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教授團隊鑑定並命名了全新的長鏈非編碼RNA RBAT1(Retinoblastoma Associated Transcript-1),發現lncRNA RBAT1可招募HNRNPL並順式激活E2F3,靶向RBAT1/E2F3顯著抑制視網膜母細胞瘤(Retinoblastoma,RB)發生。利用GapmeR小幹擾片段在人源移植性腫瘤動物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中取得顯著治療效果,為視網膜母細胞瘤臨床治療提供新靶點。該項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分子癌症》。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一種起源於視網膜核層的胚胎性惡性腫瘤,多發生於3歲以下嬰幼兒童,可單眼和雙眼患病,具有家族遺傳性,是嬰幼兒眼病中性質最嚴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惡性腫瘤,嚴重危害患兒生命。視網膜母細胞瘤主要由位於13號染色體的RB1基因突變導致。近年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在RB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
為此,範先群團隊發現RBAT1是一種新型的非編碼轉錄本,是視網膜母細胞瘤中表達上調程度最高的lncRNA之一。細胞研究發現,通過矯正異常RBAT1表達,顯著抑制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的增殖與成瘤,並在小鼠移植瘤模型中觀察到一致的效果;RBAT1在臨床腫瘤樣本中存在差異表達,且與患者預後密切相關。利用ChIRP-MS/RNA-seq等技術,發現長非編碼RNA RBAT1可招募HNRNPL至靶基因啟動子區,並順式激活E2F3基因表達,促進視網膜母細胞瘤發生。在PDX動物模型中,應用反義寡核苷酸GapmeR小幹擾片段介導的RBAT1沉默能顯著抑制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發生,表明靶向RBAT1/E2F3是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的潛在治療策略。
研究人員發現,視網膜母細胞瘤不僅存在許多「致癌區」,也存在許多「抑癌區」。抑癌基因lncRNA CANT1在視網膜母細胞瘤表達缺失,lncRNA CANT1通過排斥組蛋白甲基化酶MLL複合物錨定至靶基因啟動子區,抑制PI3K通路活性,從而抑制腫瘤發生。
據悉,範先群團隊開展RB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和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發現眼動脈超選擇介入化學治療可顯著提高RB的保眼率,提高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治療水平。
相關論文信息: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0-01232-3
【話匣子】上海九院範先群團隊研究揭示視網膜母細胞瘤生長新機制 http://www.news1296.com/smg/cms/app/5.5.0/share.html?loader=%7B%7D&viewport=%7B%22tag%22:%22h-viewer%22,%22data%22:%7B%7D%7D&view=%7B%22tag%22:%22c-share-content-view%22,%22history%22:true,%22in%22:%7B%22key%22:%22943242dd-fc70-4d37-9fb5-b180b75f1abc%22%7D%7D
【中新網】上海九院範先群團隊揭示長非編碼RNA RBAT1促進視網膜母細胞瘤生長新機制 http://www.sh.chinanews.com/yljk/2020-07-28/79119.shtml
【上海科技報】上海九院範先群團隊揭示長非編碼RNA RBAT1促進視網膜母細胞瘤生長新機制 http://www.duob.cn/content.html?id=211468
【文匯】為視網膜母細胞瘤臨床治療提供新靶點!上海九院範先群團隊成果於國際學術期刊在線發表 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yiliao/20200728/363276.html?timestamp=1595910246521 【來源:上海第九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