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的道家氣功養生!

2021-02-23 修道界

氣功給以人一種神秘的色彩,其實現代的氣功主要是養生健體的作用,特別是道家氣功,更是廣為流傳與眾多中老年人中。道家氣功養生帶你領略精氣神,下面就來見識下什麼是道家氣功。

現代「氣功」一詞包括了古代的「吐納」、「導引」、「存神」、「靜功」、「動功」、「內功」、「外功」、「修練」、「打坐」、「入定」、「坐禪」、「靜坐養生」、「修身養性」、「呼吸養生」等等,甚至太極拳等某些武術,只要以內功為基礎,都屬氣功的範圍。

氣功又分動功與靜功兩大類,前者也叫外功,後者也叫內功。外功以內功為基礎,靜極才能生動,所謂「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精氣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強壯。靜功並非靜止,而是「外靜內動」,是機體的特殊運動狀態。正如王船山所說:「靜者靜動,非不動也。」

靜以養神,以吐納呼吸為主要練功方法;動以練形,以運動肢體為主要練功方法。無論靜功還是動功,都離不開調心、調息、調身這三項練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勢三個環節。靜則生陰、動則生陽,動靜兼練,「三調」結合,於是陰陽調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裡所說:「能動能靜,所以長生」。

道家養生功,是老子創始的,傳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至元代丘處機祖師創立道教龍門派,經十二代傳到牛金寶。道家養生功以收心求靜為基礎,這叫做修性;以養精固本為歸宿,這叫做養命。修性必須落實到養命之上,故此功稱為性命雙修養生功。這是本功區別於其他氣功的根本之點,也是它有特殊養生功效的原因所在。所以道家養生功既能使人轉弱為強,且能返老為少;不但可驅除疾病,恢復健康,而且能補腦養神,增長智慧。

老子

道家尊老子為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又名老聃,楚國苦縣人,是夏秋時代大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一書。《道德經》成為道家著書立說的理論根據。相傳老子傳道於金母,金母傳於白雲,白雲傳於王玄甫。另一說:老子傳於王玄甫。

王重陽

金代道士,全真派創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後應武舉,改名得威,字世雄,入道後改名喆,字知明,號重陽子。威陽人。出身豪門,應武舉,中甲科。遇仙人呂洞賓,傳以修煉秘訣,遂通仙術。於是棄妻離子,雲遊終南山一帶。金世宗大定元年,在南時村穴居,名其穴為「活死人墓」。後往山東崑嵛山(在今山東牟平東南)。馬鈺、孫不二夫婦築庵師事之,題其庵名曰「全真」,凡從其學者都是全真道士。繼在文登、寧海、萊州諸地傳道。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提倡全神煉炁、出家修真、不煉外丹,並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著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立教十五論》等書傳於世。其弟子馬鈺即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女),後世稱為北七真,又各立門派。

理論依據:養生功的理論基礎可歸結為一個「道」字。道是什麼呢?老子《道德經》云:「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曰『道』。」又云:「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其大無所不包,其細無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無極;一生二,即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盡性命之理,寓養生。

那麼道家的功法是怎樣使人返老還童呢?它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消長的道理來進行論證的。當人在母腹中十月胎圓、瓜熟蒂落,降生後體軟如綿,其象屬坤。臍帶一剪,先天炁斷,後天氣由口鼻而入;兩眼分開,舌亦不接任督;性帶氣上移於心,命帶氣下人於腎,性命相距八寸四分(傳統說法);元神失位,識神掌權;自少而壯,壯而老,老而病,病而死,性命始終不能如一。  

1、補腦養神。靜養功的入靜,首先受益的是大腦中樞神經。

2、固精養炁。養生不固精,結果一場空。

3、調息理炁,擴大肺活量。

4、調節五臟。

5、清神明日。

6、舒盤活血,通盤活絡。

7、久煉養生功,對於神經衰弱、長夜失眠、夢遺滑精、陽瘻腎虛、身體虛弱等症有獨特的療效。

《道醫氣脈丹道內證》3月青城山遊學:

傳授精氣神三位生命觀與傳統丹道修煉技術、體察看氣法、採氣聚氣法、任督二脈貫通法、內丹築基法、組場療愈技術、練神開智法、練氣療愈法、懸針通經絡技術、乾貨滿滿……(點擊下方圖片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道家「性命雙修」暨 性命之說
    道家的「性命雙修」暨性命之說「性命雙修」是道家重要的教義思想,也是道教修煉的術語。道家的「性」指人內在的「道」,如心理、元神、本我等。「命」指人外在的「道」,即人的身體、生理、能量,等。性命雙修也就是指「形神兼修」,是對心身的全面修煉。老莊列文,參同契,悟真篇等書籍都有關於道家性命雙修的論述。「性命雙修」的理論,概括起來說,就是「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陳櫻寧大師說「性即吾人之靈覺,命即吾人之生機」。人們通常說要身心健康,虧其一則殘缺不全。
  • 道家養生思想是什麼
    中國道家思想的一個核心,乃是嚮往長生不老。基於這一思想形成了道家對養生學的研究和養生術的追求。道家傳播的養生法術,也就形成了中國古代養生史的重要淵源。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中,道家的養生學說和養生方法,至今閃爍著民族遺產的奪目光輝。道家養生,提倡「性命雙修」。
  • 息法,導引,健身,氣功,運動,養生,鍛鍊
    氣功,運動,養生,鍛鍊,息法導引,健身,氣功,運動,養生,鍛鍊,息法,行氣,呼吸也,是吐納、閉氣、存氣、胎息的稱謂,亦屬道家練功行氣的術語,總稱調息。氣功,運動,養生,鍛鍊,息法丹道周天是性命雙修的功法,因此,它很重視在起手階段的基本功,即身體的素質的培養。丹功採用「意守丹田」的方法,增精培元,一般是通過百日左右。
  • 古人常說的「性命雙修」是什麼意思?
    性命雙修,是指身心全面修煉,是道教重要的教義之一,也是中國古代體育哲學人體觀的範疇之一,屬於傳統養生的基本理論。性指人的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的身體、生命、能量、命運、物質等。性命雙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煉。《中和集》、《性命圭旨》、《天仙金丹心法》、《天仙正理直論》、《金仙證論》等書中,都有關於「性命雙修」的論述。
  • 身心合一,形神兼養,性命雙修,深度長文!
    (《性命圭旨》)正因為性與命是人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所以中國養生強調身心兼備、性命雙修,即所謂「形性不二,心身一也。」(《存性編》卷二)《武術匯宗》說:「如真求大道旨趣而歸正覺,則必需性命雙修不可」。劉一明也在《悟真篇》中作注說「性命必須雙修」。然而,性命雙修有一個「以修性為主,修命為輔」,還是「以修命為主,修性為輔」的間題。
  • 道家養生 | 性命兼修、身心合一 ——姜榮法國紅酒俱樂部
    這典型地體現在道家養生上,它既推崇精神的修為,又不忽視形體的修煉,兩者相輔相成,無一偏廢。因此,道家養生與現代科學的前沿存在相合之處,以身體作為心理的物質基礎,注重身、心間的良性互動。道家養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絕一切外來因素對生命活動的幹擾,求得身心的解脫。
  • 養生氣功 傳統道家氣功的入門修煉(二)
    這三調是氣功鍛鍊的基本方法,是氣功學科的三大要素或稱基本規範。  氣功是人們在生產、生活、醫療保健等多種實踐中,逐漸總結而形成的。氣功療法與體育療法有聯繫又有區別,它可以包括體育療法,但體育療法卻代替不了氣功療法。肢體運動始終只是氣功調心的手段之一,呼吸運動也是為調心服務的,三調是統一的整體,必以調心為核心。內練與外練是結合的,應以內練為主。
  • 嚴老師:從氣功的角度講,性命雙修是共同的內容特點
    有普度眾生的願力嚴老師從氣功的角度講,性命雙修是共同的內容特點。我們一個人的性格,雖然由先後天共同決定,由於氣功是可以改變DNA、RNA的分子結構的,所以,一個人遺傳密碼帶來的脾氣、毛病以及後天因為自身、家庭、社會共同促成的某些脾氣、某些毛病也是可以改變的。
  • 陳式太極拳與養生氣功的關係
    我於2007年8月正式拜陳正雷大師為師,有幸成為入門弟子,曾參加過六屆陳式太極拳國際培訓班,獲得過香港,新加坡,焦作等國際太極拳比賽冠軍。陳正雷大師在弟子培訓課上提到:「太極拳是一門氣功,是建立在養生氣功基礎上的武術技擊。我們的這門功夫經過多年的實踐不會出現偏差,你們放心練就是」。
  • 道家氣功養生十六字錠金
    這道家十六字錠金產生於宋元期間,最早見於明朝初期冷謙《修齡要指.長生一十六字訣》。從東漢末道家的產生到這十六字錠金的出現,其間一千餘年。道教徒繼承道家的「守一」養生理論和方法加以充實和發展,構築了道家自己的養生理論。其主要的便是「胎息」說。
  • 道家養生功法的七個方面
    道教養生觀和養生術體系,是在吸收、採集民間實踐成果和佛家養生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接受了中國古醫藥學養生健身術和藥物學理論知識,逐步加工改造形成的,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但剝去其各派養生術龐雜叢生的外表飾物,我們仍可以顯現出這一古老民族文化遺產具有極其科學價值的哲學理念和科學健身方法。
  • 道家氣功引術溫養內臟
    道家氣功王喬食氣導引術之王喬介紹,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淮南子·齊俗訓》說他曾為「柏人令,得道而仙」。
  • 性命雙修與內家拳
    內家拳當然是要性命雙修了,在這一點上,從張義善和胡海牙等對於太極拳的高度評價中就能夠看出。胡海牙先生的《仙學指南》有云:「內家拳注重鍛鍊腰腎,其實元氣(命)之所在;注意培養動靜,其實元神(性)之所在。故拳道之學,實即性命雙修之學。」由此可知,參禪修道之人不能對內家拳小覷。
  • 道家氣功入門功法修煉指南
    道家武當派練功中常用的保健養生法以下諸法為道家武當派練功中常用的保健養生方法,堅持練習,會產生奇效,不但有助於成就武功,且可益壽延年。武林人天天習武練功,如不明白養生之法,不但成不了高功夫,而且往往練出一身病來。所以養生之道非常重要。下邊我將武當派練功中的養生八法獻出,供同道參考。第一法:忌涼法前輩師長們說:「熱成功,涼看病」。
  • 道家老莊、黃老學說對中醫氣功養生學的影響
    中醫學深受老莊道家學派的影響,並接受了道家宇宙本體論的認識。例如,《黃帝內經》提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並且,極為重視「知道」「清道」「奉道」。如在《上古天真論》中提出:「知其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氣功養生,必須掌握宇宙運動規律,掌握陰陽之道,方能養性長壽。
  • 性命雙修
    道中說:「性命雙修」。問者說:「一體三身」。於人為「靈、性、命」,為「性、心、身」,又一說「性、心、命」。「靈」、「性」是自性。如壇經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又說:「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 健身氣功特性分析
    在醫學領域,氣功經過長期的養生與防治疾病的實踐,吸取諸家之長,不斷發展和積累經驗,到隋代堪稱為中醫的一門分支科學」,與其他助益於人體健康的運動形式相比較,氣功的養生旨向更加明確並且清晰,並且已然成為一門運動醫學學科。可以說,氣功的產生與存在是以養生為其功能價值基礎的,而「氣功」一詞的流行,也是基於其養生價值而實現。
  • 什麼是性命雙修?性是天性的性,命是「拼命」的命
    性命這個詞現在比較少用,通常人們理解的性命就是生命。其實,在中國文化中,性命是一個特殊的概念,由兩個意義組成:一個是性,一個是命。所以古人說性命雙修,不是修「一個」東西,而是修兩個東西:一個是指修性,一個是指修命。一般意義上講,性是秉性的性,命是命運的命。性,人們通常理解為任性的那個性——性情、性格,比如「慢性子」、「急性子」,但是,性實際是天性的性。
  • 正宗「氣功」這樣練,健身養生效果才理想!
    通過練氣功健身養生,必須真正了解氣功」氣功「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瑰寶。從古至今,名稱、叫法雖然雜亂不一,但數千年來,氣功在養生、防病、預防領域一直默默地守護著中華民族的身心健康。由於歷史原因,珍貴的氣功文獻散見於」儒家、釋家、道家、醫家、兵家「等各家文獻資料當中,多以」佛經「、」道 藏「、」儒書「、'醫典"等形式出現,普通人即使想習練,如沒有師父更是無從下手。加上古人記錄」功法秘訣「時又多以」蔽詞、隱語「的形式出現,現代人讀起來如入霧裡,暈頭轉向、難辨真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氣功的推廣和普及。
  • 五行通背拳氣功之道
    中國近代武術家、通背拳大師修劍痴,根據「氣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能動物質,氣長則力大之生化規律和原理」,綜舊融新,繼承發展了五行通背拳氣功之道,以啟後學。  修劍痴著《五行通背拳譜.自序》中記載:「通背拳原系五行內功,與太極混元一氣,神髓相接,支脈各異」 。「通背拳術,純系一本生理,發揮人之天賦性能,增加其氣力……強大其精神」。「關於勢法之理,陰陽變化,五行生剋,混元一氣,中和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