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有個好聽的名字,即是水果又是蔬菜,大量種植後卻經常賣不動
給農產品起一個好聽的名字,確實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名字聽著好聽,頓時就乾淨到高大上,從而取得不錯的銷量,這樣的起名字的方式確實捧紅了不少農產品,有一種原產於南美的菊科植物,原本相貌平平銷量也是一般,並沒有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之後,卻迅速的大火起來,尤其是個平臺的網上銷售,更是讓它成為了網紅產品,隨著大面積的擴大種植,現如今卻已風光不再,還經常出現賣不動的情況出現。
這種菊科植物就是被譽為雪蓮果的農產品。雪蓮果原產於南美,是一種喜歡溫暖環境適應性較強的菊科植物,跟農田隨處可見的洋姜是近親,雪蓮果的植株確實很洋姜長得非常相似。根莖肥肥胖胖,看上去就跟紅薯差不多。也被叫做菊薯,剛剛引進種植之後一直不溫不火,後來起了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之後,迅速走紅成為了一款網紅農產品,雪蓮果跟天山雪蓮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但也不知道為什麼偏偏起了個跟天山雪蓮有關的名字。
雪蓮果也是一種既能當作水果直接吃的農產品,也是可以用來跟其他肉類一起燉煮的蔬菜瓜果,吃起來脆爽多汁甜度適中,是一種很爽口的地下根莖。以往雪蓮果的價格和銷量都不錯,隨著經濟價值走高,也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村民投身於雪蓮果種植,尤其是在雲南地區,雪蓮果的種植面積每年都呈上升趨勢,這也導致了產量劇增,從而讓雪蓮果每年都出現滯銷的情況出現,而且價格也一路走低,從原來的四五塊錢一斤,跌至現如今的收購價僅為幾毛錢一斤。
導致雪蓮果持續走低行情低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之一當屬這幾年雪蓮果的種植空間持續增加,這也就導致了供大於求,雪蓮果這種原本就屬於小眾的農產品,市場的佔有率是相當小的,銷量沒能增加,產量卻一年一年的上升,勢必就會導致供銷的不平衡,從而價格行情持續的走低,加上這種菊科植物產量大,適應性強,很多地區都能夠進行種植,這也是導致雪蓮果走向低谷的另外一個原因。
除了產量增加之外,對於雪蓮果這種農產品,消費者也是兩極分化很嚴重,喜愛的人說這種雪蓮果吃起來脆爽可口,甘甜多汁,而且能夠去火,是很不錯的產品,不喜歡的人認為這種根莖吃起來有一股怪味,而且吃多了還會拉肚子,雪蓮果確實性寒涼,不宜多吃的,還有一些電商以次充好的發貨,導致了口碑炸裂,消費者對於雪蓮果的新鮮勁已過,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沒有了過去的購買熱情,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