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垃圾分類到「不用、少用、重複用、改造再用」,2020年5月常青藤幼兒園的教職工、孩子、全園家庭共同開啟了「零」垃圾生活之旅。在踐行垃圾減量的過程中,該園以教育一個幼兒,帶動一個家庭,以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群體為願景,向身邊的人傳遞著這個新時尚——「零」垃圾生活。
「廢舊物品」入環境,傳遞環保新觀念
5月初,常青藤幼兒園發起了「零垃圾生活」倡議。秉承「環境育人」的教育理念,該園教師面向家長和幼兒徵集生活中不用的廢棄物,廢舊紙箱、閒置玩具、紙芯筒、報紙……讓這些日常「廢品」走進幼兒園,並通過教師和幼兒共同巧手改造,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了孩子和家長的眼前。大廳、走廊、教室、操場,到處都是變「廢」為寶的痕跡,讓環境成為無聲的教師,向幼兒和家長傳遞著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的理念。
「我們用礦泉水瓶製作了米奇的吊飾,這些礦泉水瓶都是媽媽和我收集起來的!」「我用報紙做了小狗拼貼畫。」「我用奶粉罐做了花盆……」小朋友們興奮地向我們介紹著這幾個月他們變「廢」為寶的成就和他們的新環境。
「零」垃圾走進課程,給生活做減法
「零」垃圾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畢竟是長時間的生活習慣,改變起來沒有那麼容易」青藤園的教師對記者說道。面對現狀,幼兒園開展了「零」垃圾課程,師幼共同探討如何給生活做「減法」。教師從孩子日常生活入手,以多彩的活動、比拼為推手,循序漸進的開展課程活動,將環保教育延伸到每個幼兒及其家庭。
成為追「光」者,減少廚餘垃圾
常青藤幼兒園開啟了「光碟行動」,大班段還實行了「追光者」月打卡PK,家園共育,共同減少廚餘垃圾。同時,每班還給廚餘垃圾找了新去處,在植物角設置了「堆肥基地」,讓它取之於自然,還之於自然。
利廢利舊、見「圾」行事,減少生活垃圾
生活中,許多廢舊品都是一種可回收的材料,常青藤幼兒園組建了環保小分隊,隊員們在家中、在幼兒園裡搜集著各種各樣的垃圾並監督分類,還將自己收集到的各種各樣的廢舊材料投放到了班級美工區,並創設了變廢為寶區角。大家自選材料通過剪、貼、拼等形式,製作出了自己獨特的作品,並將自己親手做的手工藝品進行了愛心義賣。通過環保作品的製作,讓可回收物循環利用,減少了垃圾美好了生活。
小手帶大手,「零」垃圾生活我們在路上
自5月發起「零」垃圾生活號召以來,常青藤幼兒園的孩子和家庭開啟了全新的環保生活。用環保袋代替塑膠袋進行購物;自帶打包杯、碗,以減少一次性杯碗的使用;整理閒置衣物,捐給更需要的小朋友;用毛巾代替紙巾等等。從自身做起,儘可能地減少垃圾的產生,以微小的力量帶動身邊的群體,喚起大家對環保的關注和重視。
大家希望隨著「零」垃圾生活活動的推進,將環保理念輻射到越來越多的群體,讓小手牽起大手,共同給生活做做「減法」,減少環境的負擔。
(文/邱青青 範奕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