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德宏,全國30%傣族的生活聚居地,這裡四季常青、山川秀美。生活在這裡的傣族,依靠自身的勤勞品質和探索精神,將傣族的文化、技藝、藝術、習俗一代代傳承,流傳至今。
他們視孔雀和大象為吉祥物;喜歡依水而居,愛潔淨;喜食酸及各種山野之味……在喝茶這件事上,他們也融入了自己喜愛的元素:竹。
傣族 , 一個愛水的民族
傣族是水的民族。他們傍水建幹欄而居,種植水稻,「一日十浴」。水在傣族美好生活的樂章裡是最富色彩的音符。傣族愛水、敬水,他們把土地叫「南令」(水土)。村村寨寨都建水井,並且悉心美化井亭。傣歷年節都要潑水、競賽龍舟、漂放河燈,為的是除穢、祈雨。
自成體系的傣醫把水引入基礎理論,作為「四塔」(生理和病理的四大元素)之一。傣族信仰帕雅納龍神和司水女神朗妥納妮。傣族與水的親近形成深厚的水文化積澱。
傣族的性格似乎也滲透著水的特質:晶瑩、透亮、善良、溫和,同時又堅韌。上善若水、水滴石穿、抽刀斷水水長流,是他們的哲學思考。
傣族 ,一個「吃貨」民族
傣族喜歡吃酸辣口味,是因為經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粳米等,所以,吃酸辣食物也用來促進消化。
傣族地區潮溼炎熱,昆蟲種類繁多,因此,各類昆蟲的餐食也是傣族最愛。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餚,生、鮮、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點。
而提到傣味,就不得不說說極具傣族特色的「撒撇」。
撒撇是德宏、西雙版納、思茅、臨滄等地傣族喜好的菜餚,各地做法不盡相同,「撒」系傣語,漢語意為涼拌。
德宏傣族做法由蘸水和附菜組成,蘸水分檸檬撒撇、牛撒撇等,附菜有傣族特製細米線、黃瓜、刺五加、水鄉菜、苦筍、馬蹄菜等;檸檬撒撇味酸,有清涼解暑功效;牛撒撇具有藥膳價值,可以幫助消化、健胃、消暑祛熱。
傣族,享受竹筒茶的詩情畫意
傣族喜歡飲用「竹筒茶」,傣族語「臘跺」,這是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飲茶方式。
先用曬乾的春茶放入剛砍回的香竹筒內,放在火塘的三腳架上烘烤,6—7分鐘後,竹筒內茶葉軟化,用木樟將竹筒內茶葉舂壓後再裝進茶葉,這樣邊裝、邊烤、邊舂,直至竹筒內茶葉填滿舂緊為止,待茶烤乾後,削開竹筒取出圓柱形的茶葉,掰少許茶葉放入碗中,衝人沸水約五分鐘即可飲用。
這種竹筒茶,既有竹子的清香,又有茶葉的芳香,非常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