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長壽的兒子,佛系性格讓他在皇位之爭中獨善其身,得享天年

2021-01-11 小島知風

雍正登基後對待兄弟還是比較嚴酷,尤其是對待當初與他爭皇位的幾位兄弟更是毫不留情,他對待政敵弟弟八爺黨,將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囚禁折磨致死,即使對待沒參與過皇位之爭的弟弟也是很一般,這其中雍正有一個很老實又佛系性格弟弟也被他欺負過。

雍正的這位佛系弟弟就是老十二胤祹,正是因為胤祹的佛系性格使得他沒有參與皇位之爭,即便後來被四哥雍正欺負過,他也是坦然置之,沒有受到影響,最終晚年幸福且得享天年。

康熙最長壽的兒子,佛系人生的皇子

胤祹和其生母定嬪萬琉哈氏是康熙妃嬪和子女中壽命最長的母子,胤祹是康熙的第十二子,他的生母定嬪雖然出身是正黃旗,不過家族身份地位並不高,因此定嬪在康熙的後宮之中地位並不高,而胤祹生性又低調內斂,所以胤祹母子並不是很受康熙重視。

雖然胤祹母子並不很受康熙的重視和喜愛,不過這對母子也是康熙諸子之中結局最好最為長壽的一對母子。

胤祹是康熙所有兒子中壽命最長的兒子,他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才去世,享年79歲,而胤祹的母親定嬪則更能活,定嬪活了將近100歲,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97歲高齡去世,定嬪也是清代歷史上最長壽的妃嬪。

胤祹能長壽當然是有其母親定嬪的長壽基因,除了基因就是他非常好的心態,胤祹低調內斂屬於有著一種佛系人生的理念。

而影響胤祹佛系人生的最主要的人就是撫養胤祹長大的清代宮廷之中身份最為特殊的蘇麻喇姑。

為什麼說蘇麻喇姑身份特殊,因為蘇麻喇姑自始至終的身份不過是孝莊太后的陪嫁丫環而已,但是蘇麻喇姑與孝莊太后、順治以及康熙關係都非常好,祖孫三代都拿蘇麻喇姑當作自己家人和親人一般看待,所以也讓蘇麻喇姑成為了清代宮廷之中最為特殊的宮廷服務人員。

蘇麻喇姑與孝莊太后年紀差不多,她伴隨著孝莊太后照顧過順治和康熙兩代帝王,蘇麻喇姑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所以她更是康熙幼年時期語言方面的啟蒙老師,自幼喪父喪母的康熙都對她以母親相稱。

胤祹出生不久,正直孝莊太后去世時期,當時已經年過70多歲的蘇麻喇姑因為與之相伴將近50多年即是主人又像姐姐的孝莊太后去世對她打擊很大,整天抑鬱不樂,所以康熙擔心孝莊太后的去世擊垮蘇麻喇姑,於是他為了給蘇麻喇姑找寄託,就把剛出生的十二子胤祹交由蘇麻喇姑撫養。

蘇麻喇姑在孝莊太后和順治的影響下非常崇信佛教,所以胤祹自幼被崇信佛教的蘇麻喇姑撫養長大,自然就開啟了佛系人生。

蘇麻喇姑果然不負康熙所託,盡心盡力的撫養胤祹,正是在蘇麻喇姑的撫養教導下,胤祹自幼就謙遜低調內斂,遠離政治紛爭,更是從不參與九子奪嫡的皇位之爭,可以說胤祹自幼就在蘇麻喇姑的教導下開啟了佛系人生。

胤祹在康熙時期無欲無求,沒有太多的表現,所以康熙想封他爵位都沒有由頭,因此他在康熙時代只被封為固山貝子的爵位。不過在蘇麻喇姑死的時候胤祹所作所為倒是讓父親康熙對他很是欣賞,蘇麻喇姑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93歲高齡去世時,胤祹以皇子身份堅持要為一生只是孝莊太后陪嫁丫頭的蘇麻喇姑披麻戴孝守靈,胤祹如此重情義的行為得到了康熙的許可,康熙由此認為胤祹是至誠至孝之人,對他這種行為大加讚賞。

後來康熙曾經讓胤祹署理正白旗事務,這就相當於胤祹掌管了八旗之一的正白旗,權力還是非常大的,但是胤祹並沒有因此而生出什麼其他想法,即使有權力胤祹也依舊佛系沒有野心,保持政治中立,不參與九子奪嫡。

所以說胤祹根本就不是雍正的競爭對手,雍正也不會像收拾老八和老九那樣去收拾老實人十二弟胤祹。

佛系人生的老實人胤祹也被雍正欺負過

歷史上的雍正雖然沒有直接血腥的誅殺兄弟,但是他也算是有清代歷史上對兄弟最為殘酷的皇帝了,雍正繼位後兄弟中他只對鐵桿支持者老十三胤祥和文武雙全且能力不凡的老十七胤禮最為信任和喜愛。

雍正對待其他的兄弟只能說還算過得去,雍正對兄弟中另外一個老實人老五胤祺和老十六胤祿也很不錯。

雍正對老十六胤祿比較好是因為胤祿在康熙生前就被康熙過繼給了堂兄博果鐸為子,雍正繼位之初,博果鐸去世,雍正就讓胤祿繼承了博果鐸的莊親王爵位,所以老十六屬於被過繼出去的孩子,已經自動失去了皇位繼承權,因此雍正對老十六也非常不錯,在兄弟中老十六的待遇僅次於老十三和老十七。

老五胤祺是雍正政敵弟弟老九胤禟的同母親哥哥,但是胤祺性格溫和寬厚,平易近人,樂善好施,屬於典型的三腳踹不出一個屁的老實人形象,所以即使老五的親弟弟老九讓雍正很不滿,但雍正對老五還算可以了。

不過雍正對另外一個佛系人生的老實人弟弟老十二胤祹可就不像對老五那麼好了,老實人胤祹也被皇帝四哥雍正狠狠欺負過。

胤祹為人至誠至孝,是典型的老實人形象,但是老實人大多在政治場上都混不開,也幸虧胤祹是皇子,如果是普通人,以他的性格也混不進政治圈了。

雍正繼位後,胤祹立刻就被雍正撤回了權力,雍正將胤祹從貝子爵位晉級為履郡王,不過胤裪署理正白旗事務的權力則被雍正收了回去,這其實就屬於架空,當然,正白旗本身就屬於皇帝親自統領的上三旗之一,所以雍正繼位收回正白旗權力也很正常,但這本身也說明了雍正對胤裪並不是很信任。

不過這對胤裪並沒有絲毫影響,畢竟人家是佛系皇子,讓我管正白旗我就管,要想收回去就收回去我也無所謂。

但是不要以為雍正真心想給胤裪晉級為履郡王,雍正二年(1724年),一直被雍正當槍使主管宗人府事務的老十六胤祿跳了出來帶頭彈劾老實人哥哥胤祹,在這裡簡略說一下,歷史上這老十六胤祿絕對是雍正的一把槍,雍正一般想收拾哪個兄弟都是老十六帶頭跳出來彈劾這個兄弟,老十六的戰績很輝煌,先後彈劾過老三、老八、老九以及老十二。

老十六以胤裪「治事不能敬謹,請奪爵」,這個罪名其實就類似於嶽飛的莫須有罪名,說白了就是想挑事找個由頭,尤其是處理皇家事務這個不能敬謹這個罪名可有可無,完全看當事者和皇帝的關係,如果當事者和皇帝關係比較親近,也沒人會去皇帝那打他的小報告。

就比如乾隆的五弟弘晝,歷史上出了名的荒唐王爺,毆打軍機大臣訥親這種事都幹得出來,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彈劾弘晝不能敬謹呢?因為乾隆非常寵愛這個弟弟,所以大家知道即便打了弘晝的小報告,乾隆也不管,萬一惹惱了連軍機大臣都敢打的弘晝再把自己揍一頓怎麼辦。

所以老十六彈劾老實人十二哥胤祹的罪名完全就是雞蛋裡挑骨頭,但雍正卻是當真處理了,然後將胤祹的還沒坐熱乎的履郡王爵位就給削爵了,又將胤祹貶回了康熙時代的固山貝子爵位。

這還不算完,胤祹在固山貝子這個爵位上也沒帶熱乎,不到半年,雍正又挑毛病,因為胤裪在起草雍正冊立封妃金冊時出現失誤和遺漏,所以雍正又借題發揮了。

同樣這個錯誤其實也算是完全看皇帝心情懲罰與否的事,其實按道理這種錯誤如果是和皇帝關係比較親近的人犯了,頂多罰俸一年,削除爵位,但是基本事後皇帝都會在找由頭恢復回來。

而胤裪很明顯和他四哥雍正關係可能不是親近,所以雍正將他罰俸奪爵,褫奪了他固山貝子的爵位,直接降成奉恩鎮國公了,這件事還不算完,不久雍正又發現胤裪將乾隆老媽鈕鈷祿氏誤寫成了錢氏,雍正再度將胤祹貶為了護國公,作為一個皇子,最後只成了公爵,這是非常慘的待遇了。

當然胤裪將乾隆老媽姓氏寫錯對後世影響都很大,這也是為什麼後世野史流傳乾隆生母可能是漢女錢氏,這段野史的流傳正是源於老十二胤祹的一個失誤。

其實按理說這本來不算是一個大錯誤,但是胤祹卻因為這個失誤變成了公爵,而且雍正也沒找由頭恢復胤祹之前的爵位,胤祹頂著公爵的爵位一直頂到了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在後期心地變得祥和了才恢復了胤祹履郡王的爵位。

像發生在胤祹身上這種事,如果換做是別人肯定就特別鬱悶了,甚至害怕遭到皇帝的猜忌而得上抑鬱症,在清代皇家發生過很多這種事,比如雍正將老三胤祉圈禁之後,老三就在兩年後抑鬱而亡;再比如乾隆對六弟弘瞻就是因為苛責過重,褫奪了弘瞻的爵位,導致弘瞻在33歲的時候就抑鬱而死了。

但是抑鬱症這種東西肯定發生不到佛系皇子胤祹身上,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人家胤裪根本不拿這些事往心裡去,一如既往地佛系人生。

正是胤裪的佛系人生理念,外加老實人性格,雍正都不忍心再欺負他了,所以最終恢復了他的爵位。

其實歷史上雍正對於胤裪確實有些苛責過嚴,胤裪之前畢竟沒有參與過爭奪皇位,所以雍正如此嚴厲的整治胤裪也是有些欺負老實人的行為。

不過胤裪也很有可能是受到雍正猜忌,才被如此對待,史書沒有交代胤裪與哪個兄弟關係親密或不好,但是史書有交代康熙六十年(1721年)時,胤裪曾經和還是皇子的雍正以及老三胤祉的世子弘晟替康熙去盛京祭祖,有可能這段時期胤裪與雍正不太對付,或產生一些矛盾,也有可能胤裪與老三的世子弘晟關係親密,弘晟在雍正時期因為與老八過往甚密,有黨附八爺黨的嫌疑被打擊迫害的很厲害,因此胤裪可能是受到雍正猜忌或者之前兄弟之間發生過不愉快,所以才在雍正繼位後被雍正如此對待。

乾隆即位後對佛系皇叔胤祹非常好,因此胤祹得享天年

胤祹除了在康熙時期署理過正白旗事務之外,在康熙和雍正兩朝時期大多數時期胤裪都是很少過問政治,都是負責處理一些禮儀和宗室事情,比如王公貴族婚喪嫁娶,不過胤祹倒是主持葬禮比較多。

胤祹自康熙時期就先後主持過皇祖母仁憲皇太后即順治的孝惠章皇后的葬禮;還有康熙二哥福全之妻、也是胤祹二伯母的葬禮。

不過胤祹主持葬禮生涯中最輝煌的一幕就是主持四哥雍正的葬禮,雍正去世後就是由胤祹主持的葬禮,也正是由於胤祹主持葬禮非常讓大侄子乾隆滿意,所以乾隆以胤祹主持雍正葬禮有功為由,即位之後就冊封胤祹為履親王爵位,命他專職掌管宗人府和禮部事宜。

可以說乾隆是充分發揮了這位十二叔胤祹主持葬禮的強項,乾隆最喜愛的嫡子永璉夭折去世葬禮由胤祹主持;乾隆最愛的原配皇后富察皇后去世葬禮也是由胤祹主持。乾隆凡是有需要祭天、祭孔、祭社稷等一切祭祀活動,全部由胤祹代替乾隆出席主持。乾隆算是把胤祹的主持葬禮和主持祭祀強項發揮得淋漓盡致。

乾隆對胤裪和定嬪母子非常不錯,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時,乾隆以胤裪為自己諸皇叔之中最為年長的皇叔,給予了胤祹御前免跪的待遇,還特批他可以乘轎子進入皇宮。

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又下詔任命胤祹為議政大臣,可以說胤祹到了乾隆時代徹底得到了乾隆的信任和重用。

但即便如此,身為議政大臣的胤祹也極少過問政治,他基本就是去充數的,胤祹在政治上從來不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論,所以胤祹迄今為止史書中所記載的事跡大多是主持葬禮和主持祭祀,沒有記載胤祹對於政治方面有過什麼獻言獻策,可見胤祹不僅是佛系人生,更是謹小慎微,深知皇室最無情,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

而乾隆也正是非常喜愛十二叔胤祹這種佛系人生的理念,所以對胤裪和其母定嬪非常的好,胤祹的母親定嬪活的壽命很長,因此乾隆尊其位祖母皇太妃,逢年過節或者定嬪過壽,乾隆必定親自到胤祹府上去問候定嬪。

乾隆這一生寫的4萬首詩中還有很多詩是寫給胤祹和他的母親定嬪的詩,可見乾隆對胤祹這位叔叔和皇祖母定嬪還是非常不錯。

胤裪的母親定嬪去世時,乾隆還特意下諭旨寬慰叔叔胤祹,乾隆在得知胤祹的獨子夭折之後,直接下旨將自己的兒子永珹過繼給胤祹為孫子,胤祹死後乾隆甚為悲痛,給胤祹上諡號為「懿」,並且讓其子永珹以孝子賢孫的身份為胤祹守孝百日。

胤祹生前給別人主持了很多場葬禮,他的葬禮則是乾隆特派了非常愛辦葬禮的弟弟弘晝主持,乾隆令弘晝和五子永琪為胤祹披麻戴孝,將胤祹以親王之禮風光大葬。

這都可見乾隆對於這位佛系皇叔胤祹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和尊重,其實想想乾隆相比於父親雍正還算是比較寬仁的皇帝,他對於像胤祹和弟弟弘晝這樣看得比較透徹,知道明哲保身的皇親還是非常不錯的。

寫在最後

胤祹在康熙朝不冷不熱,在哥哥雍正朝只能說是馬馬虎虎,到了大侄子乾隆朝才得到了真正的尊重和禮遇,也算是大侄子乾隆對他比較不錯了,而且胤祹壽命還很長,所以在康熙的所有兒子中就屬胤祹的佛系人生結局最好。這也是胤祹母子在蘇麻喇姑影響下開啟佛系人生得到的好結果。

所以說欲望越高得到的越多可能失去的也就越多,而且一不小心連本錢都會折沒了,不信看看老八輸的多慘,因此平淡才是最真,在最是無情帝王家的環境下佛系人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 康熙皇帝35個兒子都是什麼下場?得善終者僅9位
    然而兒子太多也有多的煩惱,就是這麼多兒子到底由誰來繼承皇位。康熙皇帝生前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反反覆覆,太子立了廢,廢了再立,然後再廢,臨死前也沒有確立太子人選。這導致康熙眾多兒子都有想法,或者涉入了皇位之爭。所以康熙的35個兒子,雖然是天皇貴胄,但他們絕大部分最終下場悽涼!
  • 康熙皇帝時的九子奪嫡,只有他做到明哲保身,乾隆都得敬重幾分!
    康熙皇帝的皇十二子胤祹就是那個智者,他不僅沒有涉足奪嫡之爭,還沒有向任何一個黨羽站隊,置身事外,甘於為人臣子,得以明哲保身。胤祹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定嬪萬琉哈氏,胤祹出生後的第三年,昭聖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壽終正寢,康熙皇帝擔心祖母身邊的侍女蘇麻喇姑(蘇茉兒)傷心過度而殉主,就把這位兒子交由蘇麻喇姑來撫育長大。
  • 康熙朝「九王奪嫡」中最陰險的人是胤禵嗎,為什麼?
    胤禵這個名字根本不存在提問者在問題中說到了胤禵這個名字,清聖祖康熙帝玄燁的皇十四子——貝子、大將軍王根本不叫胤禵!換言之,胤禵這個名字根本不存在。允禵是雍正帝即位之後給他這位胞弟改的名字,至於允禵原來叫什麼,一直以來都是存在爭議的。最大眾的說法是他叫胤禎,與胞兄雍正帝的名字同音不同字。
  • 最長壽的康熙帝之子——處事淡然、明哲保身,以七十八歲高齡壽終
    而擁護雍正帝即位的皇子們紛紛加官晉爵,以示恩寵(皇十三子胤祥封怡親王,世襲罔替,皇十六子胤祿封莊親王,皇十七子胤禮封果親王),當然也有保持中立,明哲保身的,如皇五子恆親王胤祺,因心性甚善,為人敦厚而被雍正帝放過,還有一位,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皇十二子胤祹,他不僅是康熙帝最長壽的皇子,其母親更是有清一代最長壽的妃嬪。
  • 老十二未奪嫡對雍正也沒威脅,雍正為何欺負他?胤陶:看我老實?
    胤陶本人從未參與奪嫡,為何雍正還一個勁地欺負他?佛系性格被雍正針對,老實人的痛苦誰能懂?由於太過於老實,所以在朝中是不爭不搶的,也沒有什麼根基,而這樣子的人在政治場上是真的很難站得穩的,不過也得虧是胤陶,其性格也過於佛系,所以在這般打擊之下還能夠像個沒事人一樣繼續任職,否則換了別人這般打擊要就是抑鬱而亡了。
  • 【佛圖欣賞】長壽三尊之一 ——長壽佛
    在藏傳佛教中,長壽佛、尊勝佛母、白度母被認為是福壽吉祥的象徵,稱為「長壽三尊」,是西藏諸多寺廟中常見的佛像組合形式。長壽三尊一般以長壽佛為中央主尊,左下是 白度母,右下是 尊勝佛母。    長壽佛,阿彌陀佛的梵文原意是「無量光」和「無量壽」兩種意思,具有空間和時間兩種性質,本來都是阿彌陀佛一身所兼具的,但在藏傳佛教將這兩種含義分別當作兩尊佛供奉。
  • 清代最長壽之人,生於康熙年間,清朝亡了他還健在!
    健康與長壽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從秦始皇派徐福東渡尋找長生不老藥,到雍正皇帝因煉丹服丹暴斃,歷代君王苦苦追求,他們也一直享用著最好的醫療和生活品質,卻未有一人得償所願。清朝人均壽命在50歲以下,但清代民間出現過一位奇人,他活了5個50歲,此人就是李清雲。
  • 乾隆活了88,有個寵妃比他還長壽,95歲封皇貴妃,無愧千古一妃
    清朝出了乾隆這位長壽皇帝,享年八十八歲,光是在位時間就長達六十年,就這還是為了不冒犯尊敬的康熙爺六十一年的在位時間,在乾隆幼年時期,他深得康熙爺的歡心,所以乾隆提前退位,退位後,他被尊為太上皇,實際仍掌了三年的權,之後才徹底放權給嘉慶皇帝。活到八十八歲的乾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那麼清朝最長壽的嬪妃又是誰呢?
  • 佛語:長壽佛心咒(注音版)
    長壽佛心咒語注音:唵 雅 瑪 喇 聶 這 娃 煙 爹 野 梭 哈   (wèng yǎ mā lǎ niè zhè wá yān diē yě suō hā)長壽佛心咒簡介  長壽佛心咒是《放生儀軌》中最長的心咒。念誦時要有信心與禪定。長壽佛心咒是在放生時必定要念的,這十分首要。
  • 康熙的兒子,因一女人未參與九子奪嫡,結果活到77歲
    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清朝的九子奪嫡了。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了爭奪繼承權,私下拉幫結派,暗地陷害兄弟,明面瞞天過海,呈現了好一出大戲。最終皇四子胤禛取得勝利,成為雍正皇帝,他即位後,對自己的兄弟進行打壓,並開始清算自己的最大對手「八爺黨」。
  • 此女是康熙最討厭的兒媳,只因兒子喜歡沒動她,雍正登基直接賜死
    康熙在位末年遲遲沒有定下繼承人,導致他的那些兒子們一個個為了儲位爭得頭破血流,「九子奪嫡」簡直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盛況」。而在這些皇子中,八阿哥胤禩原本希望很大,後來卻又被康熙厭棄,究其原因,一部分還是因為他有個為康熙所不喜的福晉。
  • 乾隆帝的第八個兒子:愛新覺羅·永璇,清朝最長壽的阿哥!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他25歲登基,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3年多的太上皇。活到了近90歲,他這才離開人間。
  • 佛系健身的他們,可能是世界上最健康的人
    周末健身,在佛系中保持健康。 而整理家務、打掃庭院的「佛系健身」,構成了他們的每日運動。 從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到日本的一些偏遠的島嶼上,廣泛分布這些全球最長壽的人。在這些地方,百歲老人很常見,除卻高齡以外,他們患慢性病的機率也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 長壽佛贊
    長壽佛贊法尊法師譯長壽佛,即無量壽佛。
  • 佛說長壽王經
    佛說長壽王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全球最長壽的老人傳授長壽秘訣,其中最長壽的老人高達256歲
    雖然現在不能青春永駐,但長壽是有秘訣的,究竟是什麼呢?今天為你介紹世界上最長壽老人的長壽秘訣。阿布達比機場員工在檢查乘客護照時,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年長的乘客,護照男子的出生日期19世紀,如果這是真的,他就是當時世界上最長壽的人。
  • 佛系跑者!
    佛系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始終告訴自己:萬物皆有緣,就任他去吧。經過一段時間的奔跑發現像我這樣佛系跑者並不常見,常常來無影去無蹤,談吐中根本感受不到對跑步的熱愛。選擇跑步本身就是一條與痛苦不斷戰鬥的人生路,總需要那麼一個理由讓自己堅持下來,所以真正的跑者不屬於「佛系」。
  • 九子奪嫡最後雍正獲勝,那些沒參與奪嫡的阿哥們過得怎麼樣?
    無官一身輕,允祺性格也比較佛系,壓根不惹事,康熙和雍正對他的態度都很好,他去世時,雍正評價他: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不過允祺五十多歲就掛掉跟雍正還是有關係的,允祺的同母弟九阿哥允禟是雍正的眼中釘肉中刺,生母宜妃又跟雍正母子不和,再算上雍正的睚眥必報的個性,允祺活得那叫一個膽戰心驚,長期心理壓力巨大,這對他的壽命是有影響的。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乾隆壽命太長去世時兒子並沒有剩多少,而且乾隆沒有祖父康熙生的兒子多雖然康熙和乾隆祖孫二人實際執政時間都超過60年,但是要知道康熙是8歲繼位,在位時間是61年,雖然在位時間很長,但是康熙活的壽命並不長,只活了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