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暗黑影評:這個角度,把我自己都看噁心了

2021-01-12 風火號

如果整個故事都是男主的憑空想像~

所有的異象都是編造,

所有的奇蹟都是巧合,

所有的一切都是謊言。

第一個謊言

從電影一開始就有暗示,男主的旁白說「這是只有我和她所知道的,關於這個世界的秘密」~當然這句話不是謊言,謊言要從男主的出場說起......大雨傾盆而下,人們都忙著躲進艙內,只有男主衝進雨裡一陣歡呼雀躍、手舞足蹈,然後一大捧氣死牛頓的「反重力水團」忽然打到了船上,初登場的圭介出手救下了男主~

換個角度想一下,難道這不是男主把自己經歷傳奇化的想像嗎?

事實的真相可能是這樣的:在雨中忘乎所以的男主一時腳滑摔倒,而圭介碰巧路過,扶起了他,這樣接下來圭介訛詐男主啤酒和午飯時,男主的不情願也就合情合理了所以第一個謊言就是,根本沒有天氣異象,甚至,可能也沒有救命恩人。

關於這一點,後續劇情裡也能看到端倪,劇中只有孩子才親眼看到了雨水中的異象,其中一個目擊者,是還只會叫「MAMA」不會叫母親的小孩子,他看到窗外在雨中跳躍的「魚」,並指給了媽媽看,但是媽媽卻沒有明確的語言回答;另一對目擊者是兩個小學生,他們看到了滯空在天上的「水團」,還被淋成了落湯雞,可是這段劇情也沒有後續,劇中所有成年人看到的,只有那無休無止的壞天氣,和網絡流傳的各種獵奇視頻,眾所周知,這個時代視頻是可以作假的,對嗎,喬碧蘿殿下?

無數個巧合

如果100%的晴天巫女的事跡都是偶然呢?如果每一次天氣的放晴都是碰巧,包括那場煙火大會的放晴都是萬中無一的巧合呢?如果這整個故事都是男主和女主一廂情願的腦補和幻想呢?導演把男女主的年齡故意設定在16歲和15歲,我猜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們對現實的認知還沒有固化,也是最富想像力的年紀。

有沒有這樣的可能呢?因為前面的一系列天晴的巧合,在加上圭介侄女夏美說的「巫女祭天」傳說,只有15歲的女主因為善良,也因為男主睡前的那一句「我當然也希望天氣正常啦」的話,從而決定,一人前往神社,祈禱祭天,但是一夜的疲憊,女主昏倒在了神社前面,幸好男主找到了她。

大家想一下,女主成為晴天巫女的契機是因為她媽媽的過世,這一定是段悲傷且難熬的時光,女主一定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不然東京那麼大的地方,那麼多的人,為什麼只有女主能找到那所爛尾樓呢,為什麼只有女主才能發現那座神社呢?那座神社應該是女主能夠挺過來的心靈寄託吧?

什麼是編造?什麼是真實?

圭介最後去爛尾樓是要攔著男主做傻事的,最後圭介卻幫著男主擋住了警察,只是因為男主最好喊了一句:我只是想和她再見一面啊!~~這裡的問題是,圭介攔著男主做傻事原因是什麼,要知道圭介來之前可是淚流不止,而那件傻事又是什麼呢?

從之前的劇情線裡可以看出圭介也是一個人隻身闖東京,而於過世妻子的相遇和經歷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所以可以想像,年輕時代的圭介一定也有那麼一個時刻,思念無法抑制,無論如何都想見一面,見到那個迴繞夢牽的她,那是一種感同身受,所以最後在男主喊出只是想見女主的時候,圭介就倒戈了。

而那件傻事,當然就是離家出走和一對小姐弟私奔的事情啦,畢竟這可是三個未成年少年啊。

男主最後是在神社前找回女主的時候,雖然在電影中場面被營造的無比感人,男主最後也從天空之中把她救了回來,而實際上,無論是警察還是圭介都沒有親眼看到這一幕,他們只是看到男主上了樓,然後帶回了女主......

故事最後,東京被淹沒了大半,而對於這個結果,大家都不以為意的接受了,在意的人只有男女主而已,他們認為自己改變了世界,而世人只是認為,這是氣候變暖,環境惡化,人類的自食惡果,新海誠導演甚至借劇中老奶奶之口說道:東京在江戶時代本來就是一個港灣,現在只是變回了200年的樣子而已~

正因為這樣,男主在電影的最後才會猶豫,就連他自己也不確定三年前發生那一切到底是不是真實的---這些都是幻想嗎?這些都是自己對回憶的腦補嗎......

直到他見到女主那一刻他心中才有了明確的答案,但是這個答案是對故事真實度的確認嗎?

當然不,這是男主對女主感情的確認,是對愛的確認!

故事的真假對男主已經不重要了,

那個重要的人就在眼前,

感情不可抑制的爆發,

真實?---男孩喜歡女孩,還有什麼比這更真實,更青春呢?

那麼為什麼男主和女主要編出這個故事呢?

因為他們都有不想面對的現實,男主的設定是離家出走,從他臉上的傷和不想回家的堅定信念,讓我們可以想像的到他一定是在故鄉有不好的回憶,他想留下來,他想抗爭。而女主呢,她的母親剛過世,她的父親呢?全片都沒有提過,女主說不想麻煩其他人,很有可能他的父親可能是再婚了,所以女主不想和弟弟分開,所以她也要抗爭,所以才成就了這場義無反顧的私奔。

所以這一切的一切,沒有任何神奇和奇蹟,都是正常的進行,正常的抗爭,正常的接受,和正常的服從。

所有規則,都強橫的要求我們變成他們所期待的模樣:一個服從的、正常的、無聊至極的「成年人」。

這就是新海誠給我講的故事,關於《天氣之子》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天氣之子影評,頂級畫質+不大眾的劇本
    而知乎是一個喜歡閱讀理解的地方,所以,目前天氣之子在知乎的推薦度,8分,還算優秀。像一些網友甚至能根據幾個彩蛋伏筆,給你再寫多一個劇本出來。但是普通觀眾確實不喜歡做閱讀理解,包括我的影評,也主要以自身角度出發,閱讀理解,那我得寫三五天,寫完對想看的觀眾其實沒什麼價值。我看的很爽,我推薦,簡單粗暴。但是我也看到了,大家不願意去思考裡面那麼多彎彎道道。
  • 《天氣之子》:請讓天氣接地氣
    有些時候,我甚至覺得觀眾在觀看影片時要吃爆米花的舉動,實際上根本就不是基於一種生理上咀嚼的衝動,而是基於一種精神上咀嚼的衝動。他們把咀嚼導演對世界的看法轉化為用牙齒撕裂爆米花的快感上來。 在「天氣之子」之前,似乎還沒有太知名的動畫以天氣為想像的對象。
  • 《天氣之子》影評: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但這次不靈了,《天氣之子》在豆瓣評分似有跌破7的趨勢,人們最為詬病的是劇情設置,和顛覆三觀的結尾。然而在我看來,新海誠還是那個新海誠,觀眾卻不是當年的觀眾了,似有一種「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的意味。《天氣之子》是繼《你的名字》之後,原班團隊三年磨一劍的作品。
  • 這個世界不需要救世主——《天氣之子》影評
    小說主人公是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菲爾德,總是被老師和自己的家長強迫讀書,到他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便開始離家出走,隻身來到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闖蕩,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他在消磨時光的同時,內心卻十分苦悶,企圖逃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批純潔與真理的經歷與感受。是不是很眼熟?沒錯,這部《天氣之子》就是新海誠對塞林格這部經典作品的致敬和再創作。
  • 天氣之子,真正的寓意
    正是因為你的名字產生的影響,所以這次新作《天氣之子》的上映,引發了大部分影迷的無比熱情的期待。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了!哈哈。話說這部電影其實在去年的十一月份在大陸電影院已經上映了,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在電影院裡看過了。之前上映時因為即將面臨考試的緣故,不得不暫時放進自己必看的電影清單中。
  • 天氣之子:我只是想再一次見到她啊
    等了一年多,新海誠之作《天氣之子》終於在各大平臺上線了。看完之後,現實世界的雨水加上虛擬世界的雨水將我情緒的河堤衝垮,被治癒,被溫暖,被感動。故事發生在一個天氣錯亂,陰雨連綿的時代。離家出走的高中生帆高在東京邂逅擁有特殊能力的晴女陽菜,兩人慢慢地傾心。天氣會影響人的心情,渴望藍天的人有很多。
  • IMAX《天氣之子》新海誠力作,每一幀都是壁紙!
    後時隔三年,新海誠又帶來一部動畫電影《天氣之子》,這次更是在日本拿下130億日元票房,力奪2019年度日本電影總榜票房冠軍寶座,超越了復聯四。《天子之子》獲得代表日本被送往第92屆奧斯卡的資格,將與我國首部IMAX國產動畫電影《哪吒》同場競技,角逐最佳國際影片獎及最佳長篇動畫兩項獎項。
  • 《天氣之子》:B站上線 連綿雨天你我都在找尋「晴女」!
    7月21日,B站上線了日本導演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雖然國內已經上映很久,並且藍光也已經發售……凡是動漫迷,看過的朋友應該不在少數,不過國內各大平臺都可以在線看,還是可以增加作品的觀看率和知名度。
  • 《天氣之子》:我可以放晴整片天空,但是卻放晴不了自己的心結
    在這個大千世界當中,我們時常都會被物慾橫流操控自己的心情,人要學會合理掌控自己的心情,其實比做聖人還要難,但這也是我們不得不去學會的東西。大多數人調整心態的辦法都是通過強制性地冷靜自己,或者是通過媒介來平復自己,或許是通過讀書,或許是通過看一些影視作品,每個人的步驟是不同的,但目的卻是一樣的。
  • 《天氣之子》:是我選擇了她,選擇了這個世界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動畫,場景色彩上不用多吹,必然隨手一截都值得收藏,每一幀都是壁紙。安靜欣賞,感受到的是藝術的魅力。《天氣之子》比起《你的名字》中男女主靈魂互換,拯救三年前在隕石墜毀中喪命的全鎮人,我更為陽菜和帆高那所謂的「自私」而深切感動著。
  • 你是《天氣之子》的觀眾嗎?簡評《天氣之子》
    所以如今的我雖然依然不能認同飛鳥的做法,但卻理解了他的行為。而本期我們要談的動畫,在本質上和《種命》非常相似——《天氣之子》。《天氣之子》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BD於2020年5月27日發售,B站於2020年7月21日開放了web版放送。所以我寫這篇推送的時候,只要對這部電影感興趣的應該都看過了。
  • 女主最後回來了,你喜歡《天氣之子》的結局嗎?
    冷靜後重新評價一下《天氣之子》,影評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你的名字裡的愛情怕是再過幾年也不會有人超越,這也是大家失望的原因之一。新作裡寓意了很多社會問題:生存、工作、環境、年輕人的叛逃、成年人的壓力,夢想到現實自我否定又到肯定的過程,新作教你更多的可能是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殘酷又不乏期待,穿過鳥居,為自己祈禱。
  • 《天氣之子》一部足夠有誠意的新作
    》這部電影我並不覺得新海誠飄了,這一下都是個人觀點《天氣之子》相對於你的名字,結局可能確實不那麼為人所認可,但是這部電影與你的名字脫不了關係。天氣之子相對於你的名字來說,展現的更多是這個社會的陰暗面。不同於君名,天氣之子的主人公背景沒那麼光鮮,家庭沒那麼美好,被生活所壓迫,為生計所奔波。這正是社會上另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新海誠在這背景的塑造上,想給人展現的正是與君名完全不同的光鮮。
  • 天氣之子—雖然有瑕疵,但不失為一部好看的電影
    本文不會詳談新海誠這個人以及他所有的作品,只是針對《天氣之子》這部動畫電影寫一些個人的看法,說得不夠客觀也請見諒,畢竟我也不是影評家。不過稍微可惜的是,這部天氣之子少了點「新海誠內味」,沒有電車、沒有燈塔,也沒有櫻花(天天下雨,哪兒來的櫻花),可以看出新海誠其實是有在探索自己新的風格。
  • 影評|新海誠《天氣之子》:遇見你的那天,是晴天還是雨天
    三年後的2019年,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自然備受矚目。那股「不管天崩地滅我就要見你一面」、「雨一直下也沒關係」的勁爆發出了最純粹的情感。人要失去很多東西才能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變成所謂的無趣大人,但是在那之前,為了愛,豁出去吧。歸根結底,可能我就是吃這一套,狗血到極致,量變也就引發了質變。
  • 你只看了《天氣之子》電影,開發者卻開發了天氣之子APP
    天氣之子是一部新海誠執導的奇幻愛情電影,電影講述了高一少年梵谷離開自己的家鄉,獨自一人來到東京生活,由於未成年身份難已找到正當工作,他只能勉為其難的到一家超自然刊物出版社擔任寫手。在東京連日的大雨中,梵谷遇見一位性格開朗、和弟弟相依為命少女陽菜,她有著讓天空放晴的能力,她就是治癒天氣的晴女,每一次治癒天氣,她都會消失一點,直到最後去另一個世界-天空之上的世界。
  • 天氣之子:能打敗新海誠的是什麼
    天氣之子有比你的名字好看嗎?這些疑問我相信各位看完電影都可以得到答案。我的答案讓我來慢慢告訴你吧,天氣之子描述一段年少輕狂的孩子們渴望自由的故事:因為科技的進步孩子們成熟的速度比過去快很多,他們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自己的辦法但礙於年紀的束縛。成年的我們從來沒想過這些孩子有改變世界的可能性,孩子們越是不停地向前,大人們就越想阻止夢想的發生。
  • 電影推薦:新海誠《天氣之子》,我不怕與世界為敵,只要你在就好
    | 新海誠電影系列第一期《天氣之子》「那個曾經不顧一切奔向你的少年,是丟給了回憶,還是丟給了無可奈何。」《天氣之子》是由新海誠執導的動畫電影,由醍醐虎汰朗、森七菜擔任主要配音的動畫電影,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的是在氣候調節失控的時代,被命運捉弄的少年和少女選擇各自的生活方式的故事。
  • 日本票房冠軍《天氣之子》水平堪比郭敬明
    《天氣之子》對於我來說,就是理解無力式的存在。 還有點末世降臨下的感懷的話,那麼《天氣之子》在我這裡就僅剩「情懷」二字了。 如果不是極端熱愛新海誠,那麼不建議觀看。
  • 影評|《天氣之子》· 只要與你相擁,管他地裂山崩
    最近,關注到一部2019年比較火的《天氣之子》,豆瓣評分7.1,接近18萬人評分,可見火熱程度,我細心瀏覽了一下對該片的評價,發現好多評價都在對比新海誠的另外一部《你的名字》,實話實說,我沒看,沒法做對比,而且我也認為既然一部新的電影出來了,非得對比同一公司出品的另外一部,沒有實質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