國直到五十年代,美國軍官們也認為原子彈這麼珍貴的東西應該留在歐洲用,而不是用在朝鮮。
原子彈數量如此之少,如果真的用它來打仗,用光了以後怎麼辦呢?
更要注意的時,當時美軍之所以能夠對日本使用核武器,重要原因是當時日本完全喪失了制空權。四十年代沒有洲際飛彈,核武器投放只能依靠戰略轟炸機,如果該國有強大的空軍(如蘇聯),想對其使用原子彈是很冒險的。
第二點是——原子彈並不能幫助美國取得戰爭的勝利。
毛主席就堅定的告訴我們,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原子彈嚇不倒中國人!
直到六十年代,中國人才擁有自己的核武器,可是美國也沒有用核武器嚇倒中國人呀!
有一句軍事界的名言——無論戰爭的規模有多大,武器有多先進,最後解決戰爭的,還是要靠步兵。
原子彈也許能夠摧毀日本人的抵抗意志,卻並不一定能摧毀所有國家的抵抗意志。美國沒有能力也不可能用核武器把整個世界炸一遍,那麼美國想要徵服世界,就要靠步兵參加地面戰鬥。
而蘇聯、中國這些國家,肯定是美國無論如何也徵服不了的。
這並不是我在信口開河。強大如蘇聯,進攻一個區區的阿富汗,十年都沒有粉碎阿富汗人的抵抗,最終灰溜溜的撤回國內。強大如美國,進攻阿富汗、伊拉克,也是十年沒能搞定局面。而比這些國家大上百倍的蘇聯中國,又怎麼可能會被美國徵服呢?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美國人主觀上沒有戰爭的意願。
二戰剛剛結束時,美國人高興的舉國如狂,戰士們因為能回家激動的徹夜難眠。整個國家都沉浸在一種和平終於到來的快樂氣氛了。
幾年以後,韓戰爆發時,美國政府是頂著極大的壓力才讓美軍心不甘情不願的來到朝鮮的。如果美國政府要在二戰後對任何一個大國宣戰,結局是顯而易見的——美國政府會被推翻。
在歐洲戰爭結束後,邱吉爾就是這麼被推翻的。
德國投降後,英國人民認為戰爭已經結束。恰逢英國議會選舉,邱吉爾認為自己有如此功勞,連任豈不是理所應當?而其所在的保守黨為了強調「戰時首相」的特色,以日本尚未投降為由,想選民宣傳——「一場恐怖而巨大的戰爭正在等待著我們!」。
結果邱吉爾就被選下去了,二戰還沒結束,邱吉爾就失去了首相的寶座。
如果杜魯門真的敢在二戰後跟哪個國家宣戰,恐怕他不僅僅是罷官的問題,甚至還要像墨索裡尼一樣被吊路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