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委員視點 | 梅潔:面對疫情,教師如何做好學生的「心關懷」?

2020-12-22 澎湃新聞

2020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持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持續攀升疫情數據帶來的焦慮與壓力,封城和隔離帶來的無助與恐懼,延長假期禁足帶來的無聊與煩躁,這一切都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很大的衝擊。作為一線的中小教師,在這段「停課不停學」的特殊應激時期,我們應當如何指導學生,做好學生的心理支持?在這非常的關鍵時刻,我們如何履行心靈導師的職責,做好學生的心理關懷?

來聽聽來自黃浦政協委員、區「雙特中心」的上海市心理特級教師梅潔的支招吧!

作為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副理事長、上海市普教系統第四期雙名工程攻關計劃主持人、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梅潔老師將會從三方面詳細分析。

梅潔 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副校長

一、學會情緒覺察,關注疫情期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反應

焦慮煩躁的負性情緒

面對一天天不斷刷新的疫情新通告,一份份快速增長的確診病例新聞,一個個市區教育部門發出的新規定,不確定的開學日期以及可能受到影響的新學期的考試安排,等等都可能引起學生的焦慮煩躁情緒,可能表現為坐立不安、心神不靈、愁眉苦臉、注意力不能集中、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我、空虛、無助、負性思維以及不斷訴說等各種不適表現。

鬆散無序的生活習慣

「疫情」的不期而至,打亂了許多學生原本安排好的假期計劃,或家庭旅遊計劃,或校外培訓計劃,或體育健身計劃,或同學聚會安排等。計劃的打亂,導致有些學生無所適從,「無處釋放」的時間和精力往往使他們生活習慣被打亂,不能按時起床、按時學習、按時就餐,有時還會無法控制自己長時間看手機、看電視、打遊戲。

茫然困惑的學習應對

計劃打亂,心緒煩亂,有些學生面對學習無所適從,不想學習或者不能專注複習;學校延遲開學,在家學習沒有氛圍,有些學生不知如何規劃,自我安排;有時還會無法控制自己長時間看手機、打遊戲,出現動力不足的現象。

壓力下的親子衝突

疫情期學生大部分時間無法出門,面對面的同伴交往活動減少,難免產生空虛和無聊感,無處宣洩情緒;鬆散的學習,無節制的電子遊戲,常常引發家長的控制和報怨,一方面壓力下的代際衝突,另一方面處在叛逆期的青少年,極容易產生親子衝突。

二、強化角色定位,做好應激狀態下學生的心理關懷

接納情緒,做一個善於傾聽的

心靈輔導師

學生在疫情應激狀態下難免產生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適度的焦慮是個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有利於應對壓力。

「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是第一免疫力」。疫情來襲,所感受到的恐慌、焦慮、憤怒、悲傷、無助、無望等情緒,是每個人面臨危機與災難時的正常心理反應。不必驚慌,不要抗拒,要感受並接納這些負面情緒,心情就會變得安定。

教師一方面要有效地避免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為孩子創設穩定的心理環境。同時,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傾聽學生,傾聽,不僅是尊重,更是關愛、理解和接納。通過真誠傾聽,真正聽出學生帶著情緒所講的事實,所體驗的情感,所持有的態度。

當學生滔滔不絕地不斷地訴說著自己的經歷與情緒,你並不需要跟他多說些什麼,只需認真地聽他傾訴,讓他把情緒宣洩出來,表達他的不滿。耐心地傾聽,所受到委屈有機會宣洩,就解決了一大半問題。掌握傾聽的習慣、態度和技巧,有時比多說更為重要。

檢查一下,是否具有以下不良的傾聽方式,努力地超越它。

◆ 心不在焉,不能全神貫注於對方說話,例如,一邊聽,一邊想著好朋友的電話內容

◆ 在對方講話或短暫停頓的過程中,急於插話

◆ 在與別人交談時會想像自己的表現,因此常錯過對方的談話內容

◆ 當別人在說話時,常常允許自己想別的事情

◆ 試著去簡化一些聽到的細節

◆ 專注在談話內容的某一細節上,而不是在對方所要表達的整體意義上

◆ 允許自己對話題或是對對方主題的看法,去影響對訊息的評估

◆ 聽到我所期望聽到的東西,而不是對方實際談話的內容

◆ 只被動的聽對方講述內容,而不積極響應

合理作息,做一個懂得科學的

生活指導師

「如果沒有休閒活動,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的生理和心理疲勞的恢復」。在延長的假期裡,教師要鼓勵學生規律作息、規律飲食,合理安排時間,鼓勵學生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宣洩,釋放負能量,並將注意力轉向學習等有意義的事件上,輕鬆享受「宅家」的時光。

◆ 堅持正常的作息時間,飲食規律,適當在家進行體育鍛鍊,不熬夜。

◆ 和父母一起進行一些活動,做家務、整理房間、看電影、聊天、學習新型肺炎的相關知識等。

◆ 利用網絡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監督,例如進行自習直播,同學間利用朋友圈打卡的方式互相監督等。

◆ 讀一本書,增加知識樂趣;

◆ 寫一篇心理日記,記錄自己的體驗

整合資源,做一個資訊時代的

網絡助學師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學校開學時間推遲,為了保證在停課期間,讓學生在家中也可正常完成學習任務,在新年伊始,許多科技公司、教育機構和學校發起了「停課不停學把課堂送到家」活動,活動受到全國各地學校、老師的歡迎。但海量的信息良莠不齊,我們基層教師一方面要學會整合資源,向學生推介優秀的網絡教育資源,另一方面,更要學習嘗試網絡微課的教學製作與授課技巧,努力成為資訊時代優秀的網絡助學師。

這裡介紹科大訊飛智學網智慧空中課堂教師端使用教程。智慧空中課堂教師端擁有豐富的教學工具、實時互動功能,保證老師在遠程授課的情況下,也擁有高質高效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工具方面,它擁有課件展示及批註、板書書寫、數據共享、課堂測驗、課堂錄播等教學工具,可滿足直播常態化教學使用的需求;在互動方面,老師和學生之間可通過文字、音頻、視頻交流,遇到不懂的,學生還可以舉手提問,讓師生不受時空限制,實時展開交流。老師們只要登錄www.zhixue.com,下載教師端即可使用。

心理支持,做一個親子溝通的

家庭教育指導師

特殊時期,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整日在家,難免會出現更多摩擦與衝突。這段難得的與父母共處的時間,更是與父母化解矛盾、增進理解的好機會。

班主任老師要努力做好親子溝通的家庭教育指導師角色,指導家長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不抱怨、不嘮叨,掌握良好的溝通交流模式,才能助孩子一起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維持穩定的情緒,減少衝突。當衝突發生時,學會尋找吵架模式,總結觸發點,了解雙方會激活情緒的情況,並坦誠地告訴對方,達成暫停的方式。

_

三、把握心理動態,分類做好疫情期學生心理支持

確診患者學生

心態:麻木、否認、憤怒、恐懼、焦慮、抑鬱、失望、抱怨、失眠或攻擊等。還可能出現孤獨、或因對疾病的恐懼而不配合、放棄治療,或對治療的過度樂觀和期望值過高等。

輔導措施:

◆ 理解學生此時出現的情緒反應屬於正常的應激反應,作到事先有所準備,不被其攻擊和悲傷行為所激而與爭吵或過度捲入等。

◆ 在理解學生的前提下,協調學校心理教師給予心理評估和幹預,如及時評估自殺、自傷、攻擊風險、正面心理支持、不正面衝突等。必要時應轉介精神科會診。

◆ 解釋隔離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勵患者學生樹立積極恢復的信心。

◆ 強調隔離手段不僅是為了更好地觀察治療,同時是保護親人和社會安全的方式。

居家隔離的輕症學生,

到醫院就診的發熱學生

心態:恐慌、不安、孤獨、無助、壓抑、抑鬱、悲觀、憤怒、緊張、被他人疏遠躲避的壓力、委屈、羞恥感或不重視疾病等。

幹預措施:

◆ 協助學生了解真實可靠的信息與知識,相信科學和醫學權威資料;

◆ 鼓勵積極配合治療和隔離措施,健康飲食和作息,多進行讀書、聽音樂、利用現代通訊手段溝通及其他日常活動;

◆ 接納隔離處境,了解自己的反應,尋找逆境中的積極意義;

◆ 尋求應對壓力的社會支持:利用現代通訊手段聯絡親朋好友、同學等,傾訴感受,保持與社會的溝通,獲得支持鼓勵。

疑似患者學生

心態:僥倖心理、躲避治療、怕被歧視,或焦躁、過度求治、頻繁轉院等。

輔導措施:

◆ 政策宣教、密切觀察、及早求治;

◆ 為人為己採用必要的保護措施;

◆ 服從大局安排,按照規定報告個人情況;

◆ 使用減壓行為、減少應激。

與患者密切接觸學生

心態: 躲避、不安、等待期的焦慮;或盲目勇敢、拒絕隔離防護和居家觀察等。

輔導措施:

◆ 政策宣教、鼓勵面對現實、配合隔離或居家觀察;◆ 正確的信息傳播和交流,釋放緊張情緒。

◆ 鼓勵藉助網絡交流。

不願就醫的學生

心態:怕被誤診和隔離、缺乏認識、迴避、忽視、焦躁等。

輔導措施:

◆ 知識宣教,消除恐懼;

◆ 及早就診,利於他人;

◆ 拋除恥感,科學防護。

普通易感學生群體

心態:恐慌、不敢出門、盲目消毒、失望、恐懼、易怒、攻擊行為和過於樂觀、放棄等。

輔導措施:

◆ 正確提供信息及有關進一步服務的信息;

◆ 交流、適應性行為的指導;

◆ 不歧視患病、疑病人群;

◆ 健康宣教,指導積極應對,消除恐懼,科學防範。

_

如果你的學生有下列的感受或狀況,並持續超過2周以上,請儘快聯繫家長帶孩子就醫或尋找專業心理諮詢師求助。

1. 恐懼,無法感覺安全

2. 對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

3. 自尊喪失、感覺羞恥、痛恨自己

4. 感覺無助

5. 感覺空虛

6. 感受變得遲鈍及麻木

7. 變得退縮或孤立

8. 睡眠狀況惡化

9. 輕生的念頭

參考資料

1. 上海學校心理,上海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抗擊疫情心理支持工作指南

2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心理防護手冊(中學生版),李琳,朱瑩瑩等,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

3. 首發 抗疫心理援助熱線工作指南(一稿),原創賈曉明 安芹,CPS臨床心理註冊系統

4.同濟心理中心,肺炎恐慌下,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6個心理防護方案

5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疫情防控期間上海高校心理援助工作提提示

6.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

7.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原則

8復旦大學,關於加強心理關懷的工作方案

9.世界衛生組織(WHO),現場工作者心理急救指南

來源 | 上海特級教師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抗疫•委員視點 | 梅潔:面對疫情,教師如何做好學生的「心關懷」?》

相關焦點

  • 教科衛體委認真做好「將偉大抗疫精神和先進典型事跡融入學生思政...
    12月8日上午,市政協辦公樓東座212會議室,一場氣氛活躍的座談會正在進行,4位來自教育醫療界的市政協委員圍繞如何將「將偉大抗疫精神和先進典型事跡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問題,各抒己見,展開深入討論。
  •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學生資助工作
    中國教育在線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時刻牽掛著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切實保障困難學生的基本學習生活需求,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間的學生資助工作方案,實行每日逐一摸排,及時掌握困難學生的家庭情況,認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學生資助工作。
  • 新一批生命關懷教育種子教師 在蘇州科技大學誕生!
    由於COVID-19疫情的關係,教學實踐對象確實不如往年那麼容易找到,同學們還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尋找教學對象,展開了很多不同的、特別的課堂。補習班的學生、支教、親戚、家人、老同學等,課堂各不相同,但同學們認真備課認真教學的行動著實讓人點讚。
  • 北京市教委開通疫情期間網上心理諮詢服務並為家長錄製家庭教育...
    為做好延期開學期間家庭教育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市教委組織專家錄製了家長家庭教育指導微課(五節),並依託中小學數字德育網,面對師生開通網絡在線心理諮詢服務。  據悉,家庭教育指導微課共五節,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小學低段、小學高段、初中、高中四個學段分別錄製,由家庭教育方面理論專家和教育一線實踐專家進行講授。微課圍繞家長如何與孩子共同做好延期開學期間學生居家學習生活、如何處理好親子關係等方面,對家庭教育提出指導性建議。
  • 【鹿城職校】踐行疫情之下的教育責任與擔當一一鹿職黨支部3月份線上主題黨日活動
    陳建(組織委員):黨員教師要在抗疫中走在前面,勇於承擔各項工作;主動踐行網際網路+教育,在線上教學中更應倡導「傳道授業解惑」的為師之道,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引導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才。胡理敏(宣傳委員):疫情環境下,我們必須直面危機,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學,靜心學習,不斷反思,砥礪前行,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相信經歷磨難之後,我們的內心會更加強大,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徐曉敏:網絡授課和課堂面授最大的不同,是教師難以關注到全部學生,溝通交流受阻。
  • 如何做好疫情期間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員,師生同樣承受著心理壓力,應當充分認識到心理支持在疫情防控期間的重要性與緊迫性。面對疫情,高職院校師生也會產生應激、焦慮、緊張、抑鬱等心理反應。多措並舉,做好疫情下心理工作一是為做好疫情期間學校師生的心理防護和心理危機幹預工作,及時防控、管理學生中可能出現的疫情心理危機事件,根據省教育廳及學院疫情防控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要求,制定學校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工作方案。
  • 雲動態∣抗疫心連心,與湖北學生視頻連線共話抗疫成長
    尹煥麗同學講到作為學生黨員,她密切關注疫情變化,學習學校分享的各項防疫知識,主動與家中老人、周圍鄰居等不擅長使用電子設備的鄉親們溝通,耐心解釋這次疫情的嚴重性,告知大家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她還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參與以藝戰「疫」的作品徵集,用藝術服務社會,齊心戰「疫」,用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天美人」的責任與擔當!
  • 教師教育學院認真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期間 學生思想政治...
    教師教育學院切實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確保延遲開學期間全體學生(本專科學生、研究生)「網絡教育不間斷、思政教育不斷線」,立足學院實際,現就延遲開學期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驗做法總結如下。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實立德樹人    疫情當前,教師教育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堅守崗位,高站位思考,把學生群體的利益放在重大疫情應對工作的首位。
  • 全國政協委員汪小帆建議,抓住疫情實踐契機,重構...
    來源:國際金融報「疫情終會褪去,但教育不能簡單回到從前,而是應該從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等方面深入推動面向未來的教育變革。」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 中文教師如何將「玻璃心」升級為「強心臟」,漢語教師於意教案
    因文化環境和民族性格等差異,英國學生既不像我們最熟悉的中國學生那麼「遵守規矩好控制」,也不像我曾經教過的美國學生那麼「活潑好動樂參與」,而是處在二者之間。這對還不熟悉英國教育特點的新手老師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如何在控制課堂紀律和提高課堂參與度之間做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面對「矜持」又格外有自己想法的英國學生,在教學初期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讓學生喜歡我」。
  • 如何做好疫情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聽聽他們怎麼說……
    今年秋季學期 省內高校陸續開學 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學生教育管理 成為社會上很受關注的話題 日前 省教育廳組織召開
  • 單次最高補助2500元 寧波系列暖心舉措送到困難學生「心」裡
    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劉倩家住浙江省金華市,父母離異的她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3月初,年邁的爺爺奶奶先後患重病,雙雙住院治療。得知能申請學校發放的困難補助,劉倩的心寬了不少。3月16日起,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將陸續為近400名受疫情影響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或臨時困難學生發放生活補助,單次補助金額最高達2500元,並為返崗實習畢業班困難學生發放路費補助,預計總額達40萬元。
  • 抗擊疫情,從「心」開始!大連理工大學開通網絡在線心理輔導!
    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寒假變得格外特別,不少同學可能會出現緊張、焦慮、恐慌、煩躁、失眠等心身反應,為此,大連理工大學將學生的心理健康納入了學校整體防控工作,通過網絡積極開展學生在線心理輔導,引導廣大學生正確面對疫情
  • 共同戰「疫」|這位被隔離老師的信,溫暖了學生的心
    2月16日,一封由嶽陽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教師廖建寫給學生的信在該院廣為傳播,大家從廖老師樸實無華卻感人至深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他對職教事業的執著堅守和對學生的眷眷深情。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因為廖建老師小孩放寒假從成都回家途徑武漢,所以春節全家「困」在老家湘陰被隔離,老家因條件限制無法親自上網絡直播課程。
  • 疫情下的開學季,如何做好師生心理建設?聽聽專家怎麼說
    3月16日,伴隨著全省初三高三開學,如何做好師生心理建設,記者專門採訪了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貴陽實驗三中專門的心理教師安啟龍,他用專業的角度給大家進行支招。記者:疫情對學生可能會有哪些心理影響?開學後老師如何應對學生們疫情背後的心理情緒?
  • 教學幫扶挑雙肩 抗擊疫情愛相連——記合陽縣城關小學抗疫先進教師...
    白曉平,女,合陽縣城關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是她多年來從事教學工作的寫照。「不讓一個孩子掉隊,不放棄一個家庭」是她在幫扶工作中信守的承諾。她是一名教師,在疫情爆發的時刻,她說自己雖然不能像白衣戰士那樣,籤下一紙請戰書,奔赴前線,救死扶傷;雖然不能第一時間趕去災區盡綿薄之力。
  • 「戰「疫」說理」疫情防控做好「人文關懷」三個維度
    作者: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 劉君莉眾所周知,人文關懷是馬克思哲學的重要維度之一。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黨中央高度重視並多次強調人文關懷的重要性。2020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加強心理幹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
  • 《後疫情時代——從「心」溝通》CCH醫患溝通專題研討會順利召開
    此次會議以「後疫情時代——從『心』溝通」為主題。湖南省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劉哲寧教授致辭,醫患溝通專委會主任委員劉新春做專題工作報告。考慮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會議採取小而精的形式,來自中南大學、南華大學及省內20多家醫療機構的100餘名醫務人員參加了會議。
  • 瀋陽市教師與學生迸發火花,照亮城市,溫暖人心,抗疫的先行者!
    說到教師,很多人都是不由得豎起大拇指。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同樣在教書育人上師德師風就顯得尤為的重要。瀋陽市的疫情並不是那麼樂觀,並且很多學校早在元旦之前就進行了放假以及下個學期的安排,有的學校甚至期末考試都沒考,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讓全體師生能夠安全回家!
  • 聚焦疫情防控常態化 深圳市政協委員議事廳首試直播百萬網友在線...
    為配合疫情防控,也為創新委員參政議政、民主協商形式,今年的首場委員議事廳選擇在深圳市政協禮堂進行,深圳發布、深圳政協網、深圳新聞網同步進行網絡直播。政協委員和嘉賓們圍繞「疫情防控常態化,我們如何做得更好」主題展開精彩討論。當天的直播過程持續了81分鐘,吸引了超過百萬網友在線觀看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