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整個故事都是男主的憑空想像~
所有的異象都是編造,
所有的奇蹟都是巧合,
所有的一切都是謊言。
第一個謊言
從電影一開始就有暗示,男主的旁白說「這是只有我和她所知道的,關於這個世界的秘密」~當然這句話不是謊言,謊言要從男主的出場說起......大雨傾盆而下,人們都忙著躲進艙內,只有男主衝進雨裡一陣歡呼雀躍、手舞足蹈,然後一大捧氣死牛頓的「反重力水團」忽然打到了船上,初登場的圭介出手救下了男主~
換個角度想一下,難道這不是男主把自己經歷傳奇化的想像嗎?
事實的真相可能是這樣的:在雨中忘乎所以的男主一時腳滑摔倒,而圭介碰巧路過,扶起了他,這樣接下來圭介訛詐男主啤酒和午飯時,男主的不情願也就合情合理了所以第一個謊言就是,根本沒有天氣異象,甚至,可能也沒有救命恩人。
關於這一點,後續劇情裡也能看到端倪,劇中只有孩子才親眼看到了雨水中的異象,其中一個目擊者,是還只會叫「MAMA」不會叫母親的小孩子,他看到窗外在雨中跳躍的「魚」,並指給了媽媽看,但是媽媽卻沒有明確的語言回答;另一對目擊者是兩個小學生,他們看到了滯空在天上的「水團」,還被淋成了落湯雞,可是這段劇情也沒有後續,劇中所有成年人看到的,只有那無休無止的壞天氣,和網絡流傳的各種獵奇視頻,眾所周知,這個時代視頻是可以作假的,對嗎,喬碧蘿殿下?
無數個巧合
如果100%的晴天巫女的事跡都是偶然呢?如果每一次天氣的放晴都是碰巧,包括那場煙火大會的放晴都是萬中無一的巧合呢?如果這整個故事都是男主和女主一廂情願的腦補和幻想呢?導演把男女主的年齡故意設定在16歲和15歲,我猜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們對現實的認知還沒有固化,也是最富想像力的年紀。
有沒有這樣的可能呢?因為前面的一系列天晴的巧合,在加上圭介侄女夏美說的「巫女祭天」傳說,只有15歲的女主因為善良,也因為男主睡前的那一句「我當然也希望天氣正常啦」的話,從而決定,一人前往神社,祈禱祭天,但是一夜的疲憊,女主昏倒在了神社前面,幸好男主找到了她。
大家想一下,女主成為晴天巫女的契機是因為她媽媽的過世,這一定是段悲傷且難熬的時光,女主一定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不然東京那麼大的地方,那麼多的人,為什麼只有女主能找到那所爛尾樓呢,為什麼只有女主才能發現那座神社呢?那座神社應該是女主能夠挺過來的心靈寄託吧?
什麼是編造?什麼是真實?
圭介最後去爛尾樓是要攔著男主做傻事的,最後圭介卻幫著男主擋住了警察,只是因為男主最好喊了一句:我只是想和她再見一面啊!~~這裡的問題是,圭介攔著男主做傻事原因是什麼,要知道圭介來之前可是淚流不止,而那件傻事又是什麼呢?
從之前的劇情線裡可以看出圭介也是一個人隻身闖東京,而於過世妻子的相遇和經歷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所以可以想像,年輕時代的圭介一定也有那麼一個時刻,思念無法抑制,無論如何都想見一面,見到那個迴繞夢牽的她,那是一種感同身受,所以最後在男主喊出只是想見女主的時候,圭介就倒戈了。
而那件傻事,當然就是離家出走和一對小姐弟私奔的事情啦,畢竟這可是三個未成年少年啊。
男主最後是在神社前找回女主的時候,雖然在電影中場面被營造的無比感人,男主最後也從天空之中把她救了回來,而實際上,無論是警察還是圭介都沒有親眼看到這一幕,他們只是看到男主上了樓,然後帶回了女主......
故事最後,東京被淹沒了大半,而對於這個結果,大家都不以為意的接受了,在意的人只有男女主而已,他們認為自己改變了世界,而世人只是認為,這是氣候變暖,環境惡化,人類的自食惡果,新海誠導演甚至借劇中老奶奶之口說道:東京在江戶時代本來就是一個港灣,現在只是變回了200年的樣子而已~
正因為這樣,男主在電影的最後才會猶豫,就連他自己也不確定三年前發生那一切到底是不是真實的---這些都是幻想嗎?這些都是自己對回憶的腦補嗎......
直到他見到女主那一刻他心中才有了明確的答案,但是這個答案是對故事真實度的確認嗎?
當然不,這是男主對女主感情的確認,是對愛的確認!
故事的真假對男主已經不重要了,
那個重要的人就在眼前,
感情不可抑制的爆發,
真實?---男孩喜歡女孩,還有什麼比這更真實,更青春呢?
那麼為什麼男主和女主要編出這個故事呢?
因為他們都有不想面對的現實,男主的設定是離家出走,從他臉上的傷和不想回家的堅定信念,讓我們可以想像的到他一定是在故鄉有不好的回憶,他想留下來,他想抗爭。而女主呢,她的母親剛過世,她的父親呢?全片都沒有提過,女主說不想麻煩其他人,很有可能他的父親可能是再婚了,所以女主不想和弟弟分開,所以她也要抗爭,所以才成就了這場義無反顧的私奔。
所以這一切的一切,沒有任何神奇和奇蹟,都是正常的進行,正常的抗爭,正常的接受,和正常的服從。
所有規則,都強橫的要求我們變成他們所期待的模樣:一個服從的、正常的、無聊至極的「成年人」。
這就是新海誠給我講的故事,關於《天氣之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