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之城」的「許昌模式」

2020-12-27 大河網

    □本報記者 董學彥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烜

    許昌市西郊的龐莊社區,佔地150畝的香山公園是市民親近自然、鍛鍊身體的好去處。這座景色優美的山地公園,原本是一座「垃圾山」,經過歷時5年的改造,如今成了綠意濃濃的大公園,特別是在打造水系景觀、遊園小徑時,採用了再生混凝土、再生透水磚、再生仿石材等再生產品,解決了生態問題,豐富了地形地貌,也大大縮減了建造成本。

    「垃圾山」變身香山公園,是許昌市建設「無廢城市」、構築綠色生態家園的一個縮影。

    作為中原城市群唯一「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許昌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把「無廢城市」建設作為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提升城市品質、培育經濟增長點的重要契機,依託本地優良的生態環境和鮮明的產業特色,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示範模式。

    重生——

    建築垃圾變身環保磚

    夜幕降臨,許昌市科技廣場流光溢彩,人流如織。誰能想到,地面上會吸水、能透氣、耐磨損的彩色步磚,竟然全是建築垃圾製成。

    當不少城市在為垃圾圍城苦惱之際,許昌把看似一無是處的建築垃圾,打造成了能夠資源化利用的「寶貝」——全市建築垃圾收集率、利用率分別達到100%、96%,獲得全國再生資源利用領域唯一的「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建築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12月13日,位於許昌城西的許昌金科公司再生建材生產基地,「個頭」高大的履帶可移動破碎篩分機伸出4條長長的「手臂」,源源不斷地將建築垃圾「吃」進肚子裡。在它「鐵胃」的作用下,兩三分鐘後,隨著傳輸帶轉動,四種大小均勻、規格為2毫米至30毫米的細小骨粒從出口處「變」了出來。

    建築垃圾粉碎成可再生骨料後,通過配料、攪拌、配型、燒制等一系列環節,形成了型號不同、規格各異的步磚和牆體磚,且製作過程不產生任何汙水與煙霧。

    「加大科技投入,讓企業開拓了市場藍海,實現了做大做強。」金科公司總經理李福安掰著指頭算收支帳:他們累計投資1.6億元,引進技術設備,建設建築垃圾再生產品生產線,自主完成了40多項再生產品技術攻關;如今,建築垃圾可再生利用產品有八大類50多種,年產值近3億元,成為國內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和引領者。

    和其他城市一樣,許昌市也曾面臨「垃圾圍城」的窘境:一方面全市城鎮化率以每年約兩個百分點的速度遞增,另一方面建築垃圾則以每年7%以上的速度增長。為了處理建築垃圾,最初採用填埋和露天堆放的傳統方法,既損害城市形象,也影響了市民的居住和出行環境。

    2008年,許昌市通過對市區建築垃圾清運特許經營公開招標,將建築垃圾清運、無害化處理工作推向市場,打造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特許經營、循環利用」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許昌模式」:城市管理部門不需要支付一分錢費用,較好地解決了建築垃圾私拉亂運、圍城堆放等難題,監管之手卻並未放鬆;中標企業金科公司吃下「定心丸」,捨得在資金等方面加大投入,探索以科技手段綠色處置建築垃圾的方式方法。

    2019年,全市處理、再利用建築垃圾450多萬噸,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超過了95%。

    近期,許昌市建築垃圾處理取得新突破,河南首套就地「吃渣土」裝備問世,建築垃圾在拆遷現場就可「重生」。

    走進許昌市魏都區龐莊社區棚戶區改造的拆遷工地,長度橫跨數十米的再生裝備「吃」進大塊建築垃圾後,經過破碎、去除雜質、篩分、輸送等工序,就直接變成了再生骨料。再按比例添加水泥、水、添加劑等輔助材料,進行快速充分攪拌,現場得到再生產品——水穩成品料,可直接用於鋪設路基。

    如今,將建築垃圾「吃幹榨淨」的「許昌模式」,吸引了北京、廣州、武漢等60多個城市考察團參觀學習。

    蝶變——

    形成「無廢經濟」生態鏈

    對許昌市民李旭建來說,資源回收日已成為他和兒子的固定「節日」。每周六,他們都會把積攢一周的生活垃圾分類打包,然後分類投放。

    「價值高的可以兌換現金,價值低的可以兌換積分、獎品。」李旭建說,有了激勵措施,大人和小孩兒都願意參與垃圾分類。

    「前端分類」一直是垃圾分類的難題。許昌市建立精細化「垃圾前端」分流處理體系,通過設立資源回收日、運用「網際網路+」,探索從源頭解決這一難題。

    垃圾分類,助力「無廢城市」建設。許昌市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和「政府主導,辦事處、社區、物業負責監管實施」兩種運行模式,在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100多個試點小區、15.24萬戶居民戶,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

    剩菜剩飯、爛菜葉、水果皮……這些讓人厭煩的餐廚垃圾其實是很有回收利用價值的資源,能產生沼氣,能發電上網,還能製作有機肥料。隨著歐綠保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正式開工,許昌的餐廚垃圾將變廢為寶。

    歐綠保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引進德國先進技術,採用「預處理+厭氧發酵+沼氣利用+沼渣沼液利用」的工藝路線,年處理餐廚垃圾可達3.65萬噸。餐廚垃圾經預處理後可分離出綠色無害的油脂類產品,經厭氧發酵後還可產生沼氣用以發電或作為燃料,年產沼氣可達365萬立方米,年二氧化碳減排量5700噸,從而有效提高許昌市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

    秋收之後,襄城縣亞丹生態家居有限公司的生態板材生產線就一直在滿負荷運轉。他們引進德國迪芬巴赫生產設備,建成了國內首條、世界領先的秸稈板連續平壓生產線,讓秸稈經過切割、乾燥、粉碎、貼面等工序後,成為不含甲醛,強度、彈性等性能表現優異的環保板材。原本讓農民朋友頭疼的農田廢棄物,在這裡搖身一變,變成了精美的高檔家具。

    亞丹家居副總經理王建說:「我們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在雲端為北京、上海的客戶提供『私人定製』服務。每月環保板材產量不低於6000平方米。」

    12月7日,在河南金匯集團的不鏽鋼產業生產車間裡,被常人視作垃圾的廢舊不鏽鋼,經過分揀、切割、打包、壓塊等程序,送入1700攝氏度高溫的轉爐內,熔煉成再生不鏽鋼板,進而被加工成各種工業和民用產品。

    為構建綠色製造體系,許昌市累計完成投資305億元,培育再生金屬及製品、高純矽材料等九大重點新興產業,開展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設計產品創建。以長葛市大周再生金屬產業集聚區為主體,許昌市加快形成從廢舊金屬回收到精深加工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動全市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入選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在許昌,像抓經濟一樣抓綠色發展,像呵護生命一樣呵護生態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許昌市投資逾20億元謀劃建設的許昌市固體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園,是一個以垃圾焚燒發電為核心,涵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醫療及危險廢棄物處理、電子垃圾處理、建築垃圾處理等功能的綜合性垃圾處置產業園,全面建成後將形成回收、分揀、拆解、加工、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完整產業鏈條,進一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提高群眾生活環境質量。

    引領——

    唱響綠色無廢主旋律

    在許昌市區天寶路與長春路交叉口,有一座特色主題公園——許昌市「無廢公園」。

    「這幾面牆真有特色,上面鑲嵌的是啤酒瓶!」12月11日下午,前來遊玩的許昌市民張慶輝說,在這裡,還有建築垃圾、再生石板等融入景觀,看上去很有新意。

    「無廢公園」佔地面積18畝、投資近千萬元,不僅可供市民遊玩、休閒,而且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的「無廢城市」科普教育基地。

    從3年前入圍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到今年入選全國11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在構築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家園上,許昌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

    許昌市成立了由以市委書記胡五嶽任組長,市長史根治任常務副組長,生態環境、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等市直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參加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推進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建立部門責任清單和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統籌推進。

    著眼補短板、促提升,許昌市構建精細化管理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管理體制機制,開展綠色設計、汙染控制等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危險廢物收集服務、區域集中利用處置服務等管理機制。

    「無廢城市」的建設,將是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工程。

    「無廢城市」的建設,更是一項全民共建共享的工作,離不開每一個普通人的參與。

    許昌市組織開展了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家庭、綠色企業等群眾性創建活動,推動共建共治共享,逐步構建起全民參與和監督固廢管理的社會格局。

    由生態環境部等部委專家評審通過的《許昌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勾勒出「無廢城市」建設「三步走」路線圖:到2020年年底,許昌「無廢城市」建設的體制機制、政策制度、技術路徑、典型示範等基本形成;到2025年,許昌「無廢城市」建設深入推進,固體廢物問題得到全面解決,公眾滿意度顯著提升;到2035年,許昌市將全面實現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無廢城市」願景。

    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許昌市以「無廢城市」建設為抓手,讓綠水青山顏值更高、金山銀山成色更足、百姓生活品質更高,走出一條環境美化、經濟提速、民生幸福的共贏之路。

    名詞解釋

    什麼是「無廢城市」?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無廢城市」並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終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目標。

    許昌和深圳等城市一起入選全國11個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成為中原城市群唯一的入選者。

相關焦點

  • 「無廢城市」巡禮丨打造建築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許昌模式」
    編者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8〕128號)要求,生態環境部組織各省(區、市)推薦「無廢城市」候選城市,並會同相關部門篩選確定了「11+5」試點城市和地區。
  • 【「魏」資訊】許昌「無廢城市」宣傳歌曲《變廢為寶》正式上線
    由許昌市精心打造的「無廢城市」宣傳歌曲《變廢為寶》正式在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平臺上線。作品由我市詞作家許會鋒作詞、山西音樂人張偉作曲和編曲、河南省演藝集團青年歌手焦昱程(焦陽)演唱。音樂集九月許昌市入選全國11個「無廢城市」試點城市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入選試點地市。
  • ...杯「助力文明許昌·發現許昌之美」有獎徵集活動頒獎暨網易新聞...
    (原標題:發現許昌美 網易有態度 ——「領城·天悅廣場」杯「助力文明許昌·發現許昌之美」有獎徵集活動頒獎暨網易新聞許昌運營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
  • 2019年許昌對德合作累計達成協議92個,落地項目43個
    2019年以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建設「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強力推進對德合作,積極拓展合作新領域,對德合作取得了較好成效。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累計達成合作協議92個,落地合作項目43個。2019年11月13日在中德(歐)再生金屬生態城開工的電爐煉鋼除塵灰項目,由國際領先的工業廢物回收綜合利用企業——德國百菲薩集團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5000萬美元,是目前落戶許昌投資額最大的德國獨資項目。項目投產後,可年處理11萬噸電爐煉鋼除塵灰,年產4萬噸氧化鋅,實現年銷售收入8億元。百菲薩集團擬在許昌投資1億美元的鋁灰處理項目,目前正在積極洽談推進中。
  • 無廢商圈、無廢飯店、無廢公園要來了嗎?生態環境部這樣回應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12日下午,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副司長周志強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無廢城市」有關情況。他說,目前,「11+5」個試點城市和地區正在按計劃開展推進。周志強介紹,「無廢城市」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周志強說,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是黨中央做出的一項重大改革部署。
  • 【發現許昌之美文稿篇】我「荷」許昌的約會
    (原標題:【發現許昌之美文稿篇】我「荷」許昌的約會) 夏天的蓮城許昌真美!
  • 全國人大代表胡五嶽:打造許昌市「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城市名片
    河南省許昌市近年來非常重視建設「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未來又將如何發展?央視網記者獨家專訪全國人大代表、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在這個過程中,全市上下經過近年來深入調研,集思廣益,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我們明確提出了要打好「四張牌」,把許昌建設「智造之都、宜居之城」作為我們的發展定位來承接「四張牌」,也就是說「智造之都」承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創新驅動這兩張牌,用「宜居之城」來承接基礎設施建設和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這後兩張牌。
  • 許昌:規劃研究連接許昌北站、長葛北站等四個高鐵站的軌道交通線
    大河財立方消息 4月29日,許昌市政府網站發布《許昌市加強基礎能力支撐助推「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設實施方案》。其中提到,加快機許市域鐵路建設,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儘快實現鄭州、港區與新鄭、長葛、許昌等地的高效通勤及產業園區的高效串聯。
  • 許昌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點來了
    日前,許昌市印發《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0年工作要點》,重點圍繞健全完善「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制度體系,從經濟、民主法治和社會治理、文化、民生、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6大領域,明確150項具體改革任務,其中承接省定改革任務97項,我市自主創新改革事項34項,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
  • 寧波市江北區「體育+」模式打造全民健身之城
    近年來,寧波市江北區全面貫徹落實「健康中國」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體育+」融合型發展模式,完善三級全民健身網絡,形成了城區10分鐘健身圈,建成了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現代化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打造全民健身之城。一是深化「體育+綠地」,豐富設施服務功能。充分利用公園、沿江沿河綠化帶、高架下閒置綠地等資源,將體育設施、體育元素融入公園建設之中。近年,投資的一批融合全民健身理念的體育公園均已建成。目前,寧波市首個網球主題公園已開工建設。二是探索「體育+商業」,集聚資源品牌效應。
  • 「無廢城市」怎麼建?各地經驗有看點
    今年是「無廢城市」試點建設的收官之年,各試點城市工作開展得怎麼樣?各地區又有何特色?記者了解到,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開展兩年來,各地區相關工作開展各具特點。北京經開區深耕綠色產業鏈 打造綠色經濟標杆北京經開區作為國家改革創新試驗田及「無廢城市」建設重要單元,擔負著開闢兼顧經濟與環境效益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重要任務。
  • 遊園、廣場星羅棋布,許昌這些民生實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綠水盈盈,亭臺相連,小徑蜿蜒,樹木蔥蘢……」在我市城市中軸線上,面積3300畝的中央公園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被稱為許昌的綠色會客廳。
  • 周宏春:我國「無廢城市」建設進展與對策建議
    2017年,中國工程院提出《關於通過「無廢城市」試點推動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建設「無廢社會」的建議》和《關於建設「無廢雄安新區」的幾點戰略建議》,獲中央領導的重要批示。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和《「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2019年,生態環境部確定「11+5」試點。「無廢城市」建設成為新時期的重要課題。
  • 《中德(許昌)產業園總體發展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12月7日,《中德(許昌)產業園總體發展規劃》專家評審會在鄭州召開。副市長趙淑紅出席並致辭,市政協副主席、市商務局局長張巍巍主持。  趙淑紅在致辭中說,近年來,許昌市委、市政府將中德(許昌)產業園建設作為擴大對外開放、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不斷創新對德合作模式、探索合作路徑、拓展合作領域,力爭將許昌建設成為中原地區乃至全國「中德地方經貿合作的新高地、對德先進位造的承載集聚區、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先行樣板區、產城融合深度發展的示範區」。
  • 要合作,中駿黃朝陽帶許昌政府考察團進上海總部
    2020年9月16日上午,在中駿黃朝陽(中駿集團董事局主席黃朝陽)、中原區域公司總經理蒲林等領導陪同下,河南省許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史根治帶領市、區兩級幹部組成的考察團來中駿集團上海總部進行調研工作。中駿黃朝陽為考察團講解中駿集團的發展運營模式考察團非常認可中駿黃朝陽董事講解的「以商招商」的成功模式中駿集團自建設以來,一直推崇「以商招商」的運營模式,目前上海虹橋的中駿廣場已經成為上海市區虹橋商務區內規模最大的商務辦公綜合體
  • 許昌曹魏古城北城門,許昌的一張新名片
    近日,筆者路過北大街與建安大道交匯處北關橋南側的許昌曹魏古城北城門工地,看到這裡已經復工。高高的塔吊開始轉動,腳手架上,工人師傅正在緊張施工,一些工程車輛進進出出,一派緊張忙碌的景象。由於封閉施工,不能進到北城門裡參觀。
  • 鄭州都市圈規劃揭秘 開封許昌等五城定位分別是什麼?
    作為都市圈的龍頭,鄭州將通過實施「五個著力」,更加突出龍頭帶動作用,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則表示,要發揮好自身優勢,加速融入都市圈發展。立足鄭州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與文化挖掘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推進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黃河國家博物館等重大文化項目建設,推動「黃河文化帶」「環嵩山文化帶」和中心城區「商代王城遺址」「二七商圈」「二砂工業遺存」等文化板塊建設,通過規劃建設鄭汴洛軌道快線聯動講好「三座城、三百裡、三千年」的文化故事,確立鄭州「華夏之根、黃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
  • 【發現許昌之美攝影篇】四季之美
    許昌之美美在四季,美在朝朝暮暮,美在每一位許昌人的眼裡,心裡……作品名稱:《春之朝氣》拍攝於許昌鹿鳴湖
  • 河南許昌:打造文明創建的「許昌品質」
    12月9日,冬日陽光穿過廊橋照在護城河上,河南許昌迎來又一個溫馨的清晨。  在許昌市區南護城河不遠處的大同社區,71歲的老黨員樊清義與鄰居們一起,自發把社區裡的背街小巷打掃得乾乾淨淨。在持續深化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許昌文明創建的鼓點和諧融入了街頭巷裡的日常生活節奏,化為人們內心的一種自覺力量。
  • 司馬師到底有多狠,皇帝說廢就廢了,司馬昭根本比不上他
    歷史上的司馬昭,遠比司馬師出名,除了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父親,還有一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