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食品備受年輕人青睞,是真減肥還是智商稅?看看營養師怎麼說

2020-12-16 騰訊網

河南商報記者 張逸菲 文/圖

與去年同期銷售額相比,頭部品牌增量高達800%,代餐產品企業進入消費「藍海」。代餐為什麼火?背後站著的是旺盛的消費人群,以及逐漸攀升的肥胖率和想要「偷懶」的減重生活方式。

代餐產品火爆的同時,也有人認為,這些產品誇大功能,消費者是在繳納智商稅。那麼,代餐產品究竟對減肥有多大幫助?

大型商超世紀聯華冉屯路店,因附近居民區很多,代餐類的燕麥在貨架上比例較多,價格也很便宜

肥胖人群數量翻番,代餐產品銷售增長快

代餐產品已經「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到各類平臺中,打開淘寶,隨機點開一個代餐產品,都能看到每月高額的銷量。特別是今年雙十一,根據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代餐輕食類目銷售額同比增長290%。

銷售額增量背後,是相關產品企業的增長。據企查查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減肥相關企業一共有4.6萬家,山東省以8000餘家排名第一,河南省位居第二位。

今年以來,代餐品牌更是受到資本熱捧,不少知名投資機構紛紛下注,如王飽飽在今年4月獲得了近億元的B輪融資,好哩麥於今年7月獲鄭志剛C資本近千萬美金A輪融資……

燕麥的品類也玩出花樣,各種口味的代餐都有,有消費者說一般早晚餐沒時間吃,會衝調麥片代餐

不得不說,國內肥胖率以及「減肥」概念的上升,是此類產品以及相關企業生根的重要誘因。根據「遠川商業評論」提供的數據,2004年到2014年,中國肥胖人群數量翻了一倍,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超重,9人中有一人是臨床意義上的肥胖。中國減肥市場產值超千億,平均10個女生中,9個都有減肥習慣。

近幾年,資本瞄準了位於一二線城市的女性及更年輕的95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她們想瘦身、又沒太多時間鍛鍊、或者購物渠道不夠,但娛樂消費欲望卻旺盛的人群,進行了代餐品牌的精準投放。

河南商報記者通過走訪發現,不管是鄭州市內的大型商超還是小型便利店,貨架上都有代餐食品的一席之地,在世紀聯華冉屯路店,各品牌的穀物代餐被擺到顯眼位置,前來選購的消費者基本都是附近居民,「也並沒刻意將它作為代餐,就是沒空吃早晚餐了,懶得做,還想減肥,就做個麥片吃。」一位市民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對比線下,線上代餐銷售一片火爆。進入幾個代餐的頭部品牌,幾十萬的評論中,對代餐的好評很多。「味道好喝還能減肥!賺到了!」「我喝了幾個月,已經瘦了十斤了!」......類似的評論留言隨處可見。

河南商報記者發現,線上的所謂代餐產品,並沒有在線下充分體現。超市內的代餐價格比較便宜,也沒有線上品種多樣,更接地氣兒一些,超市新零售部的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衝調類的代餐粉,冬季銷量會高一點,「我們分析是天氣冷,代餐粉用熱水衝調,營養又保暖。」

花費近4000元後,有消費者懷疑自己交了「智商稅」

可最近,「風」很大的代餐卻引發一輪爭議。

「豪擲」近4000元買了一個周期的代餐粉,鄭州市民小顧在喝第一口的時候滿臉問號,「我是不是被騙了?」

「這不就是豆奶粉?」小顧開始懷疑。銷售告訴她,代餐粉一天喝兩次,除此之外不要吃飯,不僅減肥美容養顏,還能延年益壽、預防癌症。「那段時間不知怎麼就信了銷售的話,想著不用運動就能減肥,也挺好。」

豆奶的口感一下將小顧打醒,她不肯相信自己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但是另一方面,她認為,如果每天僅靠代餐粉「續命」,還不如每餐少吃一點,「不吃飯也能減肥。」小顧說。

線上頭部代餐品牌並不便宜

而當她準備去找銷售理論,看到銷售朋友圈的介紹,「如果服用產品期間吃飯,我們就不保證效果哦!」的時候,小顧幡然醒悟,「我必須承認自己掏錢那一刻有多麼蠢,交了次智商稅。」

被代餐概念擊中的,還有不少類似小顧的都市麗人。

一段時間內,魏微的朋友圈充斥著各種微商代售的代餐產品。酵素、代餐粉、能量棒,還有代餐品牌投放的朋友圈廣告;不僅如此,打開某美妝及生活分享平臺APP,不少博主也在分享自己所用的代餐產品,「甚至會讓你有種錯覺,好多人都在吃代餐,這太平常了。」魏微說。

可當她沒禁得住誘惑,購買了某品牌代餐奶昔並品嘗後,打消了長期吃的想法,「太難吃了,」魏微說,一瓶的單價要二十幾元,喝完還會餓,還會很想吃飯,「既然控制不了飢餓感,還需要吃飯,那多出來的代餐花費算什麼?」

代餐產品頭部品牌增量800%

天貓衝調品類負責人塗偉城在接受央視《天下財經》欄目的採訪時透露,代餐整個品類有高速的增長,以代餐奶昔為例,與去年同期的銷售額相比,增長500%,頭部品牌產品更是實現了800%的銷量猛增。

代餐如此風靡,它到底能不能代替吃飯?算不算小顧等人口中的智商稅?

「我認為得看你想用代餐實現什麼樣的功能。」健身教練王偉對河南商報記者說,「如果你想用它完全代替正餐,個人意見,那純粹是在交智商稅,可如果你僅作為配餐,那它的意義還有待商榷。」

不少代餐商家通過營銷手段,宣稱代餐食品完全可以達到正常飲食人體所需的營養,同時提供飽腹感,對於這種宣傳,是否真實?

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主任研究員錢承敬在接受《天下財經》的採訪時稱,已經將隨機送檢的五種代餐奶昔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含量進行了檢測,同時也計算了能量含量,「通過測算,它的能量的確比正常一頓飯的能量要低。」

人體所需營養,代餐產品並不能完全提供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趙璐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從專業角度建議,不提倡食用代餐產品代替正餐,「我也聽說過不少代餐產品,說實話,一個周期吃下來並不便宜。」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代餐產品並不能完全提供。」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營養食療科主任周煜說,減重不能減營養,過於在意減掉體重,而忽略身體對各種微量元素的需求,從而影響身體健康,實屬顧此失彼。

當然,對於一些存在進食障礙和消化功能差的群體,需要輔以特醫食品營養粉等製劑進行輔助,但需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

「我們主張吃全食物,不吃『食品』。」周煜解釋,營養師主張攝入真正的食物,是指儘量攝入食物的原樣,比如吃蘋果,而非喝蘋果汁,加工後的食品,在製作和加工過程中,營養素的流失和添加劑的使用,極大程度破壞了原食物所含營養成分。

更重要的是,代餐產品的出現,消費者所選擇到的是一種共性產品,忽略了人體個體化差異的特性,「事實上,對於專業的減脂,從營養學的角度,需要對其做量化評估後,做出專業的飲食指導。」周煜分析,通過對期望減重的個體進行健康狀況的專業評估、減重期望值的分析,才能多維度地作出減重健康的指導意見。

周煜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一蹴而就必是暫時的,想要減重的人需要明白,最終要的到底是什麼?是改變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是短期內減少的體重數字,「在我看來,一個理想的減重過程,一定是心態的轉變加健康的飲食鍛鍊,畢竟誰也不想看到,停止食用代餐產品後帶來的反彈。

(編輯 吉倩倩 吳冰 李英旋)

相關焦點

  • 營養價值不如外賣?代餐食品收割智商稅
    資本對代餐市場也趨之若鶩,據燃財經不完全統計顯示,僅2020年7月份,代餐領域就產生了6起投融資事件,騰訊投資、IDG資本、真格基金、元璟資本等知名機構紛紛入局。 但是在這背後,對代餐食品的質疑聲也隨之而起。代餐食品到底能不能「減肥」?是智商稅,還是真正能起到「管理身材」「健康生活」的作用?這個尚處於初步階段的市場,亟待規範。
  • 代餐食品,是真有效還是智商稅?
    反正小編要開始玩命減肥了!  那麼問題來了?  不想動、還想吃,肉肉要怎麼掉下去?  你別說,還真有人給支招了!  吃代餐,傳說中能「一邊吃一邊瘦」,還有這好事?  咱先去研究一下!  網上一搜,五花八門的代餐產品,花樣兒可多了,咋吃啊?
  • 代餐食品是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代餐收割智商稅?
    實際上,除了對生活質量有著高要求的年輕人外,代餐食品更是成為那些「視保持身材為使命」的女性以及將「減肥」當日常的群體的最愛。《天虎科技》的報導顯示,在2017 年,中國代餐行業規模約571.7億元,而據食品行業研究中心預測,2022年這個數字將會變為1200億元。
  • 代餐收割智商稅
    「一邊吃、一邊瘦」、「有效減肥不反彈」、「一瓶可以節省2小時運動量」、「口感好,比吃正餐都可口」是這些代餐食品的宣傳標籤。這正好迎合了現代年輕人對「吃」的選擇標準。此外,以Keep為代表的運動健康平臺也緊隨其後,先後推出不同類型的代餐食品。資本對代餐市場也趨之若鶩,據燃財經不完全統計顯示,僅2020年7月份,代餐領域就產生了6起投融資事件,騰訊投資、IDG資本、真格基金、元璟資本等知名機構紛紛入局。但是在這背後,對代餐食品的質疑聲也隨之而起。代餐食品到底能不能「減肥」?是智商稅,還是真正能起到「管理身材」「健康生活」的作用?
  • 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到底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代餐的風靡和減肥瘦身需求的增強密切相關。《輕食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輕食、減脂餐、減肥餐、健康餐四個關鍵詞在美團App搜索次數同比2018年,分別增長235.8%、200.6%、186.4%、116.0%。《80 90後健康養生消費洞察報告》指出,在我國,有82.7%的年輕人不是在減肥就是奔走在減肥的路上。
  • 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代餐產品銷售額暴增800%,智商稅還是減肥良品?
    ,吃代餐就可以消脂減肥,效果比「擼鐵」神奇,還不用花力氣。廣告打得很炫目,讓小麥也有些心動,要是真有這樣一款良品,豈不是可以省下一筆健身費用?持同樣想法的不止小麥一人,事實證明,95後的年輕人們在代餐產品上投了不少錢,至於效果如何,這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代餐產品銷售額暴增800%,智商稅還是減肥良品?
    最近,小麥在朋友圈裡被各種代餐食品廣告「刷屏」,有不少微商在群裡推薦說,吃代餐就可以消脂減肥,效果比「擼鐵」神奇,還不用花力氣。廣告打得很炫目,讓小麥也有些心動,要是真有這樣一款良品,豈不是可以省下一筆健身費用?
  • 網紅代餐食品能減肥,收割智商稅?璽承電商資訊
    但是在這背後,對代餐食品的質疑聲也隨之而起。代餐食品到底能不能「減肥」?是智商稅,還是真正能起到「管理身材」「健康生活」的作用?這個尚處於初步階段的市場,亟待規範。在這幾個月裡,小黎交了不少「智商稅」,「一盒代餐棒只有7支,199元一盒。我按照網絡上的推薦,每天吃兩支,一個月買代餐棒的錢就花了近3000元。」小黎說道,除了代餐棒,她還購買過網紅代餐奶昔,「最初的想法是快速減肥,結果幾個月下來,一斤沒瘦。」小黎並不是個案。購買代餐食品,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一種新潮流。
  • 代餐減肥是風口還是智商稅?南京營養師稱,不建議長期食用
    據報導,京東雙十一「開門紅」活動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大增20倍。同時,對於代餐的質疑聲音也愈發強烈:「代餐,說到底是智商稅。」有人指出,代餐減肥的本質就是「餓瘦了」。還有人提出,長期食用完全代餐,會影響身體的多項功能,危害健康,得不償失。代餐使用者:減肥有效,但是不想繼續南京市民楊先生已經吃了2個月多的代餐棒了。
  • 代餐不是智商稅,真的可以變瘦
    但是在當代的年輕人的生活中,不吃晚飯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更有甚者,把不吃晚飯當做減肥的理由,他們很自律?從午飯之後就什麼東西也不吃了,即使睡覺的時候餓到前胸貼後背了都還忍著。其實,如果真的沒時間好好吃晚餐,或者不知道該吃什麼,選擇低熱量的代餐,也是健康的。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很多人認為代餐就是減肥藥,不敢去使用,就是交的智商稅。
  • 說說減肥代餐:光吃這些代餐就能減肥?是「智商稅」
    最近一段時間,每隔幾天,一款號稱可以幫助減肥的代餐產品廣告就會在朋友圈刷屏;而在社交媒體上,各種代餐奶昔、代餐粉、代餐棒甚是火爆,明星、網紅紛紛出來帶貨。低卡、減肥、抗餓,正切中了不少白領的需求。但是,光吃這些代餐就能減肥嗎?  有人說,現代人工作學習繁忙常常沒時間做飯,在外面吃飯又容易攝入太多油、鹽,代餐熱量低又方便,是個好產品;有人卻說,即便是減肥,也沒必要吃代餐,人還是要好好吃飯。代餐產品價格不低,作為日常飲食開銷不菲,那麼,吃代餐食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稅」呢?
  • 不運動就能減肥,你還要交多少智商稅?
    背景引入:想要控制體重,喝一瓶代餐粉當晚飯;忙工作過了飯點,吃一根堅果蛋白棒省事兒還管飽……主打低熱量、健康、飽腹的代餐食品如今在年輕人中走紅,成為飲食圈的新潮流,吸引眾多食品企業投身其中,並獲得資本青睞。據報導,代餐食品託起千億元市場,也暴露出魚龍混雜的亂象。火爆全網的代餐到底是先進的飲食理念,還是企業的營銷噱頭?
  • 備受追捧的代餐奶昔類食品,吃了就能瘦?
    近幾年,減肥已經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平均每天有近百萬人在網購平臺上購買減肥產品。僅在2018年下半年,在網購平臺上減肥搜索次數就突破六億次,當今市場消費需求也在改變著消費格局。在減肥市場上,各種代餐產品應運而生,數據顯示,今年中國代餐市場可破百億元。
  • 減肥路上,年輕人到底要交多少智商稅?
    當然,一夜暴富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但一夜暴瘦,基本沒戲。可是卻仍還有不少人,樂此不疲地在減肥路上找捷徑。就像96年的夏樂樂,疫情期間出不了門,疫情之後仍然不想邁開腿,於是就把購物車裡放了很久的WonderLab的代餐奶昔搬回了家。夏樂樂先買了12瓶嘗試,活動價下來總共238塊錢,一瓶折合近20快。
  • 代餐取代不了正餐,代餐也減不了肥,不要被網紅收割智商稅
    (看到這組數據,甚感慚愧,同樣是做減肥,為啥我和他們差距這麼大呢) 2020年,在直播的引領下,各種網紅代餐食品如代餐奶昔、代餐粉、代餐棒、代餐餅乾、代餐麵包等銷量大增,迅速躥紅。6起投融資事件,騰訊投資、IDG資本、真格基金、元璟資本等知名機構紛紛入局。
  • 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吃了真的能變瘦嗎?
    一日三餐,本來是平起平坐的三頓飯,但在當代年輕人的生活裡,晚飯卻成了最不被待見的一個。不少人把不吃晚餐當作減肥聖經,午飯後就不再吃任何東西,睡前餓到前胸貼後背了都還扛著。但不吃晚飯,不僅不能減肥,時間久了還會讓人精神萎靡、體力不支、臉色暗淡……隨便應付,又容易攝入太多油、鹽。於是不少人常常就會陷入不吃也不好,亂吃也不好的兩難境地。其實,如果真的沒時間好好吃晚餐,或者不知道該吃什麼,選擇低熱量的代餐,也是健康的。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 市場規模高達千億元,是真實有效還是收割智商稅?
    在對健康生活和苗條身材的追逐下,各種號稱低卡、減肥、扛餓的代餐食品風頭正盛。目前代餐食品受到年輕女性消費者的喜愛,不管是消費體量還是消費者人數來看,均有著穩步增長,呈現大於50%的增長率,吸引了大量企業和資本入局。那麼,代餐食品能不能「減肥」?是智商稅,還是真正能起到「管理身材」「健康生活」的作用?
  • 光吃代餐食品能減肥?營養師: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光吃代餐食品,真能一邊吃、一邊瘦嗎?不少代餐食品在宣傳時,都會附上食用者的前後對比照,以證明其瘦身效果明顯。事實真的如此嗎?有的人為了在短時間內快速瘦下來,選擇一日三餐都吃代餐食品,這種做法可取嗎?近日,通過採訪營養師,為您揭開代餐食品減肥背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